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華嚴經》是長經,我們要把它短說。“我聞”是阿難尊者親自聞佛所說,這部經也是阿難尊者集結的。古德說,傳法的人他只有一個目的,將諸佛如來所說微妙之法,傳給那一些還沒有聽到的人,這是他唯一的使命。我們今天皈依叁寶,受持如來的戒法,爲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都一樣的。不是說在家人比出家人低一等,沒有這個講法,那講別的大乘經可以,《華嚴》不可以,《華嚴經》是平等法。你看《華嚴經》末後五十叁參,五十叁尊佛,他們所表演示現給我們看的,以出家身分示現的五個人;其馀的都是示現的在家居士、長者,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這是告訴我們真正無障礙的法界,平等的法界,《華嚴》是真平等。特別是出家的同修,我們不但對於一切學佛的人要平等看待,不學佛的人也要平等看待,平等是沒有差別,有差別就不平等了。因此我們爲佛弟子,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爲什麽?我們要問一句,這一生爲什麽來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麽的?如來弟子是來傳法的,將世尊普度衆生微妙大法傳給一些未聞未見之人,我們是來幹這個的!無論是什麽樣的身分,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四衆同修,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我們自己現前生活當中,現前工作裏面,現實的社會當中,每一天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傳法度衆生。我們這一生是來幹這個的,代佛傳法的,所以佛法“不貴能說,貴在能傳。”這兩句話重要。阿難是傳法的典型,傳法的模範。也許諸位同修要說,我對於佛法知道太少了,我沒有能力傳。只要我們依照經典教誨去生活,就像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面教導我們,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去做的,我們決定不要去做。昨天晚上我們講《無量壽經》的一句經文,“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我們能夠將菩薩的六度,普賢的十願,盡心盡力,努力將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就是傳法。我做給別人看,要用現在最淺顯的話來說,我要做一個好人。佛菩薩是九法界的模範,作師作範。我要做個好人,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可以做世間人的好樣子,這就是傳法。不會講經沒有關系,合掌歡喜念一聲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的法就傳過去了。你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時時處處、念念之中,我們都做傳法的工作。年輕、有智慧、有條件、有緣分,可以發心學習經教,經教的下手最好是從《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比較容易,其實各有各的難處。《阿彌陀經》淺講是比較容易,深講那就相當不容易。我們學講一部經,學講兩部經,學會了之後,常常爲人演說。現在爲人演說挺方便!你家裏面放一個錄音機,天天對著錄音機講《阿彌陀經》,講《無量壽經》,講完之後,把這個錄音帶送給你的親戚朋友,你這個不就傳過去了?不一定要拉他在旁邊聽,聽幾個鍾點累死了,他不太願意!我們講,講之後把錄音帶送給他,要真幹!講得不好不要緊,天天講,每一天講一個小時,講半個小時,天天不要間斷,講上叁年,你比一般法師在講臺上都會講得好。爲什麽呢?你得到叁寶加持,你有傳法的心,真誠!不爲名聞利養,真誠心去做就得叁寶加持。得叁寶加持,阿難是親聞,我們也無異於親聞。你讀經,你看古大德的注解,你聽講經,你能夠悟入;悟入就跟親聞沒有兩樣。所以在此地特別勉勵在座所有同修,我們都要追隨阿難,向阿難看齊,做傳法菩薩。這個念頭一轉,就超凡入聖,你就想到多自在!然後我們的身、口、意,自自然然與“如”相應,與“如”相應就“是”!世尊講的是“如是”,我們體會到“如是”,傳法“如是”,這才跟諸佛如來同心同德,同願同行。阿難,實在說他也是大權示現,不是真正的小乘初果,不是的。小乘初果是他在舞臺上表演的角色,他來演戲,表演的角色,實際上都是佛與大菩薩再來的。正是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千佛擁護,阿難也是其中之一。那麽我們在座,今天在此地開《華嚴》這一會,《華嚴》會裏頭如果沒有許許多多大權示現的菩薩在座,這個會就太難太難了。所以我在此地周遍觀察,我們這個會裏頭不少菩薩在其中,護持這個道場,使這樣的殊勝法會能夠在“居士林”建立;沒有這麽多菩薩在此地,這個法會是不能成就的。我們要得諸佛加持,要得龍天善神的佑護,一定要依教奉行,一定要發真實的大心,斷惡修善,改過自新。善財童子在這一部經上,跟我們表演一生成就圓滿菩提,我們決定不能落在善財之後,我們也要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這個樣子就不辜負這一會了,而這一會一定得到殊勝圓滿的成就。然後將我們這個錄像帶,留給沒有能夠參與我們道場的一些同修們,我們把這個法利用科學的工具傳給他們。希望他們接觸這個大法,也能像我們有同樣的悟入,同樣的成就,這一會就值得我們贊歎。學佛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末法時期,特別是在現代,世尊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得很好,“邪師說法,如恒河沙。”破壞我們的正念,擾亂正法,他以甜言蜜語、花言巧語來誘惑你,你要是沒有正知正見,很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論蒙蔽了自性,誤入歧途,那就太可惜太可惜了。今天有一個同修告訴我,說有一些念佛人聽人家講“本願念佛”,這個名字很好聽,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特別提倡第十八願,說不需要持戒,不需要拜佛,只要有發願就能往生。這個說法很動聽,一聽說,我也不要持戒了,可以放蕩了,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什麽壞事幹了都沒有關系,只要我心裏頭願意求生西方,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我了;也不必吃素了,天天大魚大肉,也不礙事了;殺、盜、淫、妄照幹,臨命終時佛來接引。臨命終時恐怕是魔來接引,不是佛來接引!到那個時候後悔莫及了。所以凡是這些言論,這些誘惑,都是魔來擾亂,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所以古大德教導我們,我們在一生求學、求道,以什麽爲准則?跟定一個老師,不是這個老師教的一概不聽,我們道業才有成就。今天聽這個人的,明天聽那個人的,後天又聽一個人的,你准墮叁途。世出世法成敗的關鍵,都在師承。現在沒有師承,爲什麽?老師找不到學生了,到那兒去找?找到一個學生,學生百分之百聽老師的話,找不到了。我自己常常想,大概我是師承的最後一個了,我以後沒有了;我是個大傻瓜,聽老師的話,老師怎麽說,我就怎麽做。再找我們這樣的一個學生,聽話的學生,找不到了。那麽我有這麽一點成就,就是老老實實聽老師的教誨,跟一個老師學,聽一個老師的講經說法。這老師交待我的,只有聽他講經說法,除他一個人之外,任何人講經說法,一律不准聽。我接受,我就聽老師的話,所以誰講我都不相信,我都不聽,我只聽老師一個人的。老師沒有同意、沒有准許,這個書不可以看;我們要想看一本書,要跟老師報告,老師點頭,這書你可以看,才能看;若是不行,不能看,那就不看。我們真聽話!你要不肯聽話,什麽人的話你都聽,什麽書、文字你都看,你這個頭腦裏面像漿糊一樣亂七八糟,你的心怎麽會清淨?你怎麽能開智慧?所以老師對學生這個要求是對學生的愛護,真正的關懷、愛護、幫助;奈何學生不服,學生不相信,學生不肯聽,那就沒法子。那就是現在所說的各有因緣,各人有各人的福報,他這一生得度的機會沒有了,只能在佛法裏作個善緣。輕易聽信別人的邪知邪見,這個問題嚴重。“我聞”這兩個字裏面的深意就是師承。阿難尊者一生所說的,祖述老師的言教,沒有自己的。古時候老師教學生,這個要求通常是五年,五年決定遵守老師的教誨,不能夠聽別人所說,不能夠隨便閱讀文字,期限是五年。五年你得根本智,根本智是心地清淨、智慧生,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你有這個能力,老師對你就開放了。開放就是參學,參學就是什麽人講的東西你都可以聽,什麽書籍你統統都可以看,沒有限製,完全開放了。這個開放的標准、條件,你有能力辨別真假,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有能力辨別利害;這老師放心了,沒事了,什麽你都可以去參學了,什麽都可以接觸了。如果五年還沒有這個能力,那對不起了,再加五年。你看我們在《高僧傳》裏面看到的,有不少人叁十年不離開老師的。什麽原因?感老師之德,守老師的教誨。能夠二十年、叁十年,那個根紮得多穩固,這樣的人多半成爲底下一代的祖師大德,這是當然之理。我們要曉得古代這個教學方法正確,正是中國人所講“童蒙養正”,功德在此地。我們初學佛的人信心不堅定,智慧沒有現前,邪知邪見,似是而非,很容易被誘惑、很容易上當;一旦誤入歧途,後悔莫及。如果再要造作罪業,毀謗正法,障礙人行道,那個果報更不堪設想了。這是我們學佛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的。世間人沒有福報,遇到這些妖魔鬼怪,被它誘惑走了,我們也不能夠挽救,只有在旁邊歎息而已。可是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覺,決定不能走他那個道路。我們念佛人決定要依淨宗的“五經一論”,這是我們的導師。《無量壽經》我們一定要相信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有許多人認爲這是居士會集的不可以流通。說這個話,他根據在那裏?如果在佛經上找得到根據,是佛說的,那沒有話講;不是佛說的,是他說的,我們不聽他的。世尊當年在世,維摩居士在家人,維摩居士說法,你看看佛派遣他的弟子去聽經。舍利弗、目犍連,這一些大阿羅漢見到維摩長者,維摩長者升座講經的時候;升座是代佛說法,居士升座講經的時候是代表佛說法;出家人見到的時候也要頂禮叁拜,右繞叁匝,跟見佛講經說法那個禮數沒有兩樣。佛法是師道,師道是老師第一大,要懂這個道理。佛法是講理,不是講人情的,是跟你講道理的。所以懂得規矩的人,居士講經,我們也是禮佛叁拜;現在不右繞了,這個講臺你也繞不過去。我們講經,因爲自己是凡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