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七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從什麼地方知道?從你喜歡,你喜歡什麼事情,你就知道你到哪一道去。佛給我們把這個標准說出來,我們過去也曾經說過,不止一遍,這樁事情很重要。佛給我們講十法界無量因緣,不是單純的,很複雜。但是再多的因緣,哪個緣是第一個?這個佛跟我們說了。

  我們要記住,往生淨土是成佛,佛第一個因緣是什麼?平等心,平等是佛心!我們現在就得要練習平等,對人、對事、對物不分別、不執著,用平等心看待,我們到極樂世界成佛就非常快速。爲什麼?你的心是佛心。菩薩的心是六度心,心裏頭念念不舍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你到極樂世界跟菩薩心一樣,馬上就變成菩薩。確實還有聲聞心的、緣覺心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就這麼個道理。聲聞,四谛心,心裏常常念著苦集滅道,他是用這個方法斷煩惱證聲聞果。緣覺是十二因緣,這十二個斷掉一個就脫離輪回,叫緣覺,比阿羅漢聰明。下面是六道,天道,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來生你就到天道去。五戒十善,中品十善,中國傳統文化裏面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常常放在心上,來生得人道。下面這叁惡道。貪心,貪心很重,什麼都想占有,自己擁有的不能給別人,叫吝啬,叫悭貪,這個念頭深是鬼道,鬼道貪心重;瞋恚重,很容易發脾氣,地獄道,地獄是瞋恚道;愚癡,愚癡是是非善惡搞不清楚,迷迷糊糊,畜生道。第一個因。

  那我們只看我們的習氣偏重在那一個,就曉得,如果不能往生,自己往哪裏去。這業力牽著你去,于佛菩薩、于天地鬼神毫不相關;換句話說,六道輪回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這個不能不知道!大乘教裏佛常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這個意思就是你決定不能靠別人,一定要完全靠自己。自己有功夫,別人給增上緣給你行,別人只能有增上緣,幫你一把力,你自己沒有這個因,誰都幫不上。這不能不曉得。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我們必須要養成心裏上有阿彌陀佛,常常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把其他一切執著統統放下。這個世間,沒有的不想,有的都不放在心上,讓我們心裏頭沒有任何負擔,心就清淨了,心裏沒有事。功夫好的,真的像前面蓮池、蕅益大師所說的,想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還有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真能來接你走!到極樂世界,一定是阿彌陀佛來接,阿彌陀佛不接,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裏,你找不到。所以一定要來接。

  阿彌陀佛每天,那是化身,化無量無邊身,去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人。接引裏面大多數是往生壽命到了,命終的時候他來接引。只有少數的,對于這些道理清楚明了,還有壽命不要了,我提早去,阿彌陀佛也會來接引你,我們起心動念佛全知道。這個地方決定不要懷疑,往生的人那麼多,阿彌陀佛會不會把我漏掉?這個念頭不好,有這個念頭也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邊地疑城,那個虧就吃大了。要知道阿彌陀佛他的能力無量無邊,我們到極樂世界會跟他一樣,智慧、神通、道力都很相似。

  所以,聞名在十方能做到,普被叁根,見樹那一定要神遊淨土,往生極樂世界你才能見到。「目瞻寶樹,方能獲益」,像經上所講的這個利益,你只一看到樹,這利益你就得到。「兩者相比,則聞名得忍之益,更爲顯著」,更清楚、更明白。「故《會疏》曰:以此況彼,聞名得忍,益彌著明也」。我們聽名得忍是在此地,見樹得忍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見樹沒有一個不得忍的,在我們這個地方聞名得忍,不見得,爲什麼?業障太重了。甚至于還半信半疑,那你怎麼能得到?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每個學佛、念佛的人誠敬心不一樣,有幾分誠敬心。真有誠敬心的人,心裏面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確實一個雜念沒有。道場裏頭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尊重他,爲什麼?他是真修,百分之百的圓修圓證。他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人有福報,沾他的光,這是真的寶。

  哪些人?阿公阿婆,多半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你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他真念,真念,他真信,不懷疑,真想往生。他這一句佛號,沒有夾雜、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功夫純。將來他往生極樂世界,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一般人比不上。你看他那個樣子,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懂,你跟他講話,他跟你笑咪咪的,口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中斷。也不知道你講的話他聽懂沒聽懂,他就是一句話回你,阿彌陀佛。上一次有位法師來看我,我跟他講這個,講這個話,他告訴我他們寺廟裏頭就有四、五個。我說那還得了,有一個都不得了,有四、五個。我說你們的道場會興旺,你們的道場不會有災難,你們的修學會如法。爲什麼?這四、五個人真菩薩,千萬不能小看他,他保佑你們。

  家庭裏面,這事有。我早年在佛光山教書,四十多年前,四十五年前,佛光山有個長工,就是長年在佛光山做工的,他們的工程是不間斷的。這個長工是將軍鄉人,臺南將軍鄉,離佛光山不遠。他告訴我們,他的鄰居一個老太太,念佛叁年站著往生。不長,叁年時間。這個老太太,兒子娶個媳婦,媳婦學佛。她自己算是一個信神的,因爲她對什麼叫佛她不懂,人非常慈悲,什麼神她都拜,到處燒香,上廟拜神、拜佛。媳婦勸她,這有善根,她接受了,媳婦教她不要到處拜,家裏頭設個佛堂,供西方叁聖,叫她在家專念阿彌陀佛。她聽話,以後就不到外面去,就在家裏小佛堂,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念了叁年。往生的這天,她也沒告訴家人,這是什麼?智慧,告訴家人,家人要留她,不能走,要留她。不說。晚上走的,吃晚飯的時候,這預知時至。她告訴她的兒子媳婦家人不要等她,她說她去洗個澡,你們先吃。可是兒子媳婦很孝順,還是等她,等了很久,怎麼還沒有出來?去看,真的洗了澡,換了衣服。人不在房間,也不在浴室,叫她,沒有聲音。走到小佛堂裏看看,她站在佛面前,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叫她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走了。

  這個傳出去之後,將軍鄉一帶真念佛了,那裏人全被她度了,她在表演,不是假的。所以這個長工告訴我們,念佛是真的,一點不假,勸我們要念佛,替我們上了一堂課,非常精彩的一堂課。我有時候在臺灣南部提出來,很多人知道這個事情,告訴我真有這回事情,他們知道。所以,我們對這樣的念佛人要重視。李老師一生很重視這樣的人,他很尊敬。他常跟我說,他想學,學不像!這古人講的「愚不可及」。「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上智是絕頂聰明智慧,一提他馬上就曉得,他真幹;那是下愚。上智跟下愚,他們功夫是平等的,他們果報是平等的。

  我們在香港看到倓虛老法師,這是二戰之後,倓老法師一直就住在香港,這是天臺宗近代的一位祖師,谛閑法師的學生。谛閑老法師,民國初年天臺宗的大德,沒有人不景仰。他常常講故事給大家聽,兩個徒弟,一個念佛的,一個參禅的。參禅的不錯,算是很有成就了。出家的時候已經有了家庭,堅定要出家,太太不答應。他真出家了,太太跳水自殺,沒法子,他還是真出家。喜歡參禅,他把他送在鎮江金山寺,那個時候是中國禅宗道場最殊勝的一個。他去,做清衆,禅堂裏面住了十幾二十年,慢慢的被老和尚提升,把他提到首座,地位高了。首座就是學校裏的教務長,從學生提升到這麼高的地位,當到首座和尚,僅次于住持。皈依的人多了,供養多了,妄念就起來,傲慢就生起來。這個心一動,護法神就走了。護法神走了,他的冤親債主就附身了,冤親債主誰?他太太。可見得他太太那個靈魂沒離開他,就在他周邊等機會,她等到機會了,附身。附身什麼?他無緣無故他想跳水,跳了二、叁次,還好被人救起來。金山寺的老和尚覺得這個不行,這對我們道風有關系,首座和尚怎麼會跳江自殺?這不像話,傳出去不好聽。就寫信告訴谛閑老和尚,請他來把他帶回去。

  老和尚給他帶回去了,坐船回去,一路平安無事,到了甯波觀宗寺。因爲他曾經做過首座,在佛門是有地位的,就給他單獨的一個寮房。住了沒多久,有一天早晨吃飯,每天吃飯都他們在一桌,跟老和尚在一起,這天早晨吃飯他沒有來。谛老說,怎麼回事?吃飯怎麼還沒起來?就派人去看看,門是關著的,拴著的。把它撥開,撥開之後,房間裏沒有人,它後頭有個窗戶,窗戶打開的。告訴老和尚,老和尚說不對,是不是翻窗子出去,又去跳河了?因爲它附近就有條小河,小河還走船,走帆船的。他說那裏會淹死人,是不是又去了?趕快去找。大家分頭去找,找了一裏多路,看到了屍首,漂在岸邊,就把他擡回來了。怎麼回事情,沒人知道。那好吧,擡回來,給他念念經做個超度佛事,再把他安葬。正在這個時候,他還有個女兒,在沒有出家之前他有個女兒,女兒還在,女兒哭哭啼啼來找老和尚。老和尚一看到她:你來得正好,你爸爸出了事情。她給老和尚說,昨天晚上作夢,夢到她爸爸媽媽今天要去上任去。老和尚一聽,上任,上什麼任?她說,爸爸當土地公,媽媽是土地婆,他們今天上任。

  谛閑老和尚一聽,明白了,正好廟前面新修了個土地廟:可能就是他,好,佛事到土地廟面前做。土地廟做佛事,谛閑法師就說了:如果真的你到這個地方來上任,你就顯一點神通給我們看看,也讓我們曉得你到這裏來做了土地公。真的,他們做佛事,這個佛事臺前面有個小旋風,這旋風,轉了很久。老和尚點點頭,好,我知道了。你看,學禅當到首座和尚,最後的結果去當土地公去了。那個念佛的鍋漏匠,也念了叁年佛,時間不長,叁年,站著往生。不能比!這個參禅的參了二十多年,最後還是被太太綁架,綁去當土地公去了。谛老常講這個故事提醒大家,念佛求生淨土重要!

  鍋漏匠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活得很辛苦,一定找到谛閑法師要出家。谛閑法師也沒有法子,因爲什麼?從小的時候玩伴,…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