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原文·白話釋·提要)▪P3

  ..續本文上一頁並非如此。我們知道念佛叁昧是隨著無煩惱的無漏善根而引發起來的,有漏的凡夫還是可以隨著他修行的程度,而見得到佛身的粗略相貌,菩薩見得的是佛的微細相貌。

  往生淨土也是一樣,雖然淨土是無漏善根的果報,但是有漏凡夫只要發了無上的菩提心,求生淨土,經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煩惱伏住或斷滅,因此而得以往生淨土。並且能隨各人的功力見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薩見到的是微妙相。這是沒有什麽好懷疑的。

  因此華嚴經說:“所有諸佛的淨土,全都是一樣的莊嚴清淨,只是由於衆生各人的業力及修行程度不同,所以各各所見不同。”就是這個意思。

  第六疑

  問:設令具縛凡夫得生彼國,邪見叁毒等常起,雲何得生彼國,即得不退,超過叁界?

  答曰: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雲何爲五?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進不退。叁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爲良友,無惡緣境。外無神鬼魔邪,內無叁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等,故不退也。

  在此惡世日月短促。經阿僧只劫複不起煩惱,長時修道,雲何不得無生忍也?此理顯然,不須疑也。

  【白話釋】

  問:就算具縛凡夫能得往生西方淨土,但是由於邪知見及貪嗔癡的叁毒經常會起來,怎麽可能生到那裏之後,就能夠證到不退之位,超出叁界呢?

  

  答:生到西方淨土,證得不退位,有五個原因。一、由於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攝持,所以能夠證不退。二、由於經常被佛光照著,所以菩提心經常能增進,所以能不退。叁、極樂世界的流水、鳥雀、樹木、風聲及音樂等,全都在講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聽到的人就會經常起念叁寶的心,由於經常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修行不會退。四、彼國人民全部都是菩薩,因此到處都是善知識,沒有娑婆世界那種惡劣的環境。在那兒外面沒有邪魔鬼神來害人,內心又不容易起貪嗔癡叁毒,由於煩惱不起,所以修行不會退轉。五、生到彼國之後,壽命就和佛、菩薩一樣無量,因此修行不會退。而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裏,壽命短得很。在那兒經過阿僧 劫那麽長的時間不起煩惱的修行,怎麽會不證無生忍呢?道理十分明白,因此無須懷疑。

  第七疑

  問: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叁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須求生西方淨土耶?

  答:求生兜率,一日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校大有優劣,且論二種。

  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彌勒上生經雲:“行衆叁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不如阿彌陀佛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衆生,攝取不舍。又釋迦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殷勤發遣生彼淨土。但衆生能念彌陀佛者,機感相應必得生也。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機會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多。無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衆生聞者,悉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彌陀淨土水鳥樹林風聲樂響,衆生聞者,皆生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無女人二乘之心,純一大乘清淨良伴。爲此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至無生之位。如此比校,優劣顯然,何須致疑也。

  如釋迦佛在世之時,大有衆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恒沙。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叁界,爲生死業縛也。

  又聞西國傳雲,有叁菩薩,一名無著,二名世親,叁名師子覺。此叁人契志同生兜率願見彌勒,若先亡者得見彌勒誓來相報。師子覺前亡,一去數年不來,後世親無常,臨終之時無著語雲:“汝見彌勒即來相報。”世親去已叁年始來。

  無著問曰:“何意如許多時始來?”

  世親報雲:“至彼天中,聽彌勒菩薩一坐說法,旋繞即來相報。爲彼天日長故,此處已經叁年。”

  又問:“師子覺今在何處?”

  世親報雲:“師子覺爲受天樂,五欲自娛在外眷屬,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

  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爲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白話釋】

  問:彌勒菩薩是補位佛,下次就輪到他在娑婆世界成佛。只要修成上品的十善法,就能生到兜率天見到彌勒菩薩,然後可以跟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在龍華叁會中,就能證得聖果。何必要求生西方的淨土呢?

  答:求生西方與求生兜率,都能在一日之間聞道見佛,這兩種情形,大致上看起來似乎很相似,不過仔細比較一下的話,就大有優劣之別了。現在且分兩方面來講。

  首先,就算能夠修十善法,恐怕也未必能往生。何以見得呢?因爲彌勒上生經上說:“要修行衆多的叁昧,要深深的進入正定聚,才能夠往生。”此外並沒有其他方便的接引,所以比不上阿彌陀佛用本願力和光明力,攝取念佛的衆生。而且釋迦牟尼佛又講九品往生的方便接引法門,殷勤的勸衆生往生彼土。只要衆生能念彌陀佛,機感相應就能往生。好比世間互相戀慕的兩人,只要有機會相見,必然一拍即合。

  其次兜率天宮屬於欲界,在那兒修行的諸天退步的很多。而且那兒又有女人,這些都是讓修行者增長貪愛五欲的環境。再說天女極美。諸天容易被迷惑而沈迷欲愛不能自拔。所以兜率天不如西方淨土,極樂世界的流水鳥雀樹林風聲樂音,全都在說法,能提起衆生正念,使衆人生起念佛之心及發菩提心,而伏滅煩惱。那兒又無女人及小乘人,全部是大乘行者。因此,那兒的衆生煩惱惡業都不會起來,最後就能修到無生忍之位。兩相比較之下,優劣一眼就看出來,還須要懷疑嗎?

  而且釋迦佛在世的時候,見到佛而沒有證聖果的人多如恒河沙數。將來彌勒佛出世也一樣,見到佛而沒有證到聖果的大有人在。因此比不上彌陀的淨土,只要能往生,統統都能證到無生忍。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墮落到叁界,被生死之業所束縛的。

  印度的傳記裏,有這麽一則故事。曾經有叁位菩薩,一位叫無著,一位叫世親,一位叫師子覺。他們叁人相約要往生兜率內院見彌勒菩薩,先死的人見到彌勒菩薩後,要回來告訴世間還活著的人。後來師子覺死了,結果很多年都沒見到回來通報。接著世親也不行了,臨終前,無著就叮咛他說:“你見到彌勒菩薩之後,要馬上回來告訴我呀。”結果世親去了叁年之後才來相告。

  無著就問他:“怎麽去那麽久才回來呢?”

  世親回答說:“我到了兜率天,只聽彌勒菩薩一坐說法而已,旋繞禮畢之後,我就馬上回來告訴你了。因爲那裏的日子長之故,所以這裏就已經叁年了。”

  無著又問:“師子覺現在在那裏呀?”

  世親回答說:“師子覺去享受天樂去了,他沈迷在五欲裏,只能當彌勒菩薩的外眷屬,因此到目前爲止,都還無緣見到彌勒菩薩。”

  由此可知,小菩薩生到那兒,還會沈迷五欲,何況是凡夫呢?因此大家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在那兒一定能證得不退,所以不應該求生兜率天呀。

  第八疑

  問:衆生無始已來,造無量業。今生一期不逢善知識,又複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雲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叁界,結業之事雲何可通?

  釋曰:衆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可論十念成就?

  又汝以無始已來惡業爲重,臨終十念爲輕者。今以道理叁種校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雲何爲叁?一者在心,二者在緣,叁者在決定。

  在心者,造罪之時,從自虛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虛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至而頓滅,豈以久來之不肯滅耶?

  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 心,緣虛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僞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滲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滲而不肯出也?

  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製,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焚,少時即盡。

  又如有人一生已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決定邪見,即墮阿鼻地獄。惡業虛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

  又雲,一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爲念佛時心猛利故,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疑也。

  上古相傳判十念成就,作別時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攝論雲:“由唯發願故,全無有行。”雜集論雲:“若願生安樂國土即得往生,若聞無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並是別時之因,全無有行。若將臨終,無間十念猛利善行是別時意者,幾許誤哉。願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異見,自墮陷也。

  【白話釋】

  問:衆生長久以來,就造了無量的惡業。這一輩子如果又沒有遇到善知識,結果又無惡不造。請問臨終時,念十口氣的佛號,就能往生而超出叁界嗎,從善惡因果的道理來講,怎麽通呢?

  答:衆生無始以來所造的善惡業,多寡及強弱情況不得而知。但是如果臨終時能遇到善知識教念佛求生西方,而且果真十口氣念佛即往生成功的,那都是由於宿世善業很強的緣故,否則是不會遇到善知識,最終還能往生的。而宿世惡業強的人,連善知識都遇不到,那就更不用提十念往生了。

  你認爲無始以來的惡業分量很重,而臨終十念的分量很輕。其實這種輕重是不一定的,不在於時間的長短及罪業的輕重,而決定在下列叁項因素:一、在心,二、在緣,叁、在決定。

  在心是說,造罪業的時侯,是從虛妄顛倒的心念所産生的。…

《淨土十疑論(原文·白話釋·提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