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P26

  ..續本文上一頁就沒有這個規矩,上很多課程,不是跟一個人學,很可惜。如果老法師,他要是不離開觀宗寺,常跟著谛閑老和尚,他也是臺宗一代祖師。這個緣他自己失掉的;也就是說,外面有個強大的誘惑,釣魚,把他釣走了。我在臺灣很幸運,還沒有能夠跟李炳老相等的,這麽一個大的誘惑,還沒有,所以我們老老實實在他會下待了十年;這叁條規矩遵守十年,我們才深受利益。十年當中不聽任何人講東西,不看任何人的著作,心永遠是定的,一門深入。清淨心生智慧,展開經本,一句、兩句給你講叁、四個鍾點,我也沒有准備,我這個經本跟你們一樣,根都是李老師會下那裏紮下的。所以輕信聽這個的話,就馬上不相信要改變,你到底跟哪一個學?你到底認哪一個作老師?結果怎樣?他沒有老師。東聽聽、西聽聽,搞得迷惑顛倒,天下大亂,這不叫笑話嗎?豈不聞《金剛經》上所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適合你自己的根性,選定一門,一門深入,都有成就。哪有沒有成就的?如果說這個經不能會集,沒有這個道理。不能會集,那還能翻譯嗎?能翻譯當然就能會集。王龍舒居士頭一個會集,王龍舒居士念佛往生站著走的,你有這個本事嗎?如果說會集有罪,會集是錯誤,那王龍舒居士還能夠站著往生嗎?頭一個會集,表演給我們看。這些都是偏知、偏見。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跟哪一個老師學,我們學哪一個法門。經教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建立信心、願心,作用在此地。真正往生,真正往生念佛,經教是介紹你的。我跟大家都講過,《無量壽經》是什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說明書。讓你知道、明白,很想去。怎麽去?去的方法,這個會集沒錯,哪個本子都一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方法。世尊多次宣講,現在《藏經》裏面五種的原譯本,字字句句都沒有離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我們淨宗原始的依據,最原始的,是阿彌陀佛親自說的,世尊爲我們轉述,我們要有信心。會集本字字句句,也沒有離開四十八願,這哪裏錯得了?過去王龍舒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確確實實裏面有改動了幾個字,這是印光大師不贊成的;並不是不贊成會集,是不贊成改動原文,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例子。他們改動決定沒有問題,改得一定比原譯本還好、還要通暢,我們容易看得懂。怕這個例子一開,以後一些糊塗人念這個經念不懂,隨著自己意思亂改;我也改,你也改,大家都改,將來這個經就不像話,這傳下去之後,那就完全錯誤。印祖是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得。所以我們深明這個道理,我們到底是依那一部經,依那一個法門,依那一個老師來教導,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這個成就得清淨心,開真實慧,這成就,正是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不僅僅是佛法圓融貫通,沒有阻礙。我跟諸位講過,我過去在天主教的學院教過書,高級的學院,不是普通學院,在臺灣輔仁大學的後面,多瑪斯修道院。那個時候于斌主教在,他們亞洲主教團,在臺灣這個地方辦了一個研究所:東亞精神生活研究所,請我去講“佛教精神生活”,我給他講這個課程。所以我還有很多神父、修女學生,我跟他們的關系很好,彼此都非常尊重。我跟他們上課,非常感歎的告訴這些學生們:你們請我講佛教精神生活,實在講,錯了,應該請我講你們的《玫瑰經》。真的,我要講《新舊約》,《新舊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點都不假;他不請我講。佛法要的是開智慧,你真正得一點智慧,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基督教的經典的是佛法,依斯蘭教的《可蘭經》也是佛法,看你怎麽領悟,看你怎麽講解。你說爲什麽?都不離自性。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與自性相應,恒與智俱;恒與智俱不是講大乘經典,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恒與智俱。這是給你講真的,講出事實真相,但是我們今天不能夠覺察到,我們是迷。恒與智俱是事實真相;不與智俱是誤會,是迷惑不是事實真相。 我們在前面講到,一毛端、一微塵現盡虛空遍法界;虛空法界沒縮小,一微塵沒放大。又說一切諸佛,有能力在一微塵裏面轉大*輪,這些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聽說。可是你有沒有聽說到,這也是前面講過,一切諸佛能於一微塵,現一切世界依正莊嚴。一切世界的依正莊嚴,我們問一問,包不包括其他宗教?包不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當然包括在其中。既然包括在其中,那我們要問,哪一法不是佛法?契入境界,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說不學佛,是你自己以爲沒學佛,其實都學。你要穿衣、你要吃飯、你要工作、你要應酬,統統是佛法。你們有親戚朋友在基督教堂,他也是學佛法,他跟我們有分別,是他迷而不覺;我們跟他不分別,對他非常尊重,我們明白。所以我在基督教裏面,看到這些牧師合掌,牧師菩薩;依斯蘭教裏,阿訇菩薩;我們處得很好,他們都很歡喜我,都很喜歡跟我聊天。疑難雜症,他們在弘法的時候疑難雜症,信徒問不能解答的,他來找我,我幫助他解答。〔五〕 勝進果行 【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秘密之境,善知一切佛平等法,已踐如來普光明地,入于無量叁昧海門。于一切處皆隨現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總持廣大集衆法海,辯才善巧,轉不退輪。】 這一段是講菩薩契入的果法,也就是如來果地上境界,菩薩雖然沒有證得究竟圓滿,也得到少分與多分。經中告訴我們,與會的大衆他們的類別確實是相當之多,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各種不同的團體,就如同我們世法裏面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宗教團體,所謂是各行各業,各界的團體都參與這個大會。能參與這個大會的人,大家都知道皆是法身大士,大乘法裏面所謂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也盡,最低限度也能夠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才稱爲法身大士,也是本經裏面所說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勝是殊勝,進是不斷的求進步。初住菩薩他所證得的真實果報,不是十法界裏面的佛菩薩。十法界裏面的佛菩薩,諸位在相宗裏面所讀到,異生性的菩薩。證得法身,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不是異生性,同生性的菩薩。雖是同生性的菩薩,同生性是真實果報,他裏面有示現異生性,到以後我們再談,那是示現。所以有本有級,現在統統是從本地上來說。“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秘密之境”,這就是入佛密境。經文有四句,這四句是果法。第一句就是佛的密境,諸位必須要知道,佛法是平等法,佛法是清淨法,佛法裏面決定沒有秘密。大乘經裏面所說密是說深密,不是秘密,此地講秘密之境也是講深密。不但凡夫不知道,莫測高深,就是叁界以外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之內的佛,天臺大師所說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屬于十法界佛,別教佛超越十法界,那是一真法界;都不能夠明了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唯有法身大士他們能夠明了通達;“了達”兩個字,明了通達;諸佛希有廣大境界。落實在事相上就是果地上的叁業:身、語、意,果地上身、語、意叁業都是無量的深廣,這個境界沒有法子能夠形容,所以經上稱爲“不思議解脫境界”。只有契入境界的人他能夠體會,沒有契入境界,我們要想體會到幾分,一定要靠佛力的加持。我們有真誠、清淨心來祈求,這個祈求如理如法,也就是用清淨、平等、覺這個心能感,諸佛如來才能應。佛的身在本經上講十身,十種身歸納起來不外乎叁身:法身、報身、應化身,叁身都是希有廣大。法身希有廣大,我們比較容易明了。報身,經上常講報身是大身,智慧積集所現的身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應化身亦複如是。所以果地上的叁身,一即是叁,叁即是一。就是以應化身來說,也是遍虛空法界。佛身在那裏?無處不在。本經所稱的法身如來德號叫毗盧遮那,毗盧遮那是梵語,翻成華語的意思是遍一切處,所以佛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法身遍一切處,報身、應身也遍一切處,所以佛十種德號裏面,第一個德號叫如來,如來這個意思很廣。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好,那是講佛的應身,“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號如來”,正是跟《楞嚴經》上所說,“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是如來。他怎麼出生?怎麼滅盡?衆生有感他就出生,出生就是現相。衆生感應的力量強、時間長,應化身住世時間就長;衆生感應的力量薄、時間短暫,應化身的壽命就短。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住世四十二劫,那個時候衆生感應的力量強。佛無有偏愛、無有私欲,佛菩薩的心清淨、平等,那個地方有感,那裏就有應。像《普門品》裏面所說“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千不是數字,無量無邊;能夠遍應一切衆生,能夠同時遍應盡虛空、遍法界的衆生。所以我們不能說他的身相大,也不能說他身相小,也不能說他壽命長,也不能說他壽命短,這些統統是衆生虛妄、分別、執著,無始無明習氣。這稱之爲“希有廣大秘密之境”。秘密不止如是,如果只說到此地,這個秘密並不希奇。希奇的是甚麼?佛有,我們也有,這才希有秘密;佛廣大,我們也廣大,這不可思議。爲什麼佛能現,我們不能現?世尊在這個經裏面給我們透露了消息,如《出現品》所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是衆生,一切衆生裏頭包括我,每一位同修一個都沒有漏掉,都在裏面,都有如來的智慧。如來的智慧不可思議,確確實實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如來的智慧是正遍知;正是正確,沒有一絲毫的錯誤,遍就是圓滿。這個智慧不是從外面來,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不是從外來,大家一定要明了。不但智慧是圓滿;德的意思是能力,技巧能力是德,沒有一樣他不會,沒有一樣他不能,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能,都能辦到,都能辦得圓圓滿滿,這是佛的大德。相,相好光明,我們這個世間稱人家福相、德相都說叁十二相,所謂是富貴之相、福智之相、圓滿之相,我們每一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