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么?谦让,自己要谦虚一点,让别人。不争是德行,好好养自己德行,到成年之后服务社会懂得礼让。你看从忍让、谦让、礼让,让到底,这个社会哪有不和谐的!你一让,对方也让,不让不好意思。合肥有一个巷子叫六尺巷,这两家人是争地,结果有一家就说,我们让他三尺好了,结果他听到让三尺,不好意思,我也让三尺,所以就变成六尺巷子。这个六尺巷到现在还在,你看互相让多好,留一条巷道给别人通过,不争。

  「《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这个自无愤勃就是发脾气,不能忍。这个就是遇到再难的事情,对自己伤害再大的事情,能如如不动,这是忍。不报他怨,别人恶意的毁谤、侮辱、障碍、陷害,没有报复的心,能够原谅对方。遇到这些事情,自己认真反省,我有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为什么他会以这种行为对待我?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让我们有个好好反省的机会,这是成长自己。我如果没有,这就是误会,也许有人恶意挑拨,这就不必计较,等他慢慢气消了,他想想你是这样对待他,他有良心的话,他一定受良心责备。会不会给你道歉?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他会;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就是爱面子,知道错了,不能承认,这面子下不来,也要原谅他。他家有喜事,我们听到也欢喜;他家有困难,我们听了也会受难过,总都是熟人!帮助他。他还没转回来,我们帮助他,他不会接受,找别人去帮助他,不要提我们,好事!到他以后真正明白的时候,那就受感动了。永远不能用恶意去对人,对待自己的冤亲债主都不可以,何况对一般人?这是忍辱成就功德。

  《唯识论》第九卷说,「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这段说得很好。什么是忍?没有瞋恚心,他有精进,他有智慧,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利害,他有能力辨别。所以有智慧、有德行表现在所起的三业,表现在自己思想、言语、造作,一切都能够如理如法,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是忍辱波罗蜜。梵语波罗蜜,翻成中国简单的意思就是智慧,忍辱的智慧。波罗蜜是用在前面五度,布施里头有智慧,叫布施波罗蜜;持戒里面有智慧,叫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六度前面是事,后面是理,前面是福报,后面是智慧。

  《大乘义章》第九卷说,「慧心安法名之为忍」。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不是贪瞋痴慢疑,是智慧、是慧心,不是贪瞋痴慢疑这五毒的心,安在法上。这法就是道,法就是德,这叫做忍。「同十一」,这个同还是《大乘义章》第十一卷说,「于法实相安住为忍」。这是大乘菩萨,他能把心安住在诸法实相上。这是什么境界?知道一切法性空相有,一切法的本体是空寂的,所以说万法皆空,这是从体上讲。有是幻有,虽有了不可得,这是决定要知道的。以前我们对这个事、理很难懂,现在看到科学家的报告稍稍明白了。一切法是什么?一切法是意念波动所产生的幻相。这个波动的频率,台湾有个同学送给我一份科学报告,就是讲这个问题。近代的科学家发现了波动的频率,可以能观察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一千兆分之一秒这样高的频率在波动。佛经上讲的波动现象比这个还超过。《菩萨处胎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波动现象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一千兆,这就很接近。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个生灭相。就是一秒钟当中,它已经生灭一千六百兆次,你说哪一次是真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我们对一切法自自然然就不执著,不但不执著,在一切法里头就不起心、不动念。

  真的,早年我读《大般若经》,看了一遍,我用十二个字做总结,这部《大般若》讲什么?讲的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用今天科学家所说的,它波动的频率是一千兆分之一秒,弥勒菩萨给我们讲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管是哪个讲法,总而言之,都是不可得、无所有。不可得,你去想得,叫妄想,你去占有,是妄作、妄为。所以我们晓得,佛跟诸佛菩萨在一切万法当中他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忍,就是安住于忍。这是什么?这是实相、真相,实相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它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时间。所以弥勒菩萨后头有句话说得很好,「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这话说得好!我们的念头,念头产生的幻相太微细了,你无法掌握,看都看不到。《三藏法数》第五卷说,「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这个也说得好。

  下面讲获三种忍,《辞典》里面也有资料,这个资料很丰富说得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梵语。又作三忍。谓悟解三种法理」,三种法的道理,「且认证之」,认就是承认,这三种道理,我承认。忍也是有承认的意思,有体悟的意思,「认识事理而心安之意」,我心安住在这个道理,不怀疑它,不反对它,心安住在这里。第一个是「音响忍,又作随顺音声忍、生忍。指听闻教法而得心安」,真的听明白、听懂了。「系在十信位者」,地位并不高,十信是大乘最低的学位,「寻声而悟解,故称音响忍」。音响忍的意思就是听佛讲经开悟的,听祖师大德或者是听别人谈话,我们是在有意无意当中而觉悟,这一类都属于音响忍,在大乘属于十信位。

  第二,「柔顺忍,又作思惟柔顺忍、柔顺法忍」,这几个名词意思都是一样的,「乃随顺真理」,赖一己之思考而得开悟。前面是闻法,豁然明白,心不动、不怀疑,心真放下了。柔顺是自己思惟而觉悟的,前面是闻法而觉悟的,靠听闻,这个靠自己的思惟。这是三贤位,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伏其业惑,令六尘无性不生,故称柔顺忍」。他虽然没有得到大定,他忍的功夫得力了。得力的现象是什么?烦恼伏住,没断,他可以让烦恼不起现行,就是不起作用。贪瞋痴慢疑有,他忍,忍辱的功夫不错,你没有办法把他挑起来,再不如意的事情,他不动气,不生气;再美好的东西,他不起贪心,他不会据为己有。这都是明了一切法皆是空寂的,都是假的,叫梦幻泡影。于一切有为法里头能够不动心、不分别、不执著,这个是属于柔顺忍。

  第三,「无生法忍,又作修习无生忍、无生忍。谓契合真理。即七地以上者,离一切相而证悟实相」。这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他在修学当中契入境界,肯定了一切法不生,不生当然就不灭。如果是真的不生不灭,我们说无生无灭那就毫无意义。这个意思怎么体会,明明是生灭,怎么说它不生不灭?它生灭的速度太快了。我们看电影,以前的电影是动画组成的,一秒钟让我们看二十四张,我们的眼睛就被它欺骗了。我们现在看动画,你看它的原稿,一张一张的,没动。把它拍成幻灯片,在放映机里头,让它的速度加到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镜头打开照到银幕上,这是生,镜头关起来,它就灭,再把镜头打开换了一张,另外一张,不是前面那一张,一秒钟换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看到它是活动的。

  现在告诉你,我们眼前的这个事相,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不要说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次的生灭,我们就不能掌握。这是什么?用快门,一秒钟,千分之一秒,快门,你去照喷射机,它没动。你照下来洗出来,上面的字什么都清清楚楚,它没动,我们称它不生不灭,是这个意思。确实它有生灭,我们已经不能掌握它的生灭,你说它生,它已经灭了;你说它灭,它又生了。所以生灭心不可得,生灭的相不可得,说它作不生不灭,意思在这个地方。宇宙之中所有的现象,一切物质现象、心理现象(就是念头)、自然现象都不出这个定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是阿赖耶的波动现象,一切法不离阿赖耶,十法界依正庄严,阿赖耶所变现的。心现识变,心没有生灭,识虽有生灭而生灭不可得,你没有办法掌握到生灭,是这个意思。所以无论是真、无论是妄,都可以用一句话把它说明,皆是不生不灭,皆是不可得。

  不可得,我们在这个里头起了得失的念头,这个念叫妄念。不可得,就根本不能占有,包括我们身体。我们的身体、意念跟我们细胞振动的频率,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这个身体能得到吗?得不到,一秒钟它已经变了一千六百兆次,身外之物,没有一样不是如是,这叫诸法实相。通达诸法实相的法身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了解,他知道事实真相,所以于一切事相,不取不舍。取是错误,你要舍,也是错误。不需要舍,它根本没有,你舍它干什么?所以根本就没有取舍的念头,你说他心多定。这个心就是忍,就是心安忍在一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修习无生忍,这叫做契合真理。离一切相而证悟实相,这个离一切相,不再把一切现象放在心上,叫做离一切相。

  实相,实相无相,说的是理,真如自性;实相无不相,说的是事,幻相。非常难得,世尊当年在世讲这样高深,今天人所谓宇宙的奥秘,居然还有人能懂,我们不能不佩服!那个能懂的人大菩萨,他们在甚深禅定当中见到。所以佛说,他们会点头,他们为佛作证。为什么?他见到了,八地以上见到了。我们难,我们不是八地,八地作证也不行,我没见到。所以这就制造成是疑根,我们有个根本的怀疑,这个怀疑太难突破了。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感激近代的科学家,他们把佛经讲的阿赖耶揭破,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我们对于佛说的奥秘不再怀疑,对我们念佛往生有太大的帮助!为什么?疑心要不断,可以往生,生边地疑城。这个疑断掉,那决定是高品位往生。这是我们感恩科学家的道理,断疑生信,品位不成问题。所以这是七地以上菩萨,离一切相而证悟实相。

  「又唐代僧」,就是出家人,玄一法师,「于《无量寿经记》卷上,以三忍配三慧」,三慧是菩萨,法身菩萨有三慧。小乘有戒律,三学,戒定慧三学;大乘菩萨有三慧,闻思修三慧。第一个,「闻慧」,音响忍,「谓近从音教而有音响忍」,音响忍是闻慧。「思慧,谓随分调心而有柔顺忍」,柔顺忍是思慧。第三,「修慧,谓观…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