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九集) 2012/4/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9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五十八页倒数第二行:
『获三种忍』。我们先依照念老注解里面提供的资料,也非常丰富,由此能够知道念老对这一节的经文很重视。「《净影疏》曰」,小慧远法师《无量寿经义疏》里面讲的,「寻声悟解,知声如响,名音响忍,三地已还」。已还就是三地以下,初地、二地、三地,这都讲的是别教。寻声悟解,这就是听经闻法有觉悟,一般称这个叫解悟,不是证悟,是解悟。解悟能放得下就是证悟。知声如响,这就是不着音声相,与《大乘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完全相应。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听经闻法所以要会听,什么叫会听?不执著言说相。这个就是不执著言说相,为什么?音声就如同空谷来音,我们讲回音。所以不要执著言说相。不要执著名字相,名字相是假设的,世尊帮助我们觉悟,说了很多的名词,为了说、听方便而用的。像这世间,每个行业都有它的术语,解释的时候用这个,省时也省事。
第三个,不能有心缘相,听懂了就明白、就懂了,不要去想它,愈想愈错。为什么说愈想愈错?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讲经说法全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自性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自然流出来,我们想就错了,愈想愈错。不懂?不懂不要紧,不懂就让它过去。中国古人读书,「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为什么?一千遍的时候你的心定下来了,定能开智慧,智慧一开就懂得了,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不要去勉强,不懂,苦苦的去思索它,这个不可靠的。纵然想到了,也未必是真的,可能是扭曲了。我们年轻的时候,早年学讲经,看注解看不懂,怎么办?把经注放下,拜佛,拜上个二、三百拜,豁然就明白了。用这个道理可以,用真诚心,求三宝加持,不去想它,管用!这个法子我们常常用。离这三种相,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就是闻经听法悟解。三地已还,别教初地、二地、三地的境界,这叫音响忍。
第二个,「舍诠趣实,名柔顺忍」。诠是诠述,也是方便。这个舍也是不将言语、文字放在心上。这里头有诠,诠述是文字,就像我们看经不著文字相,前面是听经,不着音声相、不着言说相,这不著文字相。明白真实的道理,心安住在这个地方,这叫柔顺忍。四地、五地、六地所证得的是柔顺,前面一、二、三地证得的是音响忍。最后,「证实离相」,证到实相,离一切虚妄相,这叫无生法忍。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无相是性,这见性了,在相上见性,在性上体会到相,性是真的,相是假的。证得实相的人心地清净,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他都证得了,这是七地以上,在圆教就是七住以上。
「其意谓,闻法悟道,知一切法,如声之回响(回音)」,这个下面是黄念老的解释,闻法悟道,「如梦幻泡影」,音声如梦幻泡影,不去执著。知道一切法都是方便法,我们要从方便里面悟入真实,这就对了。悟入真实没有别的,你得把方便法放下,也就是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放下执著,小乘境界;放下分别,这是菩萨境界,权教菩萨。这是大乘,得放下起心动念,这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这里讲三地已还,这是别教,别教初地所证的功夫等于圆教初住,我们一般讲,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无始无明破了,但是习气还有,习气还在。这个地方讲清楚了,「别教三地以下之菩萨所得」。「舍离言诠,趣入实相,名柔顺忍」,读经不执著文字相,听经不执著言说相,能够体会到实相,这是柔顺忍。心安住在实相上,知道一切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再把一切法放在心上。连佛法亦如是,佛法是方便法,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错了。
「若证入实相离一切相」,这个离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把一切现象放在心上。一切法有没有?有,确实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就是确实有念头)、有自然现象。这个东西都不是真的,是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这些现象,但是遇到缘能现这些现象,这是自性功德自然流露,大乘里面叫隐现。隐,是不现的时候,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隐。具足什么?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它不现,没有缘它不现。为什么会有现?一念不觉的时候它现了,真如不守自性,就一念不觉,这个现了。另外一种,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现。尤其是诸佛如来,他们住常寂光。常寂光在什么地方?这个概念我们都有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寂光遍一切处,遍法界虚空界。契入常寂光,妙觉如来。如来的身我们叫法身,叫法性身,居住的地方我们叫法性土。法性身没有相,法性土也没有相;如果说相,相就是自性,相就是法身。他像光一样,什么地方有情众生跟他有缘,就会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他就现身说法。如果这个地方有一群人,人很多,缘很盛,他就现应身。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地球上示现的是应身,八相成道,示现来投胎、出生,住世八十年,这叫应身。
化身,就像我们前面所举的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中途在路上生病了,遇到一个乞丐,照顾他,把他的病养好,他继续再去朝山。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照顾了十几天,病好了就不见了。他朝山时间长,如果从云南鸡足山去朝山,恐怕得要一、二年,三步一拜才能拜到。所以第二次生病,又碰到这个乞丐,又照顾他。第二次老和尚就,感恩,难得碰到这么个好人,就问他的名字。他告诉他,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家住在哪里?就住在五台山。他说你到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他记住了。他拜到五台山的时候,第一个就问,两次救命,帮助。没人知道。到寺庙里去问,寺庙人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这个是什么?这是化身,你有困难的时候他来了,帮你解决问题了,他就不见了。所以法身有这个能力,我们要相信,一点都不能怀疑,我们起心动念,佛与法身菩萨完全知道。
过去我们学过贤首法师的《妄尽还源观》,这一篇论文里头写得非常清楚,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他分成三段,第一段是「显一体」,那是真的,那就是真如自性,法性、本体。一切法是从它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这个是不生不灭,他说的这个名字也非常好。从这个体起作用,作用就两种作用,一个是依报,一个是正报,这「起二用」。依报是环境,就是整个宇宙,正报是自己,别的人,别的人也是我依报。就好像作梦,梦中境界出现。第三段跟我们说明,依报、正报都有「三种周遍」,这些话非常重要。第一个,我们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收到了。我们这里好像有个电台发射出去,遍法界虚空界都收到,速度快!一尘普周法界遍,我通常用四个字,「周遍法界」。这是我们念头。
物质现象?我们的肉体,物质现象。你看一尘,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这一尘是什么?现在科学家讲的中微子,就是物质环境的最基础的物质,就是最小的物质。《金刚经》上「一合相」,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这个物质现象变现出来的,这是物质现象的基础,根本,一尘。一念周遍法界,一尘周遍法界,一尘是我们身体状况,我们身体健康状况。那个知道的比现在什么医院检查高明多了,医院很多检查不出来,佛菩萨全知道,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身体状况全知道。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科学家确实证实了佛法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现象完全听念头在指挥,我们要想身体好,不需要用任何保养,用你的念头,你的善念、你的清净念头,这是最好的保养。心地清净、心地善良,你的身心就健康,不会出一点毛病,又得佛力加持。佛力虽然加持你,你自己还有恶念、不善,他没有办法,他加持你,你还制造,制造病毒,给病毒做增上缘,这就没有办法,就很苦了。我们不应该制造,我们有什么困难、痛苦的时候,真的,求佛菩萨保佑,决定没有问题。知道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离开我,就像空气一样,没有离开过空气,没有离开过诸佛如来的法身。
实报庄严土里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这个能力,就是都能收到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身体细胞里头,他全知道,我们周边环境他都知道。桌子,物质,它也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不断向外面发射。同时也能够收到外面的波动,身体既是一个发送消息的机器,也是接收的,我们也能接收到。所以你心地清净,你能接收到佛菩萨信息,佛菩萨能帮助你、触动你,让你觉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要相信,不能怀疑。我们读了科学报告之后,才真相信、真不怀疑了。念头一定要善,至少起心动念要落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要落在十善业道。再提升,落实在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最后,能够落实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那就更好了。
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不容易!想到学佛这么多年,现在才是真正搞清楚,真正不怀疑了。像《华严经》上所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个心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念头,于任何人都不相干。我们的心跟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心性,跟阿弥陀佛同一个心性。这是说明什么?伦理,关系,我们跟阿弥陀佛什么关系?太密切了。比父子密切,父子是两个身,这一个身、一个心,跟一切诸佛如来一个心。这是修学大乘必须要认识的、肯定的,要把心安住在这个道、安住在这个理、安住在这个法上,这叫无生法忍。忍是一个,安住是一个。音响忍浅,柔顺忍功夫深一点,无生法忍是深到底,都在这一桩事上。所以无生法忍,七地以上。
「又《弥陀疏钞》曰:无生忍,略有二种」,一种约法,一种约行。「约法,则诸无起作之理,皆曰无生。慧心安此,故名为忍」。这是无生忍第一个说法,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这个知道…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