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只看到惠能一个人,惠能之前没有,惠能之后也没有。他有本事能放下,能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其次的这叫渐悟,修了好几年,得这个境界。修十几年的、修二十几年的、修三十几年的、修四十几年的,入这个境界的多,很多。在一次谈话当中入这个境界的,只有惠能大师一个人。
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半夜三更,惠能不认识字当然不需要经本,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应该是讲到四分之一,他就觉悟了。他就提出他的报告,跟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见性了,性什么样子?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自性就是真心,真心现前了。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真心不生不灭。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无动摇」,第五句「能生万法」。五祖听了,行了,不必说了,衣钵就给他了。他这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的境界,完全相同,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一见性之后,他就明白,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全通了,没有一样不通。五祖半夜就叫他赶快走,叫他去躲避起来。这一躲避,躲避十五年,为什么?嫉妒、障碍。衣钵传给他,人不服,但是他真开悟了。神秀大师虽然大家很尊敬,没开悟。神秀自己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这桩事情《坛经》里面记载得很清楚。
所以这个五法是佛家的根本法,「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是相宗最重要的总纲领。所以名是假名,相是幻相,从波动当中产生。这桩事情,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始终有疑问。祖师大德讲得是很清楚,不懂!看不明白。代代相传,这老和尚讲经的时候也讲过,听不懂,听了有怀疑,问他,他也不懂。我们也是在最近几年,这个疑团化解了。为什么?看到现代科学家的报告,量子力学家。看到他们这些报告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发现的就是佛家讲的阿赖耶。这才搞清楚了,对于世尊、祖师大德五体投地,没话说了,不能不佩服。这个事实真相,佛经上常说八地以上才见到,换句话说,七地以下只是听佛讲,有这回事情,自己没见到。八地以上,最高的五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你看到了。这是什么?甚深禅定当中,他有这个能力,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那个频率他能看到,这太了不起了。他的心多定,那么微细的波动他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宇宙到底是什么,他知道、他看到了。
今天科学家用精密的仪器,也了不起,精密仪器能够侦测到这个微细的频率。我是台湾有个同学,在网路上下载一个信息给我,科学家的。他们用这些仪器,精密的仪器,最先进的仪器,观察到一秒钟一千兆分之一,看到这个波动,一千兆分之一秒,一秒钟里头一千兆分之一。但是佛经里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现代科学能看到这个,我们相信科学还不断的在进步。现在三细相里头,只有物质现象讲清楚了、讲明白了,一点怀疑没有,可是精神现象没讲清楚。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的,念头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念头?念头是个波动现象,为什么会有波动现象?这个没讲清楚,但是这些现象被看见了、被发现了。他说念头生灭太快,就算现在用的仪器,一秒钟的一千兆分之一秒,单位是兆,一千兆分之一秒,这个时间实在太短暂了,一秒钟一千兆次的生灭。他说没有理由,突然出现,立刻就消失,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佛经上有,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楞严经》上所说的,被今天科学家看到。佛经上给我们解释,物质确实是心想生的。心想从哪里来的?心想从阿赖耶的业相,业相就是波动。业相从哪里来的?业相是一念迷而不觉来的。如果觉,就没有这个现象;一念不觉,波动现象发生了。佛经上有解释,他没办法解释。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高等科学。现在这些量子力学家对一些传统的,一般人讲迷信,传统的迷信、传统的预言非常重视,他肯定古代人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最高的智慧。他们有这个说法,决定不能够轻视,不能小看,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丧失掉了。这个本能,他说得不错,真的是本能,在佛法讲这个是神通、道力,确实是本能,人人皆有。怎么失掉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失掉了。并不是真的失掉,根本就没有失掉,只要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它马上就恢复。惠能大师为什么能恢复?他放下了,没有别的,他真肯放下,立刻就恢复。一般人他放不下,问题在此地。所以这相、名。
什么叫分别?「谓三界所摄诸心心法」,这个是分别。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里头一切心、心所,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分别。真如呢?五法里头就真如真的,其他三个不是真的,其他三个都叫有为法。其他这三个,相、名、分别,都是有为法。「真如:谓法无我所显,圣智所行,一切言说所不依处。」真就不是妄的。如,是讲现象,相如其性,叫性相一如。所有这些现象从哪里来?是从真心显现出来的。真心能生能现,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能生,它能现。这里说法无我所显,确实是无我。圣智所行,在什么地方见到?诸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
今天有同学,从虚云老和尚,把他朝五台山的这一段故事节录出来给我看。我是在六十年前看的,这么多年来我再没有看这个书了,有这个印象,不很清楚。我今天看了一遍,非常感动。虚老和尚四十岁的时候,从普陀山那边出发,三步一拜到山西五台山,拜了三年。三年在路上生过两次病,文殊菩萨救了他,文殊菩萨变化一个乞丐照顾他。他到最困难,他就出现了,两次照顾,所以他非常感恩。到五台山之后打听这个人,有个老和尚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这就是什么?圣智所行,无我所显。他能够现身,他能够照顾你,照顾你饮食,帮助你调医药,把你的病治好,让你再去朝山。能现身、能办事,这种现身办事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能做得这么圆满,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大自在!释迦在印度,应以佛身而度者他就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住世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这是法无我所显。如果有我?有我,你做不到,你这种神通道力统统失掉了。无我,他就又找回来,神通道力就现前。所以无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有我什么?情执,执著这个身是我,什么事都不能办。
圣智所行。虚老和尚在半路上生病,得的重病,第二次的病快要死了。他变现一个乞丐,这乞丐能懂得医术吗?居然找些草药能把他的病治好,能让他的身体恢复。十几天,完全恢复了,你再去拜,再去朝山,他又不见了。分手,不知道他到哪去了。乞丐,要饭的,居无定所,不知道他跑到哪去了。其实文殊菩萨始终在他身边保护他。他发这么大心,把他朝山的功德回向给他父母。虚云老和尚出生,好像母亲就过世,长大出家,父亲也过世了,孤苦伶仃。自己学佛,几十年没有成就,发这个大愿,三步一拜朝五台山,以这个功德回向给父母,这一分孝心感动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化身,这个乞丐劝他,你有这分诚心就够了,不必这样辛苦,不必拜,你走路走到五台山就可以了。他一定坚持,一定三步一拜拜到山顶,不听劝告。这种坚定的毅力,不退的愿心,感动佛菩萨示现来帮助他、照顾他,让他平平安安的,满足他的愿望。
「正智者,略有二种」,第一个,「唯出世间」,第二种,「世间出世间」。「唯出世间正智者,谓由正智,声闻独觉诸菩萨等,通达真如」。真如就是本性,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真心,也叫第一义,佛说了几十种名字。一桩事情为什么说这么多?就是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你知道是说这桩事情就行了,名字是假的。正是《道德经》上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名不能执著。言语也不能执著,你要懂得言语里头的意义,意在言外,这叫真言,你得要会听。怎么叫会听?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听出来了,起心动念听不出来。换句话,看经,同样个道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以真诚恭敬心面对这个佛经,你去看,里头的意思体会到了,不能想象。一有分别、有执著,有自己的想法,你读这部经全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是从你妄想里头流出来的,经到你手上变质了。真与真相应,妄与妄相应。
声闻、独觉他们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放下了,他决定没有执著,所以他能看到真东西。看得不多,因为他还有分别、还有妄想,所以他只能看到少分。菩萨比他高明,菩萨把分别断掉了,有妄想,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比声闻、独觉高明。到法身菩萨,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起心动念也放下,他得到是完整的,佛的境界他都知道,他也都证得了。虽然证得,他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还带着习气,但是这些习气不碍事,像文殊菩萨这种变化,化身去办事情,一点都不妨碍。妨碍什么?妨碍证大般涅槃,妨碍回归自性。除这一点他什么妨碍都没有。必须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他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回归常寂光,那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佛果没有现象,它没有物质现象,它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他在不在?他在。他在,没有人知道,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的身就像光一样,遍虚空法界;他的心也像光一样,跟虚空法界融成了一体。起不起作用?起作用,非常的灵验,就在面前,我们有感他就有应。我们这个感是有心的、是起心动念的,他的应不起心、不动念。
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在人世间八十年,中国人讲虚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七十九岁。这七十九岁当中,你看他每天持戒、托钵、旅游、讲经教学,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统统没有。如果有,他是凡夫,他跟我们一样。他不是凡夫。而且他在经上告诉我们,他早就成佛了,无量劫前就成…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