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菩薩他們證得,所以科學家不如他們,他們對這個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本體在《還源觀》上,名稱叫「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名字很好。自性就是真如本性,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是圓滿的,圓滿是講它的相好,是講它的德行。明是講它的智慧,就是智慧圓滿;圓字裏面是德能圓滿、相好圓滿。自性清淨圓明體,體是本體,一切法都是從它生的,它好像什麼都沒有,但是能生萬法。我也是從它生出來的,一切衆生統統都是它生出來的。這說明什麼?整個宇宙同體,我們同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自性清淨圓明體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體。

  本體,這個體它一念不覺,這是佛給我們說的,起了一念不覺,就心現相了。覺心沒有相,覺的時候沒有相,不覺就出了現象,出了兩種現象。一個是依報,宇宙。就好像作夢一樣,意識清淨的時候不會作夢,一迷,夢境就出現了。夢境一出現,山河大地出現了,夢境出現了,整個宇宙出現了。第二個,我,生命出現了。我從哪裏來的?從執著來的。執著放下,我就沒有了,這個小我沒有了。那什麼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迷了,在遍法界虛空界物質現象裏面,就執著身體這個執著,身體這一點點物質現象認爲是我身,執著我能夠思惟想象,這是我的心。其實這是阿賴耶,阿賴耶太大了,阿賴耶的相是遍法界虛空界的物質現象。你看那麼大的物質現象,都是我們心變現出來的。現在變現出來,在這裏取一分,取這麼一點點,這個相是我身。心是什麼?阿賴耶的見分。見分也是廣大沒有邊際,取這麼一點點,我能夠想象的,這是我的心,這叫真的錯了!我是從這兒來的。跟著我來的還有麻煩,我是第七識,非常嚴重的執著,我們講心量很小。本來心量很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現在心量變成這麼小,兩個人都不能兼容,都不能和睦相處。甚至于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夠和諧,小到這種程度,這叫可憐到極處。

  所以一念不覺,宇宙産生了,萬物出現了,我出現了。跟著我出現的,同時出現的,有貪瞋癡。所以貪瞋癡叫俱生煩惱,一切衆生都有,要通過修煉、修行把它放下;不通過修行,那大家都有,沒有例外的。這叁個煩惱,我愛,我愛就是貪,我癡就是愚癡,還有我慢,傲慢,傲慢是瞋恚。你看,我見就是有我,把阿賴耶的見、相兩分,取當中那麼一點點認爲是我,執著不肯放棄。如果認阿賴耶全部都是我,那就對了,阿賴耶的見分是我的心,阿賴耶的相分是我的身、是我的土,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就是我身、就是我心。這種認識還情有可原。真正認識,真正認識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心,阿賴耶的見相兩分,見分是心理,相分是物質,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般若智慧現前,看清楚真相了。原來一念不覺就等于說是發夢,出現,夢中出現境界。知道境界不是真的,這個境界不會讓你生煩惱;不知道境界真相,你對于境界有分別、有執著,就生煩惱。順境,順著你的意思的就起貪愛,不順你意思的就起怨恨,叫七情五欲,從這兒産生了,這是煩惱。煩惱裏面有善有惡,煩惱都是染汙,就不清淨了。善念、善行感得的叁善道,它變這個境界現前;如果是不善的心、不善的行爲,所感的是叁惡道。六道從哪來的?自己變現的。

  這講心境界,這種境界現前之後,繼續給我們說明,心,佛法講色,色就是物質,物質現象跟心理現象,它的能量周遍法界。換句話說,我們起個念頭,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念頭才起就周遍法界。所以,諸佛如來全接收到,我們信息發出去他全收到,他知道我們在想什麼。第二個,我們身體狀況。身體是物質,現在大家都知道,物質現象是波動形成的,這個波動的速度跟心的速度是相同的,因爲它是心變現的。現在科學家搞清楚了,物質是念頭變現的,那個念頭的速度太大了。現在說光的速度、電的速度,跟念頭不能相比,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整個宇宙它都布滿了。整個宇宙像個電網一樣,這當中一動全都知道,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我們的念頭佛知道,我們身體健康狀況佛也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這叁種周遍,叁種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就像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隨著你念頭,物質現象都在變。科學家今天才發現,心能控製物質,境界確實從心想生。那我們的善心善念,境界好,都是善境界;心念不善,境界就不善。

  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我們知道了,是阿彌陀佛純淨純善的心變現出來的。這個世界之所以特殊,之所以令一切諸佛菩薩歡喜贊歎,那是阿彌陀佛把他自己的弘願、修持的功德,統統加持給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這個在十方世界沒有的,只有阿彌陀佛那裏有。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要在乎什麼品位。品位有沒有?有,不重要。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待遇是平等的,上輩、中輩、下輩待遇完全相同,那就無所謂了。物質生活相同,精神生活相同,學習的環境相同,這一點是讓一切諸佛都贊歎、都佩服。所以十方世界的衆生,在自己原來這個世界裏頭修行,多生多劫沒有成就,只要到極樂世界去,決定一生圓滿成就;不是小成就,圓滿成就,個個都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凡夫,極樂世界畢業離開的時候成佛了,沒有一個是空過的,這叫真正不可思議。

  到極樂世界,這些煩惱習氣也都沒有了。貪心,是有貪心,但是貪心在那裏不起作用,時間久了貪心自然沒有了。爲什麼在那裏人不起貪心?那個地方所有一切受用隨念而生,你想什麼,那個東西在你現前,你還要貪嗎?不用貪了。我們這個世間,這些金銀珠寶大家貪愛它,它太少了,物以稀爲貴。極樂世界的物質太豐富了!翡翠,這是我們世間人很喜歡的,綠色的玉,透明的,這很名貴的,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土地就是翡翠。所以它的大地是綠色的、透明的,從上面看到底下。這個東西人家不要它。黃金,黃金是鋪馬路的,像我們這裏柏油一樣,鋪馬路的,太多了。無論什麼珍奇之寶,在極樂世界取之不盡。居住的環境,房屋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都不一樣,隨心所欲,我住的房子想大就變大,想小一點它就變小。所以人在那裏什麼貪心都沒有,就是資源太豐富了,隨心所欲。完全那個物質現象統統受心的念頭的支配,想什麼它就現什麼,所以貪著這個念頭就沒有了。

  身相平等的,極樂世界最大的特色,平等,我們的身的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阿彌陀佛考察諸佛刹土,看到衆生相貌不一樣,衆生生煩惱,相貌好的就傲慢,相貌不好的就有自卑感,心不平。那怎麼辦?相貌大家都一樣,沒話說了。所以,極樂世界相貌完全一樣,而且每個人相貌是最圓滿。釋迦牟尼佛出現的時候,印度人也講究這個,說大富大貴的相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佛出生,這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統統具足,一看,富貴到極處,是印度人的標准。中國人也有,看相的,哪一種相是貴相、福相,都有講究。西方阿彌陀佛的相是最極圓滿,從性德裏頭流出來的。佛在《觀經》上說得很清楚,身有八萬四千相,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個光裏頭有八萬四千佛,不可思議,無法想象。人人都是,真的平等。所以這個地方真有,不是假的。

  距離我們現在不算太遠,倓虛法師的一個師兄弟,鍋漏匠,在這裏講起來大家都知道。倓虛法師晚年住在香港,在香港辦了個佛學院,圓寂在香港。他是谛閑老和尚的學生,他這個師兄弟就是谛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這個行業現在也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這個行業非常辛苦,補鍋、補碗的,像我們鍋碗打破了,破得如果不是很嚴重,他能夠把它再補起來,還可以再用。現在科技發達,製造業大幅度的進步,破損這個東西都不要了。在從前舍不得丟,資源非常缺乏,有補鍋、補碗的人從這裏經過,還是可以補好的,很便宜,幾個銅板。做這個行業,非常辛苦,挑一個小擔子,到處吆喝。

  到四十出頭,真是苦了一輩子,想到谛閑法師。谛閑法師是他從小的玩伴,同一個村莊裏頭小朋友,谛閑法師念過書,他沒念過書,這命運不同。以後谛閑法師出家了,想到這個朋友出家了去找他,找到了。找到之後覺得出家不錯,你看有吃有穿,又有地方住,什麼都不要愁,一定要出家。谛閑法師說不行,不能出家,出家至少在寺廟裏頭住,五堂功課要會,五堂功課不會,這廟裏住不住,人家瞧不起你。出家兩樁事情,第二個就是講經;講經,四十多歲了,不認識字,你學來不及了,就勸他別走這個路。可是他的心非常堅定,非走不可。谛閑老法師被他纏得沒法子,最後商量,你想出家,我有個條件,你能夠接受我就給你剃度。他說行,你說什麼我都聽,只要給我出家。他說那好,給他剃度了,把他送到甯波鄉下,廢棄了的小廟,沒人住了,叫他去住。住在那裏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說你就念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一直念下去。

  他真聽話,真幹,就在這小廟裏頭,叁年沒出門。谛老在當地,因爲那裏佛教徒很多,鄉下都有,找了幾個護法的,每個月給他送一點米、送一點菜,又找了個老太太給他燒兩頓飯,照顧他。叁年,完全遵照老和尚的教誨,真聽話,一天到晚念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不分晝夜。這個方法好,沒有壓力。叁年之後,這一天,法師跟照顧他的老太太說,明天我要進城去,看看朋友。第二天他去了,晚上就回來了。看看朋友,那是什麼?去辭行,他要往生了。他不說,只說看看朋友,一句話不說,見見面。晚上回來,告訴老太太,明天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太心裏想,師父從來不出門,今天出了門,也許有朋友請他吃飯,他不要我燒中飯了。第二天中午不放心,來看看,沒看到,叫師父,沒人答應。他那有佛堂,到佛堂裏一看,師父站在那裏,手上拿著念珠,叫他不答應,再仔細一看,死了。這老太太可嚇到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