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叁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叁集)  2012/4/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七十一頁,倒數第六行,科題,「池內嚴相」。分兩段,第一,「寶池體相」。經文:

  【又複池飾七寶。地布金沙。】

  這兩句,念老注解裏面說,「上顯池中莊嚴之相」。『池飾七寶』者,《吳譯》的本子,「皆複有自然流泉浴池,皆與自然七寶俱生」。《吳譯》本子經文這麼說法。七寶池,蓮花在這個池裏頭出現,十方往生的這些人,這些衆生,統統都是在七寶池蓮花化生。即使往生在邊地,還是蓮花化生,後面經文上都會講到。「池」,我們相信這是阿彌陀佛本願與五劫修行,或者說是無量劫的修持,功德的成就,自然化生。因爲蓮花化生,蓮花一定是在水池上。池裏面的七寶是自然七寶俱生,跟這個池同時現前,這是功德的成就。

  『地布金沙』,這是指地,就是池底。我們這邊池塘,底是泥沙,極樂世界的池底是金沙。「《漢譯》曰:有純白銀池,其底沙皆黃金也。中有純黃金池,其水底沙皆白銀也。中複有二寶共作一池,其水底沙皆金銀也。乃至中複有七寶共作一池者,其池底沙皆金、銀、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也。」《漢譯》本子裏比較詳細,告訴我們這個池裏面的沙有很多種。池就像樹一樣,樹有一寶所成的,有二寶所成的,也有七寶共成的,池亦如是,也是這樣的。大概哪一種寶池,它底下的金沙是另一寶,池是黃金的,池底沙是白銀的;池是白銀的,池底沙是黃金的。這是《漢譯》本裏面說得清楚,寶池的體相。再看下面這一段,這段就很精彩了,「寶蓮彌覆」。

  【優缽羅華。缽昙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這裏講四色蓮花,實際上決定不止四色,這四色是四原色,全都是表法的。前面說七寶,七寶是表無量珍寶,說不盡的。如果只有七種,只有四種,極樂世界就不稀奇了,怎麼能夠說在十方諸佛刹土極樂世界是第一?所以我們就曉得,所有的數字都是表法。這一段是說,寶池裏面有四種妙蓮,四色妙蓮。「《會疏》曰:優缽羅」,這個地方叫青蓮花,「缽昙摩」,紅蓮花,「拘牟頭」是黃蓮花,「芬陀利」是白蓮花,「小本所謂四色華也」。我們世間稱這個顔色,原色,叁原色,是不是紅的、藍的、黃的。這叁種顔色混合在一起,成無量無邊的色彩,白色也是這叁種顔色變現出來的。我們用叁菱鏡在太陽底下照下來,你看太陽光是白的,通過這個鏡子看的時候像一道彩虹一樣,叫分光鏡,把它的光分析出來。所以叫叁原色,紅黃藍,青色就是藍色。

  七,淨宗表法用七很多,所以七它不是定數。我們打佛七,佛七是以七天爲期限,實際上那個第七意思就很深,第七天。七天不成就,再七天,七天不成就,再七天,它有這個意思在裏面,所以有七個七。七個七還不夠,我們好像是二00八年在實際禅寺,想舉行一個超度法會,叁時系念法會。我們原本商量的是七個七,這也是過去所沒有過的,因爲災難太多了,大家發心,我們做七個七。結果就有附體傳話給我們,災難太大、太嚴重了,七個七不行。那怎麼辦?要多少個七?他們提出來一百個七。一百個七就是七百天!所以這個都是七裏頭,七是無盡。我們也就接受了,我跟當時的方丈滿成老和尚商量,滿成老和尚同意,找悟道師去主法,做一百個七。現在那個地方一百個七圓滿了,現在好多地方都打一百個七,叁時系念,好事情!系念佛事,冥陽兩利。我們看到中峰禅師的開示,句句都與性德相應。開示裏面我看到一句很有受用,中峰禅師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兩句話就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是淨宗理論的依據,說得非常之好。

  「又《箋注》曰:西方之蓮,有青黃赤白四種」,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是紅色,「又隨未敷、開、落之叁時而異名」。未敷是沒開,花苞。花苞我們曉得,蓮池裏頭有一個花苞,就有一個念佛人,還沒來,來的時候他就進入這個蓮花裏面,所以稱爲蓮胎。往生極樂世界是住在蓮花裏面,花開見佛。見佛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有人很快,功夫成就了,只要入品,花就會開。所謂邊地,邊地是個形容詞,不是真有邊地,邊地是你有疑惑,還是在花苞裏頭,不過不開就是了。說五百歲花才開,這是最長的時間。五百歲是我們這個世間的時間五百年,他花就開了。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地方有時差不一樣,在它那邊大概也不過就是幾天,在我們這邊五百年。像袁宏道,這個注解裏頭也提到,袁宏道是明朝時候人。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在邊地,但是很快他就斷疑生信,花就開了。所以開花時節完全看我們自己,品位愈高的,花開得愈快,實報土上輩往生的,一生到那裏花就開了;品位愈低的,花開的時間就愈長。在花裏頭沒有苦,經上形容像忉利天人一樣快樂,像夜摩天人一樣快樂。所謂苦,就是沒有見佛、沒有聞法,以此爲苦。平常修行功夫比較深一點,在花裏頭繼續不斷修行,念佛、誦經、禮佛,這是在花胎裏面的功課。愈勤,花開得就愈快,這是一定的道理。

  「芬陀利」是白色的蓮花,「白蓮華之正開敷者」,這個花開了。「又此華最大,花瓣數百」,不像我們這邊的蓮花,花瓣沒有那麼多。我們這邊的花瓣,幾乎是橢圓形的;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花瓣,像我們這邊的菊花差不多,細長。所以,佛的眼睛像蓮花,像我們這邊蓮花就不好看,極樂世界的蓮花細長,形容佛的眼睛。「一名百葉花」,它的花瓣有幾百,有數百。「《妙法蓮華經》之蓮華,即此白蓮華,百葉之芬陀利華也。又此華多出于阿耨達池,人間無有,故稱爲人中好華、希有華等」。寶池這些花,用我們世間的蓮花來做個比喻,實際上我們的蓮花不能跟它相比。

  又『雜色光茂』。雜,和、合的意思,衆、集的意思,故曰雜色。蓮花池很大,花很多,各種顔色都有,大小也不一樣,所以就顯出非常壯麗美觀。茂是茂盛。「小本曰」,《彌陀經》上說的,「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亦顯雜色光茂」。彌,滿的意思,「蓮花遍滿寶池,覆蔭水面」,所以叫『彌覆水上』。極樂世界七寶池多,到處都是,寶池的當中都是講堂。那邊沒有高山、沒有窪地,地是平的,都是平地,寶池特別多,是衆生到極樂世界棲身之處。再看下面經文:

  【若彼衆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

  『灌身』,我們現在用的,沐浴的時候用淋浴,就是灌身。

  【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衆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末後這兩句,完全稱贊水之德。這一段是「顯水具妙用,善如人意」。確實現代科學家所謂「以心控物」,所有外面的物質現象都是心現識變的,所以心確確實實能控製物質。極樂世界所有物質環境,都能隨人的意念。科學家沒有讀到這段經文,讀這段經文他一定感到很驚訝。爲什麼?極樂世界的人他都用上了,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一樣不如意,樹木花草,連寶池德水,都能如人意。

  『過浴此水』,這是在寶池裏頭沐浴,我們講洗澡,寶池裏頭。「彼土人天,非水谷身」。跟我們這裏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身體要喝水、要吃飯,要從這個地方取得能量。那個地方不需要,那個地方不是這種身體,「清淨成就,不須洗濯,何須水耶」?沒有這個必要。「唯是爲隨意受樂,蕩除心垢故也」,這是《會疏》裏頭的注子。下面黃念老把它翻成白話文,意思更清楚了。「意謂」,意思是,「彼土天人,蓮花化生,非依飲水食谷以維身命」,不需要吃這些五谷雜糧,也不需要飲水維持身命,「本來清淨,何須洗浴?蓋隨意樂而浴」。這看到歡喜,像遊泳一樣,是一種喜樂。那裏頭有個深義,「爲除心垢耳」。這帶業往生的,還帶著有煩惱習氣,還帶著有業障。在寶池裏面洗浴,可以能消除業障,可以幫助你放下煩惱,有這個好處。那寶池裏頭沐浴就有此必要了。「心垢消除,自然神開體適」,所以底下這句話說『開神悅體』。

  「此功德水之妙用」,實在不可思議,它的水位上下、溫度高低、水流緩急,『一一隨衆生意』,就是樣樣都能夠隨順人的意思。「若人初欲此水至足」,你進入寶池,你想水只到腳背,或者是到腰間、到頸,或者是灌身,水從上面淋下來,「則同一池水隨人意念而升降自在,甚至水升虛空,而作淋灌」。這個景觀就非常奇妙,這是不思議的功德,爲什麼?我希望水淺,它就淺,你希望水深,它就深,我們同在一個浴池裏頭,在我們這個世間做不到,也許像遊泳池,一邊深、一邊淺,在極樂世界淺深自如。水的溫度也是如此,我們想什麼樣的溫度,它自然就現這個溫度出來。我想熱一點,你想涼一點,同在一個水池,各人享受不一樣,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人間之水,其性向下」,水都是往下處流,往低處流。極樂世界的水,「上下無礙」。「更有進者」,尤其不可思議的,「同一池水」,這剛才我們講到的,「多人入浴,人之所欲,各有不同,或高或低,或暖或涼,或緩或急。而此水能一一知衆生意,複能一一隨衆生意。如其所願,同時同處,普應現之」。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確實只有極樂世界有,其他世界也可能有,但是沒有極樂世界這麼普遍。下面這幾句話,「當思此水,是何等之水。如斯境界,是何等境界」,我們無法想象。「《法華經》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此正是難思之妙法」,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之所成就,不可思議。大乘經上常說,這種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還不能夠透徹了解。

  下面,這很有意思,念老的一段話,「茲于不須說中,勉強說之」,《法華經》說不能說,念老勉強爲我們說出。「彌陀因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