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念佛?要把身體忘掉,絕不能想病,你想病你就是養病,爲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只要有個病的念頭,它病就現前。你說我病好,它那是個病;我不好,它也是個病。你要把那個病忘掉,不要去理會它,叁個月,念頭當中不起一個病的念頭,病就沒有了,可以治得好的。修.藍博士給人治病也是根據這個原理,這個道理叁千年前佛就講得很清楚,「製心一處,無事不辦」。美國布萊登博士告訴我們,不但念頭集中在一處能治病,能治山河大地,就講到現在災難,地球上的災難。這個災難怎麼形成的?集體不善的意識,很多人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爲所感召的。如果我們覺悟,我們不再貪婪,貪心放下了,不再貪,水災就沒有了,海水上升、江河泛濫就不會有了;不再發脾氣,火山就不會爆發,地球溫度就不會上升;不再愚癡,就不會有什麼臺風、飓風、龍卷風,就都沒有了;不再傲慢,地震就沒有了。現在地震這麼多,地震發生頻率多的,你去仔細去看一下,人傲慢,一點都不錯。
最麻煩的就是懷疑,貪瞋癡慢疑那個懷疑,以前我們不知道懷疑有那麼厲害。懷疑對個人來講,免疫能力降低了,因爲什麼?你不相信,信心失掉。對外面境界,山崩地陷,山會倒下來,山會移動,有土石流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會沈下去,這是懷疑。所以,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這都是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六個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如果轉變過來,我們不貪、不瞋、不癡、不傲慢、不懷疑,這災難就沒有了。那我們現在想想,地球上七十億居民,怎麼可能讓大家都回頭?這做不到。科學家給了我們一個最低的數據,總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夠了。地球上七十億人,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九千人,不到一萬人。就算一萬人好了,在全世界找到一萬人真正能放下,就能救地球。
這一萬人到哪裏找?只有到宗教裏去找,不信仰宗教的人他決定不肯幹,你叫他放棄名聞利養,那比割肉還難。宗教裏面找最虔誠的宗教徒,能夠爲苦難衆生犧牲的,能夠爲宗教久住世間來獻身。真正能找一萬人,他們確實回頭了,把貪瞋癡慢疑放下。認同,我們不說衆生,說人類,人類是一家,《弟子規》上講的「凡是人,皆須愛」。由愛人,擴大到愛一切動物,不再殺害它們,不再吃它們。有一萬人真正能做到,我們相信,縱然不能把整個劫難化解,會大幅度減輕,這是決定可能的,那這些人就是救世主。
我們要大力宣揚,真正幹這個好事,佛菩薩知道,鬼神知道,連上帝也知道,衆生不知道。甚至于這些衆生還要羞辱你,你迷信,根本就沒有災難,你們在造謠,還要這樣毀謗你。加給你這麼多毀謗也無所謂,我還是真幹,幫助這個世界化解災難重要,毀謗我不重要,甚至于陷害我也不重要,我們幫助衆生度過難關這個重要。他們的無禮加諸這些人身上,那是無知,他完全不知道,他要了解事實真相,他會感恩你,他完全不了解。所以不能因爲一般人的毀謗、羞辱而不幹,這是小乘人,這不是菩薩。小乘,你這種態度對他,他馬上就退心,他真的不幹了;大乘菩薩不會,他有真實智慧。
所以諸法實相重要,諸法實相說白了,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真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就搞這個東西。阿含普世教育,就是一般大衆,安定社會的;方等是提升,爲提升做准備,像辦中學一樣,做大學的准備,八年;加上前面,二十年,再講般若。般若講二十二年,四十九年他講二十二年,可見得這是釋迦牟尼佛要講的中心的課題。般若講什麼?般若就是講實相。最後法華,法華是講成佛,這像研究所一樣,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把法華八年,幫助大家證得究竟的佛果。所以,佛一生教學有次第的,像辦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自己學佛要按部就班,這個次序逐漸往上提升。現在提升難,難在哪裏?小學不上,沒有小學,就想上中學、上大學,所以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成就。
世尊的小學十二年,不是六年,紮根教育。我們中國,佛教傳到中國,小乘經典翻譯得非常完備。跟現在南洋,像泰國巴利文的經典一對照,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南傳巴利文經典比我們《阿含經》大概只多五十幾部。叁千多部經,多五十幾部,這差距太小了,可見我們翻譯得很完整。但是在中國唐朝中葉之後,我們的祖師大德就不學小乘了。他用什麼來奠定基礎?用儒跟道。用自己家的東西,不輸給小乘,自己東西學起來比學小乘方便。所以從前中國儒釋道真的是一家,外表上有儒釋道叁家,裏面統統學。初出家人,學儒、學道,做爲大乘的基礎;學道的人,他也學佛、也學儒;儒家這些書生,學佛、學道。所以他統統都學,他廣泛涉獵,這是正確的。廣學多聞,取長舍短來提升自己,這是正確的、好的修學方法。所以現在我們要鼓勵大家,我們學自己的宗教,也要學別人的經典,它有好的地方,采取它來輔助我們,讓我們的東西更完美、更圓融。每個宗教都互相學習,宗教之間的沖突就化解了,就沒有了。所以宗教可以團結,宗教應該要互相學習,宗教對今天世界安定和平,它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我二00五年第一次跟馬哈迪見面,這是馬來西亞的前首相,他在位二十二年,全世界國家領導人,大概他任職時間最久,二十二年。我們見面的時候,第一句話他就問我,他說法師,聽說你走過很多地方,你也認識許多國家領導人,他說你看現在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嚴肅,讓我們感受到,許許多多國家領導人對于世界和平沒有信心了。那個時候,我是二00叁年代表澳洲大學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在會議當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國家的專家學者,統統有這個問題。我們再細細一打聽,這個原因由來已久。聯合國是七0年代開始舉辦這種會議,世界和平會議,目的是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從七0年代到我參加會議的時候,叁十年了。這叁十年當中,沖突頻率年年上升,災害是一年比一年嚴重,所以讓大家喪失信心了。什麼原因?方法、理念錯誤了。
澳洲大學找我,就是因爲九一一事件發生了,變成什麼?變成恐怖戰爭。學校裏頭一些教授警覺心提高了,所以校長找我,給他們教授舉行一個座談會,討論這個問題。我首先聽學校報告,他們做了五十分鍾報告,然後要我提供我的一些看法。我就告訴他,你們用的方法,對付恐怖的方法是鎮壓、是報複,用這個方法,這是西方一貫的一個想法、理念,而你不知道這個沖突真正原因在哪裏。我這個話一提的時候,他們就顯得很注意。我說真正沖突不在外頭,沖突的發生,在家庭。他說國際之間這些沖突,與家庭有什麼關系?我說關系,家是那個根。我就告訴他,現在社會上離婚率很高,大家都承認,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離婚的。我說離婚這樁事情就是家庭沖突,夫妻沖突、父子沖突、兄弟沖突,在這個環境裏長大了,他踏到社會,他怎麼可能不與人發生沖突?這尋根,這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
我說還有更深一層的因。他說還有更深的,那是什麼?自己跟自己的沖突。這個他不懂了,在佛法講,本性跟習性的沖突,中國人講本性本善,習性不善,這是本身有沖突,你帶著沖突來的。這個很難理解,因爲他們沒有這個概念。我就舉個例子,譬如利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第一個念頭起的,是自利、還是利他?當然自利。我自利,你自利,我們兩個不沖突了嗎?他自利,我不跟他沖突了嗎?如果利擺在面前,我們第一個想到利他,沖突就不會發生了。每個人都講求,在那個時候美國常常講,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那與其他的國家不就沖突了嗎?如果我們能夠像中國古人講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來了,先想別人,問題就能化解,你就有了智慧。
第一次開會,我把這些事情告訴他,詳細分析給他講解,大家聽了很歡喜,從來沒聽說過。過了一個星期,又找我開會,學校有准備,把聘書寫好了,請我做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大學有和平學院,我們沒聽說過,我那個時候才知道全世界只有八個大學有。他們有博士生、有碩士生,畢業之後多半在聯合國服務,從事調解國際糾紛的工作。這個不追根究柢怎麼能解決問題?尤其決定不能用戰爭做手段,那是什麼?那是結冤仇,要懂得因果太可怕了,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沖突不是這一生這一世,往後世世代代,你那個麻煩多大!所以解決問題要智慧,知識不行,知識解決問題不能圓滿,有後遺症,一定要智慧。智慧從哪裏來?從清淨心來的。東方人重視智慧,西方人重視知識,知識是學來的,智慧是從內心往外發的,是真的。
所以在倫敦,我在學校跟大家交流,跟這些學生、教授們交流,我特別,因爲他們是漢學系,漢學系主要的是學中國儒釋道叁家。我把六個字寫在黑板上,儒學、道學、佛學,外國人的念法是從左到右,這麼念法,中國人念法是從右到左,跟他們相反的。相反的去念,就是學佛、學道、學儒,這不一樣!我說,我跟你們都是一樣的用這叁樣東西學習,可是方法不一樣、效果不一樣。你們是儒學、道學、佛學,我是學佛、學儒、學道。學儒要學得跟孔子一樣,那是榜樣,學道要學跟老莊一樣,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你真學會了。現在這個世界上,出現幾個釋迦、出現幾個孔子,真能解決問題。可是你把它當作學術,搞儒學、道學、佛學,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我很認真的問這些學生,我說你們英國人,說起來每個人都知道,湯恩比博士,大家都曉得。他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問題,就是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你們能相信嗎?因爲你們,跟別人講這個沒有意義,你們學儒、學道、學佛,你們在搞這一套,你們是很內行的。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嗎?這些年輕人很聰明,對著我笑,不說話,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對著我笑,笑了半天沒有回響。我反問一句,難道湯恩比說錯…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