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帶了這個小冊子裝在口袋裏,去見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看到我口袋裏一本書,他就問我∶“你看的什麽東西?”我就把這個事情向大師報告,大師聽了搖頭。我說:“這個說得很對。”章嘉大師笑了笑,舉了個比喻∶“基督教像兩、叁歲的小孩,佛教是個五、六十歲的老先生。這個小朋友小拳頭打幾拳,老先生還真生氣跟他打一架嗎?”我聽了這個比喻,章嘉大師確實跟別人不一樣。不理他就算了!如果你要是批判他,兩個人程度一般高;一個高,一個低,打不起來的。你說五、六十歲的人會跟兩、叁歲小孩打架嗎?那有這個道理?從來沒有聽說過。只有什麽,兩、叁歲跟兩、叁歲才會打架,五、六十歲跟五、六十歲會吵嘴、會打架,一樣的。我聽了這個我才知道,章嘉大師確實是比人家高一等,沒有話說。所以他是說這個不必,一笑了之,世間人會有聰明人,何必跟他計較?真是慈悲、智慧的流露。我回過頭來看到煮雲法師年輕就沈不住氣了,那比章嘉大師的功力要差好大一截。所以魔王外道來擾亂,不理他就沒事了。他來擾亂,我們更應該要反省,反省來擾亂必然是業障;自己要沒有業障,自己過去生中沒有跟這些人結個惡緣,他爲什麽不擾亂別人要擾亂我呢?所以就應當像印光大師一樣。印光大師是示現給我們看,年輕的時候,功力還不夠的時候,也常常被蚊子咬,跳蚤也咬他。可是他從來不傷害這些小動物,咬就隨它咬,供養它,它大概也是餓了,沒地方吃飯,供養它一頓。印光大師作如是想,供養這些小動物跟供養佛沒有兩樣,生佛平等。我們在傳記裏頭看到,印光法師七十歲以後就再也沒有了。七十歲以後有這麽一個現象,這個房間裏面有蚊蟲、有跳蚤,有這些小動物,他老人家住在這個房間去了,這些小動物都搬家,遷單,都搬走了,都不會去幹擾他。你看看慈悲心能感動這些小動物,他怎麽不感動人呢?所以說,誠則靈,至誠感通。我們上求諸佛菩薩感應,下同樣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無論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智慧的流露。“無有盡極”,無盡無極。講廣多無盡,從空間上講;從時間上講,無極。無有間斷才稱之爲“恒”。我們在這段經文裏面所學習到,以後在任何地方看到樹木、花草,就想起世尊在《華嚴經》上這一段的教誨。豈不是一切樹都在說法嗎?那我們這一堂課的效應多麽廣大,真正是經上所講無盡無極,我們一生受用無窮。叁)宮、殿、嚴“宮殿嚴”。經文十句,也分作四段。第一段“總明分量”。【如來所處宮殿樓閣,廣博嚴麗,充遍十方。】這一句。宮殿是居住的地方,古時候接待大衆這個地方稱之爲“殿”,殿跟堂一樣,像我們現在講客廳。自己的臥房,這叫“宮”。就是私人居住的地方稱爲宮;接待大衆,辦公集會的場所就叫殿,這古時候的稱呼。現在多半稱爲堂,講堂、會堂,這是殿的意思;自己的住宅,這就稱之爲宮。宮殿它這個形像有覆蓋,使我們避免日曬雨淋,我們造這個房舍遮蔽烈日、遮蔽風雨,使我們自己身心能夠得到安穩,這個就是慈悲的意思。居住的這個房子表慈悲。殿堂,如來這個殿堂是講經說法用,聚集大衆在一起就是講堂,這個殿就是講堂。在從前帝王時代,這個殿是帝王處理國家大事的一個場所,大殿就是會議廳。從前皇帝每天早晨早朝,早朝是什麽意思?就是現在講的彙報,各個單位今天有些什麽事情要處理,都要報告給皇帝聽;那些單位需要別的單位來互相協助的,在這個裏面處治。所以是彙報辦事的一個場所。我們群衆集會的地方也叫殿堂,但是習慣上我們都稱爲堂,而不稱爲殿,只有帝王的時候才稱爲殿,殿跟堂一個意思。佛在此地用殿堂來表圓寂。圓是圓滿,你看在這裏辦事情就辦得很圓滿。寂是心地清淨寂滅,不生煩惱,不生憂慮,事情都辦好了。殿堂代表圓寂,這是表法的意思。“樓”跟“閣”實在講是一樣的意思。閣,兩層以上的就叫閣,所以樓跟閣意思相同。樓是決定兩層以上的;閣,形式上可以有兩層,實際上未必有兩層。在外面它造的是兩層,裏面是一層,那也叫閣,所以它表的是慈悲跟智慧要合起來用。這兩層,一個是表慈悲,一個是表智慧,這兩個要相輔相成。用智來幫助慈悲,慈悲來幫助智慧,就像樓閣相依一樣。樓閣上面一層要依底下一層,底下一層要襯托上面一層,取這個意思。下面這四個字是形容宮殿樓閣的壯麗。“廣”,智慧跟慈悲都是廣大無邊,充滿了法界,隨他的心量來擴張。我們凡夫心量小,所以慈悲智慧就很小,起心動念想著自己一身,自己一個家,所以怎麽想,問題都解決不了。現在許許多多國家都有賢明的領導,依舊是不能解決問題。原因在那裏呢?那個國是一個界限,我只想到我們自己國家利益,沒有想到別人國家的利益。於是國與國之間利益相沖突,那怎麽能解決問題?如果每一個領導人眼光都看到全世界,想到自己國家,也想到全世界一切衆生,這個問題好辦、好解決。諸佛菩薩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世出世法無論什麽問題到他這個地方,沒有不圓滿解決的道理。所以把這個殿堂比作圓寂,很有道理,真的是圓滿解決,廣大無邊!“博”,博是不狹,不窄狹。這是說的內空寂,外無邊際。內裏面清淨寂滅,博。廣博兩個字可以連起來講,連起來廣跟博意思相同;分開來講,廣對外,博對內。“嚴”是莊嚴,莊嚴是從形象上說,從事相上說,我們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自己住宅以及殿堂裏面種種的裝飾都是屬於嚴,莊嚴這個字句裏面。我們現在是講室內的設計,室內設計在此地就是一個“嚴”字。“麗”是講華美。莊嚴是十法界統統具足;麗者華美,法跟義統統具足。末後這一句“充遍十方”。爲什麽充遍十方?稱性,換句話說,與性德相應,在我們這個經題上就是“大方廣”。大是自性的本體,方是自性的現相,廣是自性的作用,所以這叁個字可以說成爲體、相、用。如果用現在哲學裏面名詞也能夠彷佛,當然不能像佛家這個意思這麽樣的深,這麽樣的廣。哲學裏面也說宇宙萬有的本體,等於本體論,很像他們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方是現相,他們也講本體,也講現相,種種現相。今天科學技術發達到現前這個程度,依舊不能突破時空的維次,換句話說,不能夠離開叁度空間。所能夠接觸到的、所能夠探測到的,今天向外太空探測,甚至於說在這個地球上,曾經有許多次外太空人到這邊來訪問。就像我們到其他的星球裏面去探險一樣,人家有這種科學技術也到這邊來探險,來探測。這些外太空人,在佛法裏面講他是那個層次的人呢?給諸位說決定不是天人。爲什麽呢?天人有神通,不需要飛行的工具,他們還要乘飛行工具到這邊,我們看了飛碟,飛碟就是飛行工具。不是天神,天神不需要,不要說是很高的天,四王天都不要。那說他們什麽人呢?人道,不是天道。人道,比我們這邊人聰明,比我們這邊科學發達。佛跟我們講,人道裏福報最大的是輪王,轉輪聖王。爲什麽稱他作輪王呢?他有個工具,這是他的寶,飛行的工具是輪。這個輪大概是現在所講飛碟,飛碟圓的,像個輪一樣。這個東西到這兒來了,我們想這是鐵輪王、還是銅輪王派來的,派到這兒來調查的。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所以有很多人把他們當作天神,那錯了,那不是。天神境界比他高,智慧也比他高,神通、能力都比他高,不需要用這些工具。所以今天外太空人到我們這兒,我們曉得他是屬於人道,他不是天神,他的科技比我們發達。換句話說,他還是有貪嗔癡慢,還是有是非人我,我們遇到也得用真誠心來感動,希望能和睦相處,不要發生星際的戰爭,那很可怕的。與性德相應當然是最殊勝的、最圓滿的,樣樣稱性,這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萬一這個地球有一天被我們嚴重的汙染破壞,人類不能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這句話是科學家說的。可是我們學佛的人聽到,不以爲然。爲什麽不以爲然?科學家說,如果現在地球這個汙染要不能改善,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就不適合人類的生存了。不適合什麽?不適合我們現在的人,我們現在人要到那個時候受不了,可是那個時候的人能受得了,這個道理不難懂。你看我們都市的人一切都講求衛生,飲食起居都要講求衛生,我們在這個裏頭適應慣了,要到一個鄉下地方去,完全沒有衛生設備,我們到那裏受不了。人家活在那個地方的人活得很快樂,他們什麽汙水都可以喝,不生病;我們一喝馬上就生病,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到五十年之後,五十年之後的人一樣活得很快樂,科學家他沒有想到這一點。不適合我們現在的人生存,這話是對的;如果說不適合人類生存,這個話說的有問題。佛跟我們講,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那難道五十年之後就斷掉了,那有這個道理?我們還是相信佛的話,佛的話還是有道理,細細想起來比科學家講的高明多了。但是我們對於環境的保護不能不重視,更應當知道環境保護要從內心做起,心淨, 則國土淨。我們曉得心清淨,身就清淨;身清淨不容易生病。身心清淨,世界就清淨,這才是環保的根源,根本上來做,我們的環保才能收到圓滿的效果。尊敬的李會長,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淨宗學會”最早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這個名稱,一直到我在北京訪問黃念祖老居士之後,老居士一再勸勉,希望我們在海外成立淨宗學會,將淨宗法門向全世界弘揚。我們第一個會是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加拿大的淨宗學會。在當地有一位金石家,八十多歲的一位老先生,刻印刻得非常之好。他聽說這個淨宗學會非常歡喜,給我們刻了一顆印信,“淨宗學會之玺”,刻得非常好。去年我們開會的時候,在此地召開淨宗聯誼會,聯誼會上決定製作一面旗幟,旗幟下面這四個字,就是從印章裏面拓下來的,所以旗跟印是完全相同。那麽印信在我手上保存這麽多年,始終都交不出去,今天在華嚴會上因緣無比的希有。因爲前幾天,我看到新加坡…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