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墮在無明裏頭,作夢墮在妄想裏頭。睡眠不是好事情,五蓋之一,蓋就是障礙,障礙了性德,障礙了自性,所以睡眠的時間愈少愈好。一般人真正修行人,精神飽滿,時時刻刻清醒。你看到坐在那裏打瞌睡、昏沈,不行,要有對治的方法。 第二句,“清淨身分,威嚴不可思議明德地”,這是講二地,清淨身。清淨身從那裏來?清淨心來。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境界就清淨。確確實實境隨心轉,不是身隨境轉。我曾經遇到不少一些人說,不一定是學佛。他們說什麼?這些和尚真有一套,講古時候的和尚,他們在深山裏面建一些道場,都是風水最好的地方。意思就是這些和尚都會看風水,好風水的地方偏偏都被他們占去,和尚很有本事。其實對不對?不對,祖師大德那裏會去看風水建道場,那有這種道理;如果是這種心理建道場,已經違背了佛陀的教訓。世尊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裏面就講得很好,算命、看相、看風水世間意,佛教導弟子可得爲世間事,不可得爲世間意,不講求這些。但是他說,道場都是風水絕佳之處,我們點頭、肯定、承認。爲什麼?出家人有德有行,心地清淨,那個地方不好的風水也變成絕佳風水,就是這麼個道理,境隨心轉。所以那個風水變成絕佳,不是去選擇,是出家人到那一坐,坐上幾天,那個境界自然就轉變,現在人講磁場就不一樣。所以你真修行,心清淨、身清淨,身心清淨就能轉變風水,外國人講你就能轉變磁場。楞嚴會上所講:“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凡夫是被境界所轉,他選擇,看風水的人選擇,選擇再好的風水,他去一住,住不了幾年,還是家破人亡。什麼原因?風水破壞了。怎麼破壞?他天天胡思亂想,打妄想就把那個風水破壞。清淨身是從清淨心得來,身相的莊嚴不可思議,都是從清淨心變現出來。 第叁,“善明月幢實相海藏地”。他也講十地,十地跟《華嚴經》上說的不一樣。這一句裏面是用比喻。幢,高顯的意思。善明月幢,明月是清涼的,清涼的智慧。實相海藏,海與藏都是比喻,海比喻深廣,藏比喻含藏無盡的德能。這叁地。 四地,“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從名稱上來看,就曉得他這一句偏重在作用,作用是功德神通。什麼叫功德?功是你修行有功,德是你收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耕耘是功,收獲是德,所以功是因,德是果。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修定有功,開慧就是德;由此可知,修因必定感果,那就叫功不唐捐。我們今天許許多多同修,也很認真努力在修行,很用功,但是功用了之後沒有結果、沒有收獲,非常可惜。什麼原因?一定要檢討、要反省,把那個原因找出來,消除這個原因,你的功就不唐捐。有持戒,持戒爲什麼不能得定?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很嚴,看到這個人不持戒、那個人破戒、那個人犯戒,自己覺得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瞧不起別人。持戒是不錯,他得的是什麼?得的是貢高我慢,瞧不起別人,他沒有得定,他怎麼會有成就?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就會得定。我自己如理如法的修行,別人修不修,不能問,不能起心動念,你才能得定。 你要再想開慧,你這種修行態度還是不行,應當學善財童子。我是個學生,要守規矩,規規矩矩去修學,除我之外,一切衆生都是諸佛如來化身示現。他示現這個善人,教我、看我在這個境界裏頭起不起心動念?他化身做個惡人,做很多惡事,看我會不會起心動念?都是諸佛菩薩的化身,都是成就我們叁無漏學,你要能夠用這個心態,這種方法去修行,保證你一生成佛。爲什麼?你心目當中統統是諸佛菩薩,你已經入佛法界,你不是凡夫。佛眼看一切衆生都是佛,菩薩看一切衆生都是菩薩,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 所以你要想你自己入什麼樣境界?太簡單了,不要問別人,問問你,你覺得這個世間人都是惡人,自己是惡人;你自己不惡,你怎麼看到這些惡?你覺得這個世間個個人都是好人,你是個好人。你幾時能看到地獄、餓鬼、畜生都是佛菩薩化身,恭喜你,你入佛菩薩境界;相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如何將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短短數十寒暑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不是做不到,總在遇緣不同,這妙極了。所以學佛法就是要學佛菩薩的智慧,學菩薩的善巧方便,怎樣轉自己;轉自己的業力爲真實智慧,成就自己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自利。神通則是利他,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一切衆生,這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德地。 第五,“火輪威藏明德地”。火是比喻,比喻智慧,能斷煩惱;輪是*輪。唯有真實智慧的*輪,才能産生最大的威德,能破除一切衆生,煩惱無明的業障。 第六,“虛空內清淨無垢焰光開相地”,這一句經文長。佛在經典裏面,特別是大乘經典形容自性,實在講找不到詞彙,找不到物體來比喻、來形容,唯有虛空有一點相似,所以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學佛實實在在講,真正想學佛第一樁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開。凡夫長劫修行而不能成就,真正的因素,心量太小,這個是很嚴重的障礙,一定要懂得拓開心量。要知道心量小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來就是包虛空法界。實在講不是把心量擴大拓開,恢複本來的心量,佛在經上才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切都是自性本來具足,沒有增加一點點,這都是給你說真話。心,常常想著太虛空,能與虛空相應,就與法界相應,那就是自性現前。 清淨無垢,虛空確實是清淨,沒有汙染,不礙萬象發揮。森羅萬象在虛空裏面,虛空沒有被它汙染。爲什麼不會被汙染?因爲萬象是假,不是真的,幻相。我們以爲這個幻相是真的,是存在,其實我們看錯、看偏了。事實的真相,就像世尊在這一部經《十定品》裏面所說,刹那際。如來與這些法身大士,入刹那際叁昧,所以知道十法界、六道、叁途,都是清淨法界,都是無染無垢,廣大秘密、不思議,這給你講真話。《華嚴》講真實,是講如來他們的現量境界,說明事實真相。我們聽了很難接受、很難體會、很難懂得,我們在虛妄的境界裏住得時間太久,把這些妄相當真。這一乍聽,真實的反而覺得很陌生,覺得不能接受。這難怪釋迦牟尼佛成佛,二七日中宣講《大華嚴》,看看不契機收起來,再從頭來起,講《阿含》、講《方等》、講《般若》,慢慢再誘導你,誘到最後,《法華》、《涅槃》,又歸到《大華嚴》。這是對這些習氣深重,認假不認真,用善巧方便,誘導你回歸真實。 第七,“廣勝法界藏明界地”,廣是廣大,勝是殊勝;廣大殊勝形容法界。佛在經裏頭,這些名詞術語用得很多,實際上都是說一樁事情。譬如講真如、自性、本性、第一義谛、如如、一真、法界,意思都一樣,都是說的一樁事情。宗門還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還是講這樁事情。那我們要問,佛爲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的名相?他這個意思就很深,叫你不要執著。也正是中國道家所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能夠體會它的意思,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名字術語,離心緣相,你這才真的得道,真的通達明了。如果你一著相,你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聽了想一想什麼意思,一想就完了。豈不是跟你說沒有意思,你想什麼,好好的聽就行。說的人沒意思,說而無說,無說而說;大家在這聽也很會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才能入境界。你今天出了講堂,回到家裏,家人問你∶你今天聽了什麼?我聽了些什麼什麼,完全錯了。真正入這個境界,如果家人問你∶你今天聽的是?不可說不可說,這妙啦!真有體會,真有入處。殊勝廣大法界裏面,含藏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光明。 第八句,“最勝普覺智藏能淨無垢遍無礙智通地”,這一句文也很長。普覺,普是普遍,無所不覺;覺是從相上說、作用上說,智是從體上說。通常我們解釋佛陀這個名詞的含義,爲什麼不把它翻成華語?華語裏面找不到適當的詞彙來翻譯,不得已用音譯。佛陀雖然講是智慧,可是跟我們中國這個智慧裏面有區別。我們中國人講智,裏頭沒有叁種智的意思;而佛陀裏面講智,它有叁種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它含有這叁個意思;我們中國這個智沒有這叁個意思。佛陀裏頭覺的意思,它覺也有叁種覺: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我們中國這個覺裏也沒有這叁個意思。所以佛陀可以翻成自覺,但是還是要加注解;因爲中國這個自覺兩個字,沒有這叁個意思。由此可知,翻譯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有智有覺就能夠斷煩惱。諸位必須要曉得,定只能伏煩惱,石頭壓草,壓住它不動,不能轉變。佛家常講斷煩惱,煩惱不是真的斷,煩惱要是真斷,那個問題可嚴重。爲什麼?“煩惱即菩提”,煩惱斷了,菩提不就斷掉,所以我們聽話要會聽,佛講斷煩惱是把煩惱轉變成菩提;煩惱斷了,菩提生了。怎樣轉變?智覺。你沒有正知,沒有智、沒有覺,你就轉變不過來。定功是伏,伏住,伏住是它不起作用,並沒有斷掉,它還在,只是你有定力把它降服住。譬如念佛,念佛功夫得力,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成片是事一心不亂的初級,初級功夫。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物資環境;緣,人事環境;一切境緣當中,你都能提得起佛號,功夫就成片;換句話說,你在境界裏面可以作得了主。外,不會被境界誘惑;內,不會起貪嗔癡慢。內不起煩惱,外不受誘惑,一句佛號綿綿不斷,這是功夫成片。煩惱有沒有斷?沒有,你的功力能壓得住,伏煩惱。到事一心不亂,功夫深的能夠把煩惱轉變成智慧。所以煩惱不是壞東西,轉變成智慧就是好東西;沒有轉過來它不好,轉過來了它很好,用處很大。 你得要會轉,這個裏面要有智、要有覺,能轉見思煩惱,能轉塵沙煩惱,能轉無明煩惱;轉見思、塵沙成大菩提,轉無明成大涅槃,這樣才能入華嚴無障礙的法界。清涼大師給我們判的四無…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