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指導原則,十種修法。第一種,「觀不思議境」,境是境界。不思議境界是什麼?就是佛法跟世間法,佛法不可思議,世間法也不可思議。不思議境界,無論是佛法、是世法,把它歸納起來,因爲法無量無邊、無盡無數,歸納起來不外乎二法,兩種,色心二法。色是物質,心是意念、是精神現象,佛法把它分爲四種,受想行識,這屬于心法。受是你有感受,有苦樂憂喜舍的感受。想,你有妄想,你有思想,你可以想過去,你可以想未來。凡所想象皆是虛妄,所以你有妄想。行是你的感受跟妄想它不會停住,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相續相。也不是真的相續相,而是相似相續相,好像是相續,並不是完全。第四個識,識的作用是什麼?識是前面受想行的本體,受想行都從它生出來的。它是什麼?它是受想行的根、是受想行的源,源頭。這源頭到底是什麼?識,佛法上用這個名詞,叫識。受想行識,我們講得粗一點,大致上是這個意思。
我們講記憶,你看,你看的東西,看過的,你聽過的,你能夠記得,我能記得昨天的事情,我能記得去年的事情,我能記得小時候的事情。這就等于什麼?等于我們有個資料庫,見色聞聲,吃到好的味道,聞到好的香味,都能夠記住。記住裏頭有善有惡,很複雜,統統在這裏頭。所以識等于是資料庫,等于是個倉庫,什麼玩意全在裏頭。這個東西不是真的,假的,自性裏頭沒有,就是真心裏頭沒有,妄心裏頭有。真心全是現量,妄心叁量具足,有現量、有比量、有非量。現量是六塵落謝影子,這是現量,你真的看見、真的聽見,記在心裏。比量,比量沒有看見,推想。譬如牆,隔著一堵牆,看到牆外面有煙冒出來,會想到底下有人在燒火。這是你沒有看見,這叫比量。非量,非量那是你的幻想,根本沒有這個事實。譬如佛經上講的「龜毛兔角」,兔子,你想它長了兩個角,根本沒有這回事情,烏龜殼上長了毛,也是沒有這個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幻想,這種想象叫非量。這些它統統都有,所以有真有假。阿賴耶識東西就太多、太複雜了,我們的心全被染汙了。佛教我們把這個全放下。
美國修.藍博士告訴我們,把記憶,就是阿賴耶識的記憶,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也就是說是善的還是惡的,統統把它清除掉,恢複清淨心,這個清淨心會起很大的作用。他替別人治病的原理就在此地,完全是清淨心。先把自己的記憶清除掉,讓心回歸到清淨,用清淨心來觀想,自他是一不是二,再用清淨平等心調養自己,自己這個病症調養好了,對方就好了,他用這個方法。不需要跟病人見面,也不要吃藥,也不要打針,他就能調養好。他治好幾千人,效果卓著。今年來看我,我問他多大年歲?七十叁歲。非常難得!這個方法人人可以學得到,最難的一個難題,就是你把你自己心裏頭記憶的,好的記憶、不好的記憶,統統把它清除掉,這個事情比較困難。可是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不難,爲什麼?我們學佛的人統統清除掉很難,我們學佛的人可以把它換掉,換容易,我們把我們的記憶,無論是善的、是不善的,把它換成阿彌陀佛,讓心裏頭只有一個阿彌陀佛,其他的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這個方法産生醫療的效果一定比修.藍博士還要殊勝,爲什麼?這裏有阿彌陀佛加持。這是在我想象當中會比他更殊勝。我們做得到,這不是做不到。
一心專注,這是他們的術語,一心專注産生不可思議的能量,這個能量會幫助我們治愈一切病痛,什麼病都能治。從這個理論上,讓我們立刻就能夠體會到,佛菩薩爲什麼不生病?除非他做示現、他裝的,他要不是示現的話,永遠不生病。原因是他們的心清淨,善惡念頭統統沒有,他就不生病。我們的心裏頭還有善惡念頭,這就是病根,這就是病源,清除掉是正確的。我們本來是佛,阿彌陀佛就是本來佛的名號,我們心裏頭只保持這一尊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清除出去,自己身心健康。這個時候才真正能幫助別人,自度而後就能度他;自己沒得度要度別人,無有是處,就是沒有這種道理。這究竟兩個字用得好,窮盡法源。
「長遠。明寂真常」,這是顯明寂靜。寂是真的,寂是常的,常是永恒不變,真是真實,不是虛妄的。寂是什麼?寂就是清淨平等心,就是真心,真心是不動的。大乘經上佛常說「真心離念」,就是說真心沒有妄念;換句話說,有念是妄心,不是真心。念佛的人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真心。念到一心不亂實際上就成佛了,因爲一心不亂跟明心見性是一個境界,禅宗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淨宗的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用念佛法門修明心見性,比禅宗參究來得穩當,也來得快速,因爲宗門是要離一切相,這離相很難;淨宗是指方立相。它有相,它不是沒有相,不是離相,它是建立一個相,你看它有極樂世界,它有阿彌陀佛,這都是相,這就容易多了!「永離生滅」,生滅的現象完全沒有了。生滅是阿賴耶。這個意思就是說,自自然然轉八識成四智,是你不知不覺的轉過來。一切大乘菩薩,他們是有爲有作把它轉過來,淨宗靠這一句佛號,無爲無作也轉出來、也轉過來了。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讓你不知不覺煩惱斷了、業障消了。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阿賴耶轉成大圓鏡智,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都在不知不覺當中完成的,這是淨土法門的微妙之處。
只要我們真信切願,一向專念,就成功了,這八個字要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發菩提心就是真信真願,果然真信真願,一向專念,給諸位說災難就沒有了;衆生有災難,你沒有災難。爲什麼?你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災難與你不相幹。如果有很多人在一起,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集體的意識,這個力量就非常之大,集體意識可以令這個地區災難減輕,那就不但幫助自己,幫助許多苦難衆生。一個人的力量不夠,集體。所以災難現前的時候,有信息傳遞、提供給我們,讓我們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大家聚集在一起,在一起念佛,在一起誦經,這個能量非常大。最好是念佛,古大德所說的,「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號最簡單,最容易攝心。經不容易攝心,不如咒,咒短;但是咒也很長,比起佛號,佛號是更短,四個字,阿彌陀佛,非常容易攝心。
「普備,具足一切,無欠無余也」,普備就是圓滿的意思。「如是之心,功德不可思議。若能一發此心,便能傾盡無始以來生死與諸有沈淪」。這個心一發,傾盡無始以來,這從時間上說。無始以來我們造的生死,這是果報,諸有這是業因。我們造作六道輪回這些業因果報,統統都能夠斷盡。傾是很快,一時就能把它斷盡,無始劫到現在。這個功德真的不可思議!「更以功德回向菩提,定能上證佛果。所有功德,決不唐捐」。唐捐是我們現在人講的白費了,是假的不是真的;決不唐捐,這就是說這功德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無有損失與消滅」,念佛這個功德消盡業障,斷盡煩惱,功德沒有消失,功德絕不消滅。「道綽大師此語,直截道出菩提心之功用,超出情見,微妙難思」,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道綽能說得出這樣的話來,這麼肯定,斬釘截鐵,我們深深相信,這是極樂世界上上品的大德。極樂世界上上品是十地菩薩,是等覺菩薩,不是普通人。
「茲引密宗《菩提心論》以爲佐證」,道綽大師這個開示,密宗《菩提心論》裏頭有,也有這個說法。「論曰: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菩薩功德故。若修證出現,則爲一切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菩提心有這麼大的作用。菩提心是真心,我們不知道,我們迷了。知道菩提心有這麼大的作用,爲什麼不用真心?這個時候我們要反求諸己。菩提心人人皆有,個個不無,菩薩都用上了,爲什麼我們不會用?我們要用虛情假意待人接物,爲什麼不能用真實心?那現在我們知道,現在知道不遲,永遠都不遲,只要一口氣沒斷,那個時候知道了也不遲。爲什麼?真發菩提心,圓滿的菩提心,一念、十念必定往生。生什麼品位?上上品往生。爲什麼?你這一句名號從真實心中出來的。證明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種成就比禅宗還高,真正不可思議。
無上無等、最極深妙的法門,我們今天遇到了,所以這個叁品經,「十方佛贊」、「叁輩往生」、「往生正因」,二十叁、二十四、二十五這叁品,我們讀了無比的歡喜,可以把它定個簡單的名稱,「上品上生我有分」。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從現在起我就是真實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就用真實心、用深心、用回向發願心。怎麼個用法?就依照蕅益大師的教誨,我真信,我真願,我真念佛。我活在這個世間,活一天我是爲往生極樂世界而活的,我的工作是爲往生極樂世界,我對一切人事物都是爲了到極樂世界,不爲別的,哪有不能去的道理!所以說,若修證出現,菩提心真出來了,真用真的,不用假的,則爲一切導師,不但自己成就,可以教別人。導師,指導別人正確的方向,成佛的方向、成佛的道路,這個人叫導師,不再走彎路,不再走冤枉路了。若歸本,歸本就是回歸極樂世界,密宗的密嚴國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這一句是形容你得大自在。一切佛事,佛事是覺悟衆生的事業,叫做佛事;幫助一切衆生斷疑生信是佛事,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是佛事,幫助一切衆生往生淨土,這都是佛事。「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議」,焉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的事。
我們再看第二段。「第二,出菩提名體者」,這要跟我們細說,菩提的名、菩提的體是什麼。「然菩提有叁種:一者,法身菩提。二者,報身菩提。叁者,化身菩提」。那再給我們細說,「言法身菩提者,所謂真如、實相、第一義空。自性清淨,體無穢染。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名爲法身。佛體道本,名曰菩提」,這是先給我們說法身菩提。法身菩提,大乘經上常說的真如,真如就是…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