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整楝大樓,那座大樓附近的鄰居,見了面都應當打打招呼、點點頭。這一點我們不如外國人。我們在美國,我在美國住了很久,外國人不認識,在路上總會給你打個招呼,好像感到很親切。外國人在人與人間的禮貌很周到,實際上你有困難找他幫忙,沒有了,他不會;中國人見到毫無禮貌,但是有困難的時候真幫忙。
九)、智、身【智入諸相,了法空寂。】這是第九“智身”,佛的十種身,這是智身。智是智慧,智慧能夠明了通達一切法相的根源。智慧從那裏來?自性裏面本來具足。佛給我們說,世間人沒有智慧,世間人有聰明,沒有智慧。爲什麽說他沒有智慧?他自性沒有顯露出來,智慧都被障礙住了,不起作用。世間人很聰明,聰明從那裏來?聰明從八識裏面來。八識裏面流露出來的東西是聰明,自性裏面流露出來叫智慧。八識裏面流露出來有很多錯誤、錯覺。我們看這個世間最近這叁、四百年來,西洋的科技逐漸逐漸的在發展,許許多多的學說當時都認爲是真理,了不起的發現。可是過了一些年,又出了一個科學家,又發現一套東西把前面的定理推翻,所以現在這些科學家很聰明了,不敢講這是定律,永恒不變。他曉得再過幾年又有新的發現,把現在發現又推翻了,這個就是佛講的“世智辯聰”。爲什麽會有這個現象?因爲他不斷在研究、不斷在觀察、在推測,發現一些道理,宇宙之間的奧秘。我們看到書店裏很多一些新書討論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琳琅滿目。你看他的東西講得頭頭是道,有很多圖片,好像是那麽回事情,其實完全不是,不是他所想像。《進化論》裏面講,人是從猿猴逐漸進化來的,那現在這個猴子爲什麽不變成人?爲什麽有一些猴子變成人,有一些猴子還當猴子?講不通嘛!但是“進化”兩個字這個意思,行,講得通;往前進它就産生變化,這個意思講得通。進,決定有變化,所以這個原則可以成立。他引用那些事相,那就錯了,問題就嚴重了。所以佛講的是真實智慧,這個真實智慧不是從外面學來的,用不著費那麽多心思去研究、去探討,還要借重許許多多科學儀器,最後得的結論,在佛法裏面講邪知邪見。那裏能解決問題?所以現在的世界都被這些聰明人愈搞愈複雜、愈搞愈亂。這個現象現在還沒人覺悟,還在繼續不斷在搞,這世界還不夠亂?衆生還不夠苦?佛用的這套方法就妙絕了。用什麽?禅定。什麽叫禅?什麽叫定?禅是離一切妄相;我們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一點,不受外面一切境界的誘惑,這是禅。定是自己六根對外面的境界,如如不動是定。換句話說,不會被外面誘惑,這是禅;心對境如如不動,這是定;要學這一套的本事。禅定功夫深了,智慧就現前;智慧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不是從外面學來的。這個方法很玄,靠得住靠不住?似乎很少人用這個方法開智慧,大多數的人都要去學習、都要去研究、都要去用思考。用思考的人太多太多了,覺得好像是不錯、是對的,我們也去用這個方法,用世間人的辦法,不相信佛的辦法,所以信佛好難,不肯相信佛的方法。真正肯相信佛的方法,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智慧現前有沒有這個效果?有。我們在《壇經》裏面看到惠能大師,惠能是唐朝人,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叁百多年。傳記裏面記載,他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他的心很清淨,妄念很少,沒有什麽分別、執著。因爲沒有讀過書,所以生活就過得很苦,靠勞力生活。傳記裏面記載,他是砍柴,樵夫。古時候,住在城市裏面燒的柴火是要去買的,專門有一些出勞力的人,他們上山砍柴、撿柴火到城裏面去賣。賣了柴火,拿著這個錢再去買米、買他生活上必需品,過這個很辛苦的日子。他心清淨,有一次在賣柴的時候,無意當中,柴賣掉,拿著錢准備回去,聽到有人在念《金剛經》;他也不知道是什麽經,有人在念就是了。他就注意去聽,他都聽懂了;說老實話,念的人都不懂,他聽的人聽懂了。聽到這個人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他就向念經的人請教∶你念的是什麽?念的是《金剛經》。經從那裏來的?問他;念經的人就給他介紹。這說明了真智慧。以後他到黃梅去參學。《壇經》前面是他的傳記,一生的事迹。到黃梅學了什麽?五祖忍和尚沒教他。禅堂裏面坐禅沒有他的分,他是初學的、初來的;老和尚講開示也沒他的分。分配他的工作,到槽坊裏面去工作,作苦工。道場很大住了上千人,每一天的生活,吃的米,米要舂米,柴火要燒柴,他去作劈柴、舂米的工作。你說道場那麽多人,那個廚房夠大了,很辛苦的工作,他幹這工作。其實這個工作是做什麽?修禅定。忍和尚給他這一套,他懂,別人不懂。他每天劈柴、每天舂米,舂米劈柴就是修戒、定、慧叁無漏學,所以他修得法喜充滿。這樣經過八個月,老和尚才來看他。看他的時候正在舂米,老和尚就問他∶舂熟了沒有?我們聽到,就問他舂米舂熟了。惠能懂,懂這個老和尚的意思。熟了什麽意思?你的功夫熟了沒有,不是說你舂米。你這八個月在那裏作功夫,成熟了沒有?六祖惠能很聰明∶早就熟啦!五祖忍和尚拿拐杖向他舂米的碓上敲了叁下就走了。他也懂得,告訴他∶叁更的時候去找他,就跟他約好了。叁更的時候找老和尚,老和尚還用袈裟把他圍起來,不要讓人看到,秘密傳法。傳什麽法?講《金剛經》,把《金剛經》大意講解給他聽。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下頭不要講了,明心見性了。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這個時候他二十四歲。自性般若現前,對於所有一切法相沒有一樣不通達,世出世間法全都通達。我們在《壇經》裏面看到,法達和尚念《法華經》念了叁千遍。《法華經》很長,一天念一部,叁千遍差不多十年,自己感覺到很傲慢,貢高我慢。到六祖那裏去參學,參學當然學人見到祖師要禮拜。禮拜的時候,惠能大師看得很清楚,頭沒有著地;頭不著地,拜了叁拜,頭不著地。起來就問他∶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你什麽地方值得你驕傲?他說出來了,《法華經》念了叁千遍,值得驕傲,頭不著地。就再問他:《法華經》什麽意思?說不出來。這個時候法達才轉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也沒讀過,不認識字,也沒聽人念過,你念給我聽聽。法達把這部經,念了叁千遍,當然背得滾瓜爛熟,從頭到尾念下去;念到《方便品》,這是第二品,六祖說∶好了,我明白了,不要再念了。給他講《法華經》的道理,這一講他就開悟了;再拜,頭就著地了。智慧是禅定裏面生的,真智慧現前之後,佛法通達了,不要學,那裏要學?沒有一法不通達。佛法通達,再給諸位說,世間法也通達了,無論那一法沒有一樣不精通,不是一般的通,精通。爲什麽有這個能力?“智入諸相”;相就是法相,智是自性般若智慧,入一切法相。“了法空寂”。對於這個法相徹底明了,相有性空,了法空寂。知道宇宙人生一切法的真相,這才得大受用,得真實的受用。心地永遠是清淨,永遠是不動,像諸佛如來在果地上一樣不動心。不動是真心顯露,真心是不動;動的是什麽東西?動的是妄心:識,是無明,無明是個動相,明就不動了。諸位要知道,明是靜的相,相是靜的;無明的相是動的。我們供佛,供佛供具裏頭最重要的不是花。前幾天有個老法師來,看到我們佛堂上沒有供花,他又一再問∶花重要。看到我們第二天花擺上來了,他上來摸摸是真的、是假的。最重要的是水,花代表六度萬行,表因行,水表清淨心。水沒有汙染,水很靜,平的,就生智慧了。供這一杯水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心要清淨,心要不動。不動,心是平等的;稍微一動,就不平等,就起波浪,不平等。《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就是智慧。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就“智入諸相,了法空寂”。諸佛如是,我們也如是。所以你必須要知道,一切境界相,相有體無,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這個受用就得大自在了。如果裏面稍稍去分別、執著,你錯了。雖有受用,你就受用得很辛苦,現代人講你在受用當中要付出很高的代價。那我們付的這個代價沒有法子相比的,付出去是妄想、分別、執著,把一真法界轉變成六道輪回,你說這個代價多慘!我們要想自己智慧現前,要修定。在什麽時候修?修定並不是叫你每一天去面壁打坐。面壁打坐是修定方法之一,修定的方法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方法裏頭的一種。我們念佛的人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這也是修定。而真正會修的人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是六祖大師《壇經》裏面講的方法,妙絕了!沒有妨礙我們的工作、沒有妨礙我們的生活,每一天該幹什麽還照幹,一絲毫妨礙都沒有。在這個裏頭作功夫怎麽個作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是禅,內不動心是定。六祖大師教給人的這些方法,就是他自己在黃梅八個月槽坊裏面用功的辦法。他得到效果,所以他信心十足,他以這個方法教人。他這個方法得到了印證,《金剛經》上所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話是給他印證,他的方法正確。如果我們在生活裏面、在工作裏面、在處事待人接物、在一切應酬裏面,對人、對事、對物果然做到不取於相就是禅,如如不動就是定。你才曉得修學禅定的範圍多麽的深、多麽的廣,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都是道場。我們這個經剛剛講過,那個地方不是道場?你懂得不取相,懂得不動心,那就是修道。功夫淺的得禅定,經上講叁昧,成就叁昧,得禅定就是成就叁昧,百千叁昧、無量叁昧,這個意思我們懂了。功夫深的,開智慧了,明心見性。淺的功夫得定,深的功夫開智慧,智慧是從這裏來的。所以我們要曉得,不是通過用思惟想像去學習而得來的,那你完全搞錯了。佛家的教學都是給你說明這些原理原則,真正用功是要靠你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怎麽一個轉變,你才能夠悟入。佛講得很好,講的話是老實話,佛對於一切衆生只能做…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