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德黃念祖老居士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P3

  ..續本文上一頁惡,例如釋尊在世時,有一個人來求出家,諸大弟子觀察這人的善根,直到八萬劫,都沒種善根,于是加以拒絕說:不行,你走吧。你沒有善根,不能出家。他就走了,路上碰到釋迦牟尼佛,跟佛說他要出家,釋迦牟尼佛收了,後來他得道了。大家說他沒有善根,佛說,你不知道,八萬劫前,他是打柴的,碰到老虎,他爬到樹上,老虎走了,他輕松地念了這一句“南無佛”。因此一念的善根,八萬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還是出家了,還是得道了。佛神通沒有限量,遠超一切阿羅漢。《會疏》說:宿命通能知道自身一世、二世、叁世乃至百千萬世的宿命及所做的事,也能知道六道衆生各各的宿命和所做的事。得這個神通很有好處,日本澄憲師說:不知道宿命,你就對善不進,對惡不怕,于是懈怠。阿羅漢想到在地獄中受的苦,他就流汗,甚至流出血汗,知道可怕。阿羅漢得了通,所以不忘,一般衆生都忘了,地獄中人更健忘。在地獄中的,火燒著的銅柱,他見到是一個極美的女人,就過去擁抱,一抱就把自身燒枯了。燒枯了,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他就不記得了,又看見美女又去抱,又燒了。一夜之間多少萬次,他始終記不住。阿羅漢記住了,想起來流血汗。他知道恐怖,就不敢再做惡,他來勸大家就非常親切。第二,知道宿命不會自高自大,你知道你過去所完成的功德,都是由于佛的加被。我們之所以能往生,不是由于自己的功德充分,而是由于阿彌陀佛的誓願。你把你多生的行業都加起來,要知道罪過很多,功德很微弱,而今日能得這殊勝的因緣,全因彌陀加被之力。這才知道全靠佛德,才深生感恩敬仰之心。

  第七天眼通願,第八天耳通願。兩願合寫,願文是:“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洞視”。“徹聽”。洞是洞達,“洞視”是徹底看清楚。“徹聽”是全部都能清徹聽到。看到一切,聽到一切,所以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這兩句中就包括天眼通、天耳通,是第七、第八兩願。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通,也叫做生死智通。爲什麼叫做天眼?因爲這是天道的人所得的眼,他能夠看到遠的、近的、粗的、細的一切的色。太細的人們看不見,這很顯然,蒼蠅腿上有多少細菌,我們看不見,要借助于顯微鏡,要儀器,天眼就不用。太大的人也看不見,你一上北京北海的白塔就知道了,你就看見個圓圈,以自己的立足點當圓心,拿視力當半徑,于是你所看到的區域成爲圓的。在圓圈以外,明明是有,但眼睛看不見,所以人的眼睛就很有障礙。而且這個天眼通,又叫生死智通,能夠知道衆生去來生死之相,能夠知道衆生死後生到哪裏去。《大智度論》裏講:天眼所能見的範圍是“自地”及“下地”。譬如一個欲界天的天人,他的“自地”是欲界天,“下地”是欲界天以下,人、修羅、畜生、鬼、地獄他都能看到;至于色界天、無色界天、佛菩薩的境界,超過他了,他就看不到了。天眼通遠勝肉眼,還在于天眼的“洞視”。肉眼只能見障內(障礙以內),例如眼前的牆壁是我們的障,牆壁以外我們就不見了。天眼不同,能透過牆壁,障以外一樣見,出世和世間種種的形色都不能障礙。再比較一下,龍樹菩薩說:小聲聞一般是能看一千個世界,“作意”(就是他入定了)能看到兩千國土;大聲聞多一點;緣覺又多一點;大緣覺不問作意不作意都能看到叁千大千世界;諸菩薩能見無量世界的事物。至于極樂世界的人民,《宋譯》中說:“一切皆得清淨天眼,能看百千俱胝(百萬)那由他(億)世界,粗細色相……”億可作十萬、百萬、千萬、萬萬,不管是哪一個數,連乘到一起正是一個非常大的數。今經說洞視十方,也即是能知能見無量世界。極樂世界的人所得天眼通,十方無量世界去來現在之事都能夠洞視,就是由于彌陀的願力,遠遠超過其他由報得或修禅定所得的通。

  彌陀願海中天眼通一願,包含了啓迪人民修持的妙用。日本淨宗大德說:有的衆生看不到苦果,他就不怕種苦因。有了天眼,知道未來之事、各種苦果,所以畏怕就不造苦因;也看見樂的果,就修樂的因。肉眼看不見障外,不見地獄餓鬼的苦,不見自己過去身中父母師長正在受種種慘報,所以不思救濟,不肯精進修持。倘若親見親聞,你還忍心享樂嗎?還能繼續懈怠嗎?自然厭離心切,報恩思深。這就是天眼一願的重要意義。更進一步說,極樂人民的天眼,不但可以明照十方一切衆生生生死死、去去來來的相,並能普見無量塵數的佛國,于是他就可以發心以大圓普度的淨土法門,來救濟衆生,利樂萬物,廣使衆生同得真實之利。這才是本願的殊勝意義。

  第八,“徹聽十方去來現在之事”,是天耳通願。天耳通能聽到障內障外六道衆生苦樂憂喜以及遠近粗細的一切語言與音聲。我們的聽力很有限,所聽到的聲音只是在幾十周波以上、幾萬周波以下這一小段裏的聲波。幾萬周以上叫做超聲波,有許多作用,但人耳聽不著了(肉眼所見的光也只是一段,紅光與紫光之間)。根據《魏譯》,天耳就是可以聽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都能受持。《唐譯》,天耳能聞“億那由他百千逾繕那(即由旬,舊傳爲四十裏)外說法”。極樂的耳通,不但能聞世間音聲,並且包括遍聞諸佛說法,這是極殊勝之處。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刹。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九、他心通願。】

  第九他心通願。願文如上。大意是: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知道無量無邊佛刹衆生心之所想。《會疏》說:我們來到極樂世界的聖衆,不需要修持,自然就能知道他心的情況。因爲知道他心之所想所念,我才可以應其意樂隨緣接引。這願文中“億那由他百千佛刹”是他心通的廣度。另一問題是深度。例如唐代印度大耳叁藏有他心通,他到中國,唐帝請南陽忠國師去考驗,國師頭兩度設心――看猴狲與看賽劃船。大耳叁藏都說對了。可是到了第叁度,大耳瞠目結舌,不知所雲。國師劈面打大耳一掌並說:“你這野狐精”。從這公案可以看出神通與明心見性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一般的他心通也只是大耳的水平,對于國師的心境,是無法測知的。但極樂人民的通,超越常情。《甄解》注釋《魏譯》中極樂人民的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他認爲文中“下”字指衆生心念,其“上”就可知諸佛菩薩的心。二乘只能知凡夫與小乘的粗心,諸佛菩薩與極樂的菩薩能知佛心。

  禅宗的話:“我此門實無一法與人。”什麼叫善知識?沒有一法與人,只是給人解粘去縛。你粘住了,撥一撥,不要粘住。你捆上了,我給你解開扣。這扣是你心裏的扣,首先須知道你的心念,並且又能知如來真實之意,方便的法門,所以就能解你的扣。極樂世界的聖衆具有極廣極深的他心通,就可以教化多方了。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于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曆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十、神足通願。十一、遍供諸佛願。】

  這一章把第十、第十一兩願合寫,文字十分簡潔,其中“周遍巡曆”顯第十神足通願,“供養諸佛”遍顯第十一遍供諸佛願。神足通也叫神足智通、神境智通、如意通、身通等等。《大論》說,如意通有叁種:㈠是能到。能到有四種:第一是能飛如鳥,第二是移遠令近,把遠移到近(相對論也有這個提法,當你速度極快近于光速的時候,空間距離也在縮短)。第叁此處沒,彼處出。這邊沒有了,那邊就出來了。第四就是一念能到。一念之間就到,一舉念就到。如意通的㈡是轉變。大能變小,小能變大,一能變多,多能變一,種種東西都能讓他轉變。一般外道的轉變,最久不過七日。過去傳說,有人從神仙學點金術,當他知道五百年後金子就不存在了,這人說你這術我不學了,學了之後就會叫五百年後的人遭災。金子又不是金子了,我甯可不學了。他的師父告訴他,你這一念,圓滿叁千功德。可見外道的轉變不能永遠。㈢聖如意,是六塵之中,色聲香味觸,不可愛的不淨的東西,能夠讓它淨,觀成可愛的、清淨的;相反,也可使可愛淨物,觀成不淨的東西。這個聖如意,唯佛獨有。“神通自在”。生到極樂的人,都具足神通,自在顯現沒有障礙。“波羅蜜多”是到彼岸。因能徹底貫徹一切自行與化他的事,能同衆生從生死的此岸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所以說波羅蜜多。“于一念頃”。一念的時間前頭說過,只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就是一刹那。在極短的一念頃裏,可以在億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曆,而且供養諸佛。這個神通妙用,是不可思議的。周遍巡曆,表示他所遊的國土非常廣,供養諸佛,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且都在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的時間之內全部完成,全顯極樂世界延促同時的事事無礙。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十二、定成正覺願。】

  第十二定成正覺願。願文如上,大意是:在我成佛的時候,所有一切衆生,生到極樂我國,都遠離一切分別心,六根都寂然安靜。若有人不能決定成佛證入大涅槃,我決不成佛。本願往生者決定成佛,顯出彌陀的本心,就是一佛乘。所以《法華》佛最後說法,聲聞、緣覺是化城,沒有二乘、叁乘,只有一佛乘。當佛說《法華》的時候,跟隨佛幾十年的大弟子,有五千人退席,不能聽。釋迦牟尼佛說“退亦佳矣”,沒有留他們。極樂世界就是都成佛,“二乘種不生”,這是大乘遊履之處,二乘不能往生。善導大師對這個願安了四個名字:一個是必至滅度願,一個是證大涅槃願(阿羅漢是小涅槃),第叁是無上涅槃願,第四也可以名爲住相證果願。因爲修淨土法門,觀佛也罷,念佛也罷,一般都認爲,觀就有色相,念就有聲音,都是有相,要離相才證果。可是善導大師說,這是住相證果願。是住相仍然證果,這個提法提得很殊勝…

《大德黃念祖老居士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