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的認知與修學▪P3

  ..續本文上一頁,他只是說一切唯“法”獨尊。他所顯示的是法界一真,法海一味,大圓覺海,如此而已。佛豈有我執

  當然後人對這話解釋很多,很多注解,那麼誰解釋的最好呢

  雲門宗的開宗者雲門文偃禅師。有人問雲門禅師:“佛祖一生下來,剛出娘胎,他就能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圍走了七步,高聲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什麼意思啊!你對這有什麼解釋呢

  ”雲門禅師說:“有什麼解釋啊!可惜當時我不在場,我要在的話,一棍子打死喂狗,貴圖天下太平!”這個人聽了答案,大惑不解,就問另一個禅師:“雲門禅師是不是佛教徒啊

  ”“是!”“他怎麼講出這種話來呢

  是不是有罪啊

  ”“咦!雲門講這段話功德無量,只這段話就報了佛的大恩,功德都說不完,哪裏還會有罪。”他何以如此呢

  佛出生的使命原在教化衆生,教人們向他看齊,最好能超越他。那位雲門禅師一棒子打死了唯我獨尊的人,豈不比唯我獨尊的更獨尊!釋迦牟尼佛聽了會高興,爲什麼

  禅門有一句話:“養兒不及父,家門一世衰。”兒子如果不比老子強,家道就會衰落了。如果兒子比老子強,老子會歡喜無量,絕不會嫉妒自己的兒子的。各位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比自己強一百倍、一萬倍呢

  大家都是這樣。所以雲門這句話,就報了釋迦牟尼佛的宏恩,讓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界大大放心,而慶幸家門出了這樣一個超佛越祖的子孫,如來家業會大大興旺,不會衰敗了。

  由這則小故事,我們可以了解,禅是宗教嗎

  它是宗教,它承自釋迦牟尼佛親傳,豈可不是宗教

  但它同時卻又超越宗教,它不是理智的宗教,理智是分別心的産物,佛法是離分別的;《六祖壇經》裏有六個很重要字,你記住、思索、力行就夠了,那是《六祖壇經》的總綱:“無念、無相、無住”。如果你能做到這六個字,哪裏有什麼理智啊!佛法也不是感情的宗教,如說有,也只是無我的感情,就是“無緣大慈”--無條件的同情;“同體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而沒有自我的執著。所以超越了宗教。

  那麼有人說:“禅是中國最高級的哲學,哲學是什麼

  我們不要講什麼Philosophy。所謂哲學,有死底哲學,也有活底哲學,會有這種哲學嗎

  有!你想一想所有哲學宗派,都不外乎本體論--說宇宙是什麼

  認識論--用什麼方法保證你認識的正確

  人生論--至人法天,人如何順應大自然,確立自己的人生觀。每一個宗派都是如此,千篇一律。

  今天的哲學,包括二次大戰興起的存在主義在內,哲學派系超過一百家,難道真正有一百個真理嗎

  我的答案非常肯定,誰都不是真理。它只是僵化了的沒有生命的戲論,是分別心的産物。什麼是活的哲學

  活的哲學可以蘇格拉底的哲學作爲範例,你看到蘇格拉底的本體論、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論、曆史論沒有

  他的哲學是活的哲學,當時希臘哲學家們的共同問題都在探討宇宙是什麼

  是心嗎

  是物嗎

  是一元

  二元

  多元

  在大家都在追究宇宙是什麼的時候,蘇格拉底也有個問題,他的問題不是宇宙是什麼,而是:“這些人何以有這些愚昧的問題”。所以蘇格拉底極偉大,西方人把他視同中國的孔子,他的偉大,在于他遠離一切假相的執著和認同,他的哲學是活的,法則是活的,而非僵化定型的。如果你想了解他一些輪廓,也只能看到他弟子柏拉圖的對話錄。禅之所以超越哲學,因爲禅反對概念遊戲的妄想、計執。

  至于說到存在主義哲學,那不叫哲學,不要過去,反對傳統,反價值觀,反的結果會變成原始人。當然也有它的長處,天下事都是相對的,它有自己的解脫觀,但卻妨礙了大衆。這是西方個人主義的升華,只管自己,至于妨不妨礙誰,這都是小事情。法不孤起,無風不起浪,它當然有它的基因。

  由此,各位可以知道,禅不離哲學,但遠超越哲學,哲學家沒有辦法摸到禅的任何一條思索、分析的線索。我們在討論哲學的時候,我們了解哲學有活的哲學、死的哲學;相對的哲學,絕對的哲學。絕對的哲學,就是沒有一個能認知的我,和所認知的你,這是絕對的;有一個能認知的我,有一個所認知的真理,這是二元。所以禅宗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說的越精致,距離真理越遠,說得再對,也只是比量。所謂比量就是相似,並不全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禅是超哲學的。

  叁、禅是什麼

  (一)禅是心的原態,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麼呢

  幾年前臺南禅學會成立的時候,我曾說過:“禅是心的原態”,“禅是生命的共相、永恒相。”沒有經過六根對六塵境,吸收六塵汙染以前原本的心態,就是佛經上講的“本心”。禅是什麼

  禅就是佛。佛是什麼

  佛就是如來。如來是什麼

  如來就是如其本來。本來是什麼

  把你的心態恢複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心態時,你會當下豁然,更無可疑。我們了解這一點以後,我們可以肯定禅是真實的,是自覺的。那麼我們這麼講,對不對

  不對。你說“是什麼,就一定“非”什麼,禅是一法不立的”,你講什麼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態,語忌十成,完全漏了底嘛!實在說,縱使漏了底,也打不破你這漆桶。什麼叫心的原態

  什麼叫生命的共相

  說了等于沒說。所以今天再重複一次,禅是什麼

  “禅是生命的永恒相”,永恒相就是無始無終,不生不滅,永恒的生命。

  (二)禅的基本內涵禅是什麼

  它的基本內涵,就是“正見”加“正受”。

  什麼是“正見”

  我們一般人的見解,往往離不開偏見。所謂偏見,就是由自我意識、主觀謬執所發出來的見解。正見是真實、正確的見解。看到任何自以爲真實的事物,那只是眼花。正見不會見到與真實相對的任何事物,只會見到宇宙唯一的真實,也就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什麼是“正受”

  有兩種解釋,一個是真實的受用,苦修了一輩子,沒有真實的受用,煩惱還在糾纏,邪念經常萌生,冤結依然未解,那就是沒有真正的受用,豈不白修了嘛!耕耘有收獲,努力會成功,修學正法沒有得到真正的受用,豈不冤枉

  禅是有真實受用的,沒有正受,就不是禅,正受的含義除真實的受用,另外就是正確的感受。什麼是錯誤的感受

  遇事認同,入眼皆真,是常識的感受,這也沒錯,但這並不等于正見,也不是正確的感受,就禅者而言,只不過是由“見取”派生的錯覺而已。人們一切想念,一切反應,離不開自我的官能,這便背離了真實。真正的正受,就如《證道歌》所說:“常獨行,常獨步”的獨來獨往。大家不要誤會,獨行獨步是到曠野荒郊,沒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要你到西門町去獨步獨行,在人擠人熙熙攘攘的現象下,走過一條街,好像一個人獨來獨往,沒有受到任何幹擾,才有少分相應。這證明你對外在的幻相已經不再認同了。爲什麼說它是幻相

  因爲它並不真實。在這大宇宙中,沒有什麼真實的存在。我們人是六十兆原子細胞堆積的,原子是物質最基本單位,你把電子、質子、中子分開,你就發現什麼都沒有,這證實了佛的偉大,“緣起性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緣就是條件,一種最初的動力,加上必需的條件,就形成、創生了新的事物,當條件離開的時候,這個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我們這座房子,是由鋼筋、水泥、石子、木料、人工等等條件構成的,一旦把這些條件抽掉,就沒有什麼叫做房子的東西了。連地球最後都會消失、氣化,所謂“世界非堅”,是不堅固的。

  (叁)禅的修持要領是無念、無相、無住

  禅是什麼

  就它的修持要領來講,就是《六祖壇經》講的“無念、無相、無住”。無念,是心離好惡、取舍、憎愛,遠離一切來自“前塵緣影”的分別想念,而非舍棄正念、正思惟。無相,並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牽引、薰染成爲分別想念的素材,當下即相離相,不留痕迹。無住,是不讓心停留在任何一個地方,産生執著,念起即覺,覺之即忘,活潑無染。無念、無相、無住,叁位一體,在日常生活中以這種心態來面對一切,持之以恒,則正見可立,正受也會加深。

  (四)禅的基本精神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

  現在我們就講禅宗,也就是宗門禅的基本精神何在

  禅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覺醒。不但是佛法這麼要求,連上帝也是這麼要求的。禅是超宗教的,我們不必忌諱什麼,如果讀過《舊約聖經》,很多地方都在提醒“你們要清醒!你們不要睡覺!”大家注意到這些警語沒有

  那就是教你覺醒。因爲人大都喜歡做白日夢,很少是“清明在躬”,所以才會迷失。一般人縱使沒有刻意在胡思亂想。也常常被不自覺、不自主的念頭所旋繞,那就是作夢。人必須從這些迷惘中覺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國,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確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則就遠離了正見。沒有正見,哪裏會有正受

  對于沒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對生命的一種懲罰、煎熬了。這種人就會活得無奈,有時甚至呼天無路。禅是心靈救濟的慈悲法門,接受了禅,你的心靈就能得到解脫,發掘、確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會再有煩惱,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見解。說你最後會贏得生命的永恒,也絕對不是“黃葉止啼”,而是絕對真實的。爲什麼要發掘呢

  因爲我們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們原本的心,已被六塵的罪垢所包圍、埋沒,如果你不把這層由見取六塵所累積的汙垢去掉,你那原本的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頭,便永遭埋沒,不能發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發掘出並確認你那個真實、原本的我,由珍惜護持而保任無失,就能成長茁壯,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圓成。也就是“大事了畢”--圓滿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說“無我”,是說原本就沒有你這表層意識分別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沒有分別心,並非沒有本心--即生命“本來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後涅時,標示出“常、樂、我、淨”。常--永恒,我--自覺,淨--離…

《禅的認知與修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與禅宗略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