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软的,脚下去之后,陷下去四个指头。
【随足举已。】
我们把脚抬起来,它有弹性,又恢复原状。
【还复如初。】
「履者,蹈也。没者,下沉。足蹈花上,其触柔软,如蹈兜罗绵,足入花中,下深四指。举足出花,花即平整如初」。这都很好懂。「故曰:随足举已,还复如初」。这看西方极乐世界人自在,悠闲自在,一心向道,没有杂念,每天听经闻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享受六种的色境,用色做总代表,我们一般人所说赏心悦目,没有一样不欢喜。眼耳鼻舌身心所接触的,不但快乐,帮助你断烦恼、消业障、开智慧,有这么多的好处。
末后这一段,「六时华雨」。请看经文:
【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下明六反雨花」,这也是《阿弥陀经》里头所说「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跟小本《弥陀经》上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六时者,晨朝、日中、日没」,这叫日三时。印度人,早晨是初日分,六点到十点,中日分是十点到两点,后日分是两点到六点。印度一个时,一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印度人把一天分成六时,昼三时,夜三时。晚上初夜分,是下午六点到十点,初夜;中夜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中夜;后夜分是两点到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它这么分法的。所以现在外国用的二十四个小时,我们加个小字,小时。我们中国的时辰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十二个时辰,比现在用的时辰大一倍。印度比我们又大一倍,印度的一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中国的一时是现在的两小时。昼夜六时就是一昼夜,六时就是一昼夜。
极乐世界没有昼夜,它没有夜晚。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有昼夜的习气没断,那就把花飞花落用它来代表时间,六次花飞花落,这就好比是一天了。「晨朝雨花」,这是初日分,『过食时后,其花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早晨,过食时。出家人一天只吃一餐饭,「食时者,正食之时,即日中之午时」。吃完饭之后,这个花自然没有了,大地很清净。应该就是每一时的初,空中会落下花来,一餐饭的时间,花就没有了。所以这花,常常看到空中雨花。《沙弥十戒仪则经》里面说,「若受斋食时不得过中午」。「是表晨朝所散之花,当日过中,则于地上自然化去,大地清净如初。于是空中更雨新花。如是随此六时,花降花化,循还往复,故云随其时节,还复周遍」。还复就是循还、反复,就这个意思。六时雨花,应该就是每一时初,花就落下来,吃一餐饭的时候,这时间不长,花就没有了,大地很干净,一尘不染。到底下一个时辰它又雨花。总是极乐世界雨花的时节是很紧凑的,也很正常,让人知道一天六次花降花化,花没就没有了,用这个来计算时间。
「周遍者,周遍其国」,这在极乐世界普遍的现象,到处统统能够看见。『与前无异,如是六反』。「六反者,六度也,即小本之六时雨花。至于极乐国土而言昼夜者,只是顺此方之习俗」,极乐世界实际上没有昼夜。「如《要解》云」,蕅益大师说的,「彼土依正」,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正报是我们身体,「各有光明」。极乐世界的光,这光明世界,它不靠日月灯光,它没有这个东西。每个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万物统统放光,树放光、水放光、大地放光,它是众宝所成,无量珍宝。经上举出七宝,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讲四方、上下加上当中,这个叫七,这就是圆满,它表法。那就是无量珍宝应有尽有,它没有欠缺的。「不假日月,安分昼夜」,哪来的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说有昼夜,说有年月日时,都是随顺我们的习俗来说,实际上极乐世界没有。没有昼夜,也就没有日月,也就没有什么年份,就没有。
这个世界的人长寿。长寿,时间实际上长短也不完全相同,为什么?在那个地方用功,每个人勤惰不一样,有人非常精进,有人则是慢慢来,不着急。慢慢来的人寿命就很长,为什么?他成佛,成佛就毕业了。勇猛精进的他时间就缩短了,他就早成佛去了。那个地方,成佛就在那儿毕业了。成佛到哪里去了?成佛就回到常寂光去,非常不可思议。常寂光是自性,回归自性。这么看起来,也很有趣味的,让我们想象到,你看我们一念不觉迷了,愈迷愈深,堕落到六道轮回。现在遇到佛法,再回头、回归,慢慢的又回到了自性。从自性出来,最后又回到自性,这是一个很大的循环。
富楼那尊者在《楞严经》上向佛提出一个问题,很有趣味。凡夫通过无量劫勤苦修行成佛了,成佛之后还会不会再变成凡夫?那就是说,我们真不容易回到常寂光,回归自性,以后会不会再有一念不觉又迷了?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富楼那代我们问出来。释迦牟尼说,不会再迷了。就如同黄金在金矿里面,经过冶炼变成纯金,渣子淘汰尽了,变成纯金,这个纯金会不会变成金矿矿石?不会变成矿石,跟矿石放在一块它也不会变成矿石,它是经过提炼的。换句话说,没经过提炼的人有没有这个可能?自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通过这种提炼有可能。我们为什么迷了?这个迷没有理由。我们问这句话就是迷了,为什么?有疑心。如果没有怀疑,怎么会有这些问题?只要提问题出来,迷没有断,真正断了没有问题。这都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又《疏钞》曰」,这个地方讲的《疏钞》,如果没有指哪一种疏钞,就是《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要解》是蕅益大师的。他不要提,因为是同属一部,《弥陀经》跟这个是大本小本,所以就不提什么《疏钞》。如果《华严疏钞》,要加上华严,不提就是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阿弥陀经要解》。莲池大师注解里头说,「彼土既无须弥」,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又无日月,常明不昏,昼夜无辨」,无法辨别昼夜,「唯以华开鸟鸣而为昼,华合鸟栖而为夜」。鸟休息了,花合了不开了,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又慈恩《弥陀通赞》」,慈恩是窥基大师,窥基大师的《阿弥陀经通赞疏》,这是他注解的。这里面说,「华开金沼」,沼就是七宝池,七宝池是金色的,「化生(指莲池化生之人)为天曙之情」。好像天亮了,莲花开了,这个往生的人花开见佛,真的好像初出生。「鸟宿琼林,菩萨作时昏之想」,鸟归到树林休息的时候,菩萨把它想作黄昏。「诸说皆同旨」,这几位大师所说的意思都差不多。
「又《圆中钞》更进一解」,《圆中钞》是幽溪大师的,他说「以花开鸟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窃恐犹是凡圣同居净土气分,与秽土将忘未忘之间,以众生生者,多带业往生」,这个说得有道理,确实比前面三个说的更有意思。是什么?我们刚刚往生到极乐世界还不久,还有这些习气在,这习气也感得有花开花合、有鸟鸣鸟宿,有这些景象发生。总而言之,境随心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久了,习惯了,根本不起这个念头,这些现象也就没有了。总而言之,境随心转是真理,这就是意念主宰了一切。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好!
在大宇宙里头,学佛之后,自己能做得了主;没有学佛,自己随业流转,自己做不了主,那很可怜。自己做主,无论什么样的境界,如如不动,外面环境自然它就转了。特别让我们想到,外国马雅古老的预言说今年十二月有灾难。我们学佛,学这个经管用!这个灾难不管它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我们晓得那是环境上产生的变化。环境变化是共业所感,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大家的念头变现出来的。但是共业里头有别业,有不共的业,他有这个念头,我没有这个念头,我纵然受他的影响,影响不大。我如果没有念头,随顺他们的念头,这麻烦就大了,那个影响就太大了。所以,他们都在念这些灾难,想到如何来逃避这个灾难,能逃得掉?逃不掉。为什么?业力感召的。
美国布莱登博士就说得很好,他告诉我们,这个灾难可以化解。只要地球上的居民真正觉悟,从今天起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个灾难可以化解;不但能化解,还会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这是一个量子力学家说的,他主张以心控物,就是用我们心来控制物质现象。科学家报告里头,念力的能量无限大,大到什么程度?可以改变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轨道,有这么大的能量,这就是佛常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地球这样的灾难,在意念上讲这是小事,不是大事,比改变星球轨道容易太多了。所以布莱登这个提议我们可以接受,我们可以认真努力,用我们的意念,纯净纯善,帮助这个地球化解灾难。
我们常想,地球上七十亿人都造恶业,要让他们回头不可能。那要多少人回头才能产生效果?我相信这个疑问也是大家的疑问,不是我一个人。这些科学家他们也知道,为我们提出一个数据,地球上居住人数的总人数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能够回头,就能帮助地球解决问题。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多少人?八千多人。就算他一万人,一万人超过很多了,一万人回头,七十亿人造业,让我们不敢相信,行吗?不成比例。可是中国古人有句老话说得很有意思,叫邪不胜正,七十亿人是邪,这一万人是正,邪不胜正。
意念改变物质环境这桩事情,日本江本胜做过一次实验,在日本琵琶湖一个海湾。这个海湾是死水,水不流动,很脏很乱,气味很难闻,二十多年了。他就在这个湖边做实验,召了三百多个人,请了一个老和尚,九十多岁的一个老和尚,带着大家祈祷,共同发一个心念,发一个念头,就是「湖水干净了」,加一个「我爱你」。「我爱你,湖水干净了」,就念这一句话,念一个小时。三百五十多个人在湖边,什么念头都没有,统统放下,就念这一句,念了一个小时。三天之后,湖水真的干净了,气味没有了,他照了很多照片。成功了!干净了多久?江本博士告诉我,干净了半年。一次祈祷,干净了半年。我给他说,你能不能三、四个月去做一次,不…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