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八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我這個簽證覺得很奇怪,這個簽證在香港辦的,香港澳洲領事館,簽證辦好。辦簽證的時候是移民部長打電話給領事,我這個案件兩個星期辦好,限製他。所以領事就很不高興,說我們用什麼手段讓他的上司來壓他。以後見面才曉得,不認識,我跟部長只見過一次面,談得很投緣,沒有任何要求,他才了解。所以發證件給我是在領事辦公室,不是在櫃臺。中午在一起吃飯,我們聊了叁個多小時,告訴我,澳洲發這個簽證,他說法師,你是亞洲第一個人。沒有發過這樣的簽證,很禮遇。

  在澳洲的活動就沒有限製,聯邦政府支持。澳洲這十年,我們跟地方政府、跟人民的關系處得非常好,人民是真正的基礎。現在的目標是要把這個小城人民,這是他們發動的,出乎我意料之外。這個小城裏面的宗教,十幾個宗教聯合起來,希望把這個小城做成全世界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所以這個事情我要去,我要參加。圖文巴這個條件好,它居民只有十萬人,十萬人有八十個族群,多元文化,十多個宗教,一百多種語言。你看住在這一塊,能夠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互助合作,真難得!市長是非常歡喜,全力支持,帶頭來幹。這個做成功了,很有意義。我答應他們,真正做成功,我給他們一年時間,一年時間真正做出成績出來,我說我答應你們,我到聯合國再辦一次活動,像二00六年的一樣,把你們這個城市在聯合國向全世界介紹。這好事,有助于世界的和諧安定。

  你要問我用什麼方法?我現在的方法全是學阿彌陀佛,頭一個把心量打開。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實際上,阿彌陀佛只有一個願,希望十方世界一切刹土裏面的六道衆生,六道衆生太苦、太可憐,怎樣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之前也像我們一樣,剛剛學佛他就有這個想法,就有這個念頭,慈悲心很重。請教他的老師,他的老師是世間自在王如來,那時候在世。老師教他,你要真能夠滿這個願,首先你去考察一切諸佛國土,現在中國人講調研,去調查研究,每一個佛國土裏面,它的優點在哪裏你記住,它缺點在哪裏你也記住。缺點他不要,優點統統采取,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刹土裏面優點、美好的大成,集大成,所以這個地區就超過一切諸佛刹土。他真做到了,他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做這個工作,四十八願就是總結的報告。極樂世界就是按這四十八願建成的,所以它不是理想,不是自己在家裏想,也不是老師教他,不是的,是叫你實地考察。等于說我今天建一個城市,要在這個地球上是最好的一個城市,你怎麼辦?你到地球每個國家、每個城市去考察,好的地方你就采取,不好的地方淘汰掉,將來這個城市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精華。就這麼個道理,這樣造成的,非常合乎邏輯,不是憑空想象,憑空想象靠不住。

  所以四十八願,他不是一次發的,都是這個我應該要,這個我不要,到最後做成總結四十八條。四十八條的第一條,他看到的,像我們這個世界,有地獄、有餓鬼、有畜生,這個我們不要,極樂世界沒有餓鬼地獄畜生,是這麼來的,不是想象的。每個世界的這些優點,我們這個世界,中國人講的倫理、道德、因果,這好東西,這他統采取,這麼來的。取人之長,舍人之短,集美好之大成,沒有私心,沒有偏見,沒有個人的愛好,大公無私。自在王如來也非常高明,教他這個方法,他真做到了。這個世界成就了,接引一切衆生,條件非常簡單,只要你用真心,真誠心,你真的相信,真的想去,真肯念佛,條件這麼簡單。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到極樂世界去,你煩惱生不起來,業障自自然然就消除、就化解掉了,這是高明到極處。所以說慈悲心切。

  「但能真實信受」,重要的就是這兩個字,真實,真就不假,實則不虛,你相信,你接受,「自然能發如上之心」。只要真誠相信,接受經典裏面的教誨,自然能發前面所說的菩提心。「是又爲淨宗之殊勝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最巧妙的方法、最恰當的方法、最合適的方法,這叫方便。方便上加個殊勝,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門,這是方便當中最方便,所以加個殊勝方便。「如《彌陀要解》雲: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這句話非常重要!印光大師對這句話佩服得五體投地,說什麼?古來祖師大德沒有說過。因爲講菩提心,菩提心講得很深,深一般人聽不懂,他這個講得這麼簡單。深信,對于淨土法門相信,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有極樂世界;發願就是我發心,我真想去,我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樣簡單明白,跟佛的意思、跟祖師大德的意思一點不違背,這是真實智慧。這麼深的東西,用這麼淺顯的言語,說得這麼清楚,讓人家容易懂。

  「是以念佛之人,必宜早生信願」。念佛人如果沒有信願,就是沒有菩提心,念得再好不能往生;有信有願,念得不好也能往生。念得不多,念的時間不長,四十八願裏頭阿彌陀佛說得很清楚,甚至于臨終時候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平常從來沒念過佛的,臨終的時候一念、十念就能成功。我在美國見到一個,也是華府佛教會,遇到這麼一個人,周廣大居士,還不能稱居士,他不相信宗教。在那邊開了個面包店,人很老實忠厚,真正是個好人,規規矩矩做生意,生意做得不錯。那一年得了癌症,癌症末期,癌細胞擴散了,醫院給他宣布,存活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個月,沒有法子再治了,讓他回家。回家之後,家裏的人這才到處去求神拜佛,希望有奇迹出現。這是逼不得已的,一生一家人沒有宗教信仰。

  正好我們的佛教會成立不到兩年,這是黃念老回國之後的事情。找到我們,我們有幾個同修去看,確實他不能好了,于是就勸他,把極樂世界講給他聽,勸他求生淨土,念佛。他聽了就歡喜,就能接受,告訴他家裏人,別替我找什麼方子,統統念佛。全家跟著我們叁個同修一起念佛,念了叁天,他走了。走的時候瑞相非常好,全身柔軟,火化的時候還有舍利。家人相信,這真的不是假的。一勸,最難得的,一說他就懂,他就接受、就歡喜,這是善根。我們相信過去生中曾經修過淨土,這一生沒有遇到這個緣分,臨終前叁天才遇到,遇到也能成功,也能往生淨土,證明《彌陀經》上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的,叁天,從聽到第叁天就走了。所以發心愈早愈好,就是要真信、要真願。可是信願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有理論、有道理、有真的事實真相,我們才能夠相信它。

  下面第四段,「問答解釋」,這一段也非常精彩。「問曰:若備修萬行」,備是具足,也就是全修,我統統都修。「能感菩提,得成佛者」,這是很多經上都是這樣說法的,說諸菩薩們。「何故《諸法無行經》」,這是佛說的,在這部經上佛這樣說,「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是人遠菩提,猶如天與地」。這四句話的解釋,「有人根據《諸法無行經》中」所說的,如果有個人求菩提,就「無有菩提可得」。那這求者,求菩提的這個人,「遠離于菩提,如天與地之相隔。既然如此」,爲什麼又說,「修萬行,能得菩提之果,而成佛」?這是問題。

  所以經,佛的一生四十九年講了很多,有沒有矛盾的?有,而且很多。佛是無有定法可說,破執著而已。你執著空,佛就給你說有,破你空的執著;你執著有,佛就給你說空,破你有的執著,破執著而已。你一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爲什麼?執著是妄念,就是妄心,不執著是真心。當你心裏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那個時候是真心,這是最可貴的。一起心動念就是妄心。佛是千言萬語,他把我們那個真心引出來,這就是他的教法。把真心引出來的方法沒有定法,所以無有定法可說。因人不同,因事不同,因時節不同,因處所不同,他哪有一定的方法?記住一個大原則,你本來是佛,這是我們都要肯定的。爲什麼本來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佛是真心,真心就是佛。妄心,妄心就是魔,跟佛對立的,妄心就是魔,魔就是煩惱,魔就是造業。真心跟妄心,真心本有,妄心本無。妄心是假的,因爲妄心是生滅心,真心不生不滅。

  我們中國老祖宗說人性本善,寫在《叁字經》上,「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真的,是真有,不善本無。不善是習性,習性或有或無,它本來沒有,所以習性是可以斷得了的,本善是斷不了的。本善真有,只有有障礙的時候它不起作用,它有,它沒有生滅,惡是有生有滅的,是能把它斷得掉的,惡統統斷掉了,本善就現前,這是原理。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把佛的根本原理抓住。淨宗它有原理,所有宗派,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原理是一個,就是你本來是佛。所以淨宗一念可以成佛,並不是說我念佛念得很多、念佛念得很久,我品位就很高,不見得。所以蕅益大師講,往生淨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有信有願你就能往生;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沒有說多少。功夫淺深是什麼?是你的用心。你用心真誠,這功夫就深。你用心裏頭還有懷疑,半信半疑,還有情執,還有雜念,你往生品位就低。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下覺悟,我們用得真,妄念什麼統統沒有,品位自然就高。

  所以凡夫成佛,從理論上講是一念之間,一念真覺悟就成佛了。六祖惠能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做苦力出身的。上山砍柴,賣柴,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有。抗戰時候中國的城市,大概百分之九十幾的城市都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所以城市裏面的樓頂多是叁層,沒有再高的。煮飯燒柴,柴,有賣柴的人,樵夫山上砍柴,挑到城裏來賣,很便宜。所以他很辛苦,收入很微薄。還有賣水的,挑水的。那個時候的水都幹淨,沒有聽到染汙這個名詞。河裏面的水可以喝,小溝裏面的水都可以喝,都幹淨的,從來沒有聽說汙染。我們小時候,小朋友生長在農村,每天玩,到山上到處去玩…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