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P43

  ..續本文上一頁顛倒的佛,沒覺悟。所以覺悟之人在佛門裏面修一毫之福,毫發之福,果報都是說之不盡的,這個我們要曉得。“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這個願,滿足你自己的願望。持戒就是守法,事事都能夠守規矩、都能夠守法度,那有不滿願的道理?所有的行願統統都具足,世間、出世間如理如法的去做。“忍辱是道場,能順一切衆生心。”無論在世法,或者是佛法,你去做就沒有障礙,別人去做有障礙,你去做就沒有障礙。爲什麽?因爲你修忍辱波羅蜜,你的心安住在忍辱上;安住在忍辱上,忍辱就是道場。你能夠忍受一切衆生,一切衆生怎麽會障礙你?這一切衆生不僅僅是講有情衆生,無情衆生也包括在裏面。所以忍,講叁種忍∶人爲的災害、人家的災害,給我們的災害,我們要能忍。譬如毀謗、障礙、爲難,甚至於無故的陷害,沒有一樣不能忍。第二種是自然的災害。譬如寒暑,這個不是別人給我們的災難,這些自然的災變也能忍。第叁個是修學。修學要有耐心,要常常親近善知識,讀誦大乘,求解經義,明白之後要依教奉行,克服自己煩惱習氣,才能成就。沒有耐心怎麽能成功?所以安住在忍辱道場當中樣樣都順利,人爲的障礙沒有,自然的災難也沒有,風調雨順,物質上的障礙也沒有,一切都能夠隨心所欲,你說這個多自在。我們人人都想有這個福報,不知道這個福報是怎麽修的。我們從這個地方知道了,要安住忍辱道場,這個意思好。“精進是道場”,精進就不會退步、不會懈怠。“禅定是道場”,禅定是心裏頭能作得了主宰,不爲外面境界所動搖。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如果你在外面遇到有個人說:“還有一個道場,還有一個法門,即身就成佛。你們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成佛,那個地方立刻就成佛。”你聽了之後動不動心?你如果沒有定功,好,就跟他走了,那你就上了大當。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正法道場、如來道場也有魔王波旬在那裏破壞、在那裏造謠生事,把這些善心,他看到這些善心人這一生能夠成就的,他看到嫉妒、他看到很不舒服,要想盡方法把他拉回來,不讓他脫離六道輪回,永遠在魔掌控製之下。那一類人跟他走?沒有定功的人。這個對我們的影響太大太大了,我們在過去生中遇到這些人遇得多,都跟著人家走了,上了大當,要不然我們早就成佛了,怎麽會坐在此地?這一生當中,又要聽到這些造謠生事的,再要變了心了,好了,不知道那一輩子以後還要到這兒來再參加一會。心裏頭有主宰,這一生當中決定得成,這是禅定是道場。李木源居士說到我們這個道場上有好多柱子,要我寫幾個字,這個不錯。維摩居士講的這麽多道場,我們要把它寫在這個地方,這一看的時候統統是道場,真正是道場。直心、發行、深心、菩提心,布施、持戒,這是講到六度。

  “身恒遍坐一切道場。菩薩衆中,威光赫弈,如日輪出,照明世界。”我們看這一段。維摩長者跟我們講到“安坐萬行道場”。這個範圍非常的廣大,凡是與心性相應的,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是道場,我們要深深的理解這個道理。維摩長者只是舉幾個例子來說,說直心、發行、深心、菩提心,接著再講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裏面,前面五條我們介紹過了,末後一條般若波羅蜜,我們翻作智慧。“智慧是道場,見到一切諸法的真相。”要細說,乃至“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爲什麽?成就一切智故。維摩居士這才告訴光嚴童子,告訴他菩薩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處能夠與六度,或者是經上講的十度相應,這樣教化衆生,無論是你起心動念,或是言語、或是造作,包括我們日常生活起居在內,無一不是念著衆生,佛法裏面講諸佛護念。一個菩薩,一個大心的凡夫,我們真正發心學習《華嚴》就是大心凡夫,起心動念跟佛一樣,關懷一切衆生、愛護一切衆生、盡心盡力想幫助一切衆生,這個樣子舉足下足皆是從道場來,心真實的安住在佛法中。《維摩經》上這一段話,光嚴童子本來問的是事相,問維摩居士:“你從那裏來?”而維摩長者完全是以法來顯示,告訴他萬行就是得道之處。一切時、一切處,不定在什麽機緣,豁然開悟、豁然明白,這個時間、這個處所就叫做道場。所以這經上才講,“法門身安坐萬行道場”,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由此可知,維摩長者念念不舍衆生,念念真正安住在佛法上,我們要學習。看維摩教誡光嚴,用現代的話來說,機會教育。我們每天從早到晚接觸許許多多的人物,可是把佛法如何介紹給他,這個意念很弱,不能說沒有,常常忘記,所以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地方。我們隨身攜帶一點小的結緣品,佛像也好、卡片也好、小冊子也好,這就有這個心,你的心就坐道場。別人要向你請教,大可以學習維摩居士,人家問多半問的是事相,我們解答確實可以用佛法來解答,這個意思好。遍坐道場的意思,清涼大師給我們說了十種,第四種是“幻化身,安坐水月道場。”佛在《涅槃經》上說,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這是佛自己敘說,我現在的身體,幻化之身。得道之處,我們知道,世尊是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開悟的。我們都認定菩提樹下是世尊得道的場所,而佛他老人家說,道場如水中之月。所以古德才說∶“修習空華萬行,安坐水月道場,降伏鏡像天魔,證成夢中佛果。”能說得出這個話,這是過來人,若非過來人,這個話說不出。說這個話的這位大德,書籍上沒有詳細記載,想必也是讀《華嚴》,或者是讀《涅槃經》,從世尊這一句經文當中悟入的,他明白了。我們這個身確實如《金剛經》上所說“夢幻泡影”,事上有,相上有;理上無,性上無。身如是,我們依報的環境亦複如是,真正能把這個身看做幻身,我們依靠生存的環境看做水月,你會開悟。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知道自己的身是幻化之身;道場,居家開悟了,家也是道場,安居水月之家。你要是做生意,開個小店,水月商店。經營生意跟顧客往來,夢中生意,夢中交往,你會得大自在。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空了,你怎麽會不自在?你的煩惱、妄想、習氣,它怎麽會不斷?居家的場所、工作的場所、交際的場所,一切場所,只要你能夠與心性相應,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是始成正覺。我們學這一段經文,這才真正得受用。外面境界不是真的,把外面境界當真,我們才會受魔的控製、受魔的折磨。如果一旦醒悟過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魔王也是虛妄,魔境界也是虛妄。只要你曉得它不是真的,它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它存在的時間“如露亦如電”,就當下能夠遠離一切恐怖妄想。像《心經》上所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度就是超越了。說到降伏魔外,《般若》的確是有很圓滿的效果。我們修行,證得菩薩果位,證得如來的果位,那也是“夢中佛事”,夢中佛事要不要做?要做,不能不做。絕對不要錯會了意思,以爲“萬法皆空”,“夢幻泡影”,因果也沒有了,業報也沒有了,你就可以爲所欲爲,那你就上當了。沒有上釋迦牟尼佛的當,釋迦牟尼佛沒有這個說法,你錯會了意思,你聽錯了。這個問題向後還會詳細討論到。我們是凡夫,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掉,沒有斷掉,善因一定感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你還沒有能力超越六道輪回。我們一定要曉得自己現前是什麽樣的身分,我們是處在什麽樣的地位。佛所講的,的確是事實真相,沒錯。我們現前的狀況依舊是迷而不覺,這個是事實真相。我們沒有能力契入佛所說的境界,只能夠學個幾分,只能夠學一個相似的相應,這樣對我們修學來說,確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如果舍棄淨土,修學其他的法門,諸位細心想想,有沒有把握成就?佛在大小乘經論裏面,都講得很清楚,不斷煩惱決定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有沒有能力斷見思煩惱?佛在經上說,叁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才證得小乘須陀洹果。大心凡夫能夠證得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在斷煩惱上來講,跟小乘須陀洹果相同,可是智慧不一樣,智慧要比須陀洹高出太多太多了。不但須陀洹不能比,阿羅漢、辟支佛都不能比,但是在斷煩惱等於小乘初果,這個不能不知道。試問問我們有沒有能力?見惑裏面第一個是身見,我們是不是還把這個身體看做“我”?如果還把這個身體當作“我”,你這八十八品見惑是一品都沒斷。必須要像佛一樣,說“我”絕不執著我相、絕不分別我相,他真的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那爲什麽說“我”?隨順衆生之說而說,自己意地之中確確實實沒有這個分別、執著,那才叫真斷。“我”沒有了,“我所有的”當然就沒有了,這個破身見。所以仔細思惟,確確實實沒有這個能力,這才不能不求淨土法門。淨土法門裏面不需要斷惑,見思煩惱一品不斷都能往生,我們才有把握。雖然不斷,但是諸位要記住,要把它伏住。伏住這個能力,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斷這個能力我們確實沒有把握。伏,古人講好比石頭壓草,沒有除根,只是把它壓住,它不起現行、不起作用而已,這樣就能決定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淨宗法門之殊勝,不可思議,確確實實能度九法界一切業障深重的衆生,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好走。我們在亻炎虛老法師《念佛論》裏面看到,亻炎老自己給大家說,

  他在他一生之中,曾經參訪很多的知識。他說他見過參禅有得定的,但是沒有見過參禅開悟的;不但沒見過,連聽都沒有聽說過。他老人家說得很清楚,能得禅定,果報在四禅天,出不了叁界,沒有法子脫離輪回,這就說明參禅不如念佛。念佛人往生淨土的,他見過、聽說過,人數太多了。爲我們說明這個事實,一生當中要想真正成就,除念佛之外,別無二法,他老人家自己是念佛往生淨土。往生淨土,當然我們希求高品位往生,應當有這個願望。可是下下品往生也不賴,也不錯,你已經超越十法界了,不僅僅是六道輪…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