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0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0集)  2012/5/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四十五頁第一行看起: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彌陀要解》雲: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這幾句文,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面爲我們說的。《要解》這一部書,印光大師贊歎到極處,印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個注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話贊歎到頂點,沒有辦法再比它更好的、更高的,它到了極處。確實《要解》裏面很多重要的開示,過去祖師大德沒有說出來。譬如發菩提心,古人對于發菩提心講法都是根據經論,講得很多、講得很長,很難聽懂。淨宗經典裏面,《觀經》上講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菩提心的作用對自己是深心,對別人是回向發願心,都不好懂。《大乘起信論》上說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也不好懂,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比較清楚。

  可是蕅益大師講的既簡單,又扼要、又容易懂,我們還真容易學習。古人沒說出來的,他說什麼是無上菩提心?你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正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麼簡單。我們想想,對,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能說他沒有菩提心嗎?所以印光大師贊歎《彌陀要解》的說法第一,說得真好,讓我們完全明白。你看農村裏頭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有文化,什麼也不懂,有人勸他念佛,他就老實念,說西方極樂世界好,他就真想去,就真念,你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其實真信、真願就是菩提心,這蕅益大師說的。讓我們真正了解那些阿公阿婆真了不起,大修行人、大成就者,沒有人能跟他相比。我們在這一生看到的很多,而且成就的多半都是在家居士,出家人不多,在家人多。

  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書,佛光山的隔壁是將軍鄉,將軍鄉有個老太太,念佛叁年站著往生,感動臺灣南部整個地區。這個老太太人非常好,仁慈有愛心,對人好,但是不懂佛法。我去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她叁年前娶了個媳婦,媳婦懂得佛法,勸她不要去亂拜。她是什麼神都拜,勸她不要拜這些神,家裏設個佛堂,在家裏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老太太善根很厚,媳婦給她一說她就真聽,聽進去,真幹,這叁年不出門,在家裏拜佛、念經、念佛,沒有想到叁年她預知時至,站著走。她走沒告訴家人,我相信怕家人幹擾,怕家人動感情,那對她就産生障礙。她走的時候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她吩咐她的兒子、媳婦、小孩:你們先吃飯,不要等我,我去洗個澡。真的洗澡換了衣服,家裏人等了很久沒出來,怎麼洗澡洗這麼久?去房間裏看,真的換了衣服洗好澡了,叫她也不答應。到小佛堂裏看看,穿著海青拿著念珠,整整齊齊站在佛像面前,叫她不答應,仔細一看她走了,站著走的。真正往生,不讓人知道,爲什麼?她走得安定、安心,沒有人幹擾。

  我在舊金山也看到一個,也是個老太太,她是坐著走的,半夜走的,沒有人知道,第二天早晨才被兒子發現。她寫了遺囑,她坐在床上,遺囑放在床上,把她的兒子、媳婦、孫子孝服統統做好了。至少叁個月之前曉得,要不然她怎麼那麼多時間去准備,統統准備好了。所以後事自己料理,不用家人操心,就這樣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這些人真往生了,往生的條件真正相信,真正發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願望,去親近阿彌陀佛。

  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部經上介紹得最透徹。在中國古代因爲沒有好的本子,《無量壽經》在中國一共十二次的翻譯,本子都不一樣,你要都去讀相當困難,也找不到這麼多本子。這本子現在失傳七種,現在《大藏經》裏頭有五種,五種念起來都麻煩。所以中國人修淨土,不用《無量壽經》,完全用《阿彌陀經》。可是淨土傳到日本,日本人用《無量壽經》。日本人也很難得,他在《無量壽經》原譯本裏頭,只選擇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是不錯,翻譯得很通順,說得也很詳細,但是依然有重要的經文這本子上沒有的,那他們都沒有見過。譬如說「蓮花化生」,它就沒有,「國無婦女」,那個本子上也沒有,這非常重要的。這個會集本的出現是在抗戰期間,所以在我上一代的老和尚,沒有看過這個本子。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叁十多年前,香港的法師沒有看過這個本子。那個時候流通的範圍很小,本子也不多,只流通在山東這個地區。

  我們能得到這個本子,感謝律航法師,他到臺灣去,他是夏蓮居老居士的學生,山東人,大概帶了五、六本到臺灣,送了叁本給臺中蓮社李老師。李老師一看到這個本子,前面很長一篇序文,是他老師寫的,非常歡喜,在臺中那個時候就印了兩次,大概也就是兩千本!一次印一千本,兩千本,臺灣就這麼兩千本。沒有別人印,所以我們知道流通量很少。知道這個本子人不多,看過的就更少,我們有緣。李老師在臺中講過一遍,親筆寫的注解,就寫在經本上,毛筆寫的,那個時候他老人家六十多歲,不到七十歲,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這個本子以後給我了,我看到非常歡喜,就想講這部經。老師說不行,緣不成熟,你現在講這個經有障礙。那年正好韓館長五十歲,我說講《無量壽經》給你祝壽。老師說有障礙,就改講《楞嚴經》。這個本子韓館長印了叁千本,就到處結緣、流通送出去。一直等到李老師往生,我手上這個本子很多人不知道,因爲當年他講經在法華寺,聽的人並不多,六、七十個人,不到一百人,講完之後沒有再講,所以知道的人確實不多。這麼好的本子稀有難逢!老師往生了,緣應該成熟,我就把它印一萬本,李老師眉注的本子印了一萬本,大量的在海外流通。美國、加拿大的同學看了這本子,沒有一個不歡喜,找我講。所以我講這個本子,最初是在美國、加拿大,第一次確實在溫哥華講的,第二次在舊金山講的,第叁次在洛杉矶講的。早年講過十遍,以後停下來講《華嚴經》,《華嚴經》講了不少年,講了幾千個小時。

  前年二0一0年清明,讓我們感覺現在社會産生變化,社會不安定,災難頻繁。消災免難一定要人心回頭,人心向善災難就能化解。那幫助人心向善,幫助化解災難,這部經是最理想的一部經。所以就決定選擇這部經細講,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讓大家了解這究竟怎麼回事情。社會爲什麼會動亂,災難爲什麼會發生,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知道如何幫助社會再回向安定和諧,怎樣能把地球上災難化解,這有方法、有道理,所以我們就講這部經。一年講一部,標准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也就是每天講四小時,要講滿叁百天。第一遍講完了,這是第二遍,第一遍是前年清明到去年九月十八,九一八圓滿,我們就開始講第二遍。第二遍講到現在,大概一半,我們有叁百多次,一次兩個小時,講了六百多個小時。

  最重要的就是要信心,信從哪裏來的?如果理事不清楚、不明白,信心生不起來。這個不是勉強的,一定把理事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信心自然生起來。尤其是近代科學,量子力學家他們新發現的這些宇宙的奧秘,寫成這些報告,我們看到了非常歡喜。他發現的新東西,其實佛在叁千年前在經典上講的,比他講的還要透徹。我們看到的報告很多,物理學家無論是研究宏觀宇宙、還是量子力學,都在大乘經上;他們發現的問題還有不能解決的,我們全曉得。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二、叁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是什麼?高等科學。被科學家肯定,被哲學家肯定,高等哲學、高等科學,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宇宙之間所有的問題,這是一門大學問,方法很簡單,理論太深。

  我們感激夏蓮居老居士,把五種原譯本會集成這一部很完善的版本,這個難得。第二個,我們感激黃念祖老居士,引用了八十叁種經論、一百一十家古大德的注疏來注解這部經典,一共是一百九十叁種這些珍貴的資料來注解。所以這個注是集注,也是會集,經是會集本,注解也是會集本。顯示老居士的真實智慧,句句話都有根據,不是自己隨便說的。讓所有的初學、老修都對它産生信心,都對它敬仰、認真學習。這是跟本經上所說的真實智慧相應,他不是隨便說的。

  蕅益大師是很了不起的人,明末清初,他出生在明朝末年,圓寂在清朝,跨兩個朝代。這也不是一個普通人,他的著作非常豐富,有幾十種。在《要解》裏面告訴我們,于一切方便中,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最恰當的方法,最合適的方法,最容易學習的方法,這叫方便。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是到極處,走直路,不走彎路,至直捷;至圓頓,圓是圓滿,頓是立刻就能達到。在大乘佛教裏頭,這樣的法門那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再找不到第二個法門能跟它相比,只有這個法門直捷、穩當、圓滿、頓超。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莫若信願專持名號。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有觀想念佛、有實相念佛、有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這麼多念佛方法裏面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沒有能像信願、專持名號這個法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提倡這個修行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

  「又雲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會念的人很多,懂得裏頭意思的人很少。如果不明了這一句名號的意思,就念不下去,念了會中斷,念了會忘掉。真正曉得這一句名號的意思,那你會把它當寶抓住,你一刻都不會放松。爲什麼?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德行,都在這一句名號。這一句名號是真如、是自性的名號,念這一句名號就是念真如,直心正念真如,禅宗所修…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