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一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佛見到的,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醜陋的人有自卑感,這是佛在考察的時候看到,這個現象不好,他不要。他的世界成就了,人的相貌一樣,他自己成佛了,自己是個標准,所有相貌跟自己一樣。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相貌也一樣,真正不可思議!

  這是居住,介紹到此地。下面是學習,學習的環境,「修學勝境」,「行道自在」,這也分兩段,一個在平地,一個在虛空。

  【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禅者。】

  當然,修行方式多,不勝枚舉,稍稍舉幾個例子,讓我們從這個裏面去體會。注解裏頭,前面一段是講境界,物質環境,這段以下這是「表境中人」,極樂世界裏頭住衆。「諸往生者各依其品位,隨其意樂,自在修習」,這都是總說。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就是一個世界。像我們這六道衆生,我們從人道去的,諸位知道,我們在佛事超度裏頭,有很多鬼道去的,有畜生道去的,也有地獄道去的,還有天神道去的,乃至于還有妖魔鬼怪也有去的,品類非常不齊,差別很大。到極樂世界之後,像六道裏頭去的人,跟凡聖同居土相應。這個裏頭叁輩九品是說舉其大數,我們一定要曉得,每一品裏頭都有叁輩九品,所以品類太多太多了,不齊。依他自己的品位,隨其意樂,隨他自己意思,樂是愛好,隨他的愛好,隨他的歡喜。這些肯定都是帶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習氣,與我們修學就産生連接上了。但是極樂世界的學習自在,佛的講經沒有中斷過的。「或在虛空,或在平地。各各隨意講誦、聽受、坐禅、行道」。下面爲我們詳細的解釋。

  『經行』,「舊雲行道」,就是玄奘大師以前翻爲行道,玄奘大師以後都翻成經行。經行是什麼?是走著,走著或是念佛、或是誦經,背誦經典,這個叫經行。「乃于一定之地區,旋轉或直往直來」,看空間有多大。在中國,像這些叢林寺院,大殿很大,他就是直走;如果場所小一點,他就繞圈,繞著走,都可以。用來防睡,坐久了人疲倦打瞌睡,讓你走動。同時可以養身療病,散步是個運動,對老年人特別有好處。中國古時候,五十歲就是老人了,半百了。現在有許多國家定的就是五十五歲退休,不再工作。對老年人是非常好的養身療病的方法,你看,用經行、用念佛,得叁寶加持,這個方法確實是好。

  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他就在道場行道,就是經行。他完全修的是念佛法門,佛教稱它作般舟叁昧,翻成中國意思叫佛立叁昧,站著。這個是要一點功夫,因爲這個修行方法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當中不能睡覺,不能坐著,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九十天。要年輕、要有體力,才能學這個法門,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跟佛七不一樣,佛七,精進佛七不睡覺的,七天七夜。這個比那個高,九十天不能睡覺,精進行道。

  《玄贊》第二卷說,「于中往來,消食誦經」,消食今天講幫助消化。所以寺院裏頭,中午過齋之後就是經行,大概要經行半個多小時。這是什麼?幫助消化,誦經、念佛不能夠懈怠,這是個好事情。「如經布绡之來去,故言經行」。這個布绡現在應該是有,這是織布的時候,織布機裏頭送橫線的,用木或者是竹片做的,直的是經,這個是緯。比喻就像布绡的來去一樣,這是經行,走過來再走回去這樣走法,比喻經行。「又《法華經序品》雲:未嘗睡眠,經行林中」。可見得古時候用這種功夫的很多。就是休息,他也是在樹下打坐,稍事休息。功夫好的人,雖然打坐,他並不昏沈,他還是清清楚楚,修觀、誦經、念佛,或者是坐禅。

  又『思道』,「思維于道。思量于所對之境,而了別之」,這叫思惟。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在很靜的狀況之下,想這個境界。譬如今天我們了解了,所有的物質現象,《金剛經》上說的,都是一合相。這個一就是物質的基本,基本的物質它組合的,佛經的名詞叫極微之微,沒有比這個更小的,這是物質現象最小的,這個東西再分就沒有了。極微之微被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科學的名詞叫微中子。一粒微中子多大?是電子,電子是原子裏面的,把原子分析開,原子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這組成一個原子,原子最小的是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像太陽系一樣。這個電子,電子一百億分之一就是微中子;換句話說,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是一個電子,一百億,這麼小的東西。

  佛在經上說,極微之微,八地以上的菩薩能看見。阿羅漢能看到的是微塵,那很大了,可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原子,阿羅漢能看到。但是微中子阿羅漢看不到,八地菩薩看到,這才真正是物質的基礎,所有物質都是它組成的。這個東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科學家把這個拿去分,再一分真的沒有了,物質不在了。那什麼東西?分出來是什麼?分出來原來是念頭的波動現象。這讓科學家非常驚訝。這個發現了不起!這個發現要是被科學家都承認了,過去這四百多年的科學,基礎全部推翻了。所以現在這門學問稱作前衛科學,好像打仗一樣,這是哨兵,在偵探,前衛,不是主力,剛剛發現。現在科學家許許多多人在搜集證據,用證據來支持這個學說。

  他們的證據,首先就是搜集療病,在這裏搜。許多絕症,有不用醫藥自己好了的,這什麼原因?醫生認爲這是奇迹,沒法子解釋。現在懂得,念頭,不是沒法子解釋。現在也有好幾千個證據證明。多半這些病患都是宗教的信徒,醫生宣布他的病不能治了,等于宣布死刑,他走到絕路了。這個時候每一天祈禱,非常認真祈禱,求上帝、求神帶他到天國去。這就用精神了,製心一處,把念頭都集中在祈禱上,集中在上帝、集中在神,一心求生佛國。對于身體、對于疾病完全放下,根本不想它,這個病它就好了。這個例子很多,祈禱這個力量不可思議。如果祈禱當中還常常想著自己身體,這就不靈了。不能想它,你想它就等于說養這個病毒,你養它;你不想它的時候,這個病毒就消滅了,就沒有了。所以,病毒真的是貪瞋癡把它養成的,我們還有這些念頭,這些念頭在養病毒。

  對于一切法、對于身體都不貪,受什麼樣的冤枉也不恨,爲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想這個,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天天想這些,想這個好,這是什麼?這是諸法實相。慢慢的能契入這個境界,想多了他就得定,智慧開了,全部放下。全部放下,我們這個身體在世間跟諸佛菩薩就沒有兩樣,這個身體會通靈,它沒有障礙了,跟一切靈自然就通了。我們有雜念、有妄想就是障礙,障礙最嚴重的是執著,于一切法不執著、不分別了。所以確確實實,很多人他在這個狀況好了。爲什麼?他那是病,他不是壽命沒有了,壽命沒有了,那就沒法子。他還有壽命,他就一定會好。壽命到了,那就沒有法子,那沒有命了;只要還有命的話,他的病一定會恢複正常、恢複健康。這個理我們要真通,要真相信。

  我們念佛的人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要想身體,什麼都不要想,我們來試驗二、叁個月看看,身體健康怎麼樣。但是試驗期間絕不要想身體,什麼地方痛癢都不管它,念佛。學夏威夷的修.藍博士用的這四句話,哪個地方疼痛了,我們就想這個地方,「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它痛癢就沒有了,很靈。我有一次早晨這腿抽筋,很難過,我就用手去摸它,我就用這四句話,想著它,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念了大概叁遍,就沒事了。所以每個細胞、每個器官有一點點不對勁,這四句話很靈,要用清淨心去念,要用真的愛心。愛心太微妙了,愛心是自性的核心,能量特別大,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

  所以這個思道,思惟所對的境界,經上很多。我們有些東西難分難舍,就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把這個話念幾遍,就能放下了。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內。我們一定要知道,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我什麼關系?一體,「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一體,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極樂世界是我心變現的,阿彌陀佛是我自性流露出來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彌陀、極樂不在心外,在心內。一切法心現識變,我們要真的,不要妄的,妄的舍盡了,真的自然現前。我丟掉妄,我去找真,真找不到;不找,它就現前了。所以我們平常思惟,應該思惟這些道。如果思惟善,斷惡修善,果報在人天。思惟這些妙法,就能出離六道、出離十法界,大幅度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提升品位。

  又《觀無量壽經》,「韋提希夫人請曰」,這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的,「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這是釋迦牟尼佛以佛的神力,把極樂世界變現給韋提希夫人看,還有跟著她五百侍女,就是宮女。這麼多人統統看見極樂世界,統統看見阿彌陀佛。韋提希夫人就要求,看極樂世界好,請求釋迦牟尼佛教給她怎麼樣往生,怎樣能到這個地方。所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思惟,真信切願,真相信,沒有一點懷疑,真想去。什麼時候想去?念念都想去。

  這個念頭重要,念念想去。我們發這個願,阿彌陀佛完全知道。所以,我們把身命交給阿彌陀佛。這是早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這個老人也不是凡人,我們年輕的時候跟他見面,他一定看得出來,命很薄,沒有福報,短命。就像李老師他們都有能力看出來。對這樣的學生,李老師的方法,鼓勵他出來學講經,因爲學講經轉命運最快、最明顯,因爲這功德大。我把身體獻給佛法,佛法無量壽,奉獻出去了,它不是我的了,這是李老師教我們的。章嘉大師教我的也是身體奉獻給佛法,幫助正法久住,那你的一切、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自己不要操一點心。我自己一操心,災難就出現。自己不要操心,佛菩薩操心。什麼時候到極樂世界去,都由佛菩薩,你什麼時候叫我去,我隨時准備去,沒有留戀。留在…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