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八集) 2012/4/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8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六百叁十叁頁第一行,從第二句看起:
「昙師贊曰: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下面是念老的話,「故知此光明朗離垢,複能爲衆生消除貪濁與罪垢,故號爲清淨光」。光,光之體是真實之際,光的相是真實智慧,光的作用是真實的利益,這是這部經裏面所說的總綱領。從真實體流出來的真實相,這個相是什麼?就是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這一句佛號。經是智慧光明,是解門,佛號是行門,解行相應。經典是觀,佛號是止,就是止觀,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放下。看破要依靠經典,經典把理事、性相、因果都講透徹了,真明白之後,你就願意放下,放下用這句佛號。所以這個地方講的道光,道光就是教誨跟修行,都是道,念佛是道,學習經教是道,光是真實的智慧。阿彌陀佛的智慧,諸佛如來的智慧,跟我們自性的智慧是一不是二。重要的,這個光要明朗,就是要能夠透得出來,然後才有色超絕的現象。超絕是真正起到作用,把菩薩的善根引發出來,這個色就超絕。所以佛又號清淨光,阿彌陀佛又號清淨光佛,是他的名號。一蒙光照,罪垢就除掉了。什麼罪垢?貪瞋癡慢疑,這是罪根,外面財色名食睡,那是緣,誘惑。這種誘惑把握不住,就起怨恨惱怒煩,就造殺盜淫妄,那就造業了,現前的社會確實如是。
教學的方法很多,佛的殊勝在什麼地方?佛的殊勝在真誠,真誠心能感動衆生。衆生業障非常非常深厚,那要有耐心,也得要有方法,才能夠真正慢慢把他的業障消融,他才會回頭、才會真正明白。所以今天的教學,不但要把經教講清楚、講明白,最好是能把它做出來,做出一個榜樣。這是我們今天在國際許多宗教交往當中提出來的建議,做一個宗教精神文化的示範點,真正有信仰的人住在一起,讓大家來看看。我們這個小圈圈,或者是個小村,或者是個小鎮,你到我們這來觀光考察,看看這個小鎮的人,想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沒有離開實際。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能夠把十二光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你自己經營的事業當中,每個人心地光明磊落,真誠和諧。讓大家看到才會感動,才會曉得怎樣信仰才是接受宗教教育,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才得到宗教精神文化的加持。這是現前迫切需要做的一個工作,有一個宗教帶頭,其他的宗教都會跟進。
中國古諺語有所謂「求人不如求己」,求人難。雖然求人難,我們還是不放棄,跟不同宗教接觸,我們都勸他,誠誠懇懇的勸導他、勉勵他,希望我們一起來做。當然這裏頭最遺憾的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澳洲淨宗學會表面上看大家很尊敬,實際上我們自己不滿意,沒有認真學習,十年的時間空過了。這十年,只有我們停車場裏頭兩棵樹神往生了,那是成就,樹神成就。兩棵枇杷樹,樹神往生,說阿彌陀佛接引他們到極樂世界去了,他們在這個道場聽經十年、念佛十年,樹神!托夢給學會裏年輕的法師。形式上的成就,人還都不錯,算是個好人,奉公守法,道業上沒有成就。講經也有幾個,還拿不出去。爲什麼?講要修做基礎,沒有真正修行,光學講經,那不是真的。講的是什麼?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效果就不一樣。
我們看到國內許多這些傳統文化講座,只有少數幾個,像胡小林他們去做的報告,非常讓人感動。什麼原因?他做到了,他講的東西是真實的。沒有做到的,總是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那就差很遠。所以學經教要真用功。胡小林告訴我,最近幾個月在學《大乘起信論》,非常有心得,對大乘教裏頭,過去有一些懷疑的地方,現在完全化解了。學習,年歲大了五十多歲,跟小學生一樣每個字要查,每一個詞句也要查,字典都翻破了。我送他一套《佛學大辭典》。他是公司老板,大概對公司的事務,每天只需要兩個小時照顧一下,其他的時間全部用在經教上,不容易!女衆裏面劉素雲居士,她那個十年沒有白過,十年聽一部《無量壽經》,聽完了從頭再聽,聽了十年,念了十年佛。不但聽經,念佛,解行並重,一起來,心裏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是做很好的榜樣給我們看,說明學佛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妨礙你的工作,也不妨礙家庭生活,家庭變得更和諧。真正把佛教用在自己身上,用在自己家庭上,家庭變成一個典範,一切大衆家庭的好樣子。
公司做出好樣子,以前做生意要攀緣,現在不要了,知道什麼?知道命裏有的決定有,命裏沒有,攀緣也攀不來,不攀緣了。現在也有很多主顧、同行,這些老板請他吃飯,從前吃飯,風花雪月,現在吃飯,請他講佛法,講經教學。以前是吃葷菜,現在完全吃素。飯桌上就是道場,法宴!所以學到法喜充滿。公司業績年年上升,都是意想不到的,愈做愈有信心,愈做愈快樂。佛法無論放在哪個行業,決定是興旺無比。能不能放在政治上?能,無論哪個行業都能。爲什麼?菩薩事業,哪有做不好的!你在這個行業上,肯定出人頭地。菩薩事業,你入了菩薩的境界,菩薩的智慧,菩薩的方法,菩薩的經驗,這是世上沒得比的。道光明朗色超絕,色是我們生活,日常生活,是我們的工作,是我們事業上的業績。所以心清淨,樣樣都清淨。
以前經商都是造罪業,現在經商是修善積德,生意比從前好。以前想盡方法去爭取合同,用盡心機。現在人家合同自己送來,就是生意找上門來,不需要找別人。爲什麼?名譽出去了,你這行大家都想找你,知道你是個好人,你這個地方貨真價實,你不會多要錢,你是爲社會大衆服務,不是爲賺錢而來的,錢反而賺得更多。爲什麼?布施,愈施愈多。每個主顧上門來,交易成就了,送一大批禮物,光盤、經書,就送這些東西。人家拿回去看非常歡喜,主動替你宣傳,這是哪一家的,這是哪個老板做的。所以人家要買這一類的東西,都到你家來,不到別家去了,信譽做出來了。他才幹了五年,有這麼好的業績。日本稻盛和夫,經營五十年。我常常在想著,胡小林五十年之後決定超過稻盛和夫。我根據什麼講?我根據十二光講,能夠看得出來將來的成就。佛法,這是精神文明當中,無比殊勝的一環,我們要認識它,要好好的把它做出來,真正報佛恩、報祖宗之恩。祖宗什麼恩?祖宗把佛法請到中國來,要不然中國哪有佛法?漢明帝派特使,在西域遇到印度高僧摩騰、竺法蘭。國家,皇上的名義,請他到中國來,建白馬寺,供養叁寶,佛法在中國發揚光大。
「又《往生論》雲:此叁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就是應該知道。叁種成就,底下有說,「略說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爲法身」,這是《往生論》裏面一段文。下面是念老的解釋,「是知清淨一名」,這個名號清淨,跟我們經題上清淨是一個意思,「體是真實法身」,清淨之體。「廣攝國土、佛、菩薩叁種莊嚴」,我們在前面學過十七種莊嚴,那個十七種完全是講國土,佛菩薩沒有提到。如果是講國土、佛、菩薩叁種莊嚴,總共是二十九種。《往生論》上所說的,贊美西方極樂世界,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我們有沒有把這叁種莊嚴做出來給人看?這是什麼?這就是佛教的,是淨土的。
淨土宗的精神文明是以西方極樂世界做代表,阿彌陀佛做大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的一個代表,他做成功了。地球上還沒有。怎樣在地球上做一個示範點,這就是我們常常想著的。而且我們也把這個構想告訴所有宗教,跟我有往來的,我都跟他談這個問題,希望把經典裏面所說的戒律,神聖這些訓誨,都能夠落實到生活上,落實到起心動念。這就是儒家所說的,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要做出來。要知道,我們把祖宗的東西疏忽了兩百年,今天大家都忘掉了,提到這樁事情非常陌生,還不如外國人,如果不做出來,沒人相信。往年我們在湯池做了叁年實驗,做得很成功,那是用儒家《弟子規》做出來的。如果用《無量壽經》來做,一定是比那個效果更殊勝。有一個小地方就行,可以真幹。
早年,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到美國,在舊金山看到美國人的老人公寓,因爲我在那裏講經講了一個星期。這個老人公寓裏面居住的老人有四百多人,這個公寓不是公家的,私人辦的,猶太人辦的,它附設一個幼兒園。老人住在公寓裏,兒子、媳婦每天都上班,把小孩就送到這個幼兒園念書。下課的時候,小朋友就會去敲門找他的祖父、祖母,跟他去玩玩。到上課了,鈴一響的時候,他們又下去上課。每天老人能看到自己的下一代,心裏很歡喜、很安慰。我覺得這個猶太人聰明,我在其他地方沒見過,非常聰明。所以當時我就想到,未來的佛教道場,應該是這樣的道場。你看有老人院、有幼兒園、有小學,都辦在一起,讓老人是天天能看到他的小孩。這個做法讓我們不能不佩服,所以我彌陀村的想法就從那裏開始的,看到他們這個做法,想到我們淨宗同學要是能夠住在一起。他這個公寓,老人公寓是在城裏面,在舊金山,好像有十幾層大樓,是公寓。每一個單位合臺灣大概十五坪,有房間、有客房、有儲藏室、有廚房,還有個小陽臺,面積不算太大,十五坪。老人,夫妻兩個,有的只有一個人。我從那裏看了之後,我就很有興趣,以後無論到哪個地方,我一定看那個地方的老人福利事業。
老人福利事業,一般來講澳洲辦得最好,主要是澳洲地大,地皮不值錢。所以澳洲的老人公寓是花園,土地面積很大,房子頂多是兩層,一般都是一層,避免爬樓梯。它的地方太大了,所以裏面布置像公園一樣,花草樹木,小橋流水,在那裏面住的,確實是享受。遺憾的就是沒有精神生活,這是個遺憾,物質生活照顧很周到。澳洲是國家養老,年老的時候,國家每…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