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平等覺。凡夫的心粗,粗心大意,重大的可以不犯,能守得住,極其微細的常常會起現行。這種微細經長時間累積,就變成很深的習氣,習氣是這麼來的。所以,要學恒順衆生,衆生做錯事情也可以恒順,這個錯是不大,不是重大錯誤,就能隨順,就能夠忍受,修忍辱波羅蜜。重大的,那不能忍受,就要說出,要勸導他,柔和勸導,幫助他改正。菩薩對待衆生他用真誠愛心,所以衆生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聽從教誨,也就是聽從勸導,樂于改過自新。凡夫勸衆生帶著有傲慢的習氣,有責備的習氣,有訓導的習氣,他不服。他知不知道錯?知道錯,知道錯不服你,他反抗你。這就是菩薩所謂道行深,道行深什麼叫道行?菩薩有智慧,菩薩有善巧方便。菩薩有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有。這個衆生犯了錯誤,應該用嚴厲的發脾氣他才會接受,行。
連老師教學,我們都親眼看到這個方式。李老師教學,我們的教室差不多就這個攝影棚這麼大,學生不多,二十個人。我們就看到老師對有些學生有打有罵,態度很不好,那是什麼學生?對老師真正恭敬,老師真教,有打有罵。打他是什麼?記住,打記性,這個地方挨過打的,永遠不會忘記。對有幾個同學,老師從來沒有給他們有過嚴厲的顔色,都是和顔悅色,錯誤地方老師也不糾正。我初學我看不懂,我有疑問也不敢問。一、二個月老師看出來,知道我有疑問,不敢問,把我叫到房間裏面去,告訴我,是不是有疑問?我說是的,是有這個疑問。他說你不知道,那個可以打、可以罵的是真學的;那個不能打罵,是假學的,不是真學,你幾句話說重了,臉馬上就紅了,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我明白了,假的,不要跟他結冤仇,他不是真學,真學的那是有打有罵,我才明白。所以菩薩不是不發脾氣,發脾氣是真正愛他。被教訓的人知道老師是愛他,愛護他,有感恩的心,罵了他、打了他,感恩,真改過,真忏悔。至于那個他不明了這些事情,你用這個方法對他,他怨恨,他記仇在心,這個麻煩,以後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就錯了。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沒有智慧怎麼行?用智慧觀察,哪些是真學的,哪些是假學的,哪些是禁得起考驗的,哪些是禁不起考驗的。禁不起考驗也要照顧他,時間要長,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有的時候十年、二十年,慢慢的來,這真的是慈悲到極處。他什麼時候知道?覺悟的時候,二、叁十年之後他才覺悟,他才曉得老師的愛護,父母的愛護。有人一生不知道父母愛護,怨恨父母,現在社會這種人太多了。所以今天這個社會,不但學佛難,學做個好人都難,什麼原因?他沒有誠心,沒有真心,全是妄心。跟這些妄心的人在一起,你就得原諒他,小毛病可以隨順,大毛病可以提醒他,一個總原則,不結冤仇。做人真不容易,真是大學問,只有佛跟菩薩做人才圓滿,面面玲珑。
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對每個人的方法也都不一樣,總的方向、目標就是幫助他覺悟,他不覺悟他就造罪業。有人,你用什麼樣的方法他都醒不過來,那就沒有法子。怎麼?等他受報,吃盡苦頭之後,你再跟他講,他慢慢相信你。所以菩薩度化衆生不是一世,生生世世!你要知道,才知道佛菩薩恩德之大,超過父母太多了。父母恩德是一世的,佛菩薩生生世世都在看著你,都在照顧你,爲什麼?你跟他有緣。雖有緣,煩惱習氣太重,回不了頭來,那就慢慢等待,等待無量劫,總有一天回頭。
這裏講到隨順衆生,就是隨順供養諸佛,這句話意思深,就是隨順供養這個人,這個人是諸佛。爲什麼?他本性是佛,他本來是佛,現在迷惑成這個樣子,隨順他也隨順了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就是隨順這個人肯定會影響周邊,周邊的人根性利的,看到你這個隨順他開悟了;根性劣的,煩惱習氣重的,他不會開悟。各種不同根性的衆生都有,我們能看到是有形的,還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
我這幾天收到一封一個同學的報告,他在修行當中,突然看見了自己身上每個器官裏面都有很多衆生,再仔細看,一般人也都有,看到的真正不可思議,多少?無量無邊。衆生跟你沒有關系不會上你身,這就是一般講的,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太多太多了。你所殺的、所吃的,沒有一個饒掉你,全都在你身上。我們一般人不知道,偶爾他有這麼個因緣他看到了,這些來求超度的太多了,告訴我。我不知道那就算了,知道之後,我就把它整理起來,我們每天講經,請他們來聽經,講完之後送他們各歸本位,給他立牌位。我們自己累劫的冤親債主,還有一切衆生的,一切衆生每個人的冤親債主我們都要想到。災難從哪裏來的?病痛從哪裏來的?這些根源,真正的根源,這個沒有人知道。我們把念頭轉變,從今天起我決定要學恒順衆生,隨喜功德,要學尊重承事,對一切衆生尊重,對自己來說謙虛。尊重承事一切衆生,就是尊重承事如來,普賢菩薩是這樣做,普賢菩薩也是這樣教人。
「是故淨業行人」,修淨土的人,「應于衆生廣行饒益」。我們對一切衆生,要常常對他做有利益的事情。利益還要有饒益,饒益是什麼?最多的利益、最好的利益,是這個意思。是認真去做的,不是隨隨便便的,敷衍塞責這個不可以,認真去做。我們供養東西給別人,不是說我們不要的給別人,我們把最好的供養別人,把最差的留給自己,這個功德大!所以我們常常想到,施後面就有果報,這樣的心、這樣的行爲布施,果報非常豐厚。我們把不要的東西布施給別人,我們得的果報就很微弱,得到的果報也等于說人家不要的給我們。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我們以最好的供養別人,我們收到的果報是最好的,比我們供養的還要好。這些道理真懂得,我們就會真幹!佛在哪裏?每個人都是佛,每個衆生都是佛,蚊蟲螞蟻都是佛,樹木花草都是佛,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的周邊。
『所作善根,悉施與之』,我們累積的,所謂是行善積德回向給一切衆生,他們沒有做,我做了,我把功德跟大家分享,這個功德就大了。隨著你的心量,你的心量大,你的福報就大,所以古人說「量大福大」,就這個意思。我修的福雖然是不大,一點點,我的心大,我把我這點福與一切衆生分享,這福就大了。這些與智慧有關系,沒有智慧你看不到、你想不到,就在你面前你都做不到,你不是修的福,你還是造的業。都在一念之間,一念智慧,修福,一念愚迷,就造罪業。有時候不是惡心,好心,好心也造罪孽,好心造罪孽叫過失。不善的心造罪業是罪過,那個重,善心所做錯的事情罪輕,叫過失。
「指自作之一切功德與善根」,功是功夫,功夫是因,德是收獲,是果報,與善根,「悉皆施與一切衆生,令彼離苦得樂」。這是當前迫切需要的,一切衆生迷惑顛倒造作罪業,感召的災難。這個災難很多人都覺察到,好像都快要爆發了。怎樣幫助他?這段文字講得好,我們把自己修的功德、善根,這個善根,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愚癡、不傲慢、不懷疑,這是善根,一切善都從這個根生的。自己的毛病、習氣知道一定要改,忏悔、改過也是善根。把這些善根供養一切衆生,這是回向,回向就是今天人講的分享,佛法的名詞叫供養。供養給一切衆生,真有效果,讓這個地區災難減輕。我們絕不求果報,我對你這麼好,我每天給你回向,給你消災,希望你有什麼報答我,沒有這個念頭。只是希望大家能化解災難,大災難化成小災難,小災難化成無災難,每天用的是這個心。這個心純,純是真心,不夾雜妄念在裏頭,不求回報。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求這樁事情,其他的什麼都不求。也不必要求衆生要對我怎麼好,不需要,完全都不需要。只有個純,精純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
下面念老舉密教的行人,說密教的修行人,「願己之一切功德,悉施一切衆生。衆生一切罪苦,悉皆由我代受」。密宗跟淨土是同一個方向,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總結,就是叁門,覺正淨。淨土宗跟密宗都是從清淨門成就的,不是從覺,也不是從正,從清淨心。密宗的清淨心真清淨,爲什麼?它不離相,所謂是「即相離相」,這個功夫高。淨土宗是離相得清淨,是遠離一切相,密宗是不離相得清淨,所以密宗的清淨比淨土要高。他在染缸裏頭他不染,淨土宗是離開染缸他不染,然後你就曉得,淨土宗容易學,密宗不容易學。密宗的那些行人,他不能成佛他就墮地獄,沒有當中的路子,所以那個要真幹,成就的人很少。黃念老學過密,他是密宗金剛上師,他告訴我,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來,這六十年人,中國的密,修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不計其數,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學過禅、學過密,到最後全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些禅教密淨常識都應該知道,這是屬于智慧,選擇哪個法門去修學,那是自己的功夫。所以這個願值得我們尊敬,代一切衆生罪苦。
我們看最後這一條,第六「憶彼依正」。經文:
【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
這段注解裏頭說,「憶佛念佛」,常常想佛,不要想別的,想別的都是搞六道輪回,錯了。我們把所有一切的想念放下,只想『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世間人最難舍的親情,我們連親情都要放下,去想阿彌陀佛,我是真愛這個親情。爲什麼?我往生之後,他決定得生,我會幫助他,現在一般講我會加持他。我要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親情再親,沒有辦法永遠在一起。一口氣不來,每個人業力不一樣,各人到各人地方去投胎,永遠不再認識了。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相,連親情都把它變成阿彌陀佛,決定得生。真的得生了,家人都被度了。
我們住在香港,香港大概應該是四十年前,東蓮覺苑的老太太。何世禮是位將軍,何世禮夫妻兩個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老太太念佛。兒子媳婦很孝順,在家裏給老太太空一個房間做小佛堂,讓老太太在家裏念佛,他們是學基督教的。…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