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四集) 2012/5/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4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五十四頁第一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神通自在』。「神通無礙也。如經雲: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等也」,像這一類都是說神通自在。掌中能持一切世界,我們現在明白了,終于把這個疑惑化解了。大乘教裏面告訴我們,在自性裏頭沒有時間,就是沒有過去未來;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十方,沒有距離,沒有遠近。心性就在現前,就在當下,心性所現的無量無邊境界也就在當下。時間的概念、空間的概念,是衆生迷失自性以後才發生的現象,其實都是假的。大乘經教裏頭常說,「須彌納芥子」,這個好懂,須彌山大,芥菜子小,不成問題,可是「芥子納須彌」,這就不懂了,芥菜子沒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它怎麼會在這裏頭?實際上這些事情都在我們身上發現,我們眼睛的瞳孔很小,能夠把整個世界東西都收攝進去,像照相機一樣,全照在裏頭。瞳孔還算是大的,佛經上給我們講的一微塵,這是物質現象最小的,科學家叫它做微中子,這裏面能不能容納一切世界?能。爲什麼?這一點,它是自性,性德是圓滿的,不能分割的。這個現象也被今天科學家發現了,他們稱之爲全息。任何一個物體都包容遍法界虛空界,何況手掌?手掌很大。
一微塵裏面有虛空法界,這種能量每個人都有。微塵裏面的法界跟外面法界一樣大,法界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微塵裏頭有法界,法界裏頭有微塵,微塵裏頭又有法界,重重無盡,這一點科學家沒見到,佛在經上講到。重重無盡也很難懂,過去賢首國師在《華嚴經》講到這個境界,當時皇上聽不懂。賢首國師請皇帝在這個殿的旁邊建一個八角亭,很快亭子建好了,賢首國師說把八角亭八面,每一面安一面鏡子,上下也安鏡子,這就十面鏡子,安好了請皇帝到亭子當中一站,馬上就知道了,重重無盡。你看鏡子裏面的身體無有窮盡,鏡子對照起來就沒有窮盡,皇上馬上就明白了。自性有這個能力,這能力是本能。所以告訴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是真正搞懂、搞明白了,不費事,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一法都不漏,全在裏頭。持這一句名號就是持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法,一切諸佛所說的總持,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人很聰明,發明芯片,電腦上用的,小指甲這麼大一塊芯片,裏面包容一部《大藏經》。《四庫全書》還不行,《四庫全書》聽說有十幾片。佛的自性,肉眼看不見的一點點小的物體,它能包容整個宇宙,我們科學跟佛法比還差很遠。整個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刹土全在其中,神通自在。佛告訴我們,這是性德圓滿的現前。性德是一切衆生統統有的,沒有一個沒有,這本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在你自性裏頭。所以佛法叫內學,你向內學,不要向外學,外面學不到,外面學得很辛苦,得到東西很少,而且不實在;向內學,內裏面無盡寶藏,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統統是自性變現的。自性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這才叫寶,真正是寶。
經上所說的全是自性所流的,人人平等,阿彌陀佛不比我們多一樣,我們跟阿彌陀佛也不比他少一樣,不增不減。他障礙去掉,得其受用;我們障礙沒除掉,不得受用。科學家、哲學家盡畢生的心力去探討、去研究、去觀察,也看到了,不得受用。爲什麼不得受用?障礙沒放下。他今天能看到是藉科學儀器,佛能夠看到不用科學儀器,用自己的清淨心,把心裏面那些障礙拿掉。什麼是障礙?起心動念是障礙,分別執著是障礙,煩惱習氣是障礙。只要把這些障礙除掉,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你就見到了。
除障礙這個事情一定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障礙從哪裏來的?一念不覺來的。一念不覺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幫不上忙。別人,你求別人幫忙,別人問你,你把一念不覺拿來給我,我幫你。不就跟達摩祖師問慧可一樣!慧可是心不安,達摩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那是一個念頭,沒有現相。慧可聽到達摩祖師這一問就呆了,回過頭來找心,心在哪裏找不到。回答一句話,「我覓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心在哪裏。達摩祖師點這一句話點醒了,「與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這樣就開悟了。這一悟全通了,智慧、德相、神通全現前了,達摩祖師就把衣缽傳給他,這第二代祖。
慧可聽這句話開悟了,我們聽到這句話有沒有開悟?爲什麼不開悟?沒放下。慧可聽到這句話,一下就把念頭斷掉了。念頭斷掉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究竟圓滿,這個境界跟惠能大師所說的完全相同。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性清淨,從來沒有染汙過。這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不安過,那個不安是你的妄心、妄想,以爲你不安,實際上沒這回事情,假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們是一千句、一萬句都點不醒,爲什麼?老執著!什麼叫根利?幾句話點醒了那根利的人。千言萬語點不醒的人,這糊塗人、凡夫。這些理我們懂得了,懂得怎麼修?放下。從哪裏放下?從日常生活當中放下,從工作裏頭放下。工作照做,不要放在心上,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最怕的是你放在心上,這個麻煩就大了。你把這些假相放在心上,這叫凡夫,不放在心上,你是菩薩、你就是佛,佛跟菩薩不同的地方就這樣的。凡夫的心是垃圾桶,什麼玩意都往裏頭放;佛菩薩的心幹幹淨淨,裏頭什麼都沒有。佛菩薩自行化他,不放在心上,本事就在此地。不放在心上,他永遠用的是真心,我們這個心裏面東西太多了,所用的心是妄心、是雜亂心、是垢穢心,這肮髒的東西。
這些雜亂、這些肮髒東西是不是真有?不是,說肮髒、說雜亂都是比喻。爲什麼說它沒有?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念頭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覓之了不可得」,這就是慧可的話。達摩祖師叫他把心拿出來給他安,覓之了不可得。有沒有?有,真心、妄心都不可得,還有個真心、妄心,開不了悟。妄心全是假相,假相就是無相,真心是無相。無相還是無相,假相也是無相,所以它兩個可以平等,劃等號,真妄不二,全妄即真,全真即妄。這是佛菩薩把事實真相圓滿的爲我們顯示出來,我們聽不懂,聽了很迷惑,那就叫業障、叫罪障,罪業障礙著你。罪孽也沒有形相,所以你把罪孽找過來、拿出來,我替你消業障,覓業障了不可得,業障不就消完了嗎?由此可知,凡聖總在迷悟之間,一念悟,成聖了;一念迷,做凡夫,沒有先後,沒有此界他方,全在當下。
一遍不入沒關系,這個經上會給我們講千遍萬遍,一次一次重複,慢慢就有一點體會,再進一步就有指望,這就叫長時薰修。可是長時薰修要跟一門深入相應,效果就卓著,效果會提前;如果不能跟一門深入相應,效果就不大,時間要很長。最後真正見性還是要歸到一門,像一間房間有叁個門,你要進入這個房間只能走一個門,不能叁個門同時進去,所以到最後還是一門深入。因此八萬四千法門,佛菩薩教導我們學一門,不騙我們。真正肯學一門的人,聽話的人,叫上上根人;同時學很多的人是業障深重的人,不聽話,迷惑很重的人。我們也都是過來人,都從很重的迷惑慢慢覺悟,六十年的時間慢慢歸到一,回歸到一樣。
我們再看這最後的一段,「又《觀經》中詳明上輩之叁品。茲節錄嘉祥《義疏》」。嘉祥大師《無量壽經》的注解叫《無量壽經義疏》,淨影大師的注解也叫《義疏》,所以上面必須把名字說清楚,這是嘉祥的《義疏》,不是慧遠的。「第一謂上品上生。發菩提心,修行經七日」,《彌陀經》上說的一日到七日,「則生彼國」,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了阿彌陀佛,「見彼佛身,聞說妙法」,聽佛說法,「則悟無生法忍」,一聽他就開悟了,就證得無生法忍。什麼叫無生法忍?法是一切法,就是常講的萬法,一切法。無生就是告訴你一切法本來不生。忍在此地當作肯定、承認、接受,佛說這個話我完全明白,真正見到了一切法不生不滅。如果一切法真的沒有生滅,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嗎?毫無意義。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你說它不生不滅不廢話!那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生滅即是不生滅,生滅跟不生滅是一回事情,不是兩回事情,這叫無生法忍。七地菩薩證得的,下品,八地菩薩中品,九地菩薩上品,無生法忍分上中下叁品,《仁王經》上有說。
科學家也證得了,他證得不得受用,菩薩證得了得受用。什麼原因?科學家證得是從精密儀器裏頭看到的,佛菩薩證得是從禅定當中見到的,不要用儀器,禅定當中見到的是真見到。科學家用儀器上看到現象,不知道其所以然,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爲什麼是這個現象不知道。七地菩薩他見到的時候知道當然,也知道它所以然,所以他得受用。這是佛法比科學高明的地方,就是科學著相,佛法不著相。我們今天得科學的幫助,真的不懷疑了,相信,佛法跟科學能對上號了。這是上一代的那些老和尚、老修行人沒有這個福分,沒有看到今天科學報告,因爲這個報告是最近叁十年的事情,叁十年以前沒有。我們從這個報告出來,你看,經過叁十年我們才聽到,聽到對它才産生興趣,叁十年前聽到了我們不懂,聽不懂。
什麼叫生滅即是不生滅?我們用最淺顯的例子,這個例子是我們大家熟悉的,電影。這電影幻燈片,我以前年輕的時候玩過這個東西,自己拍攝電影。我有一套完整的機器,有沖洗底片、有剪接,這玩意我都會搞,八厘米的這個電影。我們在外面買這個膠卷,這一卷四分鍾,一卷帶子拍四分鍾,一秒鍾二十四張,十秒鍾二百四十張,它是論秒算的。所以從前拍一卷東西我們回來看,大概看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要十幾卷,所以回來要剪接。你看放在銀幕…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