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P19

  ..續本文上一頁爲因、悲智相導爲因、法空爲因。四個因都好,都是正因,能得正果,果報裏面特別顯示出來就是依報的莊嚴,正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或者是一個因,成就一切莊嚴;或者是一切行,成一種莊嚴。四種因成一種莊嚴;也有一種因成一種莊嚴,四種因成一切莊嚴。這個裏面可以互相融通,純雜無礙;因正,果亦正。一)地嚴向下經文這四樁事情都有十句。“地嚴”的這段經文∶【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衆寶華。清淨摩尼以爲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摩尼爲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衆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寶。及衆妙華,分散於地。寶樹行列,枝葉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這一段經文一共有十句,十句裏面就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一句“其地堅固,金剛所成。”這是“總顯地體”,告訴我們這個地堅固。不像我們現在居住這個大地不堅固,土石沙礫,古人常講的“滄海桑田”;何況我們常常聽到、常常見到地殼的變化,大地的震動,說明這個地不堅固。諸佛如來他們感得的這個依報的大地就特別堅固。你要問什麽原因?原因還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世間衆生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地怎麽會堅固呢?那有這個道理?佛菩薩的世界純一、清淨、平等、覺。他們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所感得的這個大地,當然是金剛不壞體,這一定的道理。我們能夠相信,這個不是假的。佛講經說法,其他經論裏面多半說到“敷座而坐”。在佛陀那個時代,敷座用什麽敷座?都是用草。我們現在敷座用這個坐墊,這個是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物質受用也隨著時代在進步。多半都說佛坐的是“金剛爲座”,這大乘經上所說。可是講整個地面都是金剛,這個經典就很少。佛在往生經裏面,像《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講西方極樂世界“黃金爲地”,極樂世界的地體是琉璃,黃金爲地是鋪的路面,地面上鋪的是黃金;地的地質是琉璃,琉璃之地。琉璃用我們現在的話就是綠色的玉,我們中國人叫翡翠,翡翠就是琉璃。世間人把它看作珍寶,希有的珍寶,在玉裏頭很名貴的。西方大地這個地是琉璃地,透明的,綠色的、透明的。這個地方講的華藏世界,毗盧遮那如來的報土,整個大地金剛所成,整個華藏世界都是這個樣子。“華藏大蓮花地,金剛所成故。”這一句話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疏鈔》裏面所說。所以第一句“其地堅固,金剛所成。”第二段是“地相具德”,這個大地的相狀,它所具足的德用。第一句給我們講“上妙寶輪”。“輪”表圓滿。大地既然是金剛所成,當然所有的器用都是衆寶成就,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輪”在器用裏面是最圓滿的,它表圓滿,代表一一行門裏面具足一切行門,這才是真的圓滿。“及衆寶華”。“華”也是表法。花開,你看一般人看到花都喜歡;中國人喜歡花,外國人也喜歡花;文明人喜歡花,野蠻人也喜歡花;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喜歡花,他方世界人看到花也喜歡。所以花可以說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衆生共同歡喜的,都不討厭,所以我們用香花供佛,就對了。用香花可以供養一切衆生,表我們一點敬意。“華”代表六度的因行,我們看到花就要覺悟。花能令人喜悅,我們的心行也要像花開一樣,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大經裏頭佛常說:“佛菩薩所在之處,能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這就是“華”的意思。所以我們見到花,前面跟諸位說過,無論在什麽地方,只要一看到花,提醒我們一定要修六度萬行,唯有六度萬行能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及衆寶華”,什麽是“寶”?布施是寶,持戒是寶,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是寶,這是性德的流露。“清淨摩尼”。“摩尼”是寶珠,叫摩尼珠,顯得特別的清淨,透明的,用這個來莊嚴自己的心地。“上妙寶輪”、“及衆寶華”、“清淨摩尼”這叁樣東西都是我們世間人所喜愛的,是世間人很喜歡收藏的,現在話叫珠寶,大家都喜歡。出門都把珠寶佩帶在身上,莊嚴我們的色身,莊嚴這個身相。你如果懂得它表法的意思,你就知道莊嚴我們的心地。我們一一行能夠包含一切行門,能令衆生生歡喜心,心地清淨光明,一塵不染,就是“清淨摩尼”。在外表上、事上,莊嚴我們的色身;理上,莊嚴我們的心地。下面是“以爲嚴飾。諸色相海。”這個“海”是比喻,是形容深廣。“無邊顯現”,這是說隱顯自在,顯示出自在無礙。你家裏的珠寶很多,你出門今天覺得想戴那一些,戴在身上是顯,藏在家裏是隱。可是現在人喜歡珠寶又不敢露出來,把珠寶放在什麽地方呢?放在保險箱裏頭,銀行的保險箱。惟恐這珍貴的財物被人偷竊了,戴在手上又怕人搶劫;人家爲了奪你的這些財寶,可能傷害你的生命。想想還是生命重要,又不敢戴在身上,放到銀行保險箱裏面去收藏,我看了感觸很深。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香港有一位同修很誠意要送我一個手表,大概是什麽名牌的,現在也不曉得到那裏去了,不知道了。帶我去選、去選購,到銀行開他的保險箱;他珠寶不少,他有兩個保險箱。兩個箱子打開給我看,在我面前炫耀,他有這麽多的珠寶,給我看。我看了之後點了點頭,告訴他,我說∶“你就這麽一點點?”他沒有想到我說出這句話,我嫌它太少了,怎麽就只有這麽一點點。他感覺到很詫異!然後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這個珠寶不是你的,你看不敢戴在手上,怕人家搶劫;不敢放在家裏,怕人家偷盜。放在銀行保險箱,每個星期打開看看,摸一摸就是你自己的。”我說:“如果這種方式是自己的,我的珠寶比你多得太多太多了。”他說在那裏呢?“所有珠寶店都是我的。”爲什麽呢?我叫他“拿來!”我摸一摸,“收好!”你看吧!都是我自己的。那有這麽笨的人!所以你那個兩箱,我沒有看在眼裏。你看人多麽顛倒,迷惑顛倒。爲什麽不拿這些財富去布施衆生,跟一切衆生結法緣?那個多自在,那才是真正是你自己的;這是假的,不是你自己的。一口氣不來了,不曉得是誰的,一樣都帶不走。所以世間人迷惑顛倒到這種程度。這是說“莊嚴。諸色相海,無邊顯現。”的意思。底下這一段是“地上具嚴”,這個地上具足的這些莊嚴。經文有五句,“摩尼爲幢,常放光明。”“摩尼”是寶珠,珠有光。“恒出妙音。衆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光”跟“音”都是講的作用。摩尼放光,因爲它是寶物,就像西方極樂世界寶樹一樣,微風吹動的時候它就有微妙的音聲出來,所以說“恒出妙音”。“羅網”、“纓絡”,這是裝飾,它也表法。所以佛家講經說法常常被形容爲“高樹法幢”。“幢”是圓形的,跟幡是一樣的,幡是扁形的、長形的。這個在新加坡比較少見,現在在中國的道場,在日本的一些道場可以見得到。現在臺灣有一些道場最近懸幡幢也多了,形成一個風氣了。這個是表“降魔伏外”,表這個意思,降伏魔王外道。那些是魔王呢?煩惱是魔王。那些是外道?錯誤的知見是外道,邪知邪見。由此可知,魔王、外道不在外頭,魔王、外道都在我們自己內心裏頭。降伏自心裏面的魔王,折伏自性裏面的外道,這就是佛家常講,破煩惱障是降魔,破所知障是伏外道。如果你把魔王、外道認爲是外面境界,你永遠不能成就。你修行,修了多少年、多少世、多少劫,你爲什麽不能成就?你就是把這個意思搞錯了,以爲魔王、外道在外面,想盡方法來對付它。自己的煩惱障、所知障天天在增長,分毫沒有消除,你怎麽能成就?依舊還是個凡夫,依舊還是輪回心造輪回業,你怎麽能成就?所以降伏魔外就是對付我們的二障。“智光常照,慈音悅耳。”我們今天的音,最妙之音,“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這個音微妙。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就因這個妙音而成無上道,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講往生經,勸人往生;就是淨土叁經一論,古德稱爲往生經,沒有一尊菩薩不勸人念阿彌陀佛。以我們近代這些大德,虛雲老和尚是禅宗的大德,你看他接觸廣大的信徒,他沒有勸他們參禅,他勸人念佛。特別是在最後的開示錄裏頭,叫《方便開示錄》;我看過這本書,是老和尚一百一十七歲說的,他的弟子們把它記錄下來。這個在香港、臺灣都有流通,我相信此地也很容易看到。裏面十分之八都是勸人念佛,勸導人參究的很少很少;十之八九勸人念佛,十分之一勸參禅。從這個比例上來看,老和尚勸人念佛符合“恒出妙音”這個經義,符合這個經義。“妙香華纓”,“纓”是纓絡,羅網、纓絡。“周匝垂布”,這個“垂布”有保護的象徵。用什麽來護持我們自己的正法呢?用什麽護持我們自己來修持呢?一定要用戒、定,這就是表戒、定。如何護念一切衆生呢?一定要學習佛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關懷、愛護一切衆生,這就好像“周匝垂布”的樣子。下面說“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這個“變現自在”是講神通如意。神通不是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這個我們要搞清楚;神通是智慧,是德能。這個智慧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處事上,用得非常靈活,用得非常巧妙,沒有任何障礙,能令一切衆生生起信心,能令一切衆生生起歡喜心,歡喜學習佛法,歡喜研究佛法。這個就是變現自在的意思。我們佛家常講“隨機說法”,隨機說法就是“變現自在”的意思。

  【摩尼爲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衆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寶。及衆妙華,分散於地。寶樹行列,枝葉光茂。】到這裏是一個小段。這一段經文雖然不長,它這個五句就是說了五樁事情。首先跟我們說明摩尼爲體。佛經裏面常常稱說“摩尼寶珠”,它的德用是無邊,彷佛像西方神話裏面所講的神燈;如果你得到摩尼寶珠,這個心裏想什麽,它就能變現什麽,能得自在受用。那麽是不是有這種寶珠,我們姑且不論,要知道佛在經裏頭所說的義趣。…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