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怎麼會滅掉?如果這個念佛人現在改了,不念佛,不想往生,搞別的法門去了,這蓮花就枯掉,就沒有了,所以蓮花有生有滅。這個人信心堅定,蓮花就長得很好,用的功夫得力,念佛的功夫深,花愈開愈大。所以蓮花大小不一樣,顔色不一樣,光彩不一樣,全靠念佛人功力給這個花的營養,讓這個花長大。由此可知,念佛人最重要的一樁事是什麼?老實念佛,花愈念愈大,光色愈念愈好,這是真的,有受用!想別的全錯了,想什麼都帶不去,跟極樂世界沒有關系。唯獨念佛,老實念佛,一心專念,這個跟蓮花是有一定的關系,蓮花就靠這個養分,將來往生,蓮花的大小象征自己的品位。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念佛比什麼都重要!在這個世間,跟任何一個人不要再爭了,我們要爭的就是極樂世界的蓮花又大又好,要爭這個。這個完全跟阿彌陀佛本願的感應,我們有感,佛那邊就有應。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這兩句,往生到極樂世界,「智德自在」。我們看注解,『智慧勇猛』,「謂智慧明了銳利,能破煩惱憍慢賊軍,故雲勇猛」。這個地方,賊軍是比喻,因爲煩惱、憍慢能障礙自性,我們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所以把它比喻作賊軍來侵害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阿彌陀佛差不多。所以無始劫的煩惱,見思煩惱的習氣、塵沙煩惱的習氣,到那邊都沒有了。到那邊煩惱如果深的,無明煩惱,有。如果無明煩惱破了,怎麼破的?智慧破的,這個智慧是阿彌陀佛加持的。這個智慧破了無明煩惱,你就真正往生實報土了。當然還是彌陀加持,不是彌陀給你的智慧,你怎麼能破得了?還是不能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幫忙幫得太大了。不但接引我們往生,他是全心全力加持你,讓你破煩惱、讓你消業障,幫助你品位向上提升,這個時候只有無明習氣沒斷。
阿彌陀佛如何幫助你?莊嚴佛國土。《往生論》上講的叁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莊嚴佛國土能夠幫助你快速的把無始無明習氣斷掉,這就是爲什麼十方世界的法身菩薩,都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照理說,法身菩薩居住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一切諸佛都平等的。既然平等,爲什麼實報土的菩薩也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如沒有好處,去幹什麼?所以我們想象當中,這叁種莊嚴,肯定能夠幫助實報土的菩薩,斷無始無明習氣的時間可以縮短,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智慧明了銳利,煩惱習氣不起,有這些煩惱習氣,大半都是生到極樂世界是同居土,或者是方便土,他才有煩惱習氣。
「如《智度論》雲:智慧箭勁利,破憍慢諸賊」,《智度論》上的話跟這邊講的意思完全相同。「又《維摩經》雲:以智慧劍,破煩惱賊」,都是一個意思。「又《心地觀經》雲:法寶猶如智慧利劍,割斷生死,離系縛故」。《心地觀經》說得比較清楚,智慧劍是什麼?是說法。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每天說法,沒有停止的,極樂世界的人學法,也沒有中斷的,人人都是那麼精進。極樂世界跟十方諸佛刹土不一樣,十方刹土跟釋迦牟尼佛的刹土很相似,就像我們這個情形一樣。我們的身、心,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這法相。肉身,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爲什麼說是假的?它是個生滅身。說生滅很難懂,不是說人到世間來出生,老年的時候死了叫做滅,不是的,就在現前,就在當下。
這樁事情,我們以前讀佛經都很不容易理解,最常見的經典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仁王經》上告訴我們,這佛講的,佛是方便說,說一彈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滅。你看,一彈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個生滅,這很短的時間。我們相信《菩薩處胎經》裏頭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那是真的,那不是隨便說的。《菩薩處胎經》上,世尊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這是講普通人起個念頭。佛就問他有幾念?這一個念頭裏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它的原文說,「心有所念,幾念幾想幾識耶」,這是原文。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凡夫起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有多少念?就是細念,合在一起成爲一念,多少個細念?有多少個現象?相分就是物質現象,色法。有多少個識?識是心法。換句話說,就是《心經》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是一念,一念裏頭具足色受想行識。它的時間多長?彌勒菩薩講「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佛問的相,形相,「形皆有識」。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百千是十萬,叁十二億乘十萬,叁百二十兆,一彈指。我們現在用秒做單位,我們很快去彈,快彈,大概一秒鍾可以彈四次到五次,相信有人比我彈得更快的。如果一秒鍾彈五次就乘五,一千六百兆。你們想想,一秒鍾裏頭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在哪裏?就在現前。我們的身體生滅的現象,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個生滅,哪一個生滅是我?我不存在。
現在我們講《心經》就跟從前不一樣講法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那是真實智慧,他看見了,照見就是看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五蘊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裏頭的一念,這一念裏頭有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佛所說的相,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佛所講的識。受,有感受;想,它能想過去、能想未來;行,行是色法跟心法念念相續,它不中斷,但它不是一個,前念不是後念,可是它相似,它不完全相同,這叫行;識,就是阿賴耶,它的作用就是記憶。你眼看的、耳聽的,你能夠記得,誰記得?阿賴耶記得。其他的識不記,只有阿賴耶記。佛說五蘊皆空,觀世音菩薩看見的,換句話說,這全是假的。《金剛經》上說了一句總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爲什麼?所有現象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裏頭出現的。這是把宇宙萬物的真相說破了。
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只有在佛經上看到。沒想到現代量子力學家,把這個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了。現代科學最先進的儀器觀察,能夠看到一秒鍾一千兆分之一,就是一千兆分之一秒能看見。佛這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現在這個儀器還不到,還要往前邁進。我們相信二、叁十年之後,很可能出現最新的儀器能夠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能把阿賴耶的叁細相看清楚了。雖然看清楚,它是知識不是智慧。科學家看清楚了,得不到受用,那些菩薩看清楚了,他得受用。爲什麼?菩薩不是用儀器,菩薩是用定功,甚深禅定裏面看得清楚,所以他管用。科學只能夠看到它的現象,看不出自性,禅定裏頭見性,所以他看得透徹,他管用。可是科學家對我們很大的幫助,讓我們對佛所說的這些東西相信了,不懷疑,真正佩服,真了不起。佛是叁千年前講的,最近叁十年被發現。
科學家所用的方法,也是佛經上講的老的方法,佛是說,沒有人去做實驗。科學家用的方法,跟佛的方法完全相同,分析法。佛經讓我們了解,最小的物質現象,佛怎麼說?佛說譬如有一粒塵土,我們來比喻,這是一根牛毛。牛毛粗,這一粒塵土放在牛毛的尖端上不會掉,怎麼動它都不會掉。這個大概很好的眼力或許能看見這個牛毛塵。把牛毛塵分作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比牛毛要細。這個塵土分成七分之一,放在羊毛的尖端上不會掉。把羊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很細,放在那個地方它不會掉下來。再把兔毛塵分成七分之一,就更細了,叫水塵。水密度很大,在顯微鏡裏面看到,水有空隙,這一粒塵在水裏頭的空隙遊來遊去沒有障礙,叫水塵。水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就是金屬。金屬比水的密度大,但是還是有空隙,這一粒微塵在金屬裏頭來去通過沒有障礙。金塵再分爲七分之一,叫微塵。所以佛經上講的微塵很細,不是我們一般想象的,它是金塵七分之一,稱之爲微塵。微塵,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見,我想大概是我們現在講的原子。
這個東西還能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現在科學家把原子,八十年前才發現的,二次大戰期間,所以造成原子彈。才發現,以爲是物質裏頭最小的,沒有想到這八十年,科學家把原子再分,這一分開看到,原子裏頭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再把電子分析、原子核分析、中子分析,愈分愈小,稱爲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還可以分,科學名詞叫誇克。基本粒子好像有幾十種,六、七十種,誇克也有六、七十種。它還能分,這就是最近這叁十年代發現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于一個電子,也就是它的體積是電子一百億分之一。再分,再分沒有了。大概這個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佛說這不能分,再分就沒有了。果然,微中子再分沒有了,物質沒有了。物質沒有,看到是什麼?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所以這是科學家一個很大的發現,發現物質的來源是念頭,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這個跟佛講的就相應了。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有心想才有五蘊,色受想行識從心想生的,念頭産生的。
這個發現在科學上是個最大的革命,現在是前衛科學,還沒有被科學家完全同意、接受,還沒有。所以他們現在找證明,足夠的證明,證實這個事情是真的,科學家就承認了。這一承認怎麼樣?把過去科學所說的這些理論全推翻了。因爲過去的科學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現在把物質推翻了,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幻相,是意念的幻相,不是真的。這個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意念是阿賴耶的見分,經上確實是這樣說的。相分是從見分延伸的,先有見分,後有相分,跟科學家發現的完全相同。
這一發現,第一個,我們的念頭可以能改造我們身體,身體健康要有毛病,用意念可以把它治好。科學家就用這個方法,到處去找,找一些重病的人,重病的人怎麼?過幾個月自己好了。癌症,醫生宣布他只能活一、二個月的時間,這些人等于說被宣判死刑,對于求生的意念放棄了。多半是宗教徒,每天在家祈禱,把身體忘記了,病也忘記了,天天向…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