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只看到惠能一個人,惠能之前沒有,惠能之後也沒有。他有本事能放下,能在境界裏頭不起心、不動念。其次的這叫漸悟,修了好幾年,得這個境界。修十幾年的、修二十幾年的、修叁十幾年的、修四十幾年的,入這個境界的多,很多。在一次談話當中入這個境界的,只有惠能大師一個人。
五祖跟他講《金剛經》,半夜叁更,惠能不認識字當然不需要經本,五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應該是講到四分之一,他就覺悟了。他就提出他的報告,跟五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見性了,性什麼樣子?清淨,從來沒有染汙過。自性就是真心,真心現前了。第二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真心不生不滅。第叁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無動搖」,第五句「能生萬法」。五祖聽了,行了,不必說了,衣缽就給他了。他這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證的境界,完全相同,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一見性之後,他就明白,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全通了,沒有一樣不通。五祖半夜就叫他趕快走,叫他去躲避起來。這一躲避,躲避十五年,爲什麼?嫉妒、障礙。衣缽傳給他,人不服,但是他真開悟了。神秀大師雖然大家很尊敬,沒開悟。神秀自己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這樁事情《壇經》裏面記載得很清楚。
所以這個五法是佛家的根本法,「五法叁自性,八識二無我」,這是相宗最重要的總綱領。所以名是假名,相是幻相,從波動當中産生。這樁事情,我們學佛學了幾十年,始終有疑問。祖師大德講得是很清楚,不懂!看不明白。代代相傳,這老和尚講經的時候也講過,聽不懂,聽了有懷疑,問他,他也不懂。我們也是在最近幾年,這個疑團化解了。爲什麼?看到現代科學家的報告,量子力學家。看到他們這些報告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發現的就是佛家講的阿賴耶。這才搞清楚了,對于世尊、祖師大德五體投地,沒話說了,不能不佩服。這個事實真相,佛經上常說八地以上才見到,換句話說,七地以下只是聽佛講,有這回事情,自己沒見到。八地以上,最高的五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你看到了。這是什麼?甚深禅定當中,他有這個能力,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的那個頻率他能看到,這太了不起了。他的心多定,那麼微細的波動他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宇宙到底是什麼,他知道、他看到了。
今天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也了不起,精密儀器能夠偵測到這個微細的頻率。我是臺灣有個同學,在網路上下載一個信息給我,科學家的。他們用這些儀器,精密的儀器,最先進的儀器,觀察到一秒鍾一千兆分之一,看到這個波動,一千兆分之一秒,一秒鍾裏頭一千兆分之一。但是佛經裏頭,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現代科學能看到這個,我們相信科學還不斷的在進步。現在叁細相裏頭,只有物質現象講清楚了、講明白了,一點懷疑沒有,可是精神現象沒講清楚。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的,念頭從哪來的?爲什麼會有念頭?念頭是個波動現象,爲什麼會有波動現象?這個沒講清楚,但是這些現象被看見了、被發現了。他說念頭生滅太快,就算現在用的儀器,一秒鍾的一千兆分之一秒,單位是兆,一千兆分之一秒,這個時間實在太短暫了,一秒鍾一千兆次的生滅。他說沒有理由,突然出現,立刻就消失,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佛經上有,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上所說的,被今天科學家看到。佛經上給我們解釋,物質確實是心想生的。心想從哪裏來的?心想從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波動。業相從哪裏來的?業相是一念迷而不覺來的。如果覺,就沒有這個現象;一念不覺,波動現象發生了。佛經上有解釋,他沒辦法解釋。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叁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高等科學。現在這些量子力學家對一些傳統的,一般人講迷信,傳統的迷信、傳統的預言非常重視,他肯定古代人有一種本能,那就是最高的智慧。他們有這個說法,決定不能夠輕視,不能小看,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喪失掉了。這個本能,他說得不錯,真的是本能,在佛法講這個是神通、道力,確實是本能,人人皆有。怎麼失掉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失掉了。並不是真的失掉,根本就沒有失掉,只要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它馬上就恢複。惠能大師爲什麼能恢複?他放下了,沒有別的,他真肯放下,立刻就恢複。一般人他放不下,問題在此地。所以這相、名。
什麼叫分別?「謂叁界所攝諸心心法」,這個是分別。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裏頭一切心、心所,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分別。真如呢?五法裏頭就真如真的,其他叁個不是真的,其他叁個都叫有爲法。其他這叁個,相、名、分別,都是有爲法。「真如:謂法無我所顯,聖智所行,一切言說所不依處。」真就不是妄的。如,是講現象,相如其性,叫性相一如。所有這些現象從哪裏來?是從真心顯現出來的。真心能生能現,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能生,它能現。這裏說法無我所顯,確實是無我。聖智所行,在什麼地方見到?諸佛菩薩示現在十法界。
今天有同學,從虛雲老和尚,把他朝五臺山的這一段故事節錄出來給我看。我是在六十年前看的,這麼多年來我再沒有看這個書了,有這個印象,不很清楚。我今天看了一遍,非常感動。虛老和尚四十歲的時候,從普陀山那邊出發,叁步一拜到山西五臺山,拜了叁年。叁年在路上生過兩次病,文殊菩薩救了他,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照顧他。他到最困難,他就出現了,兩次照顧,所以他非常感恩。到五臺山之後打聽這個人,有個老和尚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這就是什麼?聖智所行,無我所顯。他能夠現身,他能夠照顧你,照顧你飲食,幫助你調醫藥,把你的病治好,讓你再去朝山。能現身、能辦事,這種現身辦事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能做得這麼圓滿,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大自在!釋迦在印度,應以佛身而度者他就現佛身,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是法無我所顯。如果有我?有我,你做不到,你這種神通道力統統失掉了。無我,他就又找回來,神通道力就現前。所以無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有我什麼?情執,執著這個身是我,什麼事都不能辦。
聖智所行。虛老和尚在半路上生病,得的重病,第二次的病快要死了。他變現一個乞丐,這乞丐能懂得醫術嗎?居然找些草藥能把他的病治好,能讓他的身體恢複。十幾天,完全恢複了,你再去拜,再去朝山,他又不見了。分手,不知道他到哪去了。乞丐,要飯的,居無定所,不知道他跑到哪去了。其實文殊菩薩始終在他身邊保護他。他發這麼大心,把他朝山的功德回向給他父母。虛雲老和尚出生,好像母親就過世,長大出家,父親也過世了,孤苦伶仃。自己學佛,幾十年沒有成就,發這個大願,叁步一拜朝五臺山,以這個功德回向給父母,這一分孝心感動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化身,這個乞丐勸他,你有這分誠心就夠了,不必這樣辛苦,不必拜,你走路走到五臺山就可以了。他一定堅持,一定叁步一拜拜到山頂,不聽勸告。這種堅定的毅力,不退的願心,感動佛菩薩示現來幫助他、照顧他,讓他平平安安的,滿足他的願望。
「正智者,略有二種」,第一個,「唯出世間」,第二種,「世間出世間」。「唯出世間正智者,謂由正智,聲聞獨覺諸菩薩等,通達真如」。真如就是本性,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真心,也叫第一義,佛說了幾十種名字。一樁事情爲什麼說這麼多?就是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你知道是說這樁事情就行了,名字是假的。正是《道德經》上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名不能執著。言語也不能執著,你要懂得言語裏頭的意義,意在言外,這叫真言,你得要會聽。怎麼叫會聽?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聽出來了,起心動念聽不出來。換句話,看經,同樣個道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以真誠恭敬心面對這個佛經,你去看,裏頭的意思體會到了,不能想象。一有分別、有執著,有自己的想法,你讀這部經全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是從你妄想裏頭流出來的,經到你手上變質了。真與真相應,妄與妄相應。
聲聞、獨覺他們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放下了,他決定沒有執著,所以他能看到真東西。看得不多,因爲他還有分別、還有妄想,所以他只能看到少分。菩薩比他高明,菩薩把分別斷掉了,有妄想,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比聲聞、獨覺高明。到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起心動念也放下,他得到是完整的,佛的境界他都知道,他也都證得了。雖然證得,他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還帶著習氣,但是這些習氣不礙事,像文殊菩薩這種變化,化身去辦事情,一點都不妨礙。妨礙什麼?妨礙證大般涅槃,妨礙回歸自性。除這一點他什麼妨礙都沒有。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他回歸自性,在淨土裏面講,回歸常寂光,那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佛果沒有現象,它沒有物質現象,它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他在不在?他在。他在,沒有人知道,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他的身就像光一樣,遍虛空法界;他的心也像光一樣,跟虛空法界融成了一體。起不起作用?起作用,非常的靈驗,就在面前,我們有感他就有應。我們這個感是有心的、是起心動念的,他的應不起心、不動念。
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爲我們示現八相成道,在人世間八十年,中國人講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這七十九歲當中,你看他每天持戒、托缽、旅遊、講經教學,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統統沒有。如果有,他是凡夫,他跟我們一樣。他不是凡夫。而且他在經上告訴我們,他早就成佛了,無量劫前就成…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