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P38

  ..續本文上一頁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這叁句非常明顯,身、語、意叁業。“智入叁世”,這是意業,“悉皆平等”。“其身充滿”,身業。佛的身確確實實充滿一切世間,佛身如是,我們的身,給諸位說,也如是。我們現在講身,大家想到什麽身?想到我們這個肉身。你怎麽沒有想到菩提身?你怎麽沒有想到智身、法身、願身?這後面陸陸續續跟我們講這十種身。既然這麽許多的身都充滿一切世間,再跟諸位說明,我們這個肉身也充滿一切世間,這個很難懂。昨天,《聯合早報》的記者到我們這兒來訪問,特別來看這兩個銅塔。這個記者跟李居士是早年的同學,雖是同學並不認識,說起來才知道,是同學。昨天就拿了幾樣寶貝給大家看,我也在旁邊看到,有兩卷手寫的經本,《藥師經》有兩卷,是用金粉寫的。趙孟兆頁寫的,距離現在應該有一千七百年,他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的人,應當有一千年;保存得還非常完整,字寫得實實在在是好。趙孟(兆頁)是我們曆史上有名的書畫家,不但字寫得好,畫也畫得好。他的夫人也是個才女,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到有一首歌叫“你侬我侬”,那一首歌就是趙孟(兆頁)太太作的,那個詞是她作的。你想想那個裏面的比喻,然後你就懂得我們的肉身是充滿一切世間。她那個比喻是用兩個泥娃娃,兩個小泥人,兩個人;把兩個人打破,那個泥合在一起,再做兩個泥人,這個泥人身上有他,那個泥人身上有她,取這個意思。我們這個身體是一些細胞、原子、電子組成的,裏面東西可能也是一切衆生身上的身分,今天到我們這兒來組合;我們這個身四大解散,又到別的身體上組合了。實實在在這個身體裏面這些細胞、原子、離子充滿一切世間,這那裏是假的?連肉身都充滿一切世間。成菩提身的時候,得無量的清淨叁輪,就是身、語、意。也就是說你真的是覺悟了,真的成最正覺,我們不要說“最”,說正覺,真的成正覺。你的思想見解、你的願行,跟毗盧遮那佛、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都相同。佛佛道同,與一切諸佛如來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你就成正覺,你的身、語、意也就像佛。“智入叁世”。叁世是從豎的方面來說,我們講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是從橫的方面來講,一般我們現在說的空間;叁世是時間。說叁世就包含十方,說十方就包含叁世,這個是在文章裏面的美化。這裏說智入叁世,後面又普順叁世,這個言語就重複,所以用縱橫兩方面來表達。什麽樣的智慧入叁世?清涼告訴我們,“以如量智通達世俗”,這就叫“入叁世”。這是佛學名詞,如量智跟如理智。如理智就是無分別智,也叫做根本智,也叫做實智,就是真實。如量智也叫做後得智,也叫做差別智,能知道宇宙之間一切現象。在叁種智裏面有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智就是如理智,一切種智就是如量智。“如理智證真”,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麽?相有體空,空有不二,空有無礙,所以“悉皆平等”。就能覺,我們叫他得道了、證果了;就所覺,用現代的話來說,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對於這些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第二句講的是身業。身業通叁世間,所以叫一切。成正覺身,這個身是總,說叁身、說十身都離不開正覺;離開正覺,叁身、十身就沒有意義了。無不充滿!“法身”普遍,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身變現出來的。這個身沒有形相,法身沒有形相,法身是個理、法身是體,不是相。無相能現一切相,爲十法界一切依正莊嚴之所依,都是依據這個理體顯現出來的。什麽叫“智身”?明白這個理之後,這種智慧,人有這個智慧,我們就稱他作智慧之身;人有這個相,我們稱他智慧之相。他所明了的理遍虛空法界,他的智也遍虛空法界。“色身”,我們剛才講過了,色身實實在在講,也跟理、跟法身一樣遍虛空法界。清涼大師告訴我們,這個遍是圓遍,不是部分遍、不是偏在一邊的遍,圓滿的遍虛空法界。一切世間,一一極其細微的微塵,他說你總看也現,別看也現。此地我們必須要明白,諸佛如來如是,我們現前在座每一位同修人人皆如是。我們爲什麽叫凡夫,他爲什麽叫佛?他明白,所以叫佛;我們也跟他這樣,我們不明白,所以叫凡夫。凡夫跟佛這個名稱,一個是明了,一個是不明了,建立的稱號,明了就叫佛菩薩,不明了就叫凡夫。佛經裏面講覺、迷不同,覺了叫佛菩薩,迷了叫凡夫。而事實的真相絕對不會因爲你覺、迷而有差等,覺迷不同而有不一樣,沒這回事情,一樣的。《華嚴經》上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說得更親切一點,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然後才曉得這部經與我們關系多麽密切。佛在其他大乘經所說是講的局部的真相,本經裏面所說是說圓滿的真相,希有難逢。真正有幾分體會了,對佛的意思懂得一些,能相信、能肯定,而後才知道∶不但一切衆生身上有我,有我的身分,山河大地也有我的身分;換句話說,山河大地原來就是我身。這個就好比我們在作夢,夢醒來之後,想想夢中的境界,你夢中所現的這個相分,夢中有自己,夢中也有很多人物,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虛空。醒來之後自己好好想想,夢裏頭那一樣不是我?樣樣都是,我豈不是遍虛空法界嗎?你在作夢時,“我”是遍整個夢境,不會在夢境裏這一部分是我,那一部分不是我,沒這個事情;全夢即心,全心即夢。那時候要是問你∶你心是什麽樣子?變成夢境,那個境界就是心在那個時候的樣子。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現在變成這個現相就是虛空法界,虛空法界是我們自性真心變現出來的夢境。那一法不是自性?那一法不是我?離了性沒有相,離了我也就沒有法,這才知道這個身確確實實是充遍虛空法界的。這是真說,真實說。第叁句語業。語業,“其音普順十方國土”。“順”有叁個意思。現在在這個世界,由於古時候我們居住的環境不相同,交通不方便,所以生活的圈子很小,範圍很小,大多數的人所謂“老死不相往來”,於是各個地區有它自己的言語、風俗習慣、文化生活的不相同。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我們這一接觸就有語言上的障礙。語言雖然有障礙,可是心靈沒有障礙。所以語業,“順”的意思也有叁種。一種是“能順異類的言語”。在古時候,確實有不少人能夠懂鳥獸的語言。鳥在樹梢上在那裏叫,它們在談話、它們在討論。我們聽它說話的聲音很美妙,不曉得它在說什麽,它說得很好聽,不懂意思。在我們佛門裏面記載,安世高大師他就有這個能力,他懂得鳥獸的言語。在旅行的時候,他聽到鳥在樹上說話,兩個鳥在交談∶遠處有人走過來,那人是什麽樣子,戴什麽帽子、穿什麽衣服、手上拿著些什麽,它們在那裏交談;安世高聽懂了,告訴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不相信,他不相信沒有關系,鳥說他們就來了。等一會兒,果然看到有人來了,一點沒錯,他真懂得鳥說的語言。諸位想想連鳥說的語言都能懂,何況我們人間語言。經上說∶“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佛有能力順一切異類衆生的言語;這個異類是九法界有情衆生;佛有這個能力隨著衆生言音起變化。這個道理很深、很難懂,一般稱爲不思議境界,可是它是事實。聽說現在電腦逐漸逐漸能達到這個目標,於是我們對於佛經上這句話就更能夠肯定,電腦能夠做得到,佛那有做不到的道理?不但是佛,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有通”的人都可以做到,這個通叫神通。神通從那裏來?從禅定來。確實禅定功力到相當深度的時候,這些障礙統統都可以突破,彼此心靈能夠溝通,能夠沒有障礙。說到這個地方,我想起,這應該有將近五十年,四十多年前,我在臺灣初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的嶽父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很多人都知道,民國初年國學大師。他在世的時候曾經有一度兼差,兼什麽差?東嶽大帝請他去作判官。東嶽大帝的判官,這個判官相當我們現在所講的秘書長,他做過東嶽大帝的秘書長。晚上天黑的時候他就上班去了,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就回來了,所以他得不到休息,日夜都忙。白天忙著白天的事情,晚上忙著晚上的事情,沒得休息,所以那個差事也很累,也很苦。他曾經告訴他的朋友,在陰間裏面,這陰間裏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各種各個的人類都有。就有人問他∶那語言怎麽辦?都通,這很奇怪,都通。各說各的言語,意思都能夠明了,都能明白,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人間裏面,看起來人間言語有障礙,還要找翻譯;在陰間裏頭遇到外國人不需要翻譯,他都通。這個意思慢慢的我們會能夠體會得到。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那時候在香港住的時間長,好像是住了四個多月。前面兩個月講經要翻譯,有個翻譯翻廣東話的;後兩個月他們聽成習慣了,不要翻譯了。他講廣東話,我懂他的意思;我說話,他也懂我的意思。我們交談很方便,不需要經過翻譯了,大概就是這種情形。這是叫能夠隨順異類的言音。第二種就是“順應當所說的話”。衆生根性不相同,需求不一樣,所以要應機說法,他希望聽到什麽法門,佛就給他說什麽法門。佛也是在一音之中圓滿的表演,不但能表演音聲突破了障礙,說法也突破障礙,這個實在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了。譬如佛在這裏升座講經,我喜歡聽《華嚴》,聽到佛給我講《華嚴》;隔壁這個他想聽《法華》,他聽的完全是講《法華經》。這叫“普順”。這種境界我們在往生經裏面看到過,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法、六塵說法,實在講同一個音聲,想聽什麽法門,你所聽到就是你理想當中的法門;你不想聽了,那就很清淨,一點聲音都沒有了。沒有一樁事情不是隨念而生,隨心所欲,這是真的境界,不是虛幻的故事。佛菩薩的境界這樣希有、這樣圓滿,我們要不求證入,那就錯了。第叁個意思是“順遍”,遍就是遍虛空法界。不但遍一切空間,還遍一切時間。無量時空裏面,諸佛菩薩演說種種妙法,無不見聞。現在我們是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