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活在這個世間,有這個身體,不能不要它,要它可以養身,但是心裏頭不能有它,功夫就在此地。我要它,事上要它,理上沒有;相上要它,性上沒有。
性裏頭,心性裏頭沒有東西又很難,那是大聖人、大修行人才能做得到的,我們做不到。那怎麼辦?阿彌陀佛給我們最好的方法、最妙的方法,你把心上就請阿彌陀佛,供養在你心裏頭,供養在哪裏都是假的,供養在你心裏頭。你的心是他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就圓滿成就了。你雖然沒到極樂世界,在現前這個世界已經在此地行菩薩道。你的心這個無比殊勝的殿堂,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經上有句話說「心淨則佛土淨」,這句話的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廣。真正做到心淨佛土淨,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不會有災難。四周圍有災難,你這個地方沒有災難,因爲一切法從心想生,純淨純善的心。這都是要實證。
「又《華嚴論》曰: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古大德用這兩句話,改了兩個字,「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今經」,世尊在這一會,這部經上所說,「隨其所聞,與法相應」,這就是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入了心,這個念念是佛號,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佛號。所以,無量煩惱沒有去斷,自然沒有了。爲什麼?煩惱跟佛號融會成一體。無量劫來所造的業障,有善業、有惡業,果報有天堂、有地獄,現在這些業也跟這一句佛號融化了,都把它變成極樂世界。你才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念佛功德爲什麼這麼殊勝?爲什麼一切諸佛稱贊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爲什麼釋迦佛當年在世,這個法門多次宣講?佛講一切經只講一次,沒有重複講第二遍的,唯獨《無量壽經》。古大德給我們做證明,從這個五種原譯本仔細去觀察,傳到中國來的原本至少是叁種不同的版本,那就說明釋迦牟尼佛至少說過叁次。但是《無量壽經》在中國十二次的翻譯,七種譯本失傳了,七種失傳了,如果那七種要是再看到,可能還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古大德這個話說得比較活動,就是叁次以上。釋迦牟尼佛多次宣講,多次宣講就是這個法門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你既然造作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只要你忏悔,只要你認錯,你真正能改過,後不再造,統統能往生,佛都來接引你,這還得了!
其他任何法門沒有帶業的,都是要斷煩惱你才能證菩提,一個階層、一個階層都要斷惑。你看,阿羅漢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了,他證阿羅漢果,但是見思煩惱習氣沒斷。他在聲聞道裏頭,要把見思煩惱的習氣斷掉,斷掉之後他就升級了,他就是辟支佛。所以辟支佛真正見思煩惱習氣都沒有了,他要開始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升級了,菩薩,但是塵沙煩惱習氣沒斷。所以我們知道,菩薩要斷塵沙習氣;塵沙習氣斷掉,菩薩成佛了。佛要斷無明,無明斷掉,佛就升級,就超越十法界,在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法身大士。天臺大師說他們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他們的習氣沒斷,所以叫分證;習氣斷了,圓滿的真佛。圓滿真佛叫妙覺,不是等覺,是妙覺。妙覺,實報莊嚴土不見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也不例外。妙覺如來到哪裏去了?回歸常寂光,回歸自性。這才叫功德圓滿,叫無上正等正覺。
極樂世界好,要趕快去,不可以留戀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假的。這個地方造罪業,有意無意很容易造罪業,要趕快去。你要把這個經參透了,你才曉得,極樂才是真正我們老家。確實搞清楚了,什麼力量都攔不住,你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我一生唯一的一樁大事。
「深顯彌陀本願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就這一個願,建立極樂世界,幫助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的六道衆生,這煩惱習氣最重的,幫助他們一生成佛。彌陀的本願!不是幫助你成阿羅漢,不是幫助你成菩薩,是幫助你成佛。我們以世間的法來說,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德多大,無與倫比。我成佛,我就有能力幫助一切生生世世有緣衆生,幫助他們成佛,也用這個法門。不用這個法門幫不了,不用這個法門,時間太長太長了。修行很辛苦,這個法門快速,一生決定成就。真幹的人要下定決心,像經上所說的「灑心易行」,我們的心是個染汙的心,要把它洗幹淨;我們的行爲有很多不善,不如法的,統統要改過來,與經所說的相應。
「諸往生者,善根成熟,所聞妙法,悉能契會。蹑解起行,行起解絕。忘照同時,能所不二。智與理冥,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與法相應」。這裏頭有很重要的一句話,「諸往生者,善根成熟」,這是什麼?往生的條件。《彌陀經》上說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要善根成熟你才能往生。我們承認,過去生中有修積的善根,不是沒有善根,沒有善根你遇不到這個法門。爲什麼說我們善根不足?我們沒有真幹,口裏是說的,心裏也想往生極樂世界,但是還不願意去。如果阿彌陀佛現在來了,我接你到極樂世界去,你願不願意去?你掉頭就跑掉了,這要我的命,這還得了!生命重要。我這裏要打個佛七,告訴大家,七天統統往生,看看有沒有人敢來?沒有一個人敢來的。這是什麼?就是善根不成熟。我們有善根,如何把這個善根在很短的時間都叫它成熟?不難,真求往生的心,善根立刻就熟了。甚至于你得重病在床上,一念求往生的心,那個心非常懇切,對這個世間一點留戀都沒有,善根成熟了,刹那之間就成熟了,就圓滿了。
我們早成熟好,現前就成熟好。現前成熟,隨時可以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跟這個世間還有些有緣衆生,我多住幾天幫助他,來勸導他們,這就自己沒有了,住在這個世間是爲衆生。爲衆生,這叫乘願再來,這個多自在、多歡喜。雖住在這個世間,于這個世間一塵不染,你們搞些什麼我都知道,你們所作所爲我不參與。事上可以隨緣,心地上一塵不染,這叫功夫,這叫慈悲喜舍。舍就是離一切相,慈、悲、喜那就是即一切法,即一切法,離一切相,這是菩薩行,真實功德,與法相應。「悉能頓契」,著重在這個字,頓是刹那之間,而且是究竟圓滿。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隨意欲聞」。
【其願聞者。辄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
這注解說,『其願聞者,辄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表此水圓明具德,自在無礙,妙應無窮,一一隨衆生意也」。寶池流水的聲音在說法,大家都在這個寶池,我想聽經,它就在講經。我想聽《華嚴》,它確實我聽到句句都是《華嚴》。你也想聽經,我們同時同在一個池子裏,你想聽《法華》,所聽到的真的就是《法華》,一點也沒錯,也沒有別的音來幹擾,這個太妙了。不想聽,不想聽就沒有聲音。水能隨人意,無論想修什麼法門,你看看多自在。我們今天科技雖然發達,還做不到。在國際會議裏面,我們聽,有很多翻譯小組,翻譯各種不同的語言,我們戴了耳機,我聽到是我們自己的語言,他聽到是他的語言。但是他用機器,那兒不要用,沒有一樣不隨心稱意,真正得自在。
下面這句,「聞法得益」。
【永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我們看注解,「極樂國土,水鳥樹林,悉演妙法」。《彌陀經》上給我們說過,這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畜生,是佛變化的。我們就明白了,極樂世界的水、極樂世界的樹林統統都會說法,當然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情與無情,鳥是有情衆生,水跟樹林無情,統統都在表演,都在講經,都在說法。「色光聲香,皆作佛事」,色是所有物質現象,光,所有的自然現象,音聲裏頭,有起心動念的現象,統統作佛事。佛事就是教學,這兩個字我們一定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佛是覺悟,覺悟衆生的事情,幫助衆生破迷開悟的事情,叫做佛事。如果幫助衆生搞迷信的,那就不是佛事了,佛事是肯定幫助衆生破迷開悟。你看,破迷起信,這是第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是破迷開悟,最終極的一個目標,是幫助你轉凡成聖。就是這個地方,這是終極目標,『永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教學有叁個目標。我們今天在一切大衆當中,鎖定第一個目標,幫他斷疑生信。第一個目標達到了,再提出第二個目標,要他覺悟。
「耳目所對,全顯本心」,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是佛陀在這裏講經說法。講的是什麼?全體是心,全體是性,幫助你明心見性。這是總方向、總目標,離開這個方向目標,就不是佛法了。所以我們辨別哪是真法、哪是假佛法?幫助我們明心見性的,這是真的,其他的就不是真的,假的。明心見性才是究竟離苦得樂,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教學的目的圓滿達到了。佛應化在世間,動機是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忍心看到這些衆生在六道裏頭搞輪回,苦不堪言!我們這一生得人身,算不錯了。你看螞蟻,也是人,投胎做螞蟻了,也是人,投胎做蚊蟲,它跟我們沒有兩樣,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我們有沒有做過螞蟻、有沒有做過蚊蟲?做過。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哪一道都做過,你也做過天王,你也做過餓鬼,你也墮過畜生。道道都去過,就是不能脫離,這叫真苦!我們不學佛不了解事實真相,學佛之後才了解事實真相。看到這些蜎飛蠕動,同情心生起來,你這一生怎麼會變成這樣?回頭想想,你造的不善業,回頭想想我也造了這不善業;換句話說,我將來死了,也可能墮你這一道。
人死了之後到哪一道投胎,自己做不了主,業力做主。與上帝不相幹,與佛菩薩不相幹,與閻羅王也不相幹,統統是業力變現的。所以全體是心。明白這個道理了,修什麼?修行修什麼?就是修個心。心要幹淨,心要平等,純淨純善,心要覺悟,不能迷惑。什麼叫覺悟?知道宇宙間一切的一切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哪個是正、哪個…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