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菩萨,像《华严经》讲这些法身大士,他们於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但不分别,起心动念都没有,这是真的。《华严》我们才讲这一个开端,已经见到这些人在十法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为什麽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着?因为这些法“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依正庄严的相都是虚妄。幻相有,没有自体,没有体性,佛在这里面化身自在。“各现无量神通之力”,神通之力是讲,这一些法身大士们在十法界随类化身,那个地方有感,他那里就有应,这是神通。又能够随机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教是教导,化是教导的成绩表现,接受佛的教导他就产生变化。古时候,儒家教学重视这个“化”,如果学生接受教学之後没有产生变化,那这个教学就落空。起什麽样的变化?成贤、成圣。原来是个凡夫,超凡入圣,变化气质。原来是凡夫气质,受了教育之後,就能够提升到贤人的气质、圣人的气质。儒家教学也有三等,最下面一等,下等成就是君子,能够提升到君子的风度;中等是贤人,上等是圣人。变化气质了,这是教学成绩的表现。在佛法里面也有三等∶正觉,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小圣,超凡入圣,入的是小圣;中等是菩萨;上等成佛了。这是我们讲超凡入圣,变化气质。“教化”这两个字意思很深。“调伏”是讲教化众生的手段。佛法里面讲化法、化仪,教学的方法、教学的仪式,最重要的要调顺、调和。众生的心念、妄想、烦恼无量无边;调是对妄想说,伏是对烦恼说,伏是降伏,这两个字是合用的。换过来也行,调对心说,伏对身说,都能够讲得通,调伏众生的身心。佛用什麽方法?用戒、定、慧,用戒调身,用定、慧调心,然後才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习气,收到教化的效果。我们要学习,学习佛的化身自在。怎麽个学法?在一切时、一切处所、一切大众聚会的场合,我们也要像佛一样,要有心才行,要有愿。我们现在讲粗一点,有心、有愿,大家好懂。有什麽心?度众生的心愿。这不是发了这个愿吗?众生无边誓愿度!要真的去帮助他,真的去帮助他开悟。用种种善巧方便去启发一切众生,言语也好、动作也好,举止谈吐都能感动人。佛教化众生善巧方便无量无边,各种善巧契一类众生的根性。那一类众生根性在那一种方便门里面,他体会到了,他觉悟到了,能够回归到戒定慧,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得到。现在众生不持戒,持戒的广义就是守法,守法要出自於自然。今天社会有许多人不敢犯法,不敢不守法,为什麽?刑罚太重,他害怕,他是被逼着不敢犯法。如果没有这麽重的刑罚,他照样犯法,所以他不是出自於自然,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中国人没有守法的观念,我们在台湾看到这个现象,随地吐痰,随地丢果皮纸屑;到新加坡他不敢丢,他很守法。他到外国的时候也没有人教他,他都守规矩;他在本国不守规矩,他到外国守规矩,也没有人教他。什麽原因?看到外国人个个守规矩,自己丢东西不好意思。外国人在他国家守法,到台湾也不守法,我看他到台湾垃圾也是到处丢。为什麽?看到中国人乱丢,他也就乱丢,方便嘛!可见得中国、外国是一样的,不是出自於内心,不是出自於尊重这个地区,尊重这个地区的人民,尊重这个地区社会的整齐、整洁;他不是出於尊重心,他还是受法律的约束,不是甘心情愿这麽做。我们学佛的人要清楚、要明了,那应当怎麽?我们要甘心情愿,出自於自性,出自於自然,我们守法,样样都守法。我们的守法绝对不是怕法律的制裁,不是的;法律不制裁,我们也一样这麽作法。不订这个法律,我们还是这个作法。为什麽?自性性德之流露,那里要别人约束?佛的弟子,学佛的同修就要为社会、为一切众生做出一个好样子来,这就是“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如来在果地上做,我们现在在因地上就要做,果地上所做的是大圆满,因地上虽然不圆满,与圆满相应就好,怎麽能够不做?一定先要发心,不发心,心发得不够大,心发得不够勇猛,我们在行事上就显得力量微弱,时有时无,很容易间断。譬如我们看到这个桌子,这桌上有灰尘,随手就把它擦乾净,是不是我们的桌子,不管。别的地方、公共场所,看到之後我们自然就会做,不能说这个不是我家的,这个与我不相干,我管它干什麽?那就错了。这是举一个例子。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场所,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是利益一切众生,特别是公共的设施,更要加倍的爱护。为什麽?是社会大众使用。我们自己用的东西是自己个人的,若有损坏还无所谓,公共设施决定不能够损坏。爱公共设施,你就是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所有一切的人民,诸位想想看,这才能与菩萨心相应,才与菩萨行相应。平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这一种习惯就是“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没有丝毫勉强。
八)、法、身
【身遍十方而无来往。】这八个字就是一段,说“法身”,法身弥纶。这是我们凡夫很难体会,很不容易体会,但是这是事实真相。弥是弥漫,弥纶两个字的意思∶周遍法界,无所不包。法身,法就是自己的真身,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难懂。实在说,佛在经上跟我们讲,我们这个人身体,现在人分析两个部分合成∶一个是肉体,肉体是物质;物质之外,精神、心理。精神跟物质集合起来这麽一个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人”,这个人身。精神这一部分,心理的现象也是法;物质这一部分,色相也是法,色法。心理那一部门是心法,从百法里头看就很容易看出来。心理这一部分,经论里面所讲,心法八个、八类,称为八识,或者称为八心王,八心法;色法有十一个,我们这个身统统具足;合起来依报、正报。依报从那里来?依报从正报来的,依报跟着正报转,依报跟正报同时出现,没有先後,没有障碍。我们细细从这里思惟,岂不是以法为身吗?心心所法跟色法变现无量无边世界众生刹土,我们佛法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不就是心心所、色法变现出来的吗?心心所、色法既然是自身,是我们这个身,虚空法界又何尝不是我们的身?念《百法》要能够深入这个义趣,经上常讲深解义趣,你就豁然明白了。明,百法明,明是智慧,让你在这一百法里头开智慧,做个明白人,明白什麽?明白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就叫证得清净法身,这才算明。我是听过一些讲《百法明门》这些善友,照着本子讲,照着古人注解讲,把听的人讲得愈讲愈糊涂。所以我跟他讲,我说你讲得很好,但是不是《百法明门》,他说那是什麽?百法黑门、百法暗门,愈讲愈迷惑嘛!佛菩萨讲这一百法叫人开悟,叫人体会到法身,然後才豁然明了,我们这个身确确实实没有来往。你说你从家里头到居士林来听经,这有来有往是假的,你迷惑了,你没有来,也没有往。那怎麽现在坐在这里?现在在这里现身。一个小时之前你在那个地方现身,现在在这里现身,无处不现身,没有来去,这才是真的。《楞严经》上给我们讲真话∶“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金刚经》不是讲“如露亦如电”,那说真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一个现象它存在的时间,我们这个身体是个现象,存在的时间多长?你们一定讲几十年,有人活一百多岁,长寿,你全看错了。你看成什麽?看《金刚经》上比喻,露;你没有看到真相,真相是电,闪电,那是看到真相;露,看到妄相,妄相也不长。真相是刹那生灭,生灭的时间太短了,简直就觉察不出来,所以佛讲不生不灭。假如真的是不生不灭,你说个不生不灭,不叫废话吗?讲不通。确实有生灭,而说不生不灭,是形容生灭的时间太短暂,几乎生灭同时,这个不生不灭说得才有意思,真的是生灭几乎是同时。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体会到这个事实真相,然後你才晓得“身遍十方而无来往”,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确确这个身体现相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我们不是这个道理现身的,我们这个身是随着业报现身,完全不自在。我们懂得法身周遍法界,报身也是周遍法界,应化身还是周遍法界,我们的业报身又何尝不周遍法界?同样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好,地狱受苦的时间长,地狱众生寿命都是论劫数来计算,那个劫数都数不清,阿鼻地狱,无量劫。我们晓得,这个世界成住坏空才一个大劫,世界消失了之後,这个地狱众生他到那里受果报?到他方世界。这就说明,他方世界坏了再转到他方世界,说明业报身周遍法界。这一些道理跟事实真相,要不是佛给我们说,我们怎麽会晓得?於是我们略略的能体会到一点,真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没错!然後你的慈悲心才真正能生得起来,大慈悲心,你会自自然然发心善待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能够善待虚空法界的众生,何况於我们现在住的地球?地球上任何一个众生,我们怎麽会不爱护?怎麽会不关怀?怎麽会不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一定的道理。我们在事相上总是由近而远,理论决定是圆融周遍的,在事相上一定是由近而远。在家庭里面,总是先对待一家人,家里面每一个分子你都会关怀、都会爱护,都会全心全力的照顾。家庭之外,我们的邻居,有没有爱护过邻居?有没有关怀过邻居?现代这个社会有个反常的现象。我在香港讲经,听香港同修告诉我,他们都住公寓,都住大楼,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很小;香港居住的环境比新加坡还要小。许多家庭,一个房间,两个厅。房间多大?两张床铺那麽大,一个房间。我到香港“青年佛教协会”,法师的寮房就是两张床铺那麽大。一张床铺占了一半,另外一个很小的桌子,大概桌子只有这麽大的样子,一个小椅子,房间就满了;很小的厅。隔壁住的那家人,住了十几年,不晓得那一家人姓什名谁,不往来,这怎麽是学佛?学佛的人,不但是你隔壁的邻居…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