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的波動現象,這個科學家非常驚喜。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産生的。這給他們帶來一個新的思想,真是嶄新的,這個思想是什麼?以心控物,就是用我們的念頭,可以控製物質現象,這個發現非常了不起。

  可是佛早就說了,十乘觀法裏頭,宇宙一切法歸納爲色心。接著色由心造,色是由心造的,物質是心理變現出來的。後頭一個總結,「全體是心」。換句話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就是一心。誰的心?自己的心,不是別人的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佛說得好,「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極樂世界是心現的,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跟我們什麼關系?一體。然後教我們認識一切法的真相,《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一切諸法的真實相,全體是心,而且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佛在大經上說,「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叁世是說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現在這一切衆生都是未來佛,已經修行成佛的,過去佛;現在修行成佛的,現在佛;現在還沒有修行,還沒有成佛的是未來佛,一個不漏,一切衆生個個皆是,這是大乘經裏頭透給我們的信息。我們本來是一體,現在還是一體,只是迷悟不同。佛菩薩承認跟我們是一體,我們不承認跟他是一體,我們在迷,他在悟。所以衆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差別在哪裏?迷悟不同。衆生覺悟就成佛,佛要是一念不覺就變衆生,這是事實真相。

  一念不覺,這變成衆生,迷了。迷了之後就出現阿賴耶,阿賴耶變現出十法界,阿賴耶不是真的,它所變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是真的。我們迷的時候看到阿賴耶的境界,我們覺悟的時候,阿賴耶的境界沒有了。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告訴我們,「夢裏明明有六趣」,我們作夢的時候好像是真的,「覺後空空無大千」,醒過來之後沒有了。今天六道就是個夢境,我們在作大夢,醒不過來。爲什麼?迷在這個裏頭,以爲是真的,這裏頭有苦樂憂喜。如果覺悟了,誰覺悟了?阿羅漢覺悟了。阿羅漢醒過來了,是什麼境界?夢醒了,六道沒有了,那他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六道不見了。六道,釋迦牟尼佛的穢土,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爲什麼?境界是心變現的。

  《華嚴經》上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句話重要!一句把這個事實真相道破了。六道衆生的心不善、染汙,嚴重的染汙,所以這個環境是染汙的,叫穢土,就是不清淨。阿羅漢把所有一切染汙放下了,身,知道身不是我,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的,是我所有的,身體就是這個樣子。所以舍身受身就不在意,就不放在心上,衣服髒了換一件,這個身體用了幾十年,不好使用,換一個,很簡單。在六道裏常常換身體,無量劫來不知道換了多少身體,六道統統去過,天上待過,地獄也待過,哪兒都待過。應該知道六道苦,不想在六道再玩了,這遊戲玩夠了,不想再玩了,想出去了。出去怎麼樣?把執著放下,執著就是染汙。把自私自利放下,這非常具體的來說,把名聞利養放下,把五欲六塵放下,把貪瞋癡慢疑放下,六道就沒有了,你就超越了。超越生到四聖法界,世尊的淨土,還是在阿賴耶控製之下,沒有能夠超越阿賴耶。不過是阿賴耶不善的那一方面,二十六個煩惱你放下了,所以六道沒有了,六道是二十六個煩惱造成的。

  四聖法界是怎麼造成?四聖法界是十一個善造成的,善法有十一種,這裏頭沒有惡,所以四聖法界好。這裏頭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這個佛天臺大師說,他不是真佛,稱他爲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不是真佛。真佛、假佛用什麼做標准?用心。用阿賴耶就是假的,用自性就是真的,所以十法界裏面的佛,他還是用阿賴耶,他不是用真如自性,他是相似即佛。也就是用阿賴耶用得非常純正,只有善沒有惡,完全依照佛的教誨去奉行。他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十法界裏面的佛,他所修行的斷無明。能夠把無始無明放下,十法界不見了,四聖法界沒有了,四聖法界還是一場夢。

  這個夢醒之後出現什麼?一真法界出現,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裏頭的身,不是我們肉身,這個肉身是阿賴耶的相分,就是物質。實報土的衆生,這些菩薩們,他們的身不是血肉之身,不是從阿賴耶來,從哪裏來?從自性裏頭來的,叫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法性土。要記住,佛在《華嚴》上說的「唯心所現」,它是真心現的。我們這個地方,十法界是心現的,但是上加了個東西,「唯識所變」,加了阿賴耶。他那個地方不加阿賴耶,沒有阿賴耶,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是真的,天臺大師稱這裏面的居衆,叫分證即佛。他是真佛,個個都是真佛,只是不圓滿。爲什麼不圓滿?無明斷了,無明習氣沒斷。習氣非常難斷,習氣也沒有法子斷,想個什麼法子斷,那你就起心動念了,你墮落了。這個境界裏的菩薩不起心、不動念,所以在那裏修行叫無功用道。它是無爲法,它不是有爲法,十法界是有爲法,實報土、一真法界是無爲法,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完全回歸到全體是心,這就回歸自性、回歸到常寂光,這個時候實報土也沒有了。所以《金剛經》上這句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除外。實報土有相,相從哪裏生的?無明習氣變現的。四聖法界是起心動念變現的,我們這個六道輪回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你放掉見思煩惱,六道就沒有了,放下分別執著,十法界就沒有了,這些東西不是真的,假相。所以佛法稱有是妙有,空是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就是世出世間法。你對于世出世間法不放在心上,能夠在這一切法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什麼人?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所行的境界。

  所以意識所緣叫長境,因爲它有連帶的意識生起來,這就是我們講的思想,是個長境。它會想出很多很多,相續不斷,跟前五識所緣的境界完全不相同,前五識太單純。六識、七識,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阿賴耶,阿賴耶是前面七識之體,這根,前面七識是它的作用,它是根本。它從哪裏起來的?它從自性裏頭變現出來的。自性迷了、變質了,它還是自性,但是變質了,起作用。它可以恢複的,只要妄想分別執著,連習氣都斷幹淨,它就恢複正常,是很容易恢複的。

  我們看到惠能大師就有很深的感悟。惠能大師二十四歲,這年輕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這個人非常老實、非常善良、非常孝順,也非常單純,對這個世間沒有任何欲望。活在世間他只有一樁事情,供養老母親,除這樁事情,他心裏幹幹淨淨。所以在黃梅八個月,沒有進過禅堂,也沒有進過講堂。八個月幹什麼?幹苦工,我們今天講的義工。這個義工是苦力,破柴、舂米。五祖傳法,衣缽傳給他。爲什麼?爲他能放得下。神秀跟五祖二、叁十年,衣缽沒有傳給他。神秀當年在道場是五祖的助教,五祖法緣殊勝,天下多少人到他的山門去求教,五祖接應不過來,讓神秀大師代替,神秀大師不能解決的再找五祖,我們就想他的身分地位多高。最後衣缽傳給惠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大衆不服。所以衣缽交給惠能,五祖半夜就叫他趕快走。叁天之後才宣布,他走得很遠,找不到他了,這個事情《壇經》裏頭記載得很清楚。

  由此可知,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一念什麼?放下,放下就成佛了。我們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佛,你就回歸自性。不在別人,與什麼人都不相幹,統統在自己,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一定要知道,一切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你要討厭,那是你心現識變的,你歡喜也是心現識變的,與什麼人都不相幹。如果你怨天尤人,那你罪上加罪,爲什麼?與別人不相幹,怎麼賴到別人身上,全是自己。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投胎,誰叫我們來的?自己找來的,沒人叫我們。怎麼找來的?業力找來的。你自己一生好善,你看到善人你就喜歡,你就到那裏去了;一生喜歡幹壞事,遇到幹壞事的,他就到那裏去了,就這麼個道理。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喜歡賭博的一定進賭場,他的朋友在那裏;喜歡打牌的,一定在麻將桌上;喜歡念佛的,他的朋友都在念佛堂,就是這麼來投胎的。所以你來投胎,找到這個父母,父母前生跟你有緣,你一碰上,立刻就到他家去了,沒有人指使,沒有人安排,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這裏頭也有特殊的。特殊的佛幫助你,佛不會幫助你幹壞事情,全是幫助你幹好事情,「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袁了凡先生命裏頭沒有功名。功名,古時候叫功名,現在叫學位,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古時候,進士、舉人、秀才,進士好比博士,舉人好比碩士,秀才好比學士,它是社會上學位的名稱。在佛門也是,佛門最高的學位叫佛陀,第二個學位叫菩薩,第叁個學位叫羅漢。佛門的學位,不必靠念書可以拿到,爲什麼?他拿到學位的標准是放下。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叁個學位的標准。第一個阿羅漢,最低的學位,放下見思煩惱,得清淨心,清淨心就是阿羅漢。第二個菩薩,菩薩要放下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高級的菩薩還要放下無明煩惱。像惠能大師,他能在一句話之下,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明心見性,就超越十法界。五祖把衣缽給他,有道理!五祖在一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真的見性。惠能那個時候二十四歲,釋迦牟尼佛爲我們示現,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叁十歲。徹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叁十歲開始教學,教學四十九年,一生天天講經教學,這叫佛事。

  佛這個字的意思,直接翻成中國文叫覺者,覺悟的人,跟中國聖人的意思相同。爲什麼不用聖人來翻佛陀?佛陀的意思比聖人還要高。聖人是對于宇宙人生的事情有正確的看…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