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九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就趕緊去報告,報告這些同參道友,護持的幾個護法,大家都來看。

  看了之後,沒辦法,趕緊派人到觀宗寺去給谛閑老和尚報信。沒有交通工具,走路去,從他那個鄉下大概距離相當遠,這一趟走回來叁天。谛閑老和尚來替他辦理後事,站到叁天了。這個可不容易,死了站著走的有,站著叁天的沒聽說過。老和尚贊歎他,你真成就了,真是大成就。他說現前我們這個國家,弘宗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你,弘宗是禅宗的大德,研教是講經的法師,不如你;那些大山、名山,四大名山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這對他贊歎,他真有成就!你看就一句佛號念叁年,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會,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叁年成就。這才知道,前一天進城去看看他的老朋友,見最後一面,這個見面意思很深。消息傳去,那些人一定都要來看,這一看,念佛是真的,可不是假的,他度多少人!一直到現在,我們想起這樁事情,都增長我們的信心。這個法門真不難!只要真信,真願意去往生,真願意去,真肯念佛,這就成功了,鍋漏匠他做到了。

  所以這第一句,要把煩惱習氣放下,遠離就是放下,這個東西是假的。一切順心的事情,你知道是假的,你就不貪了;一切怨恨,冤親債主現前,這怨恨,知道是假的也不恨了,你的心就平了。心平氣和,這是真正智慧。第二,「依慈悲門,拔一切衆生苦,遠離無安衆生心故」。這第二個,依慈悲門,頭一個依智慧,第二個依慈悲。念念要救衆生苦,遠離叫一切衆生身心不安的,這個念頭不能有,這個事情不能幹。總是要想到讓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不能給衆生帶來苦難;給衆生帶來的苦難,這種心不是菩提心,你的菩提心發不出來,這個很重要。對于一切野獸,甚至于蚊蟲螞蟻、樹木花草,都要有愛心、有善心,不能傷害它。佛家的戒律,「清淨比丘不踏生草」。草很活潑長在那個地方,你從上面走過,對它都有傷害,不可以。除非沒有路,一定要通過,這個可以;如果有路的話,不可以隨便踏草。這什麼?愛惜,慈悲心。所以,無安衆生的心要放下,必須要令一切衆生歡喜。

  第叁,「依方便門,憐愍一切衆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一個出家人,絕不要求別人恭敬,絕不要求別人供養。供養身是物質,供養心是贊歎,不求,也就是不求名聞利養。名聞利養跟菩提心相違背,好名好利,貪求利養,這個人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我們就曉得,縱然念佛,不能往生。所以《往生論》上這個叁條很重要,「是名遠離叁種菩提門相違法」,這叁樣與菩提相違背。這是很容易犯的,不能沒有高度的警覺心。這下面有個簡單解釋,「叁種相違之法,即文中」,第一個,「我心貪著自身」,這個不可以,第二個,「無安衆生心」,第叁個,「恭敬供養自身心」,這叁種「必須遠離」。這叁種心要是都有,不能遠離、不能放下,那出家就造罪業。不但不能往生,他的去處不好,他入惡道,嚴重是地獄,輕一點餓鬼、畜生,這個不能不記住。

  《安樂集》還有一段文,「續雲:菩薩遠離如是叁種菩提門相違法」,這個能夠遠離,「即得叁種隨順菩提門法。何等爲叁」,哪叁種與菩提心相應?前面這叁種,這是煩惱習氣,要是斷了、放下了,叁種菩提心相應的法它就現前。第一個,「無染清淨心」,清淨心現前,「不爲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爲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這句話非常重要。本經的經題後半段,講修行最高指導的原則,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是修因。這個題目上半句是講果報,「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報,你看,智慧、福報,「莊嚴」是美好,我們講真善美,佛法稱莊嚴。真善美達到圓滿究竟,果!有因有果,修清淨平等覺,這修行就有功夫了。我們的清淨平常覺年年上升、年年增長,這快樂無比。如果是染汙、是傲慢、是不平、是迷惑,那就錯了,路完全走到相反的去了。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大道、成佛之道;染汙、不平、迷惑,這是六道,輪回道,這個道不能走!

  第二,「安清淨心」。這叁種順菩提門統統是清淨,你看前面第一個,無染清淨心,第二個安清淨心,第叁個是樂清淨心。「爲拔一切衆生苦故。菩提安穩一切衆生清淨處」,我們如何幫助衆生得到身心安穩。「若不作心,拔一切衆生,離生死苦,即便違菩提。是故拔一切衆生苦,是順菩提門」。現在衆生苦,太苦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留意,如果有機會就要幫助。每一個機會都抓住,不要把它失去。我們機會抓住了,還得要衆生有福報,衆生沒有福報不行。所以這個地方說到佛法,弘法跟護法就重要了,護法比弘法更重要。弘法是教員,有智慧,福報差一點;護法沒有智慧不要緊,他有大福報,有大福報能做大事業,問題就是心量要大,要能包容。我建學校,我當校長,我可以請最好的老師來幫我教學。教學的是弘法,當校長的護法。

  我們這一生發心教學,爲什麼?沒福報,這個自己要很清楚。老師對我好,教我,前生沒修福,福報是前生修的,前生沒修福,所以這一生物質生活很辛苦。老師教我,勸我學經教,李老師,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我都聽話,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過的是遊牧生活。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可是他也很隨和,你看王公大臣、大富長者,有花園、有別墅,請他,他也去住,最長的還住上二、叁年。在那邊講經教學,一部經講完,別的地方又邀請,他就離開了。所以世尊對這個道場,給我們一個示範,我們看懂了,可以接受使用權,不能接受所有權。道場是他的,所有權是他的,我來使用,用完了歸還給你,好!出家信徒不會去爭財産,爲什麼?沒財産,財産有主。像我們現在尖沙咀這個道場,佛陀教育協會,它有個董事會管理,它有主。我們在這個地方住,接受他的聘請,在這裏講經教學,這是護法。護法的人有長遠心,弘法的人在這裏就定下來了,很難得!

  這次是香港回歸之後,我們才遇到香港同修護持,讓我們常年在此地講經、學習。在之前,英國人統治之前,我每年只能到此地來一個月,短期的,沒有長期的。每個地方我總是想能住下來不動,非常羨慕過去祖師大德住在一個山上一輩子不下山,那真正是大福報。我們沒這個福報。每到一個地方都想能久住點,不行,總有差別因緣叫你走路。新加坡住了叁年半,還是要離開。澳洲環境雖然是好,可以長住,可是我們總是想,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大乘佛法的根在中國,在外國相當困難。所以我們總想離祖國近一點的地方好。早年,趙樸老在世,這是國內對我護持,第一個有力量的人物,老人常常勸我落葉歸根,緣不成熟,這些年緣都在國外。

  最重要的,如何能培養繼起的人才,這是最重要。人才可遇不可求,找不到。但是今天這種高科技這種方法,我們一定要利用。這是在從前,像我上面一代的人都不敢想象,利用衛星成本太高了。知道這個東西好,知道的人也不多就是了,不敢想象。這樁事情,早年方東美先生提醒我,六十年前的事情。他告訴我,那個時候是黑白電視,沒有彩色的,跟我講,這個東西可以複興中國傳統文化,也可以毀滅傳統文化。它是個工具,它沒有好壞,就看人怎麼用它,如果用它來講學,用它來講經,這個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如果內容是搞殺盜淫妄,那就把整個社會摧毀掉。在那個時代,曾經有人向老師請教,那時候美國是世界上最盛的國家、最強的國家,二戰之後。有人問老師,他說羅馬也有亡國的一天,美國不可能永遠強下去,美國將來也會亡國,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原因是什麼?老師沒有考慮就說出,電視。美國亡國亡在哪?亡在電視。隨著就提出警告,叫臺灣要小心,臺灣如果電視要像走美國的路子,臺灣也就完了。所以,這種科學技術我們好好的利用它。

  這都要有機緣,我們是有個居士,她發心建了個電視臺,二十四小時播放我講經的東西。原來我不敢相信,二00叁年元旦開播,開播前兩個星期告訴我,我以爲她是騙我的。兩個星期,果然元旦開播了,我告訴她,我說我等著看,看你能不能活一個星期。一個星期過去了。我說不相信,我看你能不能活半個月。半個月過去了,看你能不能過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了,看看能不能活叁個月。沒有想到它活了十年,今年剛好十年,不容易!這她真正做了樁好事。不管她用的是什麼心,但是是一樁大好事情,讓全世界的人,她現在六顆衛星,覆蓋全球,我們講全世界都能收到。收看的人愈多,她功德愈大。功德是什麼?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不是功德,看她自己著不著相。要是不著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提升品位;要是著相,來生人天福報。做這麼一樁事情。現在愈來愈進步,網路衛星,我們現在用網路衛星,香港用網路。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品質跟衛星效果差不多,也是全世界同步能看到。這麼好的工具一定要會利用。

  現在真正要做的,是要做個實驗點,人家會相信,那個效果會很大。我們講經效果還是有限度、有局限,要做實驗點,做出來給人看。所以這幾年,我有這個機會我一定把它抓住,來做宣傳工作。去年十月,梵蒂岡教宗邀請我去訪問,這是我們第二次見面。第一次見面我鼓勵他,宗教要走向教育。去年邀請,我想了很久,還是要去一趟,這個機會別放過。去幹什麼?去勸他,把梵蒂岡做爲一個天主教的實驗點。這個小城,能夠把天主教的精神、天主教的文化落實在這個小點,這個小點就是地球上天主教的天堂。做出來,讓全世界人到這裏來參觀看看,天主教天堂是這個樣子,這很有意思。所以我就很細心,我向他請教,梵蒂岡面積多大?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很小,我原先以爲它至少有一百個英畝以上,沒有想到五十畝。五十畝合中國叁百畝地,不大,這麼個小城,叁百畝地。我說居住的人有…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