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杂染,这就是虽然念佛忆佛,这一生不能往生,把原因说出来了。「若能相续,则是一心」。这个相续是念念相续,像黄念祖老居士临终之前这样的念佛。「但能一心即是淳心」。一天十四万声,想有一个妄心杂进去,它插不进去,它是念念相续。「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这个三心,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一个是淳;第二个是信,专信,我们讲真信;第三个是相续,信心相续,没有杂念。
「此论直指当世净业行人之病根」,今天修净土的人,病根,真的不外乎这三种。「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来是实相身。认身如物」,把如来看作普通一个人一样看待,「取相执著。妄生计较,缺少智慧,失中道义」。这把毛病都说出来了。不能往生就是不能成就,只是阿赖耶里面种了善根。这个善根什么时候成熟,很难说,有时候真的要经无量劫。「另则三种不相应,此三种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真信。要舍,要放下。能舍、能放下是个非常好的增上缘,统统都放下,连生命都放下。生命交给阿弥陀佛,我不再去想这个事情,我天天就在等待,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我。阿弥陀佛认为成熟了,一定就来接。还没有来接,我现在还不淳,还没有彻底放下。果然彻底放下,像宋朝莹珂法师念了三天三夜,阿弥陀佛就来了。那是什么?真放下了。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往生资粮即信愿行,缺一不可。据《要解》所云」,蕅益大师说的,「信愿有缺,则持名纵如银墙铁壁,风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所以他老人家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想去?真信、真想去,这个地方要彻底放下。有一样事情不放下,这一样事情就抓住你,就是你的绊脚石,就障碍你往生,彻底放下,连弘法利生都要放下。弘法利生是修善积德,这是属于法布施,是利益众生的。我们要以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净土,不能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现前福报,那就完全错了。不求福报、不求利养,名闻利养都不求,只求往生,这样才对,这是真信、真愿。真正持名,持名就是为往生,持名就是为放下杂念、放下烦恼习气,我们用这一句名号来代替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才现前,「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不让烦恼习气相续,这叫真正会用功。也就是用阿弥陀佛这一念代替所有的杂念,一切杂念都归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把它化解开掉了。平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真修行,不论这个事情与我有干涉没有干涉,统统都是一句阿弥陀佛。确确实实,真正做到的人就是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们真做到。他们真正是修菩萨行,来给我们做样子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住大乘者」。大乘是智慧,住大乘不容易,为什么?住大乘者没有烦恼了。大乘跟烦恼是相对的,大乘是明,烦恼是暗。「《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就是十力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这个大乘人自利利他,一定先成就自己。怎么成就的?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从这来的。学佛,如果把经教疏忽了,那就是盲修瞎练。修得很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依旧是生烦恼,不生智慧。那怎么办?真正是因为没有听懂。没有听懂不要紧,多听,长时薰修,慢慢就懂了。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听经的方法,我们没学到。他告诉我们听经,第一个,不执著言说相;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大乘、一切智、佛智,这都是名字,不要执著;第三个,不执著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听了之后,我觉得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心缘相。只管听,不能够分别、不能执著,不要去想它,一遍一遍这样薰修,会豁然大悟,这就能见性。我们之所以不能见性,就是听经的时候着言说相,着了名字相,也着了心缘相,那你所听的全是你自己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听佛经里讲,完全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佛的意思,全搞错了!要知道佛说法,佛是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很奇妙!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会说话?为什么说出那么多的经典?这一桩事情,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得到一点信息,就是得到一点消息。我们有心对着这个水,水回答我们没有心,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著,它的回答完全是从我们心念变现出来的,来回答我们。从这个消息里头,我们慢慢去体会就明白了。
自性,如果起心动念是凡夫;不起心动念,它所回应的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起心动念回答你的时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从妄想里头流出来。佛菩萨是从真心流出来的,真心里面流出来的经论,我们用起心动念来分别执著、来分析它,就是把佛的经教全变成知识,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经教是曲解如来真实义,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所以都搞错了。这一错,影响太大了,影响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是盲修瞎练,所以你念佛不能往生。确实不如阿公阿婆,阿公阿婆已经到了不起心、不动念,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
很多人知道现在灾难现前,我们如何应对?不起心、不动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灾难就没有了!对于这个念佛人,灾难全化解了。纵然灾难来的时候,佛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他一点事都没有。在这个世间连身体都放下,都不要了,何况身外之物!你想要的东西,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你想要什么,东西就在面前,不想的时候就没有了,你说你多自在!我们想要一个人陪伴我、照顾我,行不行?行,决定行,但是那个人他并没有往生,从我们心想生。这个喜欢的人在我面前照顾我,照顾一阵子,我们觉得不需要了,他就不见了。
就像李长者注解《华严经》,他这一桩事情写在序文里,绝对不是假的。他发心替《华严经》做个注解,这大事,佛菩萨、龙天善神都知道。他要找个清静环境,你看老虎,这他找地方,找老虎洞,老虎统统搬家,把这个洞让给他。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一个人住在这里,居然来了两个女孩子,年轻女孩子来照顾他。他也不问,不闻不问。这两个女孩子每天替他整理环境,来服务,伺候他。这一部注解写完之后,长者很开心,总是完成了,也很满意。女孩子,你看看,始终一句话也没讲过,想问问她,两个人不见了。以为是附近农村里头的人,到农村里面去找,去谢谢这两个人,感谢。农村人告诉他,没看见,不知道。那是天人,不是天人,也是佛菩萨化身;可见得李长者的智慧、定力。做这个注解时间很长,照顾这个仁者,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问她叫什么名字,反正你想要叫她办事,她就在你面前;不需要她的时候,她就不在你面前,好像都有感应一样的。我们想,我们这个世界有,极乐世界怎么会没有?决定可能。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大圆满、大自在!
这些住大乘者,「闻法信受,勤修精进」,这八个字最为重要。目的呢?目的是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全部都是自性里头的。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本自具足,不向外求,向内求。向内怎么求?诚敬当中求。真诚恭敬,这个智慧自然就现前,能力现前,无畏现前。愍念安乐无量众生,智慧开了,不为别的,为这一些苦难众生,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一点私心都没有,念念无非是成就别人、帮助别人。自己没有了,这才能够与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于一切护法龙天得到感应。
「又《十二门论》云:摩诃衍者」,摩诃衍就是大乘,这是梵语,摩诃是大,衍翻作乘,「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二乘是声闻、缘觉,摩诃衍在二乘之上,我们把它翻作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佛,乘大乘法而来,「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那说大乘的智慧,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智慧多大?能尽世出世间一切法的边底,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通达明了。我们用一般宗教对神的赞美,有这么一句话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这大乘的意思。「诸佛大人乘是乘」,大人,法身菩萨。乘是比喻,好像他坐的这个大乘车,故名为大。
「又能灭除众生大苦」,大苦是无明烦恼,是生死大苦。这说明了生死、出六道,唯有智慧能办得到,智慧不开,你永远不能出离。为什么?六道是个梦,你在这里头醒不过来,你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想离开六道,无论起什么念头都是六道里头,从来没有起个念头想超过六道、出离六道,没有起这种念头。唯有智慧开了,知道六道是假的,这才会有一个念头,我要超越六道,我要清醒过来,六道是个梦,我要清醒过来。有这个念头就真的能清醒,真的能脱离。我们知道六道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烦恼就是执著,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阿罗汉就断掉了,就出离六道轮回,从这个梦中醒了。这梦里还有梦,梦中之梦,不知道有多少梦境,出了这个梦,还有上面梦;再出来那个,还有一个梦,梦是无量无边。
佛经上给我们讲的六道,这就讲大的,六道里头每天都在作梦。所以《金刚经》上说得很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全都是在作梦,不知道这个梦是假的,把这个梦当真。当真就很苦,为什么?当真就在造业,业牵着你,感得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六道里头每一道都是梦,进去,是入了梦境;离开梦境,是醒过来了,醒过来还是梦,永远出不去。所以不遇到佛法,确实没有超越六道的缘分,遇到大乘法,这非常幸运。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不想再玩这个游戏了,我们要提升。…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