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住真實慧。莊嚴淨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此真實之際,勉強說之,即實際理體。當人自心,亦即是一法句,一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此水即是真實之際,故能普門示現,廣滿衆願,一一惠以真實之利也」。下面這句說,「水演妙法,彌顯此意」,這個意思就講得更圓滿了。所以水是什麼?性德,是自性隨著自己意念變現出來,不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在極樂世界全是真心,所有一切萬物都是真心所現,這個理我們清楚。實報土不再用妄心了,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連方便土、凡聖同居土都不用八識,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

  同居土、方便土阿賴耶沒轉,所以叫帶業往生,只有實報土轉了,轉識成智。可是整個極樂世界,這真的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他是講同居土、方便土全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實報土的菩薩,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這些菩薩舍識用根。舍識用根就是轉識成智,他們不用八識,將八識轉變成四智菩提。我們從這個地方也能體會到,八識之體是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迷失自性,它變成阿賴耶。體還是自性,體是永恒不變,作用變了,樣子變了,相變了,作用變了。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能力,就是你進入他的範圍、進入他的磁場,他就把你改造了。識沒有斷,慢慢斷,首先叫你的識統統不起作用,這個阿彌陀佛能做到的。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整個是一種不思議的磁場,在那個磁場裏面,自自然然就把你改變了。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這是個轉變。這個轉變當中我們自自然然就體會到,業障不知不覺的消了,煩惱不知不覺的沒有了、斷了。這是阿彌陀佛給予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惠以真實之利,讓你逐漸逐漸的把自性本具的智慧現出來。真實智慧現出來,真實之際逐漸逐漸見到了,真實之際就是常寂光土,分分證得。雖然分分證得,沒有圓滿,很清楚,還沒有辦法受用到。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你就得到受用了,得受用是你進入常寂光了。進入常寂光,就離開實報土,回歸自性,這個時候佛學有個名詞,叫妙覺。妙覺是佛,究竟圓滿的佛果。

  這些理事、境界在經論當中所描寫的,我們多看、多聽、多薰習,愈多愈好。多,它就管用,境界現前我們認識,不迷惑。對于這些東西不知道,境界現前還是有迷惑,不曉得,這就是爲什麼要講經。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天天講,沒中斷。極樂世界聞法決定沒有中斷的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你在七寶池當中沐浴,水給你說法,水流的聲音說法;你在樹林底下,樹給你說法,六塵說法。所以在那個地方聞法可以不中斷。那個地方人不需要飲食,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睡眠,不是像我們這個地方所謂肉體凡胎,不是的。往生到極樂世界是神識去往生的,不是這個身體。

  神識,我們曉得,它沒有物質身體的累贅。在這個注解裏頭我們也讀到,論到神通,中陰身的神通最大。爲什麼?他生到天道,天人有神通,天人有身體;中陰沒有身體。到鬼道投胎,鬼道還是有身體,地獄也有身體,只要有身體,雖有神通他還是有障礙;只有中陰沒有身體。再沒有身體的,更高的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人沒有身體,那個能量就大了。可是他無明煩惱沒破,他活動的範圍是六道,出不了六道,他不知道有四聖法界。這就是,在靈魂這個狀態之下,迷而不覺,他依然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所以,他不是聖人,他比不上須陀洹,比不上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些道理我們都要知道,那就是他執著有個身體。所以佛叫我們破身見,非常有道理,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叫我們把所有假相都要放下。真實,這經上講的叁種真實,真實之際,要;真實智慧,要;真實的利益,要,這叁種真實。真實之際是體,真實智慧是相,真實利益是作用,自行化他,得大自在。

  「開神,神者,明也」,當明講。神這個字,在我們這個本子,表法很清楚。你看左邊這有個示,示這裏寫法兩橫,上面短,下面長,古時候,這是上字。下面有叁劃垂下來,這叁劃是代表叁個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叫上天垂象,上天這叁種現象。這叁種現象,就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統統包括盡了。右面是個申字,申就是通達的意思。當中像一把寶劍,有叁道障礙,它貫穿了、通達了。所以神這個字它的意思就是通達宇宙萬物,用佛法說,通達諸法實相。它是智慧,叫神明,明是明白,不迷惑。

  「又有情之心識」,有情講動物,動物的心識就是阿賴耶識。這個心跟識,看用在什麼地方?用在凡夫,心是阿賴耶,識就是前面七識。八識,阿賴耶是心,叫心意識,意是第六意識、第七識都叫意,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叫識。「靈妙不可思議,故曰神識」,佛經上稱爲神識,「俗稱爲靈魂」。這個東西真有,這個東西不生不滅。實際上,它在佛法裏面就是真如、就是自性,我們把它稱作靈性,不是靈魂,靈性,這是真的。稱它靈魂,迷了,迷的時候叫靈魂,覺的時候叫靈性。佛性,佛是覺的意思,這是真正的自己,禅宗裏頭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這個東西。

  迷了的時候,相變了,作用也變了;覺悟的時候它不動,它是靜的。我們在《壇經》裏面看到惠能大師的報告,它不生不滅,它本無動搖,自性本定。起心動念,那就叫神識。爲什麼?起心動念迷了,所謂一念不覺,這個一念不覺就叫做無明。無明讓我們的靈性變成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靈魂,靈魂的體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作用,就是現在人所講的記憶。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藏,叫藏識,藏是倉庫。佛教的經典稱爲叁藏,中國的古籍叫四庫,庫跟藏一個意思,倉庫。把所有這些資料都收在裏頭去了,這就是記憶,有清淨的、有染汙的,有善的、有惡的,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統統都有。假的,全是假的。

  所以修.藍博士來訪問,告訴我們,他們的先人傳下來這個法,就是把舊的這些記憶統統清除掉。這個記憶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裏面的倉庫,收藏這些東西。善的記憶、不善的記憶,自己清淨心裏頭本來沒有,一念不覺之後這才有。要把它清除出去,恢複它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清淨平等覺,這是靈性。不覺之後,清淨不見了,平等也沒有了,覺變成迷,清淨變成染汙,平等變成不平,變質了。變質不怕,爲什麼?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一覺悟就恢複正常。古人有句話說得好,用比喻說,千年暗室,這個房間黑暗,一千年了,一千年的黑暗不怕,點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就是只要一覺悟,它全沒有了。

  阿賴耶,我們變成阿賴耶之後,在六道裏頭輪回不知道多久,無量劫!阿賴耶裏面記憶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在現代,最近這半個世紀,在外國催眠術很流行,在中國也有,人在被催眠狀態之下,他記得前世的事情。我曾經看到一個報告,居然有一個人能記得八十世以前的事情,八十世!時間多久?四千多年。問他那個時候生活狀況,住在哪裏?住在山洞裏頭,說出當時生活狀況。不用催眠他想不起來,用催眠這個方法,把他意識裏頭生生世世的東西都能挖掘出來。然後就曉得,今天跟在你身邊的,你的父母、你的妻子兒女跟你什麼關系,全搞出來了。這些東西是染汙,不善的是染汙,善的也是染汙,不把它清理出去,六道輪回永遠出不去。六道輪回就是這些東西變現出來的,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總結一句話,所有一切記憶用兩個字,情執,就全都代表了。記憶産生情執,情執讓你離不開六道輪回,在六道裏生生世世繼續造業,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幹這些把戲。這把戲全是空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像作惡夢一樣。佛法幫助我們從夢中醒過來,你說這多重要!除了佛法之外,沒有一樣能把我們搞醒,只有佛法能幫助我們醒過來。

  下面說,「又如《肇注維摩經序》」,僧肇大師的注解,序文裏面說,「夫道之極者」,這個道就是講的佛道,佛道到極處,「豈可以形言權智,而語其神域哉」!豈可,就是沒有法子,不能用言語、用形狀、用權巧的智慧,用權智,不是真實智慧,就是我們世間講的聰明才智,能夠把神識裏頭的境界把它說出來,這個做不到的。「是則以真證」,你要能夠證得。證得用什麼?證得得用真的,不能用妄的,要用真心,要用真誠。真誠到極處,那個心就是真心。真證,證得的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個境界你能見到。這就是大乘教上常講的,八地以上。「又自在徹見事理之智慧,曰神智。故知開神乃能使浴者開顯識性中本有之神智。」識性中本有的神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就是自性。這句話要記住,我們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如來自性所具有的智慧德相,我們的自性裏頭也有智慧德相。所以佛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很有道理。

  那現在不是佛了?不是佛,迷了。雖然迷了,你自性裏頭的智慧德相沒有損壞,它在。一分一秒也沒有離開你,你只是不覺而已,不覺就是迷,你要是覺悟了,覺悟就成佛了。凡夫跟佛就一念之差,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念覺就成佛,一念迷就又去搞六道輪回。就在當下這一念,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是當下這一念,一念覺,念念覺。我們今天一念覺了,第二念就迷了,不能夠念念覺。這是什麼個道理?這是煩惱習氣。雖然一念覺了,習氣太重,第二念又退了,這一念就保不住,它馬上就退了,波動的現象顯示出這個道理。

  念頭,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看到了,念頭從哪裏來的?無中生有。他說突然冒出來,但是立刻就消失掉了,速度太快。科學家觀察到的,一千兆分之一秒,真不容易!現在科學能達到這種境界,一千兆分之一秒。可是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比這個還快,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樣快的,速度這麼快,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覺察,我們繼續迷下去。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真的它不動,誰見到?八地以上。我們用不動的心…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