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它可以做衣服。

  古印度的衣跟我們現在的不一樣,印度的衣就是一塊布裹在身上,沒有裁縫的。我們中國古時候也是這樣的,以後慢慢才有裁縫,才有上衣下衣。古時候下面一塊布圍起來,裙子,上面一塊布披在身上。印度到現在還是這樣的,我們看印度、看西藏出家人的衣著就能知道。我最近也有一個藏密的法師送我一套他們的服裝,我們這一看完全明白了。佛經上說的衣都是這些。如果像我們衣服有裁縫,有袖子、有褲子,那挂在上面不好看。他們這個衣挂起來就像旗幟一樣。所以這個衣可以做裝飾品。妙,就是因爲它撞擊的音聲,在我們這個世界風鈴,風吹讓它撞擊,發的聲音很美妙。在極樂世界處處都是這樣美的,而且你細聽,裏面都在說法。

  「苦、空、無常、無我是四谛法中,苦谛之四相。新譯爲:非常、苦、空、非我」。新譯是玄奘大師的翻譯,舊譯是玄奘大師以前的翻譯,翻爲苦、空、無常、無我,玄奘大師他是直譯,完全依照梵文直譯。古時候意譯的還是多,意譯,我們最喜歡,容易接受,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幾乎都是意譯,早期安世高翻譯的也是屬于意譯,就像中國人自己寫文章,很適合中國人的意願。《俱舍論》第二十六卷說,「待緣故非常」,這一切法的起來,興起,一定要緣,沒有緣,法不會生,必須要緣具足它就會現相,所以這個現相是無常的,非常就是無常。現在我們對于無常或者非常有了概念,跟佛所說的意思愈來愈近。所有一切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是波動産生的,緣就是波動,就是它動,什麼動?心動。心本來是不動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真心,真心永遠不動。那我們說怎麼動的?動是妄心,妄心是阿賴耶,大乘教所說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這都屬于心法。

  八識五十一心所是相宗用歸納的方法,爲了教學方便起見把它說爲八類、五十一類,便于教學。實際上,心心所是無量無邊,怎麼只有八、只有五十一?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將一切法歸納爲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認爲教初學六百六十太多,不容易記得住,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稱爲百法,《百法明門論》這麼來的。所以百法展開就是《瑜伽師地論》的六百六十法,再展開就是一切萬法,一切法的歸納,是這個意思。所以百法就是一切法。百法再歸納,歸納成五大類,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爲法,又分爲這五大類。色法是物質,物質又分爲十一類,眼、耳、鼻、舌、身五類,色、聲、香、味、觸、法,一共十一類。因爲法裏頭有心理的也有物質的。所以色法十一類,五根、六塵。用這種方法教學就方便多了,初學也有方法下手。這些法全都屬于波動,現在科學家發現了。

  佛在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最明顯的相就是物質現象,所以今天科學家就從這下手,物質到底是什麼?用現代最先進的科學儀器,用科學四百年累積的經驗成果,這些離不開高深的數學,從數學裏頭發現有此可能,有這個可能,然後用科學儀器來證實,來證明它。佛給我們講物質現象,也是用分析的方法,把這些物質分得愈分愈小。佛經上舉的例子是講微塵,這一粒塵土,很小很小一粒塵土,眼睛好的人能看見,牛毛塵。牛毛比較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塵土,附在它尖端上不會掉下來,可見得它很小,大了、歪了它就掉下去了,非常非常小,這一粒塵土。你把它豎過來它也不會倒,它有吸引力,像地心吸力一樣,它不會倒。這樣的塵,以這個爲單位,把這個牛毛塵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細了,羊毛尖端上它可以站得住。再分成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就這樣七分之一、七分之一往下分。

  兔毛塵七分之一就變成水塵。水有密度,但是在顯微鏡裏觀察,它還有空隙,這一粒微塵能在這空隙裏頭暢通沒有障礙,它小。這一粒微塵再分成七分之一,這金塵。金屬,金屬的密度很大,但是還是有空隙,在高度顯微鏡下去觀察,金屬的構造依舊有縫,這一粒塵在它縫當中走來走去,沒障礙。這一粒微塵再分,再分七分之一叫微塵,佛經上講的微塵。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見到,叫微塵。這微塵是不是原子?或者原子裏面所說的電子?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這個微塵還能分,再分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大概色聚極微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基本粒子、誇克這類,這類的範圍很大,基本粒子有幾十種,誇克也有幾十種。它還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物質裏頭最小的,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就是虛空。所以極微之微也叫做鄰虛塵,跟虛空做鄰居了,它一分就沒有了。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了。

  極微之微,佛說八地以上他見到了,八地菩薩,八地上面九地、十地、等覺,成佛是妙覺。菩薩的階位五十一個,上面那個是佛的位置,總共五十二個階級。最高層的五個階級,他們能看到極微之微,也就是能看到鄰虛塵。物質的真相,所有物質都是它組成的,所以《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那個一就是極微之微,一切物質現象統統是它組成的。現在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再把它分,這一分,真的物質沒有了,看到什麼東西?看到是意念波動的現象。于是科學家這個發現,這是科學重大的新發現,原來物質是假的,物質是意念波動産生的幻相。

  我們在前面學過天臺大師十乘觀法,第一條裏面教我們觀不思議境界,這一觀要成就,就成佛了;這一觀觀不成,就用第二、用第叁,慢慢用下去。大概博地凡夫十種觀法,在今天講未必有成就。這個就是修行難,我們的根性太差,佛祖這些方法他們能用,我們用不上,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所以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除這個方法之外別無二路,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經教可以看,知道它博大精深,讓我們對它尊重、仰信,可是我們真正修行要想成就,那就是真信、真願往生、老實念佛,除這個方法,沒有第二個方法。

  今天說無常無我,我們的確得到科學新的報告,我們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對這個事情沒有懷疑了,佛所講的跟科學家所證明的完全相同,物質現象是假的。德國普朗克博士說,這個人已經不在了,說這個話,大概八十年前,他還在世的時候,根據他的研究,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怎麼來的?物質是念頭産生的幻相。十乘觀法是智者大師說的,教我們觀不思議境界,他說大乘教裏頭把一切法歸爲兩大類,色、心,現在科學家也是這樣分法,一個是物理,一個是心理。色是物理,心是心理,分爲這兩大類,古今相同的。但是今人不如古人,古人後頭有解釋,分爲色心兩大類,色由心生,這句話今人沒說出來,不知道。

  色從哪來?色從心來的。近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物質現象確實是從意念波動産生的,不是真的,波動就有,不動就沒有,無常。色由心生,後頭有一句總結「全體是心」,這一句話太重要了。這後面這兩句話科學家沒說到,科學家今天說到色由心生,但是後頭總結他沒有,全體是心,他沒有說過這個。所以佛法的確比科學高明。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我們看到現代科學的成就,讓我們體會到,大乘佛教,不但是哲學最高峰,也是科學的最高峰,高峰到究竟之處就是真如自性,見性成佛。那佛是什麼意思?就是把科學跟哲學終極的目標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人叫佛陀。換句話說,佛陀是什麼意思?是究竟的哲學家,是圓滿的科學家,到他那裏達到究竟圓滿了,這個人稱之爲佛陀。

  所以我們今天看苦、空、無常、無我,或者是非常、苦、空、非我,概念深了,踏實,不再有懷疑。《俱舍論》給我們解釋爲什麼叫非常,因爲一切法靠緣生,全靠波動,所以它非常、無常。確實,這個念頭波動的頻率,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叁十二億乘十萬,叁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叁百二十兆,這波動頻率,所以是無常的。每一次的波動,八地以上的菩薩看到物質現象,這物質基本現象,這個物質現象裏頭圓滿具足五蘊,五蘊者,色受想行識,這麼小的物質它具足。讓我們想起《心經》上,「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個五蘊是指什麼?是物質現象的基礎,是這個東西。極微之微五蘊皆空,那換句話說,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說萬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明白了。

  《般若經》最後的結論,「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證實了,這才是諸法實相。證得諸法實相,通達諸法實相,這個人就稱之爲佛陀。科學家雖然是用科學技術發現了,不得受用。跟八地以上菩薩不一樣,菩薩看到了,得用,得受用。爲什麼?他不再受這些現象所束縛、拘束,因爲他知道這些現象是假的;換句話說,他不會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統統放下,這就得受用。科學家沒放下,他還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法執、就是我執。我沒有放下,有我執;法沒有放下,有法執。有法執,凡夫,他出不了六道輪回。菩薩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全放下了,輪回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沒有了是什麼東西?沒有了就叫一真法界出現了。所以諸佛菩薩、法身菩薩他們住一真法界,他得一真法界的受用;科學家沒得到,哲學家也沒得到,這大大不相同,由這裏看出佛法之高明,佛法真的是無上。

  你看待緣,無常的。「逼迫性故苦」。你爲什麼受逼迫?因爲你不知道它的真相,假的以爲是真的,你受它的逼迫,苦就有苦受。譬如我們的身體,你不了解它事實真相,你受這個身體的系縛,好像繩子一樣把你綁起來,把你捆綁起來,你不得自在。見聞覺知統統都放在心上,心是什麼?阿賴耶,阿賴耶是資料庫,全收在資料庫裏頭,常常調出來看看,這個是苦,這就是逼迫,你受這個苦。「違我所見故空」,違是違背,跟你所見的不一樣,你所見到的是有,而事實它根本不存在,這個有不存在,…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