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四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在外國人對中國人看法不一樣。我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國紐約,沈家桢邀請我講《普賢行願品》,時間不長,只講一個星期。老居士請我吃飯,在座不少美國人,他那些好朋友。就有一個人提出個問題來問我,他說過去歐洲人、歐美的人把中國人低估了,認爲中國是野蠻人,沒有文化,沒看在眼裏,現在歐美人對中國人看法跟從前完全不一樣,知道全世界一個一個的來比較,他說中國人第一,中國人有智慧。一個一個比,中國人第一;兩個兩個比,猶太人第一;叁個叁個比,日本人第一。這意思是什麼?中國人不團結。末後問我一句話,爲什麼中國人不團結?我聽到他問我這個話,我就對他笑笑,我說上帝安排的。他沒有想到我回他這句話,上帝安排的,他就愣住了,怎麼是上帝安排的?我說中國人團結你還有飯吃嗎?大家哄哄一笑就了之。中國人這麼聰明,又團結,你還有飯吃嗎?那這世界不是中國人獨霸了嗎?我說上帝安排的。確實在全世界,族群最團結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在美國,家裏面用的東西全是日本造的,他不會買別人的東西,這是他愛國家。日本人一定進日本的商店,日本的百貨公司。這是什麼造成的?教育。日本人真愛國,對天皇真服從,沒有話說,把天皇當作神,這個我們對他很了解。這些話提醒我們,中國人應當團結。

  外國人佩服中國人,但是瞧不起你,你不能團結,自私自利。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是團結的,不團結也不過一百多年,頂多一百五十年。爲什麼搞成這樣?跟外國人學的,個人主義。怎麼知道中國人團結?諸位讀曆史,知道中國人的家,你就曉得他團結。團結這兩個字,在中國古代上找不到,從外國翻來的,爲什麼?五倫就是團結,還沒出生下來就團結,還用得著講團結嗎?用不著了。不團結的人才講團結,已經團結的人還講什麼團結?中國團結在一起五千多年了,那個家要不團結還得了?家沒有規矩還得了?那就家破人亡。不團結就家破人亡,團結你的家就興旺。中國人團結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全世界找不到的,所以這個國家五千年來長治久安,永遠是大團結。歐洲羅馬帝國存在一千年,亡國之後再不能夠團結、再不能夠複興。中國從漢朝統一之後,一直到今天都保持統一,統一就是團結。這曆史擺在面前,大家都看到的,怎麼能說中國人不團結?

  中國人今天確實疏忽了,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疏忽了,道德疏忽了,因果不懂了,只求自私自利,只求個人的欲望,沒有想到別人。中國古人不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一樁事情,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他頭一個就想到他的家人。中國過去的家,人數至少都是兩百人以上,大家庭,普通家庭大概叁百人左右,普通的,人丁興旺的六、七百人。人丁最興旺曾經超過一千多人,皇帝知道了送個匾給他,「天下第一家」,人丁興旺。

  我們學佛,佛是個大家庭。所以《地藏經》上,講偷盜的罪,佛說造什麼樣的罪業佛都有辦法救你,盜叁寶物佛不能救。那什麼原因?就是佛教是一家人,只要你學佛,遍法界虛空界,無論哪個佛國土的衆生學了佛都是一家人,不分族群、不分信仰。佛是教育,佛不是宗教。釋迦牟尼佛在世,佛門有很多弟子是虔誠的宗教徒,宗教歸宗教,學佛歸學佛,不沖突。《地藏經》大家常讀,婆羅門女那就是婆羅門教的,她不是佛教,她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學習,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弟子,是婆羅門教的信徒,沒有改變宗教。爲什麼?因爲佛不是宗教,佛是教育,佛不會要求你改變宗教,你自己也認爲沒有改變的必要。就像學生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老師跟父母不沖突;佛是老師,宗教裏神是你的父母,沒沖突。

  佛教不但跟任何宗教不沖突,跟任何族群不沖突,跟任何製度不沖突。爲什麼學佛頭一個條件就要把邊見放下?邊見是二邊對立。首先要放下的,第一個放下身見,第二個放下邊見,邊見就是決定沒有對立。真正學佛人,在這個宇宙之間沒有對立的,他跟我對立可以,我不跟他對立。爲什麼?不對立是一體。這是佛法中心的一個理念,就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跟我們自己是一體。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得清楚,過去我們學過兩遍。這篇論文一共分成六段,第一段講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法從哪來的。這個本體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我從這來的,你也從這來的,他也從這來的,宇宙從這來的,萬事萬物全從這來的,一體!一體的核心就是親愛,中國人講父子有親,佛法裏面講大慈大悲,這是核心,學佛就是學這個東西,所以佛法不離自性。宇宙從哪裏?從一體,起二用。怎麼起來的?一念不覺,這一體裏頭産生變化。一體裏頭什麼都沒有,一念不覺它産生幻覺,這叫無明,這叫阿賴耶。從阿賴耶逐漸演變,愈演變愈複雜,宇宙這麼出現的。中國古人有這個概念,沒有佛經講得這麼詳細,譬如道家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他講的太極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他講的兩儀,兩儀是陰陽,在佛法講二用,一個是宇宙現象現前,一個是我現前,先有我,同時就發生宇宙。這個現象就像原子分裂一樣,愈分裂愈多,變成整個宇宙的森羅萬象。這些現象的關系,因爲是一體,所以它關系非常密切。

  賢首大師給我們講叁種周遍,那是講關系。我們起心動念,念頭才起,周遍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全知道。我們念頭才起,這是心起作用,身,身是物質。物質是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粒子構成的,粒子現在講誇克構成的,誇克找到最後微中子,最小的物質,最小的物質再分析,物質現象沒有了,出現了什麼?出現是念頭的波動現象。所以科學家明白了,物質從哪裏來的?物質從念頭裏産生的。這跟佛法講的一樣,佛法說物質從哪裏?物質從心生的,心就是念頭。所以大乘法總結一句,全體是心。全體是什麼?全體是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心就是心想,心想就是念頭。宇宙之間一切法心想生,我們的心想純淨純善,就是極樂世界。今天我們的地球會變成這樣,我們地球上居民不善,念頭不善、言語不善、行爲不善,造成這樣情形,果報現前。不是自然,沒有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自然是最美好的,違背了自然。純淨純善就是自然,極樂世界純是自然,沒有絲毫破壞。我們今天地球上居住的地方,人也好,統統不自然,完全把自然破壞了。對自然這個概念非常模糊、不清楚,造成今天的現象,這不能不知道。

  學佛說實在話,回歸自然、回歸自性,這個人就叫成佛。所以菩薩要修叁皈、五戒、十善,這是基礎,所謂的紮根教育,這個東西有了再修六和、六度,六和、六度是菩薩行;再向上提升,普賢十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叫大行,大菩薩所修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沒有堅實的基礎,大行是不會成就的,它要有根基。彌陀四十八願一定要有普賢十願做基礎,普賢十願一定要有六波羅蜜做基礎,六波羅蜜一定要有六和敬做基礎,六和敬一定要有叁皈五戒十善做基礎,這才能修得成;叁皈五戒十善沒有,全部都落空,都是假的,這個道理不能不懂。這個次第應當要遵守,循序漸進,不能只看到大乘好看,你做不到,你能說不能行,是假的不是真的。

  下面「反之」,反過來,「聲聞、緣覺等二乘之行,則稱爲小行」。小行到哪裏?給諸位說,小行只到六和敬,叁皈、五戒、十善、六和,他們的主要功課是十二因緣,是苦集滅道四聖谛,他們沒有六波羅蜜,沒有普賢十願,沒有彌陀四十八願,他沒有這個,所以叫小行。這是一般的說法。「此外,于天臺宗,指摩诃止觀中之四種叁昧爲修大行」,這是天臺家說的。「日本真宗教行信證中」,真宗是密宗,這裏面講的,教行信證中之行卷「則指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爲大行」。這個有道理,這是真正懂得淨土的。爲什麼?「此名號攝諸善法,具諸德本」,這是內行人講的話,「是衆生往生之行業」,這就說明往生淨土是大行,「以诠顯衆生之口業」,這大行。念阿彌陀佛是大行,禮拜阿彌陀佛是大行,心裏面想阿彌陀佛是大行。所以「稱名屬報恩之行業,則稱報恩大行」,說得好,說得一點都不錯。

  我們再回頭看這個注解,「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在我們末法時期,在現前這個環境之下,除了念佛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能做到,我們心裏要很清楚、很明白。八萬四千法門,現在只剩下這一門能幫助我們,而且這一門難信易行,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什麼人都可以修,往生到極樂世界,成就是平等的,不可思議的法門。我們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把握住,絕不能放松,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這不是小事。「因此大行能度諸法之廣遠」,這個大行指念佛,念佛確確實實超越了八萬四千法門,超越了無量法門,一切法門的境界比不上它的廣遠,廣是廣大,遠是影響,「故名度無極」。念佛法門號稱度無極,這就不是一般法門能夠相比的。

  『止息』。「止者,停止之義,住止于谛理不動也」,息是休息。我們今天就要把心住止于阿彌陀佛名號上不再動搖,這就對了。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我的生命,就是我的永恒,它是真實的。本經所說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叁種真實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其他的可以不必操心,可以不必牽挂,只要有阿彌陀佛。就像章嘉大師六十一年前教給我的,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佛菩薩照顧你,你什麼都不要操心。我聽了老師的話無量的歡喜,只要一心在大乘經教當中。那個時候我還沒有信心修淨土,心心念念在《華嚴》,《華嚴》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跟李老師,老師把《楞嚴經》介紹給我,所以我經教的基礎是在《楞嚴》上建立的。學經的時候,先後《楞嚴》講過七遍,第一遍完全是依李老師所說的複講。這是學經的規矩,複小座,完全要用老師所講的,自己不能夠隨便加一句進去;漏掉沒有關…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