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超越六道,跟佛菩薩遊戲,那還是夢。慢慢全部都搞清楚了,我們知道應該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就是真正醒過來、徹底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才有能力與十法界一切衆生起感應道交,去幫助他們。衆生有感,你就自然現身。現身,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的身是自在的身。現什麼?爲他現身,這個衆生有感,爲他現身,幫他解決問題。他的問題解決到了,這人自然沒有了,就不見了。所謂「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出生、滅盡都沒有起心動念。
又《寶積經》第二十八卷說:「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爲大乘」。諸佛如來,正,正就是不邪,不偏不邪叫正。真,決定不是虛妄,不是假的。真正完全講的是自性真心,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在哪裏?就在現前。我們這個身是妄,虛妄的,我們住的環境是虛妄的。妄從哪裏來?妄由真起來的。沒有真,哪來的妄?好比我們人站在太陽底下,人是真,影子是妄,沒有人,哪來的影子?所以妄跟真永遠不會離開,形跟影不離開,有形必有影,有影必有形。所以真在哪裏?真妄和合,真在妄中,妄在真中。我們只要把妄息掉了,真就現前了,不要去找真。妄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真就現前,就是一片真正之道,就現前了。不要去找真,找真,真又變成妄。所以我們有真,這才叫不怕,真是永恒的。六祖大師把妄放下,真現前了,告訴我們清淨,從來沒有染汙。染汙是什麼?煩惱是染汙,自私自利是染汙,名聞利養是染汙,貪瞋癡慢是染汙,這裏全沒有,真心裏頭全沒有。妄不放下,真就不現前;妄放下,真自然現前。這真是本有的,不生不滅,妄是生滅法,有生有滅。
諸佛如來所行之道,他沒有絲毫虛妄。經上所說的種種,全是衆生的妄想分別執著。衆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一句話沒得說。正因爲衆生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感,佛用智慧來應。于是我們就明白了,經不能不學,不能不聽,不能不明白。明白就是開智慧。智慧開了,要落實到生活,我們就離苦得樂了。黃念祖老居士被人戴了牛鬼蛇神的高帽,紙帽子,拖到街上去遊行,他心裏頭默念阿彌陀佛。他有沒有樂?他有樂,他知道眼前這個境界是替自己消業障的,這些小孩來找麻煩、來鞭他的,踢他的,罵他的,打的,吐口水的,那都是菩薩來考試他,通過這個大考,他就成佛了。所以,他不但對這些人不會責備他、責怪他,他還感恩他。就像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不會怨恨他,感激他,還要報他的恩。爲什麼?經過這個考試,他提前成佛了。本來成佛在彌勒之後,他倒過頭來,他在彌勒之前成佛了。所以發的誓願,我成佛第一個來度你。這個歌利王就是世尊面前的憍陳如尊者。真的,他第一個成阿羅漢果。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那真快樂,什麼環境都快樂,都自在。順境沒有貪染,清淨心現前;逆境沒有怨恨,也是清淨心現前,你看多自在、多快樂。
「住大乘者,即常住于如上大乘法中之人」,這個我們要學,我們要常住在像上面所講的大乘境界。「當知是人,決非凡小。雖是肉身,亦名菩薩」,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真妄是永遠不能分離的。這真在哪裏?真如在哪裏?就在我們身上。只要我們覺悟了,我們就發現它真的是在身上,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不用妄心,這個人就是菩薩、就是佛。現前就要幹,天天幹,它就相應了,愈幹愈有味道,愈幹愈深入,這個智慧天天增長。煩惱習氣天天往下減,減弱,智慧天天增長,人怎麼會不快樂?無量無邊迷惑顛倒罪業衆生,沒有一個不是因此而得度。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一切衆生最大的恩惠,就是天天講經教學,把大家喚醒,幫助大家把煩惱妄念(這是假的)丟掉,自性裏面的般若智慧,如來的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統統現前。這是最大的恩惠。佛要不講經,對衆生沒有絲毫利益。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的,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講經教學的,道理就在此地。
下面說,「清淨心,無疑無垢,淨信之心也」。清淨心是基礎,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裏頭沒有懷疑。你看,貪瞋癡慢疑,把疑提在第一個,沒有懷疑。無垢,垢是什麼?貪瞋癡慢是垢,那是染汙,是髒東西。貪瞋癡慢疑都放下了,清淨心就現前。爲什麼不能貪?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今天科學家爲我們做證明,我們真正相信了,以前對于佛經上講的半信半疑,明明這東西是真的,怎麼是假的?現在科學家證明了,它是波動現象産生,波動就是生滅。波動多快?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生滅,我們看不到、覺察不到。如果我們用比喻,這個概念就很清晰,像我們看電影,老式的電影,現在數碼不容易看見。老式的電影是幻燈片,這個很容易體會到。銀幕上的動畫是什麼?是一張一張的相似相續相,用快速度把它放映出來,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好像是動的,其實它沒動。每一個鏡頭打開,這一張片照在銀幕上,就是一個照片,關起來,再放一張,是第二個照片,一張一張的,從來沒有動過。這個我們的概念很清晰。
佛告訴我們,我們眼前,不但六道,包括十法界,十法界全是生滅法,就跟這個道理完全一樣,只是它速度太快了,我們疏忽了,以爲它是真的,全是這麼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這才曉得我們生起貪心,是我們自己的愚癡,它根本就不存在,包括我身體都不存在。我們的思想、身體都是假的。外國哲學家有時候比我們聰明,他說身不是我。什麼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夠想象的那是真我。這就是什麼?他不把物質的身體當作我,把念頭當作我,因爲我有思想,那個東西是我。這比一般人高明的,殊不知,那個想也是生滅法,都不是。所以佛法講無我,這無我是真的,無我就是真我,你就把真我找到了。你要有個我的話,你永遠找不到。我是迷,我放下了,真我就現前了。真的裏面沒有對立的,有真有假,那個真也是假的,真裏頭沒有真假;我裏頭沒有有我、也沒有無我,統統沒有,這才是清淨心。
那修行修什麼?就是日常生活當中,把我們的煩惱,煩惱,其實無量無邊的煩惱是從六個根本煩惱裏頭生的,這六個是根,貪瞋癡慢疑,這五個根,後頭還有一個,惡見,惡見是什麼?錯誤的見解,錯誤見解也有五個,這六個根本煩惱。把這五個總歸納爲一個,展開來五個,第一個身見,以爲我有身,以爲我有靈魂,所以靈魂是迷惑顛倒,它還是執著。有邊見,邊見是什麼?對立,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這個觀念我們要建立。不容易建立,一定要建立,爲什麼?它是事實真相。一切萬事萬物是一個自性變的,佛經上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個心是真心,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真心。如果我們對立了,這就錯誤,對立就是不承認是一體,一定承認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也就是我們要承認,我們這個身體,這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多少細胞組成?大概是五十兆,五十兆個細胞組成的,每一個細胞都是我,不能說這個細胞是我,那個細胞不是我,這就組成這一個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物組成這個法界,法界是我。爲什麼?法界是心現的。所以法界是我,阿彌陀佛是我,極樂世界是我。爲什麼?都是我的心現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它不是外頭的。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理論,自己心現、自己想去,哪有去不了的?決定往生,心現識變,他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清淨心是真心,沒有一點染汙。這裏頭決定沒有見思、沒有身相,這個我們常講,《金剛經》上四相、四見統統都破了,清淨心現前。四相破了,小乘的清淨心;四見破了,大乘菩薩的清淨心,那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就是中國佛教裏頭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是四相、四見統統放下,《金剛經》的修學圓滿了。那《金剛經》的修學是怎麼個修法?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不用四相,從這下手。知道四相是空的,總的一句話說,也是《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歸納起來就是四種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歸納起來就四大類。凡所有相,這四種現象都是波動現象,都是生滅相,而且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你怎麼能說它是真的?
科學對我們現代人幫助太大了,古人怎麼會能夠相信這個?我常常想到佩服古人,佛講,他真能相信,他不懷疑。我們現在聽了,懷疑,沒有像古人那麼老實,我們一定要拿到證據才相信。那科學它拿到證據了,我們看到科學報告,相信了。真的相信就真的放下,放下之後是什麼?起心動念是爲別人想,不是爲自己想,這就不一樣了。如何幫助別人?一個總的念頭,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總念頭。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就是這一樁事情,幫助衆生離苦得樂。那是什麼?我自己已經離苦得樂,我才能幫助別人,我自己沒事了。所以清淨心重要,清淨心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我們要學,在生活當中學,工作當中學,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學什麼?學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古大德說「常作如是觀」,這《金剛經》上的話。
《中阿含》四十一卷裏面說,「清淨心,盡脫淫怒癡」,成就戒定慧,這是講小乘。小乘在事上講,淫怒癡就是貪瞋癡,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放下貪瞋癡。「成就于叁明」,叁明就是六通。天眼明,明比通還要高一級,通常大乘教裏頭,一般講佛菩薩是叁明,對聲聞緣覺講六通。叁明裏頭,第一個講天眼,第二個講宿命,第叁個講漏盡,用叁個代表六個。「如是清淨心,功德難思」,這是真話,無量無邊功德都從清淨心生出來。「故《十方佛贊品》」,本經,「乃至能發一念淨信。...隨願皆生」,沒有不往生。願是什麼?我願生西方淨土中。你有清淨心,用清淨心發這個願,沒有一個不往生的。「以如上之清淨心,歸向無量壽佛,故雲:以清淨心,向無量壽」。淨宗原理就是心淨則佛土淨,西方極樂…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