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講量這個問題的時候,差異很大。

  「且此經舉體是事事無礙」,這段話說得好。這個經的境界跟《華嚴》一樣,清涼大師判《華嚴經》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法界,怎麼說都可以。「此處高低縱然有異,若達」,達是通達、明了,你真正通達明了,「廣狹自在之玄門」,十玄門裏頭,廣狹無礙,大小無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能夠理解十玄門,這個問題自然就化解了,「則洽入一切無礙之法界」。這一段給我們說樹的量。下面一段,這是講樹的莊嚴,分成兩小段,第一段,「衆寶嚴成」。

  【一切衆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晖遍照。複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衆寶之王以爲璎珞。雲聚寶鏁。飾諸寶柱。金珠鈴铎。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

  這是形容這個樹衆寶莊嚴。我們看注解,『一切衆寶』,這一句一直到,「顯菩提樹之莊嚴」,字字句句都解釋這個問題。『自然合成』,「表彌陀大願大力之成就」,這在前面我們念過很多。「自然如是,不假造作」,這些樹沒有人去計畫怎麼樣去栽植,沒有人施工,也不需人照顧,全是自然的。自然有規則,自然一點都不淩亂,自然合成,自然是性德。前面我們講過很多,現在人任意破壞自然,這就錯了,帶來的災難。『敷』是開顯,『榮』是繁盛明麗的意思,『晖』同光輝之輝。「意爲此樹亦是一切衆寶,自然合成。是故華果繁茂秀麗,光明普照」。

  下面說,「複有下」,第四句,「顯樹上之莊嚴」。前面叁句是顯菩提樹的莊嚴,樹上還有裝飾。「《往生論》偈言」,《往生論》這一首偈也是講這樁事情,「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正與此處經文相應」。經中所說的「璎珞、寶柱、寶網,皆樹上空中之莊嚴」。寶柱是樹上,樹上怎麼會有寶柱?因爲空中要架羅網,要有柱子把它撐起來,這就有柱。寶網、璎珞,寶網裏頭有璎珞,這是樹上空中莊嚴。「首明四色摩尼寶,此諸寶總攝衆寶之善妙,乃最上之寶,故稱衆寶之王」。這個地方的珍寶不是普通的珍寶,可以說是一切佛國土裏面衆寶的精華。法藏比丘早年參訪諸佛國土,看到這個東西好,將來在他的道場一定要有。這就是四十八願不思議神通道力之所成就,也就是佛在大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阿彌陀佛心想,不是閉門造車,自己在家裏想象,不是的,他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親自去考察、去參學,所成就的真實智慧、真實功德,在極樂世界自然合成,所以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境界。故稱爲衆寶之王。

  「以如是最上之寶,作爲璎珞。遍垂樹之枝條,以爲莊嚴」。這個璎珞不是挂在脖子上,不是戴在手臂上,是挂在樹枝上的,確確實實無價之寶。無價之寶挂在樹枝上,每一個人看到都歡喜,沒有人把它拿去戴在身上。說明什麼?極樂世界人沒有貪心,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身見,沒有我執,極樂世界人心地大公無私,無上珍寶讓大家欣賞,讓大家觀看,不會一個人據爲己有。好東西都是公開的,這個世界美好,沒有人收藏這些東西,沒有人將這些東西據爲己有;換句話說,人家心地清淨平等,沒有占有的念頭,沒有控製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看到這樣無價的珍寶,最上之寶,就像我們野外看到樹枝上開的花果一樣,我們盡情欣賞它,我們不會把它采下來。從這個地方看到極樂世界居民心行的善良,這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這個世間珍寶也不少,可是都把它開采據爲己有,都想控製、都想占有,這就造成競爭、鬥爭、戰爭。這是愚癡、是蒙昧,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什麼原因?如果依照古聖先賢所說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人就不應該有這種行爲。爲什麼現在這種行爲的人非常普遍?極樂世界的人爲什麼沒有?這讓我們想起教育。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教學沒有一天中斷,天天在教,人性既然本善,每天接受佛菩薩教誨,他的善會天天增長,他的善不會迷失掉,道理在此地。我們現在人性是本善,沒有人講,沒有人提了,所以變成無知。看到每個人都爭,他就參加競爭的行列;每個人都在鬥,他去參加鬥爭的行列,造作無量無邊罪業。罪業結成也是自然成就的,餓鬼、畜生、地獄。

  下面講『雲聚寶鏁』。「雲聚寶鏁」是什麼?建築物裏頭接頭,把它鎖住的,這叫雲聚寶鏁。最普通的,在木建築的裏面常常看到。古老的佛教,這是宮殿,在北京故宮,你進去你就會看到,梁柱之間用一個鎖把它鎖住,像個叁角形的,放那也非常美觀,兩邊現在用螺絲了,從前用釘把它鎖住,那個叫雲聚寶鏁。這也講得很清楚,「此處指建築物中相鈎連之結構」。「雲聚者乃寶之名」。如《無量壽經》唐譯本裏頭,「有師子,雲聚寶等」,就是師子寶、雲聚寶,應該是我們能注意可以看到,這種雲彩畫的這個圖案,所以它有師子、有龍鳳,有很多種。「以爲其鏁。故知雲聚寶鎖,即以雲聚寶所成之鈎連結構也。寶柱者,《宋譯》雲:彼佛國土,有種種寶柱,皆以百千珍寶而用莊嚴。所謂金柱、銀柱、琉璃柱、玻璃柱、真珠柱、砗磲柱、瑪瑙柱」,這是單一寶。也有二寶合成,「乃至七寶」。七代表無量,七不是數字,它是表法的,七的表法是以四方、上下、中間,這就是七,就圓滿了,它代表圓滿,無盡的珍寶。

  這底下講,「金者,純金,珠者,真珠」。極樂世界這些珍寶,前面說得很清楚,都借用我們世間所有珍寶的名稱來說它。實際上我們這邊的珍寶跟那邊相比那就差太遠了,無論什麼樣的寶都不能相比。爲什麼?極樂世界這些物質現象是從真心自性裏面流出來的,它是真的。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假的,不是真的。像德國普朗克博士他說的,這是上一代國際上著名的大科學家,大家曉得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他的學生。這個人是量子物理學家,一生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他是追根到底,真的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他把它證明了。

  佛說物質基本的單位,《金剛經》講一合相,物質是一個,所有現象都是這一個組成的。這一個是什麼?佛經的名詞叫極微之微,很小,極微之微,阿羅漢的天眼都看不到。從前沒有望遠鏡,沒有顯微鏡,完全靠眼見,要靠天眼。阿羅漢的天眼,普通阿羅漢能看到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多大?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阿羅漢能看一千個銀河系,一千銀河系之外的他看不到,太遠了。菩薩的天眼能看叁千大千世界。菩薩的級別很多,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能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這是往大的;往小的能看到阿賴耶,就是阿賴耶的叁細相。佛在經上說,極其微細的這個現象,八地以上統能看清楚。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最高的,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再上去妙覺,妙覺是無上正等正覺,這五個位次都能夠徹底了達諸法實相。

  今天科學還比不上他們,很接近,但是科學沒有得到受用,菩薩們他得受用。所以普朗克研究的物質,那物質,佛所說的極微之微,他們找到了。科學的名詞叫微中子,沒有比這更小的。這個東西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沒有了,就虛空了。他們把這個中微子再分,再一分果然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那是什麼東西?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所以普朗克的報告就說,根據他的研究,他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句話跟《金剛經》上一句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一個意思,被他發現了。物質現象是什麼?物質現象是意念波動産生的幻覺,它不是真的,意念沒有了,物質現象就沒有了。這個發現意義很深,影響很大。爲什麼?科學家自己認爲這個事實要成立,會把過去四百多年科學的成就全部推翻了。因爲這四百多年的研究都是以物理爲基礎,都認爲物質是真的。這一下宣布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念頭,那就不是唯物,要搞唯心了,心能控製物質現象。

  所以現在提倡以心控物。最近這叁十年,許多這些科學家都向這個方向去發展,找證據。證據最好的,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病患。得重病,醫院宣布不能治療了,告訴病人,你存活的時間只有二、叁個月了,他們就找這些病人。這些病人真的有奇迹發現,二、叁個月之後,沒有任何治療,病沒有了。這什麼原因?去找證據,但這些人多半都是信仰宗教的,已經被醫生判了死刑,沒指望了,所以不再想病,也不再想身體,一心就天天做禱告,祈求上帝帶他到天國去,不想身體也不想病了,二、叁個月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醫院的話,這是奇迹。其實科學家知道,念頭,意念可以控製物質現象,這以心控物。這個證據現在收集得很多,來支持這個理論。說明我們的身體是健康,或者是帶著疾病,都是我們意念善跟不善,善念,是健康的;惡念,會帶病毒。

  所以佛說得好,每個人與生俱來身體裏頭就有因素,病毒的因,那是什麼?叫叁毒,貪瞋癡,這個東西是叁毒。那要受良好的教育,不貪、不瞋、不癡,爲什麼?不傷害自己,這個說得很有意思。貪瞋癡慢疑,這一共是五毒,帶給我們身體,心肝脾肺腎會感應這些疾病。如果我們把這五種斷掉,不貪、不瞋、不癡、不傲慢、不懷疑,你身體帶著病毒的器官會自然恢複,而且非常快。美國夏威夷土著治病的方法,完全是用意念。這一位現在在世界上知名,修.藍博士,上個月二十一號到這來訪問我。我跟他說,他們用的理念、方法、效果,跟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佛經有叁千年的曆史,只要真正肯相信,你得到病了,不治之症,只要你不要去理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還有壽命,壽命沒到,二、叁個月,你完全恢複健康。

  我們同學當中有個例子,劉素雲居士,得的紅斑狼瘡,那是最嚴重的、要命的,醫生跟她宣布,不是活二、叁個月,告訴她,你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叫她有心理准備。好在這個人不害怕、不緊張,把生死看得很淡。遇到一個人給她一部《無量壽經》光盤,她開始在聽經,一…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