..续本文上一页学的沙门。"〖庞蕴居士〗
庞蕴居士是湖南衡阳人,少悟人生虚空,立志寻道。他去谒见石头希迁,问道:"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石头就用手掩住他的嘴巴,庞蕴豁然有悟。
他后来参见江西马祖道一,又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答道:"等你一口喝尽西江的水,再告诉你。"庞蕴顿悟玄旨。
庞蕴居士拜访过药山后,辞别时,药山派十员禅客送他到门口。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庞蕴居士指着空中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全禅客就问:"那落到什么地方呢?"居士打了他一掌。全禅客说:"你这样是马虎不过去的。"庞居士说:"你这等人还自称禅客,我看阎王爷是不会放过你的。全禅客说:"那居士您怎样呢?"居士又打了他一巴掌。说:"眼明而瞎,能言如哑。"
庞居士有个女儿叫灵照,要入灭的那天,他对灵照说:"你去看看日头,到了正午就来告诉我。"灵照出去一会儿,回来说:"现在是正午,可是太阳有缺蚀。"庞居士出去观看的时候,灵照就在父亲的座位上,合掌坐化。庞居士回来一看,笑着说:"我这女儿机锋真伶俐呀!"于是就延期七天坐化。在这期间,州官前来看他,他就对州官说:"愿你将存在看成空幻,切莫把虚无当作真实,住留世间,当好自为之,因为一切都像影子和回声一样。"随后,他枕着州官的腿膝亡化了。
〖归宗智常〗
有一位僧人向归宗智常告辞。归宗问:"你到那里去?"僧人答:"到各处学五味禅去。"归宗说:"各处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有一味禅。"僧人问:"什么是一味禅?"归宗举校举棒就打。僧人大叫:"懂了!懂了!"归宗说:"那你说!说!"僧人刚要开口,归宗抡起棒子又打。
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智常:"佛经上说:须弥山能纳芥子,这我没有疑问。但是又说芥子能纳须弥山。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归宗问:"别人都说刺史大人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李渤说:"是真的。"归宗说:"你从头到脚也不过像个大椰子那么大,那万卷书装在哪儿呢?"李渤无言以对。
〖船子德诚〗
船子德诚,四川人,得法于药山惟严禅师。得道后,他隐居在华亭岸边(今上海松江县),摆渡渡人,随缘度日,人称"船子和尚"。
一天,他把船停在江边闲坐,一个官员问他:"和尚平常都干什么?"船子德诚就竖起船桨,问道:"领会我的意思么?"官员说:"不领会。"船子德诚回答道:"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他曾写过数首《拨棹歌》,其中一首为: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
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丹霞天然〗
无事高僧-丹霞天然
丹霞天然山的天然禅师,不知是哪里人。他本是一儒生,打算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禅客,问天然:"您到哪儿去?"天然回答:"赶考去。"禅客说:"赶考怎比得上选佛。"天然道:"选佛的话应该到什么地方呢?"禅客说:"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他那儿是选佛的场所,您到那里去吧。"于是,天然就直奔江西。
刚见到马大师,天然就用手推推帽子的前沿(表示要剃度)。马大师看了一眼说:"南岳石头是你的老师。"天然立刻就到南岳,还是用手推推帽子前沿。石头禅师说:"到槽厂去吧。"丹霞就在伙房作了三年的烧火工。
有一次,大伙都在佛殿前铲草,大家都拿锹带锄,只有丹霞天然拿了只盆子,当着石头的面洗起头来。石头见他哈哈大笑,于是为他剃度。
后来,丹霞天然禅师在惠林寺遇上天气奇寒,便焚烧木佛御寒,院主讥讽他:"你怎么可以烧佛像呢?"禅师说:"我烧木像找舍利。"院主说:"这是木头东西,哪里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不能烧出舍利子,那么把这两座也拿来烧吧。"
有一次,天然禅师在洛阳天津桥横卧着,正碰上留守郑公出驾,呵斥他,他也不起身。郑公的手下问他什么原因,禅师慢慢地回答:"我是一个无事僧。"留守感到奇特,送给他一束素布和两套衣服,并且每天供给米面,洛阳居民也都跟着信教了。
〖盐官齐安〗
杭州盐官齐安参见马祖后,深得马祖器重。齐安传法后,有一天,齐安对身旁的侍者说:"把犀牛扇子给我拿来。"侍者说:"扇子破了。"齐安说:"既然破了,就把犀牛牵来吧。"侍者无言以对。
有个法空禅师到齐安这里来问佛经上的许多问题,齐安一一解答,最后说:"自从你到我这儿来,我就没做成过主人。"法空禅师说:"请和尚做主人吧。"齐安说:"今晚你休息,明天再来。"
第二天,齐安叫个小沙弥去请法空来。法空一来,齐安就对小沙弥说:"你这个沙弥不懂事,叫你请法空禅师来,怎么请了个看大门的来了!"〖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县有一布袋和尚,长得矮胖,肚皮奇大无比。他出语古怪,东一句,西一句,睡觉则随处而卧。
他经常扛一根棍子,上面挂着一个破布袋和一卷破席子,所有东西都装在布袋里。他见什么就要什么,鸡鸭鱼肉没有不吃的,但是,吃的时候总要分出一点扔在布袋里。布袋和尚有首歌,大意是这样的: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还有一偈为: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肠肚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他还有一偈为: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石巩慧藏〗
猎人的箭术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道一拦住。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石巩:"我是打猎的人。"马祖:"那,你会射箭吗?"石巩:"当然会。"马祖:"你一箭能射几个?"石巩:"我一箭能射一个。"马祖:"你实在不懂射法。"石巩:"那么,和尚你可懂得射法?"马祖:"我当然懂得射法。"石巩:"你一箭又能射得几个?"马祖:"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巩:"彼此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杀生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可怎么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石巩:"我知道和尚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马祖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汉子旷劫以来的无明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于是,石巩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香严智闲〗
香严本是百丈门下的弟子,他虽然博通经典,但始终没有契悟禅道。百丈死后,他便到百丈的大弟子沩山灵佑处。
沩山:"你在先师百丈处,听说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因为你聪明伶俐。不过你用这种方法学禅,还是依赖理智与概念的把握。你能不能把生死大事的根本,也就是父母没有生你之前的根本说给我听听?"这话问得香严茫然不知所措,便把平时看过的书翻遍,也还是找不到答案......。深感画饼毕竟不能充机,于是垦求师父为其说破。沩山:"如果我现在替你解说,将来你一定会骂我。就算我说了,我所说的还是我的,绝对不会变成你的。"香严一气之下,发誓:"这辈子我再也不学佛法了,还不如做个到处化缘乞食的和尚。"于是,他到处云游。一次,他暂住到慧忠国师的遗址古寺里......。他正在除草时,偶然抛一块瓦砾,击中了竹子,清脆的一声响,撞击着香严的心,终使得香严顿然大悟。于是,他回到住处,沐浴焚香,朝着师父的方向跪拜:"师父,大慈大悲,你对我的恩情胜过父母,如果你当时为我说破,哪有今天的顿悟呢!"
乃作偈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天皇道悟〗
天皇道悟,(784-807年)浙江东阳人,俗姓张,十五岁在杭州受戒,后来追随径山道钦,才接受到禅学。
谁是我们的后人
随侍径山五年后,又到马祖道一处得到印证。两年后,又到石头希迁处。道悟:"如果超脱定慧,请问还有什么法?"希迁:"我这里本来就没有奴隶,还谈什么超脱?"道悟:"我还是不懂。"希迁:"你懂得空吗?"道悟:"这一点,我早有心得。"希迁:"想不道,你还是得道之人呢?!"道悟:"不,我还没有得道。"希迁:"我一眼就能看出事实。"道悟:"你没有证据就诬赖我?"希迁:"你的身体就是证据。"道悟:"就算你说对了,可是我要拿什么去教导后人呢?"希迁:"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龙潭崇信〗
龙潭崇信是天皇道悟的学生,龙潭出身贫穷,出家前以卖饼为生。道悟把庙旁的小屋借给他住,为了表示感激,每天他都送去十分饼给道悟。道悟收了饼,每次都剩下一个还给龙潭。道悟说:"这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子孙繁盛。"龙潭不解地问:"我送给您的饼,为什么您又送还给我呢?"道悟:"是你送来的,又还给你,这有什么不对吗?"龙潭若有所悟,便决心出家,追随道悟。
龙潭跟随道悟许久,却从未听到道悟为其指示心要。一天,龙潭鼓起勇气,问道悟:"我跟随师父许久,怎么没有听过您为我指示心要?"道悟:"我无时无刻,都在对你指示心要啊!"龙潭:"您指示了什么?"道悟:"你递茶来,我接了;你送饭来,我吃了;你行礼来,我受了。你还要我指示你什么?"龙潭低头想了一想。道悟见机,当即说道:"要能见道,须当下即见。若经思虑,便有偏差。"听了这句话,龙潭立刻开悟。
【录自:禅门宗风】
临济宗公案
临济义玄
一
一次,临济来到达摩祖师塔前,塔主问他:“先拜佛还是先拜祖。”临济答道:“祖、佛都不拜。”塔主问:“祖、佛与你有什么仇隙吗?”临济不答,拂袖而去。
二
临济应对多用喝,门徒也多学他喝。临济对其门徒说:“你们都学我喝,我今天问你们:有一人从东堂出来,另一人从西堂出来,两人一齐大喝一声,这里分得出宾主吗?你们如何区分?如果区分不出来,以后不得学我喝。”
三
临济前去拜访凤林禅师。见面后,凤林问:“有事想请教,行吗?”临济答:“何必剜肉作疮。”凤林说:“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临济说:“海月既无影,游鱼如何迷!”凤林又说:“观风知起浪,玩水野帆飘。”临济对答:“孤蟾独跃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凤林说:“任张三寸挥天地,临机一句试说来。”临济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凤林只好作罢。
四
一日,临济和王常侍来到僧堂。王常侍问临济道:“这一堂和尚还看经吗?”临济答:“不看经。”王常侍问:“还学禅吗?”临济答:“不学禅。”王常侍说:“既不看经,也不学禅,究竟在干什么?”临济答道:“都叫他们成佛作祖去!”王常侍说:“金屑虽珍贵,落眼即成翳。”临济说:“你不懂,是个俗汉子。”
定上座
有一次,定上座在桥边碰到三位僧人,其中一人问他:“如何是禅河深处,须穷到底?”定上座便一把抓住这人,就要扔下桥去。其余二人连忙劝他:“请您别生气,别把他扔到河里去。”定上座停下手来说:“要不是看这两位的面子,今天定要你穷到底!”
叶县归省
一天,叶县去探望一位得病的僧人。病僧问:“为僧者四大(即地水火风,佛家认为万物都由这四大构成)本空,病从那里来?”叶县答:“从你问处来。”病僧又问:“不问时如何?”叶县答道:“撒手卧长空。”病僧明白了,随后就康复了。
《禅宗祖师公案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