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開示集要(吳潤江 華藏上師)

  淨土法門開示集要

  西康諾那呼圖克圖法嗣大持明金剛

  阿阇黎耶蓮華金剛藏班智達吳潤江上師

  (即 華藏上師)

  目 錄

  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二、 跋

  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時 間:民國四十九(一九六O)年十二月

  地 點:美國舊金山大埠正善佛道研究會講堂

  講述者:蓮華金剛藏聖者吳公潤江上師(即 華藏上師)

  當我們聽講佛經時,就要入定,只要證一個叁摩地,就可以得了。最要緊是要將時間打破,如果時間不打破,就不能相應。如何將時間打破?是要將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打破,變得過去、現在、未來叁時合爲一時。即現在將本師釋迦牟尼佛二千年前講經追回一樣,追回過去的時間,成爲定力。追回過去時間,將過去釋迦牟尼佛的法再開出來。如果能入定,可將千萬億年時間追回;如果不能入定,就不能追回。現在入好深的定,將釋迦牟尼佛當年的講經法會追回,即現在講經等于你們在釋迦牟尼佛住世講經時一齊參加。

  現在略略講經名,本經經名本來不叫《佛說阿彌陀經》,所以大衆研究經名,一定先要將梵文、藏文對照過。經名本叫《十方佛稱贊淨土經》,詳細來講是叫《十方佛稱贊諸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鸠摩羅什譯經不是直譯,他是從意譯,將大意譯,所以連經名都改了,改成《佛說阿彌陀經》,他改得好。第一點是經名。第二點這本經是講六方佛,即東、南、西、北、上、下,就是六方;但釋迦佛本來是講十方佛,鸠摩羅什卻省了四方,還有東南世界有什麼佛、西南世界有什麼佛、東北世界有什麼佛、西北世界有什麼佛,釋迦佛一共是講十方佛,都一齊講完。是鸠摩羅什嫌麻煩,中國人也嫌麻煩,將「十方」省爲「六方」。我要將這本經的原本味道講與大家聽,這是兩個意思。

  第叁點本經有沒有譯錯,就要研究了。大衆在中國,你傳我,我傳你,沒有校對,不知道有沒有錯。如果經是在西藏譯的話,一個字不對都要對到正的。這本經最錯的是那一個字呢?是譯錯了一個字,全經最重要的一個字,他就譯錯了最重要的這個字,現在略略講講,大家要記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是譯錯了「執」字,那不是「執」字,那是「念」字--「念持名號,一心不亂」,而不是「執」字。因爲解經的法師都是在文字上做工夫,沒有在意思上做工夫,所以往往都是以訛傳訛。今日說明爲什麼譯錯的原因,現在解解,我是有證據的。那「執持」的字,梵文叫「阿陀那」,在佛學辭典裏有的:「『阿陀那』(術語)心識名,阿賴耶識之別名,譯曰『執持』。此識之力執取維持善惡之業因及有情之身體,使不破壞。」大衆輪流看看,或者可以抄了它,這個證明他是譯錯的。

  《阿彌陀經》是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那是在姚秦符堅時代譯的。大衆請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羅、離婆多、周利盤陀伽、難陀、阿難陀(本來「難陀」梵文叫做 Lender ,「阿難陀」叫做 Alender,梵音是這樣讀的)、羅睺羅(梵音叫 La who La)、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诃劫賓那、薄拘羅、阿由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這裏是十六尊羅漢,再加上降龍、伏虎兩尊羅漢,就成十八尊羅漢,而這裏改爲十六尊羅漢。每個羅漢都有一種長處,好像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各人都有一種本領。

  「並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诃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衆俱。」

  這是講阿羅漢已到齊了,菩薩到齊了,二十八天也都到齊了。

  

  本來經典是有人問才講,但世尊好慈悲,當時沒有人問,便自己講。只有這本經是例外,其他經典必定有徒弟發問才講的。今天世尊發大慈悲心,雖無人問,卻自己講出來: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從這個世界過十萬億佛土,這個「佛土」我略略講講。怎樣才算是一個「佛土」呢?我現在說一個小世界:小世界是一個須彌山,四個大部洲,外圍有鐵圍山圍繞住。須彌山外面第一重是七重香水海,第二重是七重金山,第叁重是鹹水海,第四重是四大部洲,再外重是鐵圍山圍繞住。日繞須彌山而行,月繞須彌山及四洲而行。月不是繞地球而行,科學家是錯誤的,實在月繞須彌山及四洲四只角而行。即繞地球,只是其四分之一。四個洲中地球是南洲。一個太陽系是小世界,合一千個小太陽系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成爲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成爲一個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佛土。聽我講個偈:「叁千大千界,一華藏如來。」這是「華嚴經」的華藏莊嚴界。「華藏」即「莊嚴」這樣解。這十萬億佛土是「一華藏如來」這樣解。即是一佛土包藏了一百萬個小千世界,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佛土。從這個東方娑婆世界向西再過十萬億佛土,那是好遠的地方,有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即是無量光、無量壽。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雨」字圈去聲,即是降花的意思。

  「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這個「食」字不當「食」解,是「飯」字,乃名詞,要圈去聲(上面的「飯」是動詞)。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鹂、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以上所講是指依報莊嚴。怎樣才算依報、怎樣才算正報呢?佛所依的地方是「境」。依報是「境」,正報是「身、口、意」。一個是境,一個是心。這裏是說境:有七重欄楯、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又有種種金、銀、琉璃,這是說境的莊嚴,明白嗎?同時又講種種雜色鳥: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這種鳥是兩個頭,卻只有一個身體。這共命之鳥是兩個靈魂同一身體,兩個頭有不同思想,或者是一個善、一個惡,不過同一個身體,是兩頭鳥,兩個識田不同。「是諸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處是講叁十七助道品。若專講叁十七助道品是要講兩叁天,所以現在只從略說。「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處略略點一點睛,這是講「菩提心要」。「菩提心要」是從內覺,內覺是撥迷歸覺。這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都叫大衆起覺悟心,撥迷歸覺。即注重法身,識破色身――教你識破色身,看重法身;即法身重,色身輕的意思。「菩提心要」是撥迷歸覺,這是內覺。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叁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裏仍是說依報莊嚴。大衆聽到這種種音樂而起覺悟心來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念法、念僧不要向外馳求念,總要向內薰修來念。如何是向外馳求念呢?大衆念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做向外馳求念。向外馳求,只能帶業往生而不能成佛。至于向內薰修是起覺悟心,將色身看輕,法身看重。一定要心生淨土,心與佛相應,心安住淨土。住于常寂光土之中爲最高;住于實報莊嚴土次之;如果身生淨土是再又次之。剛剛所說「心生淨土」與「身生淨土」不同,現在中國顯教是身生淨土,心與淨土還是脫離關系,只是帶業往生,身安住化城,未安住淨土。現在所講阿彌陀佛四個淨土中,第一個淨土是凡聖同居土,那是阿彌陀佛變化一個地方,使你帶業往生去讀書,這是起點,是教化衆生入幼稚園讀書的起點。所以中國的顯教念佛往生,至到這個境界爲止。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

  這段是說正報莊嚴。前面是說境,這裏是說身口意,是講心;一個境,一個心。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

  「阿僧祗劫」是大劫,是無量無數的劫。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這是說阿彌陀佛化了這個化城,成功已達十劫之久。因爲常寂光土是沒有時間的,實報莊嚴土也沒有時間,但是這個化土是有時間性的。因爲生死有兩種:凡夫的生死是叫做「分段生死」,好像人、狗、豬一類一類,分類來生死,這是衆生的輪回生死,叫做「分段生死」;但是菩薩的生死叫做「變易生死」,那是從蓮花胎變化、換過,由凡聖同居土轉到方便有余土,再由方便有余土轉到實報莊嚴土,這是變換…

《淨土法門開示集要(吳潤江 華藏上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勸兼念觀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