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只是说一切唯“法”独尊。他所显示的是法界一真,法海一味,大圆觉海,如此而已。佛岂有我执
当然后人对这话解释很多,很多注解,那么谁解释的最好呢
云门宗的开宗者云门文偃禅师。有人问云门禅师:“佛祖一生下来,刚出娘胎,他就能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围走了七步,高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什么意思啊!你对这有什么解释呢
”云门禅师说:“有什么解释啊!可惜当时我不在场,我要在的话,一棍子打死喂狗,贵图天下太平!”这个人听了答案,大惑不解,就问另一个禅师:“云门禅师是不是佛教徒啊
”“是!”“他怎么讲出这种话来呢
是不是有罪啊
”“咦!云门讲这段话功德无量,只这段话就报了佛的大恩,功德都说不完,哪里还会有罪。”他何以如此呢
佛出生的使命原在教化众生,教人们向他看齐,最好能超越他。那位云门禅师一棒子打死了唯我独尊的人,岂不比唯我独尊的更独尊!释迦牟尼佛听了会高兴,为什么
禅门有一句话:“养儿不及父,家门一世衰。”儿子如果不比老子强,家道就会衰落了。如果儿子比老子强,老子会欢喜无量,绝不会嫉妒自己的儿子的。各位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强一百倍、一万倍呢
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云门这句话,就报了释迦牟尼佛的宏恩,让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界大大放心,而庆幸家门出了这样一个超佛越祖的子孙,如来家业会大大兴旺,不会衰败了。
由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了解,禅是宗教吗
它是宗教,它承自释迦牟尼佛亲传,岂可不是宗教
但它同时却又超越宗教,它不是理智的宗教,理智是分别心的产物,佛法是离分别的;《六祖坛经》里有六个很重要字,你记住、思索、力行就够了,那是《六祖坛经》的总纲:“无念、无相、无住”。如果你能做到这六个字,哪里有什么理智啊!佛法也不是感情的宗教,如说有,也只是无我的感情,就是“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同体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而没有自我的执着。所以超越了宗教。
那么有人说:“禅是中国最高级的哲学,哲学是什么
我们不要讲什么Philosophy。所谓哲学,有死底哲学,也有活底哲学,会有这种哲学吗
有!你想一想所有哲学宗派,都不外乎本体论--说宇宙是什么
认识论--用什么方法保证你认识的正确
人生论--至人法天,人如何顺应大自然,确立自己的人生观。每一个宗派都是如此,千篇一律。
今天的哲学,包括二次大战兴起的存在主义在内,哲学派系超过一百家,难道真正有一百个真理吗
我的答案非常肯定,谁都不是真理。它只是僵化了的没有生命的戏论,是分别心的产物。什么是活的哲学
活的哲学可以苏格拉底的哲学作为范例,你看到苏格拉底的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历史论没有
他的哲学是活的哲学,当时希腊哲学家们的共同问题都在探讨宇宙是什么
是心吗
是物吗
是一元
二元
多元
在大家都在追究宇宙是什么的时候,苏格拉底也有个问题,他的问题不是宇宙是什么,而是:“这些人何以有这些愚昧的问题”。所以苏格拉底极伟大,西方人把他视同中国的孔子,他的伟大,在于他远离一切假相的执着和认同,他的哲学是活的,法则是活的,而非僵化定型的。如果你想了解他一些轮廓,也只能看到他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禅之所以超越哲学,因为禅反对概念游戏的妄想、计执。
至于说到存在主义哲学,那不叫哲学,不要过去,反对传统,反价值观,反的结果会变成原始人。当然也有它的长处,天下事都是相对的,它有自己的解脱观,但却妨碍了大众。这是西方个人主义的升华,只管自己,至于妨不妨碍谁,这都是小事情。法不孤起,无风不起浪,它当然有它的基因。
由此,各位可以知道,禅不离哲学,但远超越哲学,哲学家没有办法摸到禅的任何一条思索、分析的线索。我们在讨论哲学的时候,我们了解哲学有活的哲学、死的哲学;相对的哲学,绝对的哲学。绝对的哲学,就是没有一个能认知的我,和所认知的你,这是绝对的;有一个能认知的我,有一个所认知的真理,这是二元。所以禅宗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说的越精致,距离真理越远,说得再对,也只是比量。所谓比量就是相似,并不全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禅是超哲学的。
三、禅是什么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呢
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的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对六尘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什么
禅就是佛。佛是什么
佛就是如来。如来是什么
如来就是如其本来。本来是什么
把你的心态恢复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心态时,你会当下豁然,更无可疑。我们了解这一点以后,我们可以肯定禅是真实的,是自觉的。那么我们这么讲,对不对
不对。你说“是什么,就一定“非”什么,禅是一法不立的”,你讲什么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态,语忌十成,完全漏了底嘛!实在说,纵使漏了底,也打不破你这漆桶。什么叫心的原态
什么叫生命的共相
说了等于没说。所以今天再重复一次,禅是什么
“禅是生命的永恒相”,永恒相就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永恒的生命。
(二)禅的基本内涵禅是什么
它的基本内涵,就是“正见”加“正受”。
什么是“正见”
我们一般人的见解,往往离不开偏见。所谓偏见,就是由自我意识、主观谬执所发出来的见解。正见是真实、正确的见解。看到任何自以为真实的事物,那只是眼花。正见不会见到与真实相对的任何事物,只会见到宇宙唯一的真实,也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什么是“正受”
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真实的受用,苦修了一辈子,没有真实的受用,烦恼还在纠缠,邪念经常萌生,冤结依然未解,那就是没有真正的受用,岂不白修了嘛!耕耘有收获,努力会成功,修学正法没有得到真正的受用,岂不冤枉
禅是有真实受用的,没有正受,就不是禅,正受的含义除真实的受用,另外就是正确的感受。什么是错误的感受
遇事认同,入眼皆真,是常识的感受,这也没错,但这并不等于正见,也不是正确的感受,就禅者而言,只不过是由“见取”派生的错觉而已。人们一切想念,一切反应,离不开自我的官能,这便背离了真实。真正的正受,就如《证道歌》所说:“常独行,常独步”的独来独往。大家不要误会,独行独步是到旷野荒郊,没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要你到西门町去独步独行,在人挤人熙熙攘攘的现象下,走过一条街,好像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才有少分相应。这证明你对外在的幻相已经不再认同了。为什么说它是幻相
因为它并不真实。在这大宇宙中,没有什么真实的存在。我们人是六十兆原子细胞堆积的,原子是物质最基本单位,你把电子、质子、中子分开,你就发现什么都没有,这证实了佛的伟大,“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缘就是条件,一种最初的动力,加上必需的条件,就形成、创生了新的事物,当条件离开的时候,这个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这座房子,是由钢筋、水泥、石子、木料、人工等等条件构成的,一旦把这些条件抽掉,就没有什么叫做房子的东西了。连地球最后都会消失、气化,所谓“世界非坚”,是不坚固的。
(三)禅的修持要领是无念、无相、无住
禅是什么
就它的修持要领来讲,就是《六祖坛经》讲的“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是心离好恶、取舍、憎爱,远离一切来自“前尘缘影”的分别想念,而非舍弃正念、正思惟。无相,并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引、薰染成为分别想念的素材,当下即相离相,不留痕迹。无住,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忘,活泼无染。无念、无相、无住,三位一体,在日常生活中以这种心态来面对一切,持之以恒,则正见可立,正受也会加深。
(四)禅的基本精神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
现在我们就讲禅宗,也就是宗门禅的基本精神何在
禅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觉醒。不但是佛法这么要求,连上帝也是这么要求的。禅是超宗教的,我们不必忌讳什么,如果读过《旧约圣经》,很多地方都在提醒“你们要清醒!你们不要睡觉!”大家注意到这些警语没有
那就是教你觉醒。因为人大都喜欢做白日梦,很少是“清明在躬”,所以才会迷失。一般人纵使没有刻意在胡思乱想。也常常被不自觉、不自主的念头所旋绕,那就是作梦。人必须从这些迷惘中觉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国,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则就远离了正见。没有正见,哪里会有正受
对于没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对生命的一种惩罚、煎熬了。这种人就会活得无奈,有时甚至呼天无路。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说你最后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对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
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围、埋没,如果你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发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说“无我”,是说原本就没有你这表层意识分别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没有分别心,并非没有本心--即生命“本来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后涅时,标示出“常、乐、我、净”。常--永恒,我--自觉,净--离…
《禅的认知与修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