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克期取證,我知道什麼時候該走,日期我知道了,我一定在這個時間之前把我的資糧准備具足,我真走得了!憑什麼?憑放下。走不了的人,爲什麼走不了?他沒有放下,他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有牽挂,所以他走不了。把這些留戀、牽挂現在就要把它放下,不要等到,還有兩百多天,早了,慢慢來,這個不行,現在就要放下。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就多表一天法,表法是什麼意思?做好樣子給別人看,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回頭,用意在此地,這個不能不知道。這是威德無比。

  「階位,階地品位」。階地,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這是階地,他往生到哪一個地;品位,每個階地裏頭都有叁輩九品。實際上,叁輩九品裏頭又有叁輩九品,品級很多。叁輩九品是說大的,給你講好像辦學校,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是給你講大的。小學,你看又有高級班、中級班、初級班,高級、中級、初級又有一年級、二年級、叁年級,愈分愈細,愈分愈多。因爲每一個人我們的因地都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緣不相等。雖然真正有資格往生,都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阿彌陀經》上講得對,「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我們都具足了。雖具足依舊有差別,每個人還是有差別,用心不一樣。所以有品位。

  「得叁不退,位齊補處。故雲階位無比」,這也是極樂世界非常殊勝,其他刹土裏頭沒有的。叁不退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初住以上,《華嚴》是大經,圓教。這是大善根、大福德,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就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的階級,四十一個階級,前面我們都學習過,那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實報莊嚴土是無始無明習氣形成,沒有這個習氣就沒有實報土。實報土裏面的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的,所以它是平等法界。平等裏面有差別,差別裏頭有平等,這是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的。智慧、神通、道力都平等,因爲無始無明習氣它只障礙你不能回歸自性。你知道,自性很清楚,自性是常寂光淨土,你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回不去。什麼時候無始無明習氣斷幹淨,自然回去了。所以,四十一位菩薩都是不起心、不動念的。我們要知道,起心動念都沒有,分別執著自然斷盡了。分別是從起心動念來的,執著是從分別來的,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叫它做無始無明,那是煩惱的根。根斷了,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了。所以我們應當要學用真心,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這就對了。

  我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什麼是真心?這就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的,中國傳統教育裏頭所說的,「仁義禮智信」是真心,「禮義廉恥」是真心,「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是真心,我們起心動念不離真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是違背真心,完全是妄念,這個不能用。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仁、不愛、不和、不平,這都是違反自性。中國人說得詳細,外國有說,沒有說這麼詳細,所以湯恩比才說,要解決現前社會問題需要孔孟學說,道理在此地。佛法說得詳細,佛法給我們講叁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十願,講得非常詳細。這些就是真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我們就叫用真心。爲什麼?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是真的,我用真心跟他們才相應;如果用妄心,跟他們不相應,不相應,念佛也不能往生。

  底下一句,「神通變化者,經雲,彼土聲聞,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極樂世界是大乘,當然沒有聲聞,那聲聞是什麼意思?聲聞代表在極樂世界已經把見思煩惱斷掉了,他的斷煩惱的層次跟阿羅漢平等,這叫聲聞。他不是聲聞,統是菩薩,見思煩惱已經斷盡了的菩薩。這個斷煩惱也是得阿彌陀佛的加持,阿彌陀佛怎麼加持他?天天講經,天天教他。佛、跟極樂世界所有的環境,都是他斷煩惱、開智慧、證果的增上緣,那邊環境太好了,沒有絲毫障緣。我們這個世間修行障緣太多,很不順利;極樂世界沒有障緣,一帆風順。

  這些菩薩們,他們有能力在掌中,手掌裏面,持一切世界。我們現在讀到這句經文,能接受了,不懷疑了。爲什麼?我們知道大乘教裏面所說的,大小不二。經上告訴我們,一粒微塵,裏面有圓滿的大千世界。前面我們學過,誰能夠進去微塵裏面的世界?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能入微塵世界,可見這個事情不是假的。其實他有能力持一切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知道,我們不知道,他們覺,我們迷,你就看到能于手中持一切世界,感覺到非常了不起,驚訝,自己跟他一樣,完全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常常要去想,佛教的名詞叫做觀,觀察,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念頭的波動。你能夠常作如是觀,就知道,所有現象全是虛妄。《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如夢幻泡影」。

  現代科學發現了一個宇宙的秘密,全息,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全息是什麼?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華嚴經》上說的。整個宇宙一切法在一法裏頭,這一法是什麼?一個毛端,一粒微塵。我們手上不曉得放多少毛端,不知道放多少微塵,《華嚴》講得這麼清楚,我們多少年來沒有看懂,不知道它的意思。科學家給我們做出證明了,我們才懂得,才曉得有這個事,有這麼個概念。什麼時候能證實?不斷的放下,功夫全在放下。但是放下的基礎是看破,你沒有看破你決定放不下,這勉強不得的,佛也沒法子勉強人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自然放下,不用別人勸你。所以章嘉大師,這在六十年前,跟我講的這句話,真的。不要以爲你懂了,你沒有放下就說明你沒懂,你要承認你才會有進步;你認爲已經懂了,你就到此爲止,再提不上去。什麼叫真懂?真放下真懂。這個話非常重要。不能以爲我都懂了,聽了經,讀了經,我都懂了,沒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華嚴經》上講的,我們很容易記!這幾句話真懂了,「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你一點都不會懷疑。

  全息,現在科學家用照片,讓我們有這個全息的概念。全息照片是用兩支激光做光源,兩支激光,用照相機照出來的照片。照一個人,一個人身,半身像,這個相片洗出來之後,你把它剪斷,剪成兩張,每一張還是完整的像。兩張剪成四張,四張照片,還是完整的像。把它剪成幾百張,一粒一粒小粒,你去看還是完整的像。無論剪多小,裏頭都是完整的像,這叫全息。這佛經上說的,每一粒微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從念頭産生微塵,微塵是念頭變現出來的。說「念念有形,形皆有識」,它糾纏在一起,有色聲香味觸法,你看見了;它離開了,每一粒微塵裏頭都有色受想行識,你看不見,你摸不著,它太小了。小到阿羅漢的天眼都看不到,只有八地以上他們能看到。所以我們要把功夫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八地菩薩的境界,自然就看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佛在經中所說的一切話是他親自看到的,不是猜想的,不是從理論上推斷的,他是現量境界。在這個境界裏頭,你要看全宇宙,就在一粒微塵裏頭就把全宇宙全看到了;要想到宇宙哪個地方去訪問,念頭才動已經到了,已經在這個境界上。

  八地,我相信跟妙覺非常相似,整個身心跟法性融成一片。極樂世界有句話說,往生的人圓生四土,著重那個圓字,圓是圓滿。生同居土,就是生方便土、生實報土、生常寂光土,一生一切生。雖然沒有直接入常寂光,決定享受到常寂光的氣氛,現在人講常寂光的磁場。爲什麼不能完全融入常寂光?是因爲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這個習氣沒有法子斷的,他不起心不動念,還有什麼法子斷?只有時間延長,慢慢的自然斷掉,自自然然跟常寂光圓融了。常寂光是圓滿究竟的自性,在這個境界裏頭有這種現象出現。

  神通變化,經雲,彼土聲聞,這剛才念過了。「又一切生者,皆具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盡」,六種殊勝神通,他加一個殊勝。「如第十願雲:于一念頃,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曆,供養諸佛」。極樂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有這個能力,這是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願的加持。四十八願願願都加持你,這是第十願。第十願說,這是第十願的經文,一念頃,一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就在那一念的時間,他已經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曆,供養諸佛。就是說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他一念就全部供養到了。這不是究竟圓滿的性德怎麼能做到!那麼短的時間,我們拜一拜佛,那個時間超過他太多了。我們拜一拜佛,如果是一秒鍾,一秒鍾能不能拜一拜?那已經是一千六百兆個一念,我們無法想象。而實際,實際是因爲我們執著在時間上。自性清淨心裏頭沒有時間,說無量劫,跟一念是平等的,一念就是無量劫,無量劫就是一念。所以跟我們現前這種參訪、禮佛、拜佛,向佛提出問題請教,聽佛的解答,一念間圓滿了。無論多長的時間,都是一念。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在定中講《華嚴》,大龍菩薩將這部經收藏在龍宮,龍樹菩薩看到了。分量多大?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個經在地球上裝不下;不但地球上裝不下,一個大千世界也容納不下。佛用多少時間講的?一念頃。一念展開無量劫,無量劫濃縮是一念,念劫圓融,念劫不二,這是性德。佛有,菩薩有,一切衆生個個都有,只是你迷了,不起作用。雖然不起作用,德能並沒有失掉,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起作用。這不是神話,這是事實真相,要用今天科學、哲學的話來說,這是究竟的哲學、圓滿的科學,科學跟哲學達到登峰造極就是這個境界。由此可知,世間的科學、哲學是在想明白這些東西,了解這些東西,但是用的方法錯誤了,它這種方法有局限性。這個方法就是用第六識、第七識,它有局限性。不能用這個方法,要用真心。真心沒有局限性,真心才是究竟圓滿…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