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八集) 2012/5/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3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四十二頁倒數第五行,我們從第二句看起:
「又本經《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明能信淨土,實是一切世間難中之難。于此難信能信,斯即大智。順此信心,發成佛度生同登淨土之願,即是發菩提心也」。昨天講到這個地方,意思沒講完,時間到了,我們再重新溫習一下。斯經就是本經,也就是這一本的集注,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集注,說明不是他自己注的,他是會集八十叁種經論,又會集一百一十種曆代祖師大德的注疏,用這些東西來注解這部經的經文,這集注,集大成!這種做法,就像當年孔子在世,孔子一生沒有自己的著作。《論語》裏面說得很好,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述就是敘述別人的,不是自己的。哪些人?過去這些大聖大賢,他們所講的東西。于是我們就明白,夫子一生,他所學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給後代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東西,這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對于古聖先賢的東西他誠信,一點懷疑都沒有,而且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他修學確實得到聖賢教誨的利益,把他的經驗、把他的心得留傳給後世。所以中國過去的人稱他爲大成(集大成)至聖先師。他是個集大成的人,不是自己的東西,全是別人的。
黃念祖老居士這個注解是集大成,不是自己的東西,這很了不起,叫人不能不服!讀這部注解,等于說你讀了八十叁種經論,讀了一百一十種古來祖師大德的教誨,非常殊勝,非常難得。這是真實智慧,我們不能不佩服。特別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人多疑,對人沒有信心,用這個方法把人家的懷疑斷掉,信心生起來了,所以這是真實智慧的作品。聽到這部經、讀到這部注解信樂受持,我真正相信、真正喜歡,我接受,我依照理論方法,我真幹,這叫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個人太難得了,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這是什麼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當中他有緣遇到了,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他能信、他能解、他能喜歡,能依照這個修行,不是普通人!
佛這句話跟《阿彌陀經》裏頭一句話非常相應,《彌陀經》上有句話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跟這句話相應,往生極樂世界,善根少了不行。善根是什麼?能信能願,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福德是真想往生,真想親近阿彌陀佛。這人福報可大了,沒有想到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肯定成佛,這是多大的福報。因緣是緣分。叁個條件具足,自己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這個緣分。這個緣分不容易遇到,因爲這個會集本是在抗戰期間完成的。抗戰勝利之後這部經完成了,當時只印過兩次,大概一次也只有二、叁千本,所以分量不多。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經過幾十年社會的動亂,書沒有了,找不到了,所以看到這個本子的人真不多。在我以上這一代,許多老和尚你問他這個本子,沒見過,沒聽說過。因爲他在山東印的,局限,不大,就那個地方也許有,別的省分就很少,沒人看見過。
我們很幸運,律航法師,這個法師在抗戰期間他是將軍,國民黨的一個中將,抗戰勝利之後社會動亂,他出家了。律航法師,他親近夏蓮居老居士,也是夏老的學生,把這個本子,好像是五、六本帶到臺灣,送了叁本給李老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老師一看到前面一篇序文,很長的序文,梅光羲老居士寫的。梅光羲老居士就是李炳南的老師,李老師是他的學生。一看到老師的文章非常感動,所以把這個本子在臺中印了兩次,每次大概是一千冊,也就是兩千冊,臺灣才看到這個。真正看到這個去讀誦的不多,兩千部經典印出來,我想真正學習的不到兩百個人,十分之一,不到兩百個人。有人知道有這個書,沒讀過。難得,李老師在臺中講過一次,聽衆不到一百人。講過一次以後就再沒講了,爲什麼?當時有一些老和尚、老居士們,他們觀念很舊,守舊的,這個新的東西不可靠,我們還是讀老的本子好,所以李老師講一遍就不再講。
他把講的這個本子給我,講的這個本子他有注解,他就寫在書的旁邊,段落統統勾起來,講的本子給我。我一看無量的歡喜,這宿世的因緣,所以我就想講。正好碰到我的一個護法,韓鍈館長五十歲,好,我說給你做五十歲的生日,我講這部經。她也很歡喜,把這部經印了叁千本,准備講。我到臺中跟老師報告,老師一聽,說不行,你太年輕,如果這些老和尚反對,你這個力量擋不住。我也很聽話,就打消了,改講《楞嚴經》,講《楞嚴經》大家沒話說。一直等到李老師往生了,我就想到老師這個本子在我手上,是他眉注的,注解的本子,非常寶貴。所以我就發心印一萬冊,在海內外流通,美國有個同學,他發心印兩千冊,跟我合在一起,我印八千冊,我們這樣湊一萬冊。
這個本子流通出去了,海外的人讀到非常歡喜,爲什麼?海外沒有舊的包袱,它是新的東西,一接觸就生歡喜心。不像國內,國內是有包袱,舊的東西很多,這是新的東西出來,我們還是守舊一點好,保守一點好,它有這個。在外國沒有這種情結,所以立刻就展開了,而且很多地方找我,要我去講。我第一遍講這部經是在溫哥華,第二遍講的是在舊金山,在海外我講了很多遍,都是用李老師這個注解,聽的人沒有一個不歡喜。依照這部經修行,最後都是念佛往生,瑞相稀有,這就是證明這不是假的,真管用!所以經上這幾句話說得是非常中肯,能夠相信,能夠發願,能夠接受,真的是非常難得。肯定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這個人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因緣是遇到了,我在美國、在臺灣到處講這部經,在南洋。
一九八七年,黃念祖老居士接受美國佛教徒的邀請,到美國去弘法一個月。請他的那些人是華府佛教會的同修,幾個跟他是同鄉,北京人。華府佛教會成立才一年,請我做會長,我那個時候在南部講經,我就沒有回到華府佛教會。華府佛教會在美國的首都,黃老居士到那邊,我們就通了電話,非常歡喜。他知道我在海外講這部經,非常非常歡喜,因爲這個經沒有人講。在國內他一個人講,在海外我一個人講,全世界就兩個人講這部經,這碰到了,所以無量的歡喜。這個注解剛剛寫好,還沒有印出來,用油印。油印我們知道蠟紙油印,最多不過一百份,一百份之後蠟紙就不能用了。他帶了一部到美國送給我。我一看這麼好的注解,我就問他,你有沒有版權?有版權那就不談了,沒有版權,我說我交到臺灣去翻印。他非常歡喜,沒有版權,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要我給它題字,我都照辦了。在臺灣第一版就印了一萬本,精裝這麼厚一冊,也送了幾百本給他。高興!現在這個經本、注解流通的數量,我們沒法子計算,最低保守的估計超過叁百萬冊,這是最保守的,只有比這個多,沒有比這個少,這就弘傳出去了。早年我講的《無量壽經》講過十遍,沒有錄像,有錄音。後面這幾次,因爲我們有攝影棚的設備,全部都有錄像、有光碟,所以我們在衛星電視傳播、在網路傳播,在一起學習的人都沒有見過面,但是人很多,都很得利益。
佛法現在是末法,末法在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衰極了。念老告訴我,他學禅跟虛雲老和尚,他學密跟貢噶活佛,這是密宗著名的金剛上師,他本身是密宗的阿闍梨。告訴我,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那個時候我們在一起聊天,六十年了,六十年當中學禅的人,開悟的一個都沒聽說,得定的有幾個;學密成就的,這六十年只有六個人。你看中國十幾億人,六十年學密成就的六個人,念佛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往後,他說只有念佛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任何法門都不能成就。爲什麼?要斷煩惱,要消業障。誰能斷煩惱?誰能消業障?這是不可能。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也不要消業障,只有叁個條件,你真信、真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真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你看這叁個條件,人人可以具足。
往生的品位,經上是說得很多,有大心衆生往生的,有小心衆生往生的,還有造作罪業的人往生的,經上是有這些。古大德講,上輩往生的是菩薩。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不是的,叁輩都是衆生,大心的衆生上輩。心量大的,也就是起心動念常常會想到衆生,不只想到自己,怎樣幫助衆生離苦得樂,怎樣幫助衆生離開災難,這是大心凡夫,這上輩往生。中輩是爲自己的,沒有想到那麼多人,只想到自己,想到我的家庭,這個叫中根根機的。下根的是什麼?是造罪業的,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造這種重業的,只要他臨終之前一口氣還沒斷,他能夠認錯,我錯了,能認錯、能夠忏悔,我後不再造,真信真願,念一句阿彌陀佛都能往生。這個法門不得了!
原本經上佛說下輩往生的,但是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除外,那個人不能往生。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佛說這個話是因爲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罪太重了,阿鼻地獄的罪,意思是勸人不要幹這個事情,實際上,幹了之後忏悔,還是能往生。善導大師這個話講得好,這才是阿彌陀佛普度衆生的本懷。他既然悔過、忏悔了,這個人就是好人。我們中國諺語有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個壞人一回頭,回頭就是好人,好人當中的好人,很多好人還比不上他。所以這個法門廣大可想而知,沒有一個不成就的,真正遇到,太難得!
實際上反對的人有,爲什麼反對?還是嫉妒障礙。大家都同樣修淨土,同樣學淨土的經論,裏頭有很多很深的道理講不透徹,這個地方講透徹了。他又不服這個本子,這是什麼?居士編的,好像出家人顯得矮了一點。夏蓮居老居士一生遭人嫉妒。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在臺中幾十年,也是遭人嫉妒,日子不好過。我們再想想古人,六祖惠能大師遭人嫉妒,跑到獵人隊…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