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究。這個信心怎麽生的?信心還是有根,根是在過去生中的因緣,我們常講的宿根。如果你沒有宿根,你遇到佛,信心也生不起來。宿根深厚的人,一個業障很重的凡夫念一聲佛號,他聽到他就相信了,善根深厚。所以它有根,它有來由。雖有根,必須要善知識誘導,信根才能起作用,由信到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證。信解行證裏面,包括我們一生全部的生活行爲,都能與這個相應,那就是微妙光明。以這一句表法的義趣,我們要很細心的去體會,知道在生活當中、在工作裏面如何去學習。末後一尊∶【積集妙華足行神。】著重在“積集”,“妙華”是菩薩無量的行門。這一句就是通常講的積功累德,要緊。功德一定要累積,爲什麽?《彌陀經》上說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就是功德,不能少。世間法,世間人在世間建功立業都要積福,何況出世間的大法。你的弘願要普度衆生,如果沒有圓滿的福德、圓滿的智慧,你怎麽能做得到?因此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我們現前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情。要認真,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勞累,要修忍辱波羅蜜。忍辱裏面有叁大類,其中有一類修法,你修行要有耐心。譬如拜佛,你發心一天拜一千拜,天天要拜,也得有耐心。不能說拜個兩天就不拜了,你的耐心就沒有了,你不能成就,天天要拜。積功累德,就是這一句“積集妙華”,最有效的方法,到我們這個地方念佛堂來念佛。你想想看在這個念佛堂念佛,跟在其他的地方念佛不一樣。你們在此地念佛的同修,我不必說,各個人深深的感觸不同。爲什麽不同?我剛才說過,我們親近章嘉大師都覺得身心舒暢,你今天在這個念佛堂念佛,親近諸佛如來。這個念佛堂有佛在念佛,菩薩在念佛,龍天善神都在念佛,它怎麽會一樣?你在別的場所沒有這個境界。爲什麽佛會在這個場所?這是我們諸位同修共同真誠所感,這不是一個人,全體同修真誠的感應,衆生有感,佛就有應。進入這個念佛堂的人,確實身心世界萬緣放下,感應無比的殊勝。道場領導的人,工作的執事人員都沒有私心,心胸清淨、平等、廣大、慈悲,所以才有這個感應;一個人、兩個人辦不到。我有這個心、這個願,我跟大家報告過,我打妄想打了十六年都不能成就。今天到這個地方成就,我這個妄想跟大家的真誠心集合成一起,這才出現的。我要得不到諸位真誠之感,佛菩薩也不應,你才曉得這個緣得來不容易。如果我們往深處遠處去觀察,這個緣是我們現前大衆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在今天這個地方成就了,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這不是偶然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怎麽不生歡喜心?怎麽不生慶幸之心?自己真的幸運,希有難逢的因緣,我們遇到了。你在這個念佛堂念一天,功德都不可思議,何況你有機緣天天在這裏念,那還得了嗎?你在這個念佛堂,不說多了,念上叁年,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上輩往生,決定是實報莊嚴土往生,不會在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馀土,不會。你要是在這個念佛堂念上叁年,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生到凡聖同居土,你在念佛堂裏打妄想,你不老實。所以在這個念佛堂不老實、打妄想都能往生,何況是一心專念?這就是善導大師常說,“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我們不能講絕後,在現在講真正是空前,在世界第一。我們希望將來別的道場也能夠建立,建立得比我們更殊勝,我們歡喜,衆生才真的有福了。我們第一,我們永遠第一,人家不如我們,衆生沒福。我們總希望衆生有福,希望將來別人的緣比我們還要殊勝。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可能有,相當不簡單。剛才講了,這麽多的同修,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在一時、一處成就,這非常非常希有,決不是人力所能爲。我們遇到是因緣際會,哪裏是自己有這種能力?不可能的。我們幸會,非常幸運的遇到了。積集妙華,就是積集無量無邊的菩薩行門,在我們這個念佛堂圓滿成就。彌陀村的消息傳到外面去了。我前兩次在香港講演,略略的報告了一些。聽說香港最近有人寫信來打聽,他們不相信,世界上哪有這麽好的地方,到這個地方來發心念佛,又不收一分錢,供給吃、供給住。今天我到大樓去參觀,高級公寓。它二樓有一個單位做好了,好像做樣品一樣,去參觀。地下鋪的大理石,非常高級;臥房裏面,柚木的地板。住在這裏,一分錢都不要,真的是有福報,沒福報的人,哪裏可以到這兒來住?什麽人有福報?念佛的人有福報了。進這個裏面,沒有別的條件,就這一個條件,念阿彌陀佛,天天要進念佛堂。所以我今天下午,我是有一個想法,還沒有告訴李會長。將來裏面所有的房門,門上面要做玻璃,爲什麽?裏面、外面看得見,他在裏頭打瞌睡、偷懶,就不好意思了。不可以門是密封的,門一定要挖一塊,做一塊圓形的也好、方形的也好,做一塊玻璃;外面人一看,都能夠看到裏面,你在裏面打瞌睡就不好意思了,那就不可以了。所以我們這個大樓要放光,透明化,沒有秘密。念佛人在這個裏面,無論是白天、晚上睡覺,都不脫衣,提高警覺性,爲什麽?只是在休息,疲倦了,休息一下,一清醒過來,趕快到念佛堂念佛,不要人督促。門要關的嚴嚴,看不見,他在裏頭睡大覺,警覺性就沒有了。所以他在裏面休息時間太長了,外面人能看到,他就不好意思。我們到這兒來是念佛的,所以進入這個念佛堂,我跟大家說得很清楚,我們統統用供養佛的這種心情來對待他們,把他們都看作諸佛如來。我們以財力、以智慧、以勞力義務照顧他們,我們是承事諸佛,供養如來,我們是這種心情對待每一個念佛人。他要不認真,不好好的念佛,一定受護法神的懲罰;我們不要懲罰他,護法神要懲罰。你想想看人家這樣對待你,你要不認真努力,你怎麽對得起別人?所以這個地方不是來享受的,是來作佛的。如果你真有道心,你能夠克服你的困難,幾個難關突破之後,你念佛會念得法喜充滿。念上一個月、兩個月,進入這個境界之後,你才會知道,你才曉得。我們精神疲倦,如何恢複精神?念幾聲佛號,精神就振作起來,確實如此。到那個時候,你才恍然大悟,經上講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現在才知道。我們怎麽比喻給你講,你都沒法子體會。唯有在念佛堂突破自己關口的時候,你就體會到了;真正曉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哪有求不到的道理?彌陀村現在還沒落成,裏面的工人告訴我們,大概兩個月可以完工,我們就打算叁個月決定可以完工,他們也歡喜,都叁寶加持。彌陀村還沒過戶,我們會長就想到二村、叁村,願心很大,二村、叁村。他今天給我說,念佛堂將來做蓮花形的、做圓形的。二村、叁村土地面積一定比這邊大很多,那好!有願必成,一切諸佛如來加持。完全沒有爲自己,一點私心都沒有,人真誠的善願,哪有不得感應之理?積功累德重要。下面這一句是總結∶【如是等而爲上首。】“等”,“上首”,十尊略舉,像他們這一類的,太多太多了。【有佛世界微塵數。】佛世界就是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從這個經文裏面,諸位仔細去觀察,世尊這一會確實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華嚴海會。歎德這裏也只有一句∶【皆於過去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舍。】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與會的這些足行神,實際上都是諸佛如來化身,每一尊都是過去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舍”,這四個字非常重要,這四個字是教我們,我們要想成就,離開佛決定不能成就。我們親近佛,如何親近如來?念佛求生淨土就是親近如來。釋迦牟尼佛不住世了,諸佛如來雖然慈悲,應化身在我們這個世間,他是隨類化身,決定不會暴露身分,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所以我們親近如來,只有找阿彌陀佛。不僅僅是世尊介紹給我們,我們在大乘經裏面看到太多了,這樁事情,總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樣介紹,都是這樣勸導我們,念佛求生彌陀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世尊在經裏面明白開導我們,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沒有一尊佛不贊歎阿彌陀佛。這些話都是堅定我們的信心,勸勉我們親近彌陀如來。親近之後要追逐不舍。也許有人要問,我們怎樣去度化衆生?度化衆生是分身度化,西方極樂世界菩薩都是這樣的。他有能力變化無量無邊身,像《梵網經》上所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能力千百億化身,到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化衆生,而自己的本身沒有離開老師一步。有人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問他爲什麽?到那裏去了不好意思離開阿彌陀佛,我的家庭眷屬在娑婆世界又不能回來度他們,想想還是不去的好。這個想法是完全錯了,不了解西方極樂世界實際的狀況。念佛叁、五年成功的,不計其數,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裏面看到,在《往生傳》裏面看到,念佛叁年走的、往生的,有多少人?過去曾經有同修來問我,是不是他們念了叁年壽命就到了,就往生了?如果是少數或者可能,那麽多的人,就不太可能。爲什麽叁年就往生?他自己喜歡去。壽命雖然沒到,他願意提前去。你要曉得念佛人真正念成功了,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怎麽會不歡喜去?不可能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不可能。你去不了是功夫不夠,沒辦法。真正有這功夫,想去的,誰不願意早去?在這個世間受這些苦、受這些難,毫無意義,沒有理由,所以多半都是提前走的。我希望我們彌陀村,我們的念佛堂,將來同修們念佛成就了,各個站著往生,表演一招給世間人看看;我們念佛堂的成就,各個都示現希有的瑞相。能不能做到?決定可以做到。你在這個念佛堂念上個叁年、五年,躺著往生沒意思,生病往生也沒有意思,你的業障沒消掉。別人做得到,我們也做得到,別人爲什麽做得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做到。念佛往生,生的時候爲什麽還有業障現前?沒放下,沒徹底的放下。大法師,大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