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七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七集)  2012/4/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1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零一頁第一行,從第二個字看起:

  「《論注》釋微妙曰」,這是《往生論》的注解,昙鸾法師所說的,爲我們解釋微妙是什麼意思。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環境,因爲這個世界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無量珍寶之所成就,所以叫非常微妙。前面我們讀過,風吹樹葉的聲音,樹葉都是七寶,所以風吹的時候,樹葉、枝幹、花果相觸的時候發出來的妙音就像風鈴一樣,非常美妙。不但音聽了悅耳,它還說法,你想聽什麼法它就給你說什麼法。所以說微妙法音。昙鸾法師是南北朝時代的人,爲我們解釋什麼叫微妙,「出有而有曰微」。「出有者,出叁有也」。叁有,我們這裏有一份參考資料,這是名數,《佛學大辭典》裏面講的。叁有就是叁界,叁界的別名。「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這叫有。就是你有叁界的因,你有叁界的果報,這叫叁有。叁界生死,我們要記住,第一個是你有欲望。這個欲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七情五欲,你有這些東西。有這個東西,你就在欲界生死,你出不了欲界。欲界範圍很廣,上面有六層天,叫欲界天,都是有欲望的。天愈往上面去,這些欲望愈淡薄。愈往下面愈嚴重,最嚴重的就是餓鬼、地獄,這兩道它的欲望是非常堅固的執持,不肯放下。愈往上去,它就愈淡薄。

  人,人道,它是個適中的。可是現在的人對欲的執著非常嚴重,自古以來所沒有的。看中國曆代曆史所記載的,是有欲望,但是他有節度,換句話說,他有個底限。這個底限就是倫理、道德、因果,他懂這些道理,所以雖有欲望,不敢太過分。譬如錢財,夠用就行了,不能夠貪多。無論在哪方面,就是財色名食睡,講求的是知足,知足常樂!能過得去,就不再求了,所以他心是定的。現在人不行,欲望沒有止境,有了還想有,從生到死沒有他滿足的時候。這種欲望就往下墮落,將來死了以後到哪裏去?如果單是欲望,強烈的欲望,鬼道,他增長貪心。如果不善,用非法的手段奪取五欲六塵,這是地獄果報。現在人不相信,不相信有天堂地獄,認爲人只有這一生,一生完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有生命的時候拼命追求,這個錯誤的。

  第二,比這個高,色界有,色界的生死。色界有身體、有居住的環境,但是他沒有欲望,這就比欲界高多了。色界有十八層天,這些人,就是說他有清淨心、他有定功,四禅八定,四禅是他們修的。在這個地方我們就明了,有欲望去不了四禅天。四禅天是色界,但是他有色界有,就是他還有四禅,執著這個東西;對于欲界這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個念頭放下了。所以,色界天是什麼人?神仙,他們在這個裏頭。在佛法裏面講,也是修到天道的,他們得到禅定。初禅有叁層天,二禅、叁禅都是叁層天,四禅有九層天。沒證阿羅漢果的這些阿那含,他們都住在四禅天,在那裏修行。證得阿羅漢,他就超越六道,就不再搞六道輪回,永遠出去了。在佛法修行,這是第一個果報,你修得再好,你沒有能力超越六道輪回,不算數,是把超越輪回放在最低的這一級。算他是有成就,小成就,不是大成就,大成就是成佛,中等成就是菩薩。阿羅漢是最低階層的成就,也非常了不起,永遠不再搞輪回。所以,欲界還不到阿羅漢,但是修行人在這個地方很多。

  再往上去,無色界有。無色,無色是這一界,這是六道裏頭最高的一個階層,他們不要身體。像老子所說的,老子有句話說得非常好,說「吾有大患,爲吾有身」。我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有個身體,身體多麻煩!色界有身體,無色界身體都不要了。他不要身體,當然也不需要這些樓閣、這些居住的房舍,他也不要了。所以這個階層應該是我們常講的靈界,他的神通特別大,神通廣大,沒有身體,他沒有累贅。色界天還有身體、還有居住的環境,他統統不要了,在我們六道裏頭可以算得上是高級凡夫。有四層天,這最高階層。

  「新譯」是玄奘大師以後翻譯的《仁王經》,《仁王經》裏頭有這麼兩句話,「叁有業果,一切皆空」。這是什麼人看到的?佛菩薩看到的。叁有業果,一切皆空,意思就是整個六道輪回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指六道輪回,「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有爲法就是有生有滅。我們看看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沒有生滅?大概除了虛空沒有生滅,看不出生滅,虛空裏面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有生滅。人是動物,動物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叁界統有,只是天上的壽命長。經上告訴我們,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層天四王天,不高,這上去頭一層。四王天的福報就讓我們非常羨慕,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我們人間活一百歲不容易了,實際上在四王天,兩天。你看到壽命你就曉得福報多大。我們佛門供奉的四大天王,道教裏頭也供奉,護法神,四大天王。他們的壽命也是以一年叁百六十五天計算,要記住,他們一天是人間五十年,他的壽命五百歲,換算成我們人間,他壽命太長了。

  再往上面去,忉利天,玉皇大帝,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外國人講天主,都住在這一層。這一層,他們的壽命,它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一千歲,人間一百年是它的一天,這忉利天。愈往上面去,倍倍增加。彌勒菩薩大家都知道,彌勒菩薩是欲界第四天,他那個地方一天是人間四百年,我們四百年是他的一天。換句話說,人活在這個世間活一百歲,在他那個地方,要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就六個小時。一百歲,他六個小時,這時差太大了。他的壽命四千歲,換算下來,這個我們有,因爲他將來要到世間來成佛。他的壽命,兜率天的壽命四千歲,四千歲到了,他從那個地方下來,到我們人間成佛。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換算下來,是五十多億年。釋迦牟尼佛滅度了,彌勒佛下生,這麼長的時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當中沒有佛出現,但是佛菩薩很慈悲,讓地藏菩薩代理佛陀,救苦救難,幫助這些衆生。

  到色界天的壽命又更長了。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這是什麼?這是講人間、天上的福報,六道裏頭。反過來亦如是。地獄不能去,無間地獄,地獄裏面的一天,最短的吧,最短的大概不是無間地獄,也算是大地獄,地獄一天,人間二千七百年。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文化曆史,在地獄裏頭兩天。地獄的壽命也是很長很長,所以地獄墮進去容易,出來可不簡單。但是我們也有看到出來的,在地獄多久?在地獄裏面有幾百年,出來了。幾百年,他在地獄所感受的那就是千年萬年,他所感受的。他能出來,因爲他忏悔、他認錯,認錯。不肯認錯,不能忏悔,那個麻煩可大了,很不容易出來。

  我們知道唐太宗墮地獄出來了,在地獄幾百年。怎麼出來?他不僅是佛教的護法,他是所有宗教的總護法,他喜歡宗教,他愛護宗教。宗教裏面真正有修行、有德行、有學問的這些大德,他都封爲國師,常常向他們請教。他做皇帝的時候,基督教傳到中國,那個時候叫景教,風景的景,景教就是基督教,回教傳到中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唐朝,穆罕默德還在世。基督教傳到中國,耶稣不在世了,那是唐朝初年,比伊斯蘭教早。所以這些宗教傳到中國,唐太宗平等的待遇。你看,對佛教,很多寺院敕建,皇帝下命令建立的。但是基督教也是敕建,我們在北京看到的清真寺,匾額上「敕建」,這就是國家以平等對待不同的宗教。他知道這東西都是好東西,幫助他教化大衆,讓社會和諧,人民和諧相處,社會安定。

  他最大的成就是編了一套治國的寶典。唐太宗十六歲從軍,幫助他父親打天下,他成功了,他父親做了皇帝。父親做了九年,把皇位讓給他,父親做太上皇。那一年他二十八歲,還是很年輕,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用什麼方法來統治?他就想到古聖先賢的教訓。從他往上去二千五百年,叁皇五帝到隋代,這二千五百年當中,諸子百家這些大聖大賢,他們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教訓。到古籍裏頭去找,找出來把它抄下來,編成一本書,《群書治要》。他就讀這部書,而且在朝廷,王公大臣都要讀這個書,這個書是唐朝治國的寶典,這他編的。

  唐朝亡了之後,這部書在中國失傳了。被日本人帶去了,在中國失傳了一千年,日本有這個書,日本的皇室都照這個書學習。一直到嘉慶,清朝嘉慶,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把皇位讓給他的兒子,做太上皇。嘉慶登基,日本人對中國送的禮物,就是進貢的貢品裏頭有這部書,大家才知道。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印了兩次,一次,照日本原書做的銅版,影印的,第二次是排版,印了兩次。我們知道,印的分量不多,大概都是一千部。一千部,到現在一百年了,中國這一百年,社會不安定,都在戰亂。所以這個書遺失了很多,找不到了,我以爲失傳了。

  我知道有這部書,沒看過。我過去讀過世界書局出版的有一本書,《諸子治要》,這個東西我看過。這個書從哪裏來的?它有說明,是《群書治要》最後的二十卷。《群書治要》一共五十卷,這最後的,《諸子治要》。所以我知道有這麼一套書,全書沒看到過。講經的時候提到這個事情,沒想到有同學就替我去找,居然找到了兩部送給我,我如獲至寶。這個東西出現,國家有救,世界有救了。中國典籍太多,你讀你無從下手。這是挑選的精華,從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有系統節錄古籍,一共六十五種書裏頭節錄出來的,太好了!唐太宗做的這個好事情。我得到這兩部,一看,民國初年出版,書很舊了,紙都變了顔色,但是字很清楚,沒有損壞。我交給世界書局印一萬套,分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收藏,將來不會遺失了。

  隨後,大概二、叁個月之後,我又有同學找到一部…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