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十法界。妄心用得最純、最正的,那就是依照佛所講的去做,佛所講的我全做到,但是是個妄心,不是真心。全做到了,你也好象是成佛了,天臺大師說,你這個佛叫「相似即佛」,看起來很像,再細心觀察不像。不象是什麼原因?你不用真心,你用的妄心。用妄心依教奉行,把經典所講的都懂了、都做到了,可是你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還是有起心動念,不過你能夠把分別執著控製到最小的點,幾乎達到零,控製到這樣子,這個控製就是你的定功,你的功夫,你的智慧,你的定力,十法界裏面的佛,在十法界裏面這個地位最高。如果把起心動念放下,那就是真佛,不是假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大概他們示現在世間從事的行業幾乎都是教學,他不從事其他的行業,全是教學。爲什麼?只有教學幫助別人覺悟。他來到這個世間,目的就在此地。極少數的佛菩薩以國王的身分出現在世間,幹什麼?護法,國王護法,讓這些佛菩薩去教。好像國王當校長,這些佛菩薩當教員,給他這個平臺,讓他全心全力把人民教好。這些我們都能在曆史上看到的。最古,古印度,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印度沒有統一,他們那些國王也都跟中國春秋時代一樣,一個國都不很大,大國也比不上現在一個市、一個縣市,沒有那麼大土地,所以方圓一百裏就很大了。
這是千聖複起不能易,佛佛道同,不會改變的。對世間法來說,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別說千聖,萬聖也不會改變。「萬世守之則爲楷」,楷是楷模,就是模範,不能改變,一改變問題出來了。在中國曆史上,你看曆代亡國之君就想改變,一改變,國家就亡了;你只要守住,它就世世代代傳下去。科學,它就是崇尚于改變,標新立異。科學發展到今天,從西方到普及全球大概四百年,今天走的什麼?今天走到世界末日。還要繼續這個法子去做,地球肯定毀滅。現在是完全否定了傳統,糧食搞基因,改變基因,那就把人類全部絕滅了;不但人類絕滅,動物、植物都滅掉了。爲什麼?土壤變質了,不能生長這些植物,這把整個地球毀滅了。科學發展到極處,就是走上毀滅。老祖宗教誨要是傳下去,萬世、萬萬世都是和諧盛世,不會出毛病。所以過去湯恩比曾經說過,科學應該有限製、有節製,只對于人民之衣食住行有方便的可以做,除此之外決定不能發展,發展肯定有害沒有利。特別是飲食這方面,農耕,湯恩比一再主張要恢複從前人工的農耕,是最健康的,他不贊成機械化耕種。在他那個時代,大概農藥、化肥還沒有發明,他沒有說到這個,機械化的農耕他都不贊成。
「又雲:純真絕妄,萬劫如然。言誠實者,孰過于是」,這四句話多好。學佛,尤其學大乘,尤其是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做不到純真絕妄你不能往生。爲什麼?極樂世界是純真絕妄。我們帶業帶著妄,帶著假、帶著妄,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假的、妄的要放棄,不放棄進不了門。這就像現在我們出國旅行通關,這是違禁品,假的、妄的是違禁品,通關的時候全部沒收。所以你進入到西方極樂世界純真絕妄。萬劫如然,都是這樣的,沒有例外的。我們不通關也要把它丟掉,假的決定不要,虛妄的決定不要,我們這個心多踏實,這個心多幹淨。世界動亂,災難再多,我們平平安安,沒事。爲什麼?你真心,你沒有妄念,對于整個宇宙這些變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我沒有妨礙,爲什麼?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現象都不是真的,所以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不能解決,自然有,我們一般現在講,有佛菩薩、有鬼神來解決;從佛法講,是自性性德來解決,本性裏頭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本有的相好自然解決。要不要操心?不要操心,只是自己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個重要。一味向上提升,下面事情自然擺平。
「故知諸佛所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這不是普通人說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贊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真正不可思議功德。我學習這部經,深深得到一些體會,我們中國老祖宗在《大學》一開端就給我們提出叁綱八目,叁大綱領、八大條目,我們必須遵守。叁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總綱領,決定不能違背。你看第一個明明德,明明德是什麼?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我們的德就叫做明德,明是什麼?光明,遍照法界。這是講的什麼?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行,這明德,普照世間。但是我們的明德不明,走了樣子。明德就是《叁字經》上講的本善,佛法講的心性,我們迷了,迷了心性,迷了明德,迷了本善,現在我們要把它恢複起來,所以上頭加個明,那個明是個動詞,我現在把我的明德重新再讓它放光明,下面明是名詞;跟明德連起來的,明明德,明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第一個。明明德之後,明明德是講的理,落實在事上講親民。親民是什麼?就是中國五倫裏頭「父子有親」,把這個親愛發揚光大。中國講倫理,愛一切人,「凡是人,皆須愛」,用你那個明德去愛,真心愛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止于至善。這個人是什麼人?在中國說大聖人,在佛法裏面講這是妙覺如來,無上正等正覺。
怎樣能到達這個境界?下面有八個綱目,教我們做的。從哪裏做起?從格物。格物這兩個字,很多人把意思錯會了,把格當作研究,物等于說是些道理、事相,去研究,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這叫格物。像這些科學家研究物質,把物質到底是什麼,格物格出來了。其實格物的本意不是這個。這個格物格得好辛苦,幾十年的時間,一代一代接著搞,才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你說從原子,發現到現在的微中子,八十年,多少人在搞這個,搞得好辛苦。中國古人講格物不是這個意思。格是什麼?格鬥,去打仗一樣,格鬥;物是什麼?物欲,就是你的欲望。你要跟你的欲望去打一仗,把你的欲望打敗。這個意思好!用你的智慧把你那些欲望淡化,然後把它融解,欲望沒有了,這叫格物。欲望沒有了,智慧就現前,爲什麼?欲望障礙智慧,這個東西沒有的話智慧就現前,智慧是自性裏頭本有的,叫致知。智慧現前意就誠了,就說誠實言。誠實言是個有智慧的人說的,絕對不會妄語,妄語傷我們的身心,壞我們的事業。人人都誠實,沒有一個不誠實。所以誠意,意誠之後心就正,心是不偏不邪,這就用心沒有偏心、沒有邪念,這樣的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叫真心。這身修,身修之後家齊,家齊之後國治,國治之後天下太平。八目!中國傳統的學問就這幾句話。標准是什麼?標准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標准。誠意的標准,正心的標准,修身的標准,齊家治國的標准,一直到平天下的標准都這個,不就天下大治!
再向上提升,向上一著,那是佛教,那是大智慧。向上提升是什麼?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到阿彌陀佛,超越一切諸佛國土。所以阿彌陀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學他格物,學他的致知,你就學他這一套就行,這是最高的標准,模範當中的模範;諸佛如來是我們的模範,阿彌陀佛是諸佛如來的模範。這部書裏頭講全了、講圓滿了,每一段經文,每一句的經句含義無窮,說之不盡。所以感動諸佛贊歎不可思議功德,功是他所用的功夫,德是他所得到的收獲。
「乃極真極實之言」,這個話說得多好,「萬代遵守不可違失。純是真實,無有虛妄。是故我等鹹當谛信,慎莫懷疑」。這兩句話非常重要,谛是谛實,真真實實的相信,不能有一絲毫的懷疑。學了我們就真幹,我們對于一切衆生決定沒有妄語。言語有善巧、有方便,你聽不懂的東西我給你淺說,不往深處說,讓你覺得聽懂了,你滿意了就好,不必往深處說,深處說很難理解。今天這些量子力學家幫我們很大的忙。一些經義實在沒有辦法理解,古人注解也注得不詳細,我們看了囫囵吞棗,我們講解依樣畫葫蘆。我們說都沒說清楚,聽怎麼可能聽清楚?這當然的道理。所以科學對我們很大的貢獻,把佛經裏頭奧秘真的揭穿了。最新的科學報告,我們要常常搜集來做參考。
「不可思議功德」,前頭有注,也學了很多,確實無法想象,爲什麼?它是性德。性德裏頭沒有心意識,離心意識你才能體會得到。心意識,心,起心動念,意是執著,識是分別。只要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不分別,心就清淨、就平等,清淨平等到一定的時候就開悟,悟就是覺。你看都在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段,「余方同贊」。這個東方講得詳細,其他就略說。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
恒河沙數世界,每一個世界裏頭又有恒河沙數諸佛,這些諸佛統統贊歎,贊歎阿彌陀佛。
【亦複如是。四維上下。】
『四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加上『上下』,這就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十方。
【恒沙世界。諸佛稱贊。亦複如是。】
這就略說。注解,「下」,就是指接著上面這段經文,「複舉十方恒沙諸佛,亦複如是稱贊彌陀。《會疏》曰:雖諸佛所證,平等是一。念佛往生的利益,彌陀不共的妙法,故諸佛讓德,令歸一佛」。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你看佛多好,佛佛是道同,不爭,大家都推讓,推彌陀爲第一。爲什麼?彌陀教化衆生的方法太巧妙了。其他一切諸佛教化衆生都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要消業障。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的,「看得破,放得下」,這是一切諸佛共同用的方法,共同走的道路。佛對衆生只負責第一個,幫助你看破,放下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真正看破,你當然放下。譬如說,說誠實言,你爲什麼會說妄語?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沒有智慧,你欺騙自己、欺騙別人,眼前縱然得名利,死了以後墮叁途,不值得!爲什麼不在這一生當中說誠實言積功累德?你來生的福報更大,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你就生天。爲什麼要去墮地獄?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何必去造業?何必…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