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二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明顯的讓你看見,真能現身。

  近代禅宗大德,虛雲老和尚,我們相信他絕對不會說假話,絕對不會欺騙人。他朝五臺山,叁步一拜。我不知道他是從哪個地方出發的,我知道雞足山他有個道場。如果從雞足山叁步一拜,拜到五臺山,這個路很遙遠。確實他也拜了一年多才拜到,叁步一拜。這麼長的時間當中,旅途上兩次生病。生病時候都在曠野,四周圍村莊都沒有,在這個時候遇到一個乞丐,叫化子。這個叫化子很慈悲,照顧他。照顧了十幾天,身體恢複了,可以再去拜了,這兩個就分手走了,叫花子離開了。大概過了差不多半年多,第二次又生病,又遇到這個叫化子。有緣又遇到了,又幫他忙,照顧十幾天。向他請教尊姓大名,叫化子告訴他,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裏?我就住在五臺山,五臺山的人都知道我。老和尚這記得了救命恩人,到五臺山去問,有個叫化子叫文吉,你們知道嗎?沒人知道。到寺廟裏,問問這些出家人,出家人告訴他是文殊菩薩,才恍然大悟,文殊菩薩。你發心去拜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一路都照顧你,你有困難的時候他就現身,現身不是幾分鍾,不是一、二天,一下就現了半個多月,就像真的一樣。病好能走路,這個人再找不到,不見了。第二次又碰到困難,他又來了。這叫隨緣妙用。遇到一個叫化子,老和尚一點都不懷疑,叫化子是雲遊的,到處走的,他雲遊的,碰到這麼一個人,他就給你找一點草藥,給你找一點吃的東西。這個事是真的。

  我們在《華嚴經》,李長者《合論》裏看到的,我們相信李長者這是佛門大德,《華嚴合論》是非常著名的一部著作。序文上寫這個緣起,他發心要作《華嚴經》的注解,要找一個清淨的環境,一個人走到荒山遇到一只老虎,他告訴這個老虎,我要給《華嚴經》作注解,作一部注解,你們山上有沒有好住的地方,安靜的,讓我可以工作,你帶我去。老虎就帶他,帶他帶到老虎洞裏,看到一窩都是老虎,洞是不錯,是挺大的,環境是非常清靜。他說行。老虎就搬家,全部搬走了,洞讓給他。他住下去,就有兩個年輕女孩子來照顧他,照顧他生活,供給他一切所需要的,筆墨紙張都給他准備好。兩個女孩子沒有說過話,他也沒問過,問都不問。這兩個女孩子,清早她就來了,晚上安頓好了她們就走了。長者以爲是附近的鄰居。到這部書完成了,下山打聽要感謝人家,這兩個小孩照顧我這麼久,向附近鄰居說。沒有,沒有這個人。這個事情記載論序裏頭,這個論序的前面,這不是假的。感應!這兩個人肯定是華嚴會上的菩薩。這叫妙用。有感一定有應,決定不可能有障難。如果有障、有難,決定是你自己的心不清淨,你自己有妄想,你自己有業障,才感來的障礙;清淨平等心不可能有障礙出現。

  這個多維空間,空間維次從哪來的?禅定裏面空間維次沒有了,四禅八定是世間禅定。釋迦牟尼佛出世那個時候,印度一些學者、專家、宗教人士沒有人不修禅定,他們修的都是局限在四禅八定。這個禅定修成功了,六道那個空間維次沒有了。他們的能力,上可以看到四空天,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能看到無間地獄,六道裏面的狀況了如指掌,他太清楚了。有這種定功的人,他決定不會有惡念,爲什麼?他知道惡念叁途果報。雖然沒有出叁界,還在六道搞輪回,有這種功夫的人肯定是天上人間,他不會到叁惡道去。世間禅定。

  佛法裏面所講的禅定,是以世間禅定爲基礎。禅定從哪裏修?要從四禅八定修起。那是高層次的禅定,世間裏頭沒有。阿羅漢的禅定比他高,《楞嚴經》上所講的,阿羅漢比第八定高一層,叫第九定,九次第定。這個定修成了,超越六道輪回,六道最高是八定,這一下就第九定超越六道了;那比阿羅漢更高的辟支佛,應該是第十個等級;再往上去是菩薩,菩薩等級就高了。在佛法裏面,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修定開悟的方法門徑,八萬四千,也稱爲無量法門,無量的方法都是修的禅定。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得定,都能開悟,都能明心見性,只要守住一個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永遠不變更,你就能成功。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你是散亂心,散亂心不能成就,你一門決定成就。所以禅定有人修成、有人修不成,什麼道理?道理就在此地。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製心一處,無事不辦」,不就這個道理!你把心放在一處,就得定,定久了自然就開慧,因爲定跟慧都是你自性本有的。

  惠能大師開悟都給我們說出來,智慧德能本有的,在他的報告裏頭第叁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他沒有說,五祖忍和尚聽得懂。我們從《華嚴經》上看到世尊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具足的。本自具足如來智慧、如來德能、如來相好,不就這個意思!緊接著後頭一句,就講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什麼時候證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證得了。禅宗裏面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這個境界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這五句話,就這個境界,你就見性了,這個境界裏面所有空間維次都不存在了。于是我們猜想空間維次從哪裏來的?應該是從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來的。因爲定心,禅定的心,它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它都通,什麼障礙都沒有,所以空間維次應該是這麼來的。自性清淨心裏頭應該沒有空間維次,所以它六根的作用,那個境界都是遍法界虛空界。

  確實今天科學家,好像宇宙是個網,他用這個比喻,任何一點的信息都通達全宇宙。這個點是什麼?這個點今天就是我們講的,量子力學家發現的這個原點,微中子;佛法講的極微之微,每一個極微之微裏面都有整個宇宙圓滿的信息在裏頭。我們今天看到科學家發明芯片,你們現在用電話、手機,這些電器,照相機,你看芯片指甲那麼大,裏面儲藏多少東西,不稀奇!極微之微裏頭,這肉眼無法看見的,那裏頭含藏什麼?全宇宙的信息。這個秘密也被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稱爲全息。全息就是說宇宙之間任何一點,精神或者物質,它裏頭都是全宇宙,絲毫沒有欠缺。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小東西,這不足爲奇。那你要是看到佛經上所講的,高等科學,我們現在的科學跟佛法比,望塵莫及。

  極微之微被他發現了,這我們意想不到。極微之微在我們過去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只能說不可思議,無法想象。居然這樁事情被科學家發現了,我們很佩服,對我們學佛,我們這種中下根性的人來說,大有幫助,讓我們破疑生信,肯定諸佛菩薩叁千年前他們所說的句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看到阿賴耶的叁細相,這是什麼?這是說我們肉眼,我們的五根,再第六意識,意根,六根緣外面的境界,極限。對外可以緣到虛空法界,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叁細相,這就是它的局限,緣不到自性。爲什麼?自性是真心,這是妄心,六識是妄心,末那識也是妄心,阿賴耶還是妄心。妄只能夠緣到妄的境界,見分只能緣到相分,緣不到自性。誰知道自性?佛說了,「唯證方知」,你證得了,你就知道。怎麼證?放下就是。

  科學家沒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所以他有局限性,他只能到此地,再沒有法子了。這個物質現象全搞明白了,跟經上講的沒話說了,念頭還沒搞清楚,物質是念頭波動現象裏頭産生的。那個念頭波動現象怎麼來的?科學家這個報告我們也看到了,我們懂,他說念頭發生沒有理由,突然爆發,像閃電,突然出來立刻就消失。這不就是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在佛經上都找到了。他看到這個現象。當處、隨處時間太短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出生、滅盡,我們凡夫對它一點辦法都沒有。彌勒菩薩說得好,「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看到了。

  意念從哪裏來的?意念是迷失了自性發生的,一念不覺發生的。一念不覺就是能量,阿賴耶的業相科學家稱爲能量,知道宇宙之間有這種能量存在。能量從哪來的不知道,這還是個謎。這個精神現象爲什麼會蹦出來?現象是看到了,沒講清楚。說沒有原因,實際上它還是有原因。沒有原因,在佛法裏面只講第一個,第一個妄念沒有原因,第二個妄念是第一個是原因,第二個就是有現象,只是第一個沒有。但是要知道,佛法裏頭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現在也不存在,說現在,現在過去了。所以佛法講就在當下,也沒有空間,空間、時間不可得,就在當下,而且就在當下這一念,這一念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真的要通達明白,你的心清淨了。爲什麼?什麼念頭都沒有了。有念皆妄,有想是妄想,有念是妄念,有一切作爲全是虛妄。到這個時候畢業了,沒事了。沒事之後怎麼樣?我畢業了,還有很多人沒畢業。畢業了的人到哪裏去?畢業了住常寂光。換句話說,自性就是它,自性沒有形相。自性多大?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一切菩薩在哪裏?我們是被一切菩薩重重包圍到,菩薩就像光一樣,無量無邊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燈光照著我們,我們在這光裏頭。哪一天我們覺悟了,我們也變成光,也融在這個裏面,妙不可言!所以無論你在哪個地方,你起心動念怎麼會不知道?就在面前,沒有距離,你沒有離開這個光圈,你在光裏頭。這個就是不可思議境界。常寂光就是身,常寂光就是土,一片光明,那是究竟圓滿。這一念不覺就迷了,迷是黑暗的,光就不見了。見性是一片光明,永遠沒有黑暗。明是覺,暗是迷。

  這個事情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虛雲老和尚年譜》看到一段故事,這老和尚的故事。有一年過年,老和尚住茅蓬。茅蓬是要依靠寺廟,因爲茅蓬沒人供養,所以他吃的東西、什麼生活必需品,就是寺廟常住供應,不能離開太遠,一般走路大概半個小時。搭個小茅蓬,過年的時候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