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麼?謙讓,自己要謙虛一點,讓別人。不爭是德行,好好養自己德行,到成年之後服務社會懂得禮讓。你看從忍讓、謙讓、禮讓,讓到底,這個社會哪有不和諧的!你一讓,對方也讓,不讓不好意思。合肥有一個巷子叫六尺巷,這兩家人是爭地,結果有一家就說,我們讓他叁尺好了,結果他聽到讓叁尺,不好意思,我也讓叁尺,所以就變成六尺巷子。這個六尺巷到現在還在,你看互相讓多好,留一條巷道給別人通過,不爭。

  「《瑜伽論》曰:雲何名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故名忍」。這個自無憤勃就是發脾氣,不能忍。這個就是遇到再難的事情,對自己傷害再大的事情,能如如不動,這是忍。不報他怨,別人惡意的毀謗、侮辱、障礙、陷害,沒有報複的心,能夠原諒對方。遇到這些事情,自己認真反省,我有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爲什麼他會以這種行爲對待我?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讓我們有個好好反省的機會,這是成長自己。我如果沒有,這就是誤會,也許有人惡意挑撥,這就不必計較,等他慢慢氣消了,他想想你是這樣對待他,他有良心的話,他一定受良心責備。會不會給你道歉?真正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他會;沒有學問,沒有智慧,那就是愛面子,知道錯了,不能承認,這面子下不來,也要原諒他。他家有喜事,我們聽到也歡喜;他家有困難,我們聽了也會受難過,總都是熟人!幫助他。他還沒轉回來,我們幫助他,他不會接受,找別人去幫助他,不要提我們,好事!到他以後真正明白的時候,那就受感動了。永遠不能用惡意去對人,對待自己的冤親債主都不可以,何況對一般人?這是忍辱成就功德。

  《唯識論》第九卷說,「忍,以無瞋精進審慧及彼所起叁業處性」。這段說得很好。什麼是忍?沒有瞋恚心,他有精進,他有智慧,能夠辨別是非、善惡、利害,他有能力辨別。所以有智慧、有德行表現在所起的叁業,表現在自己思想、言語、造作,一切都能夠如理如法,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是忍辱波羅蜜。梵語波羅蜜,翻成中國簡單的意思就是智慧,忍辱的智慧。波羅蜜是用在前面五度,布施裏頭有智慧,叫布施波羅蜜;持戒裏面有智慧,叫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禅定波羅蜜。六度前面是事,後面是理,前面是福報,後面是智慧。

  《大乘義章》第九卷說,「慧心安法名之爲忍」。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不是貪瞋癡慢疑,是智慧、是慧心,不是貪瞋癡慢疑這五毒的心,安在法上。這法就是道,法就是德,這叫做忍。「同十一」,這個同還是《大乘義章》第十一卷說,「于法實相安住爲忍」。這是大乘菩薩,他能把心安住在諸法實相上。這是什麼境界?知道一切法性空相有,一切法的本體是空寂的,所以說萬法皆空,這是從體上講。有是幻有,雖有了不可得,這是決定要知道的。以前我們對這個事、理很難懂,現在看到科學家的報告稍稍明白了。一切法是什麼?一切法是意念波動所産生的幻相。這個波動的頻率,臺灣有個同學送給我一份科學報告,就是講這個問題。近代的科學家發現了波動的頻率,可以能觀察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一千兆分之一秒這樣高的頻率在波動。佛經上講的波動現象比這個還超過。《菩薩處胎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波動現象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千兆,這就很接近。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個生滅相。就是一秒鍾當中,它已經生滅一千六百兆次,你說哪一次是真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我們對一切法自自然然就不執著,不但不執著,在一切法裏頭就不起心、不動念。

  真的,早年我讀《大般若經》,看了一遍,我用十二個字做總結,這部《大般若》講什麼?講的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用今天科學家所說的,它波動的頻率是一千兆分之一秒,彌勒菩薩給我們講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管是哪個講法,總而言之,都是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你去想得,叫妄想,你去占有,是妄作、妄爲。所以我們曉得,佛跟諸佛菩薩在一切萬法當中他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忍,就是安住于忍。這是什麼?這是實相、真相,實相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時間。所以彌勒菩薩後頭有句話說得很好,「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這話說得好!我們的念頭,念頭産生的幻相太微細了,你無法掌握,看都看不到。《叁藏法數》第五卷說,「忍,即忍耐,亦安忍也」,這個也說得好。

  下面講獲叁種忍,《辭典》裏面也有資料,這個資料很豐富說得很多,值得我們學習。「梵語。又作叁忍。謂悟解叁種法理」,叁種法的道理,「且認證之」,認就是承認,這叁種道理,我承認。忍也是有承認的意思,有體悟的意思,「認識事理而心安之意」,我心安住在這個道理,不懷疑它,不反對它,心安住在這裏。第一個是「音響忍,又作隨順音聲忍、生忍。指聽聞教法而得心安」,真的聽明白、聽懂了。「系在十信位者」,地位並不高,十信是大乘最低的學位,「尋聲而悟解,故稱音響忍」。音響忍的意思就是聽佛講經開悟的,聽祖師大德或者是聽別人談話,我們是在有意無意當中而覺悟,這一類都屬于音響忍,在大乘屬于十信位。

  第二,「柔順忍,又作思惟柔順忍、柔順法忍」,這幾個名詞意思都是一樣的,「乃隨順真理」,賴一己之思考而得開悟。前面是聞法,豁然明白,心不動、不懷疑,心真放下了。柔順是自己思惟而覺悟的,前面是聞法而覺悟的,靠聽聞,這個靠自己的思惟。這是叁賢位,別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伏其業惑,令六塵無性不生,故稱柔順忍」。他雖然沒有得到大定,他忍的功夫得力了。得力的現象是什麼?煩惱伏住,沒斷,他可以讓煩惱不起現行,就是不起作用。貪瞋癡慢疑有,他忍,忍辱的功夫不錯,你沒有辦法把他挑起來,再不如意的事情,他不動氣,不生氣;再美好的東西,他不起貪心,他不會據爲己有。這都是明了一切法皆是空寂的,都是假的,叫夢幻泡影。于一切有爲法裏頭能夠不動心、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是屬于柔順忍。

  第叁,「無生法忍,又作修習無生忍、無生忍。謂契合真理。即七地以上者,離一切相而證悟實相」。這是明心見性的境界,他在修學當中契入境界,肯定了一切法不生,不生當然就不滅。如果是真的不生不滅,我們說無生無滅那就毫無意義。這個意思怎麼體會,明明是生滅,怎麼說它不生不滅?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了。我們看電影,以前的電影是動畫組成的,一秒鍾讓我們看二十四張,我們的眼睛就被它欺騙了。我們現在看動畫,你看它的原稿,一張一張的,沒動。把它拍成幻燈片,在放映機裏頭,讓它的速度加到一秒鍾二十四個生滅,鏡頭打開照到銀幕上,這是生,鏡頭關起來,它就滅,再把鏡頭打開換了一張,另外一張,不是前面那一張,一秒鍾換二十四張,就把我們欺騙,看到它是活動的。

  現在告訴你,我們眼前的這個事相,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不要說一千六百兆,一秒鍾一千次的生滅,我們就不能掌握。這是什麼?用快門,一秒鍾,千分之一秒,快門,你去照噴射機,它沒動。你照下來洗出來,上面的字什麼都清清楚楚,它沒動,我們稱它不生不滅,是這個意思。確實它有生滅,我們已經不能掌握它的生滅,你說它生,它已經滅了;你說它滅,它又生了。所以生滅心不可得,生滅的相不可得,說它作不生不滅,意思在這個地方。宇宙之中所有的現象,一切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就是念頭)、自然現象都不出這個定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是阿賴耶的波動現象,一切法不離阿賴耶,十法界依正莊嚴,阿賴耶所變現的。心現識變,心沒有生滅,識雖有生滅而生滅不可得,你沒有辦法掌握到生滅,是這個意思。所以無論是真、無論是妄,都可以用一句話把它說明,皆是不生不滅,皆是不可得。

  不可得,我們在這個裏頭起了得失的念頭,這個念叫妄念。不可得,就根本不能占有,包括我們身體。我們的身體、意念跟我們細胞振動的頻率,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這個身體能得到嗎?得不到,一秒鍾它已經變了一千六百兆次,身外之物,沒有一樣不是如是,這叫諸法實相。通達諸法實相的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他了解,他知道事實真相,所以于一切事相,不取不舍。取是錯誤,你要舍,也是錯誤。不需要舍,它根本沒有,你舍它幹什麼?所以根本就沒有取舍的念頭,你說他心多定。這個心就是忍,就是心安忍在一處。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修習無生忍,這叫做契合真理。離一切相而證悟實相,這個離一切相,不再把一切現象放在心上,叫做離一切相。

  實相,實相無相,說的是理,真如自性;實相無不相,說的是事,幻相。非常難得,世尊當年在世講這樣高深,今天人所謂宇宙的奧秘,居然還有人能懂,我們不能不佩服!那個能懂的人大菩薩,他們在甚深禅定當中見到。所以佛說,他們會點頭,他們爲佛作證。爲什麼?他見到了,八地以上見到了。我們難,我們不是八地,八地作證也不行,我沒見到。所以這就製造成是疑根,我們有個根本的懷疑,這個懷疑太難突破了。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感激近代的科學家,他們把佛經講的阿賴耶揭破,用科學的方法證明,我們對于佛說的奧秘不再懷疑,對我們念佛往生有太大的幫助!爲什麼?疑心要不斷,可以往生,生邊地疑城。這個疑斷掉,那決定是高品位往生。這是我們感恩科學家的道理,斷疑生信,品位不成問題。所以這是七地以上菩薩,離一切相而證悟實相。

  「又唐代僧」,就是出家人,玄一法師,「于《無量壽經記》卷上,以叁忍配叁慧」,叁慧是菩薩,法身菩薩有叁慧。小乘有戒律,叁學,戒定慧叁學;大乘菩薩有叁慧,聞思修叁慧。第一個,「聞慧」,音響忍,「謂近從音教而有音響忍」,音響忍是聞慧。「思慧,謂隨分調心而有柔順忍」,柔順忍是思慧。第叁,「修慧,謂觀…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