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軟的,腳下去之後,陷下去四個指頭。
【隨足舉已。】
我們把腳擡起來,它有彈性,又恢複原狀。
【還複如初。】
「履者,蹈也。沒者,下沈。足蹈花上,其觸柔軟,如蹈兜羅綿,足入花中,下深四指。舉足出花,花即平整如初」。這都很好懂。「故曰:隨足舉已,還複如初」。這看西方極樂世界人自在,悠閑自在,一心向道,沒有雜念,每天聽經聞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享受六種的色境,用色做總代表,我們一般人所說賞心悅目,沒有一樣不歡喜。眼耳鼻舌身心所接觸的,不但快樂,幫助你斷煩惱、消業障、開智慧,有這麼多的好處。
末後這一段,「六時華雨」。請看經文:
【過食時後。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複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下明六反雨花」,這也是《阿彌陀經》裏頭所說「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跟小本《彌陀經》上講的是同一個意思。「六時者,晨朝、日中、日沒」,這叫日叁時。印度人,早晨是初日分,六點到十點,中日分是十點到兩點,後日分是兩點到六點。印度一個時,一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印度人把一天分成六時,晝叁時,夜叁時。晚上初夜分,是下午六點到十點,初夜;中夜是晚上十點鍾到兩點鍾,中夜;後夜分是兩點到第二天早晨六點鍾,它這麼分法的。所以現在外國用的二十四個小時,我們加個小字,小時。我們中國的時辰是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十二個時辰,比現在用的時辰大一倍。印度比我們又大一倍,印度的一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中國的一時是現在的兩小時。晝夜六時就是一晝夜,六時就是一晝夜。
極樂世界沒有晝夜,它沒有夜晚。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還有晝夜的習氣沒斷,那就把花飛花落用它來代表時間,六次花飛花落,這就好比是一天了。「晨朝雨花」,這是初日分,『過食時後,其花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早晨,過食時。出家人一天只吃一餐飯,「食時者,正食之時,即日中之午時」。吃完飯之後,這個花自然沒有了,大地很清淨。應該就是每一時的初,空中會落下花來,一餐飯的時間,花就沒有了。所以這花,常常看到空中雨花。《沙彌十戒儀則經》裏面說,「若受齋食時不得過中午」。「是表晨朝所散之花,當日過中,則于地上自然化去,大地清淨如初。于是空中更雨新花。如是隨此六時,花降花化,循還往複,故雲隨其時節,還複周遍」。還複就是循還、反複,就這個意思。六時雨花,應該就是每一時初,花就落下來,吃一餐飯的時候,這時間不長,花就沒有了,大地很幹淨,一塵不染。到底下一個時辰它又雨花。總是極樂世界雨花的時節是很緊湊的,也很正常,讓人知道一天六次花降花化,花沒就沒有了,用這個來計算時間。
「周遍者,周遍其國」,這在極樂世界普遍的現象,到處統統能夠看見。『與前無異,如是六反』。「六反者,六度也,即小本之六時雨花。至于極樂國土而言晝夜者,只是順此方之習俗」,極樂世界實際上沒有晝夜。「如《要解》雲」,蕅益大師說的,「彼土依正」,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正報是我們身體,「各有光明」。極樂世界的光,這光明世界,它不靠日月燈光,它沒有這個東西。每個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萬物統統放光,樹放光、水放光、大地放光,它是衆寶所成,無量珍寶。經上舉出七寶,七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圓滿。七的意思是講四方、上下加上當中,這個叫七,這就是圓滿,它表法。那就是無量珍寶應有盡有,它沒有欠缺的。「不假日月,安分晝夜」,哪來的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說有晝夜,說有年月日時,都是隨順我們的習俗來說,實際上極樂世界沒有。沒有晝夜,也就沒有日月,也就沒有什麼年份,就沒有。
這個世界的人長壽。長壽,時間實際上長短也不完全相同,爲什麼?在那個地方用功,每個人勤惰不一樣,有人非常精進,有人則是慢慢來,不著急。慢慢來的人壽命就很長,爲什麼?他成佛,成佛就畢業了。勇猛精進的他時間就縮短了,他就早成佛去了。那個地方,成佛就在那兒畢業了。成佛到哪裏去了?成佛就回到常寂光去,非常不可思議。常寂光是自性,回歸自性。這麼看起來,也很有趣味的,讓我們想象到,你看我們一念不覺迷了,愈迷愈深,墮落到六道輪回。現在遇到佛法,再回頭、回歸,慢慢的又回到了自性。從自性出來,最後又回到自性,這是一個很大的循環。
富樓那尊者在《楞嚴經》上向佛提出一個問題,很有趣味。凡夫通過無量劫勤苦修行成佛了,成佛之後還會不會再變成凡夫?那就是說,我們真不容易回到常寂光,回歸自性,以後會不會再有一念不覺又迷了?我相信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富樓那代我們問出來。釋迦牟尼說,不會再迷了。就如同黃金在金礦裏面,經過冶煉變成純金,渣子淘汰盡了,變成純金,這個純金會不會變成金礦礦石?不會變成礦石,跟礦石放在一塊它也不會變成礦石,它是經過提煉的。換句話說,沒經過提煉的人有沒有這個可能?自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沒有通過這種提煉有可能。我們爲什麼迷了?這個迷沒有理由。我們問這句話就是迷了,爲什麼?有疑心。如果沒有懷疑,怎麼會有這些問題?只要提問題出來,迷沒有斷,真正斷了沒有問題。這都是大乘教裏面所說的不可思議的境界。
「又《疏鈔》曰」,這個地方講的《疏鈔》,如果沒有指哪一種疏鈔,就是《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的。《要解》是蕅益大師的。他不要提,因爲是同屬一部,《彌陀經》跟這個是大本小本,所以就不提什麼《疏鈔》。如果《華嚴疏鈔》,要加上華嚴,不提就是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要解》。蓮池大師注解裏頭說,「彼土既無須彌」,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又無日月,常明不昏,晝夜無辨」,無法辨別晝夜,「唯以華開鳥鳴而爲晝,華合鳥棲而爲夜」。鳥休息了,花合了不開了,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又慈恩《彌陀通贊》」,慈恩是窺基大師,窺基大師的《阿彌陀經通贊疏》,這是他注解的。這裏面說,「華開金沼」,沼就是七寶池,七寶池是金色的,「化生(指蓮池化生之人)爲天曙之情」。好像天亮了,蓮花開了,這個往生的人花開見佛,真的好像初出生。「鳥宿瓊林,菩薩作時昏之想」,鳥歸到樹林休息的時候,菩薩把它想作黃昏。「諸說皆同旨」,這幾位大師所說的意思都差不多。
「又《圓中鈔》更進一解」,《圓中鈔》是幽溪大師的,他說「以花開鳥鳴爲曉,蓮合鳥棲爲夜,竊恐猶是凡聖同居淨土氣分,與穢土將忘未忘之間,以衆生生者,多帶業往生」,這個說得有道理,確實比前面叁個說的更有意思。是什麼?我們剛剛往生到極樂世界還不久,還有這些習氣在,這習氣也感得有花開花合、有鳥鳴鳥宿,有這些景象發生。總而言之,境隨心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久了,習慣了,根本不起這個念頭,這些現象也就沒有了。總而言之,境隨心轉是真理,這就是意念主宰了一切。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好!
在大宇宙裏頭,學佛之後,自己能做得了主;沒有學佛,自己隨業流轉,自己做不了主,那很可憐。自己做主,無論什麼樣的境界,如如不動,外面環境自然它就轉了。特別讓我們想到,外國馬雅古老的預言說今年十二月有災難。我們學佛,學這個經管用!這個災難不管它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我們曉得那是環境上産生的變化。環境變化是共業所感,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大家的念頭變現出來的。但是共業裏頭有別業,有不共的業,他有這個念頭,我沒有這個念頭,我縱然受他的影響,影響不大。我如果沒有念頭,隨順他們的念頭,這麻煩就大了,那個影響就太大了。所以,他們都在念這些災難,想到如何來逃避這個災難,能逃得掉?逃不掉。爲什麼?業力感召的。
美國布萊登博士就說得很好,他告訴我們,這個災難可以化解。只要地球上的居民真正覺悟,從今天起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可以化解;不但能化解,還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這是一個量子力學家說的,他主張以心控物,就是用我們心來控製物質現象。科學家報告裏頭,念力的能量無限大,大到什麼程度?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的軌道,有這麼大的能量,這就是佛常說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地球這樣的災難,在意念上講這是小事,不是大事,比改變星球軌道容易太多了。所以布萊登這個提議我們可以接受,我們可以認真努力,用我們的意念,純淨純善,幫助這個地球化解災難。
我們常想,地球上七十億人都造惡業,要讓他們回頭不可能。那要多少人回頭才能産生效果?我相信這個疑問也是大家的疑問,不是我一個人。這些科學家他們也知道,爲我們提出一個數據,地球上居住人數的總人數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能夠回頭,就能幫助地球解決問題。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多少人?八千多人。就算他一萬人,一萬人超過很多了,一萬人回頭,七十億人造業,讓我們不敢相信,行嗎?不成比例。可是中國古人有句老話說得很有意思,叫邪不勝正,七十億人是邪,這一萬人是正,邪不勝正。
意念改變物質環境這樁事情,日本江本勝做過一次實驗,在日本琵琶湖一個海灣。這個海灣是死水,水不流動,很髒很亂,氣味很難聞,二十多年了。他就在這個湖邊做實驗,召了叁百多個人,請了一個老和尚,九十多歲的一個老和尚,帶著大家祈禱,共同發一個心念,發一個念頭,就是「湖水幹淨了」,加一個「我愛你」。「我愛你,湖水幹淨了」,就念這一句話,念一個小時。叁百五十多個人在湖邊,什麼念頭都沒有,統統放下,就念這一句,念了一個小時。叁天之後,湖水真的幹淨了,氣味沒有了,他照了很多照片。成功了!幹淨了多久?江本博士告訴我,幹淨了半年。一次祈禱,幹淨了半年。我給他說,你能不能叁、四個月去做一次,不…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