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垢,乐--离烦恼。这是学佛的圆满归宿--生命的永恒。但是你一定先要自己从业垢中开发出来,确立自己,肯定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自我完成--完成法身的熔铸。四、安祥是什么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提出安祥禅了。在提出安祥禅以前,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安祥
(一)安祥是正受的体现
安祥是什么
安祥就是我刚才讲的“正受”,就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最美好的觉受。这种觉受从哪里来
是从心灵的统一调和而来。我们为什么会烦恼
为什么我们的心灵不统一
有人说三心两意,其实何止三心两意!今天你是好人,明天你可能又变成坏人;上午你是这么想的,下午又作了相反的决定,这证明人的心灵是不统一的。有时你是圣人,有时却是魔鬼;有时光明磊落,有时却又肮脏下流。人何止于三心两意,简直是七上八下。像这样的人,他会有安祥吗
不可能。他会有正受吗
绝对不可能。你必须把心灵统一,把许多个动荡不安的我变成单一的我,这是修学不二法门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能把自己变成单一、独立的我,那你就只能有分裂的人格,而没有统一的意志,就会因为多我的东扯西拉、互相矛盾,让自己的心被搅得欲振乏力,脆弱黯淡,你还能成就什么呢
我刚才讲苦行的肉体的宗教,有助于心力的提升。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恐怕自己陷于好逸恶劳的惯性而堕落。人若是不能吃苦,人若是不能克服惯性,就会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浪费了宝贵的人生。人的惰性,就是喜欢吃好的,喝好的,喜欢容易的,不喜欢困难的,乃至喜欢不耕耘只收获,不付出只获得,工作轻,待遇高。人应该反其道而行,一切难的,甘之如饴,一切难题,勇敢面对,这样才能发挥心力,否则没有心力,便难有作为。禅的基础是建立在一种统一调的心态上的,把你那三心二意,多重人格,内在矛盾,彻底扬弃,才有安祥可言。因为有矛盾就会斗争,一斗争心就不安,讲高级一点儿,就是天人交战--良心与罪恶交战。心不统一,乱七八糟,像是个战场,你怎么可能拥有安祥的心态呢
必须先把你的心统一了,使你调和了,你才会有安祥,也才能享有“正受”。
(二)安祥是禅的生命
安祥是什么
安祥是禅的生命,不管是祖师禅或是如来禅,离开了安祥就没有正受,没有正受就没有法的现量,没有法的现量,就只能停留在法的比量上,也就是停留在相似法门,绝非究竟,修行也不会成功。所以说安祥才是禅的生命,没有安祥的禅,是死禅,是僵尸禅,有了安祥才有禅的活跃的生命。是真禅,是假禅就看能不能给予人以安祥的觉受。安祥可以给吗
可以的,如果障浅而契机的话,现在就会感受到安祥。什么叫做安祥
听话清清楚楚,说话信口开河,不说不听,忽然停住,你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心,此刻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也不昏沉,只有空空朗朗的自觉。这就是安祥,传心就是传导这种安祥的心态。可见禅不是空泛的理论,也不是概念的游戏,它是可以觌面相呈,极为现实的。
(三)安祥是定慧圆明的证量
什么是安祥
它是“定慧圆明”的证量--禅定的最高的境界。修禅的人,往往有些偏慧, 偏慧就是干慧。什么叫干慧呢
脱水香蕉,是香蕉没有错,只不过不是那个味道--没有水 分,缺乏生命。只有慧没有定,就是狂慧;如果偏定,定太深了,坐在那里入定了,十天、八天、一个月冥然枯坐,那跟木乃伊有何区别
这是空定。大乘学者批评二乘沉空守寂,病在偏离中道。二乘是什么
就是声闻、缘觉。声闻是指阿罗汉,缘觉是指辟支佛,统称为二乘。二乘有什么缺点呢
阿罗汉守寂,如舍利弗林中晏坐,被维摩诘大士呵。小乘圣者,认为没有人的地方最好,不能上街喔!一到西门町,心就乱了。想想看,哪有见不得人的圣人
即见不得人,又如何能普渡众生
辟支佛呢
病在沉空,一切都空了,这叫什么
这叫“恶取空见”的顽空。空不是一切都没有,相反地,它是万有的素材,是创造的机势。什么叫机势
就是无限创造开拓的可能,它哪里会是死的呢
它是无限生机的当体,绝对不是死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定慧圆明”,一定要定慧等持、均等才对。这个等重的定慧是什么呢
就是安祥。尝过这个无上法味的人才知道,唯有安祥才是宇宙中最美好的觉受。
(四)安祥是法的现量
安祥是法的现量。用语言表达“法”,充其量也只能是比量,用逻辑推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比量,最多只是相似,并不全等,而安祥则是全等的法--是和盘托出,摆在你面前的法的现量。
(五)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
安祥是什么呢
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看过《安祥之美》讲词的人知道,大凡是不安祥的人,他的个性就开始偏颇,心就难免扭曲,肉体自然也就失去了健康。各位不妨就亲戚朋友中回忆一下,疑心重的人,常常抱怨别人对不起他,这种人多半罹患关节炎;喜欢出锋头,想赢怕输,逞强好胜的人多半有鼻窦炎。请想一想,有鼻窦炎的朋友,是不是这个样子
从小娇生惯养,长大了处处不如意。这样就会患气喘病;女人如果是位长舌妇,白带一定特别多。请注意!如果长舌妇转变为“沉默是金”时,白带也就不药而愈了。所以人有什么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肉体。
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如果你能够保持内心的安祥,你就拥有了生命的源头活水,你就会由内在之美,发露为外在的潇洒自然之美,就会愈来愈有朝气,愈来愈有亲和力,人生也就愈来愈通畅,而且很少生病,很少烦恼,很多安祥,很多喜悦。因为你拥有了生命的源头活水,同时安祥也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人要想拥有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拥有真实的安祥,当你拥有了安祥的时候,你也便拥有了幸福了。
五、安祥禅就是祖师禅--宗门禅
我们为什么提出安祥禅
什么是安祥
前面已经加以说明,现在我们要讨论什么是安祥禅
(一)安祥禅的起源
安祥禅是祖师禅吗
是祖师禅。安祥禅是从哪里来的
水有源、木有本,一定有根据才行。连写小说的人,都重证据,写到精彩处,怕人不信,就来个“怎见得
有诗为证”。安祥禅的根据是《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经上记载:释尊在灵山会上,手里拿着一朵金色的优钵罗花,安祥而立,只是不讲话,与会人天俱皆罔测--参加法会的人、天都不能领会佛的意思,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为什么释尊不讲话
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时候佛刚要开口,他的上首弟子就敲敲法椎说:“世尊已说法完毕,散会!”佛陀不但不生气责备,还笑着说:“好!就是这样的。”为什么
因为法过语言文字。真理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真理是原本的;原本没有众生哪有语言
用虚假的语言去表达真实、永恒的真理,是不可能的。所以释尊拈花,大家都不懂,唯独摩诃迦叶尊者会心微笑。对此我有两句话用以诠释--
释尊拈花不语,当场展示安祥;
迦叶破颜微笑,直下心领神会。
于是摩诃迦叶尊者,便成了禅宗的第一位传人。唯恐中断,释尊特别指定阿难--他的堂弟,作为迦叶尊者的副手、助理,这就是安祥禅的肇始。
(二)为什么要提出安祥禅
为什么过去的祖师没有提出“安祥”两个字
因为祖师禅的风格极为高超,极为超越,极为活泼,极为生动。硬要说它是什么,那它就变成死禅了,等于是把一片云钉在墙上,纵使是可能,也僵滞了它生命的活力。何况才说是什么,就有个非什么出现,一如《信心铭》所说:“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人一接触是非,安祥心态就会降低,何以如此呢
因为一有是非,就破坏了调和。是与非是两个,是违背不二法门的边见,一起边见,只有烦恼,没有安祥了。
既然安祥是祖师禅的生命,为什么过去没有提出安祥呢
时代不同了,过去古德说:“但能不犯君王讳,也胜前朝断舌才。”意思是说只要你不触及那个主子、君王、皇上的名讳,就等于比那最会说话的人还会说话了。又说:“语忌十成”。什么是“语忌十成”
禅只能讲八成,讲六成最好,不开口更高,若讲十成,就犯了大错--堵塞了别人开悟的机缘,而给予人以毫无实用的知解,所以只教人“冷暖自知”去,而不提安祥两个字,更况说食忌能饱
今天我为什么甘冒大不韪提出来呢
我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提出的。因为时代不同了,提出个安祥,人们未必就能体会、接受,教人参话头:什么是禅
你就是禅。为什么我就是禅
因为你纠缠不清嘛。总之,简明如赵州茶、云门饼,都纠缠不清,愈搞愈糊涂,倒不如直截了当,提出安祥两个字,用收“以楔出楔”之效,或可省掉学人许多捞摸。安祥就是禅的生命,就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法的现量。安祥禅就是典型的祖师禅--宗门禅,也就是禅宗的真实慧命。过去之所以不提,是因为古人业障薄,根器利;而现在进入工业社会,物质欲望愈高,精神生活愈低的今天,大家活在功利主义的社会,为生活而奔走,谁有闲功夫参话头
谁能死心塌地静坐观心
时机不同,干脆标明安祥,有过,我承担,有福,大家享。
(三)安祥禅的特点
安祥禅的起源,各位都知道了,如果勉强说安祥禅与祖师禅有点差别的话,那不是安祥禅与祖师禅的差别,而是现代禅与过去禅的差别,过去禅偏重于出世,现在的禅则应该偏重于入世。
安祥禅有什么特点
过去学法就要受戒;比丘戒、菩萨戒、基本五戒--杀、盗、淫、妄、 酒等,对生活或多或少都要有改变。安祥禅没有这些,只有一个戒条,就是:“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做了不该做的事,就会污染心地,增加罪障,让心受到污染,与法就不能相应。所有的宗教都有戒律和信条,都有日常应守的规律和修行仪轨,在生活上多少会有些不便。安祥禅则没有任何限制,你昨天怎么样生活,今天还是怎么样地生活;今天怎么过活,明天还是…
《禅的认知与修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